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有時,說話有時」
你曾多少次嗟嘆,「但願我沒說過這話就好了」?可是,另一些場合你卻噤口不言;回想起來,你可能會這樣想,『但願我有說話就好了。』
聖經說,「靜默有時,說話有時。」(傳道書3:7,《呂譯》)這引起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決定在什麼時候說話,什麼時候靜默。我們時常受不完美的罪性所影響,在不適當的時候說話做事。(羅馬書7:19)那麼,我們可以怎樣約束自己那不受控制的舌頭呢?——雅各書3:2。
制服舌頭的方法
我們無需定出一長串規定去幫助自己決定在什麼場合應該說話,在什麼場合要保持靜默。剛相反,我們只需受基督徒品格的各種基本特質所指引。什麼特質呢?
耶穌基督解釋,愛是推動他門徒的首要特質。他說:「你們要是有彼此相愛的心,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我們越努力表現弟兄之愛,就越能控制自己的舌頭。
有兩種與愛心有關的特質也對我們大有幫助。其中一種是謙卑。謙卑幫助我們「看別人比自己優越」。(腓立比書2:3)其次是溫和,這種特質使我們能夠「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後書2:24,25)在表現謙卑和溫和方面,耶穌基督為我們立下完美的榜樣。
既然我們在壓力之下通常較難控制舌頭,現在就讓我們考慮一下,耶穌臨死前一晚所發生的事。當時他「極其難過」。(馬太福音26:37,38)耶穌有這種感覺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全人類的永遠前途都有賴於他對上帝保持忠貞。——羅馬書5:19-21。
在這個時刻,耶穌無疑需要向天父禱告。他吩咐三個門徒繼續守望,然後離開他們獨自去禱告。過了不久,他回到門徒那裡,發覺他們全都睡著了,就對彼得說:「你們連跟我守望一小時也不能嗎?」耶穌雖然溫和地責備門徒,卻對他們的軟弱表現諒解。他說:「靈當然是熱切的,肉體卻軟弱了。」稍後耶穌再次回來,發覺門徒又睡著了。他仁慈地對他們說話,然後「離開門徒,又去第三次禱告」。——馬太福音26:36-44。
耶穌回來時,第三次發覺門徒睡著了,但他並沒有疾言厲色地責罵門徒,只是說:「在這樣的時候,你們還睡覺休息!看啊!時辰近了,人的兒子出賣到罪人手裡了。」(馬太福音26:45)惟有一個充滿愛心、性情溫和、真正謙卑的人,才能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正當地運用舌頭。——馬太福音11:29;約翰福音13:1。
不久之後,耶穌遭逮捕、受審。我們從耶穌在這段期間的反應學到,甚至在從事基督徒的服事職務時,保持緘默有時仍是上策。大祭司一心要陷害耶穌,根本對真理毫無興趣。因此,在這種充滿火藥味的氣氛下,耶穌靜默不言。——可跟馬太福音7:6作個比較。
可是,耶穌並不是完全一言不發。後來大祭司命令耶穌說:「憑著活的上帝,我要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不是上帝的兒子基督?」(馬太福音26:63)既然大祭司要耶穌起誓,這就是耶穌發言的時候了。於是,耶穌回答說:「你自己也這樣說了。可是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會看見人的兒子坐在力量的右邊,在天雲上來臨。」——馬太福音26:64。
在這關係重大的一天,耶穌在控制舌頭方面做得十全十美。愛心、溫和、謙卑一向是耶穌的特質。那麼,我們在壓力之下可以怎樣運用這些特質去控制舌頭呢?
