課題33
言詞婉轉而堅定
言行得體的人,懂得怎樣跟別人相處,不會不必要地開罪別人。他曉得在適當時候說適當的話,但絕不會顛倒是非、歪曲事實。我們不應該把說話婉轉得體與懼怕人混為一談。——箴言29:25。
聖靈的果實是言行得體的最好基礎。有愛心的人不想觸怒別人,只想伸出援手;仁慈而溫和的人待人接物和藹可親;愛好和平的人力求促進和睦;堅忍的人即使受到粗暴不仁的對待,仍能心平氣和。——加拉太書5:22,23。
不過,無論我們怎樣傳講聖經的信息,總會有些人憤然拒絕聆聽。在公元1世紀,大部分猶太人都心地邪惡。對他們來說,耶穌就是「一塊絆腳石,一塊使人失足的磐石」。(彼得前書2:7,8)耶穌談到他宣揚王國的工作時,說:「我來是要在地上點起火來。」(路加福音12:49)接受耶和華的王國信息,意味著承認創造主的至高統治權,難怪人們至今仍然為王國信息爭論不休。許多人聽到上帝的王國將要鏟除現行的邪惡制度,就感到不悅。雖然這樣,我們仍要服從上帝,繼續向人傳道。但我們傳講王國信息的同時,要緊記聖經的忠告:「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跟所有人和睦相處。」——羅馬書12:18。
作見證時 我們可以在許多場合向人談及自己的信仰。除了在傳道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抓緊其他機會,向親戚、同事、同學作見證。在這些場合,我們也必須留意自己的話是否婉轉得體。
我們傳講王國信息時,說話要是叫聽者覺得我們在教訓他們,就會惹人反感。如果對方沒有請求幫助,甚至認為根本沒有這樣的需要,我們卻暗示他要接受糾正,他自然會生氣。我們怎樣才能避免使聽者產生上述錯覺呢?方法之一是學會談話的技巧。
要用別人感興趣的話題打開交談的機會。如果對方是你的親戚、同事或同學,你也許已經知道他對什麼感興趣。即使大家素不相識,你也可以跟對方談論一則新聞。這類話題通常是大眾所關心的。你逐戶傳道時,要留心觀察。如果屋裡有小孩,不妨跟住戶談談他的小孩,問問他們的學業和健康狀況。住戶應門時,要留心聆聽他的話。你能從中得知,你起初就他的興趣和觀點所作的推斷是否正確,以及你怎樣才能有效地向他作見證。
在交談過程中,要提出聖經的觀點,引述聖經書刊的評論,但千萬不要自己說個不停。如果住戶願意,不妨請他表達意見。(傳道書3:7)要留心聆聽他的觀點和意見。你會從中取得一些有用的資料,知道怎樣說話才不致令對方反感。
你說話之前,要想想聽者可能有什麼反應。箴言12:8讚揚「口中睿智」的人。這裡譯做「口中睿智」的希伯來語詞組含有洞悉事理、深思熟慮的意思。因此,「睿智」是指人說話謹慎,三思而行。睿智的人行事明智,想清楚才說話。箴言12:18警戒人,「說話不慎的如刀刺人」。我們就算要為聖經真理辯護,也用不著觸怒別人。
恰當的措辭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心理障礙產生。如果聽者對聖經有成見,你大可以採用別的說法,例如「一部聖典」或「一本以2000多種語言印行的書」。你引用聖經之前,不妨先問問對方對聖經的看法,然後在談話中回應他的話。
言詞婉轉得體,牽涉到說話切合時宜。(箴言25:11)你未必同意對方的話,但也無須就他那些不符合聖經的觀點一一跟他爭辯。不要試圖一次就把所有事傾箱倒篋說出來。耶穌對門徒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告訴你們,只是你們目前承擔不了。」——約翰福音16:12。