在生氣時控制舌頭
我們在生氣的時候,舌頭往往不受控制。例如有一次,保羅和巴拿巴意見分歧。「巴拿巴定意帶稱為馬可的約翰一起去。可是保羅認為帶這個人一起去並不適當,因為這個人以前在潘菲利亞離開他們,沒有跟他們一起去工作。當下他們勃然大怒,就彼此分手。」——使徒行傳15:37-39。
參與建築工程有好幾年時間的邁克爾a回憶說:「在建築工地,有一個我既熟識又尊重的人看來不斷批評我的工作。我覺得又難過又惱怒,但我一直忍氣吞聲,沒有把感覺表露出來。一天,他又批評我剛做好的工作。這次我覺得忍無可忍了。
「我把壓抑多時的怨憤通通宣泄出來。我怒火中燒,完全忘記了這樣做會使在場的人對我們留下不良的印象。那天,我不想跟他說半句話,甚至不想見到他。現在我看出,我實在不應該這樣處理問題。要是我保持緘默,等到心平氣和之後才說話,就好得多了。」
值得慶幸的是,基督徒的愛心促使他們和好如初。邁克爾解釋說:「我們開誠布公地討論過幾次,現在我們更了解對方,友誼更鞏固。」
正如邁克爾的經驗表明,如果我們發覺自己很生氣,保持沉默有時是明智的做法。箴言17:27說:「[有辨識力的人]心平氣和。」(《新譯》)辨識力和弟兄友愛會幫助我們止住怒氣,避免說出衝動的話傷害別人。如果別人冒犯了我們,要懷著跟對方和解的目標,以溫和謙卑的態度單獨 跟對方談談。假如我們已一時衝動,大發雷霆,那又怎麼辦呢?要是這樣,愛心應該促使我們抑制自驕心,謙卑地設法跟對方重修舊好。要開心見誠地跟對方溝通,表示歉意以求恢復和好。——馬太福音5:23,24。
有時沉默並非上策
憤怒可能使我們對冒犯者不理不睬。這樣做可以嚴重破壞雙方的關係。瑪麗亞b承認說:「婚後第一年,有時我好幾天都不肯跟丈夫交談。冷戰的導火線通常不是嚴重的問題,而是小摩擦積少成多,最後變成無法忍受。我終日為這些瑣事悶悶不樂,結果小問題變成如山的難題。最後我覺得無法忍受,就完全不跟丈夫說話,直至情緒平復下來為止。」
瑪麗亞補充說:「有一節經文——『不要到日落還在動怒』——特別幫助我調整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問題不致越積越多,我和丈夫努力改善彼此之間的溝通。這樣做並不容易。回顧以往十年的婚姻生活,我很高興現在已很少跟丈夫冷戰了。但我承認自己仍要努力控制這種傾向。」——以弗所書4:26。
瑪麗亞發覺,如果夫妻關係緊張,不理不睬並不是解決辦法。溝通一中斷,怨恨就很可能在心裡堆積起來,最後把大家的關係破壞了。難怪耶穌說我們必須「快快解決事端」。(馬太福音5:25)「一句話說得[合時]」可以幫助我們『追求和平』。——箴言25:11;彼得前書3:11。
照樣,如果我們需要幫助,就該坦白說出來。誠然,靈性出現問題也許令我們不好意思向人求助,但祕而不宣可能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受任命的基督徒長老很關心我們,只要我們提出請求,他們必定會樂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無疑應該放膽發言。——雅各書5:13-16。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像耶穌一樣經常作衷誠的禱告。不錯,要向我們的天父「傾心吐意」。——詩篇62:8;可參閱希伯來書5:7。
宣講上帝王國「有時」
基督徒的服事職務是上帝授予我們的使命,這項工作必須在末日未臨到之前徹底完成。因此,耶和華的僕人必須努力宣講王國的好消息。(馬可福音13:10)真正的基督徒像使徒們一樣,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使徒行傳4:20。
當然,不是人人都願意聆聽好消息。事實上,耶穌派門徒出去傳道的時候,吩咐他們要『搜尋出應得的人』。既然耶和華絕不會強迫任何人事奉他,對方如果堅決拒絕聆聽,我們就不會硬要說下去。(馬太福音10:11-14)可是,對於那些「適合得永遠生命的人」,我們會樂此不疲地講論耶和華的王權。——使徒行傳13:48;詩篇145:10-13。
愛心、溫和、謙卑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克制說話魯莽或賭氣不說話的不完美傾向。隨著我們更努力表現這些特質,我們就較易分辨出什麼時候應該說話,什麼時候應該靜默了。
[腳注]
a 並非真名。
b 並非真名
[第23頁的圖片]
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