如果對方說得對,就要誠懇地稱讚對方。即使住戶好爭辯,你仍能就他的某個觀點稱讚他。使徒保羅跟雅典亞略巴古的哲學家談話時,向他們表示讚賞。當時這些哲學家正「跟他爭論」。保羅怎樣申述才不致冒犯他們呢?早些時候,保羅留意到雅典人造了許多神壇。他非但沒有譴責他們崇拜偶像,反而稱讚他們的虔誠。他說:「我看你們事事都似乎比別人更敬畏神明。」保羅這番婉轉得體的話,使他有機會傳講上帝的信息。結果,有些雅典人成為了信徒。——使徒行傳17:18,22,34。
即使對方提出異議,你也無須激動。要保持心平氣和,不妨想想對方的異議怎樣揭示了他的想法。你可以謝謝他表達自己的看法。要是他突然表示:「我有自己的宗教」,那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婉轉地問他:「你自小就已經很虔誠嗎?」他回答後,你可以說:「你認為將來人人都會信奉同一宗教嗎?」這個問題也許能打開交談的機會。
我們不亢不卑,就能說話婉轉得體。我們堅信耶和華萬無謬誤,他的話語真實可靠,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跟人談論這些事。然而我們沒有理由自以為義。(傳道書7:15,16)我們慶幸自己能夠認識真理,享有耶和華所賜的福分。我們也深知,我們蒙上帝悅納,不是由於我們的行為正義,而是由於上帝的分外恩典和我們對基督的信心。(以弗所書2:8,9)我們知道,我們要「不斷察驗自己是不是持守著信仰,不斷驗明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哥林多後書13:5)我們一面向人指出他們要聽從上帝的吩咐,一面也謙卑自抑、身體力行。我們沒有權審判別人。耶和華「把審判的事全都交給兒子」,我們人人都要在耶穌的審判座前,照自己所行的受審。——約翰福音5:22;哥林多後書5:10。
跟家人和基督徒同工相處時 言行得體標誌著聖靈的果實。我們不但傳道時要言行得體,跟家人相處時也要避免出言不遜。我們愛人如己,就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當以斯帖王后要向不信上帝的丈夫陳明有關耶和華僕人的事時,她尊重丈夫,也深明事理。(以斯帖記第3-8章)有時面對不信主的家人,與其申明自己的信仰,不如機巧地以自己的品行顯明真理對人的益處。——彼得前書3:1,2。
同樣,雖然我們跟信徒同工很熟,但這不等於我們可以直話直說、熟不拘禮。我們不該自我推想,既然對方是成熟的基督徒,他們是不會介意的。我們也不應該替自己辯解說:「我的為人就是這樣。」如果我們發覺自己說話經常得罪人,就應該決心改正過來。基督徒既然「熱切地彼此相愛」,我們就該善待「彼此親如一家」的信徒同工。——彼得前書4:8,15;加拉太書6:10。
向聽眾發表演講時 弟兄在講台上發表演講時,也要言詞得體,顧及聽者的感受。聽眾背景各異,處境不一,屬靈情況也不大相同,有的可能頭一次參加聚會,有的可能正處於逆境,是講者不知道的。講者怎樣做才不致令聽眾反感呢?
我們要記住使徒保羅給提多的忠告:「不要誣衊人……要通情達理,待誰都要溫溫和和的。」(提多書3:2)世人很喜歡使用有鄙視意思的俗稱來叫其他種族、語言、國籍的人,我們千萬不要效尤。(啟示錄7:9,10)要坦誠地向人闡述耶和華的吩咐,說明聽從這些吩咐有什麼益處。要小心避免貶斥他人,指責他們沒有切實遵行耶和華的吩咐,相反,要勉勵所有人辨明上帝的旨意,努力取悅他。連同親切而誠懇的稱讚,勸告就會更入耳。我們應當彼此相愛,要讓你的話和語氣洋溢弟兄的溫情。——帖撒羅尼迦前書4:1-12;彼得前書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