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話語是活的
以西結書經文選講(第二部分)
時維公元前609年12月,巴比倫王最後一次圍攻耶路撒冷。在此之前,以西結向被擄到巴比倫的人所傳的信息,主要跟一個主題有關——他們所愛的城耶路撒冷必定陷落和遭受毀滅。現在以西結發出信息的對象改變了,他轉向信奉異教的列國發預言。由於他們對上帝子民的苦難幸災樂禍,所以必遭受上帝的懲罰。18個月後耶路撒冷陷落,以西結又開始傳講一個新的信息——正確的崇拜必會大大復興過來。
以西結書25:1-48:35記載上帝向以色列的鄰國發出的預言,也預告上帝的子民必獲拯救。a經文按照將要發生的各個事件和時間順序寫成,惟獨以西結書29:17-20這四節經文,是針對某個事件而加插進去的。以西結書是聖經經卷之一,所含的信息「是活的,是有力量的」。(希伯來書4:12)
那塊地必像伊甸園一樣
耶和華預見耶路撒冷陷落時,亞捫、摩押、以東、非利士、泰爾和西頓等國家會有什麼反應,因此指示以西結說出針對他們的不利預言。此外,埃及也會遭劫掠。「埃及王法老和他的民眾」會像雪松一樣,被「巴比倫王的劍」砍下。(以西結書31:2,3,12;32:11,12)
公元前607年耶路撒冷遭毀滅後大約六個月,一個逃脫的人來到,告訴以西結說:「城已經攻破了。」這位先知「不再緘默不言」。(以西結書33:21,22)他向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宣告一個復興的信息。耶和華「必興起一個牧人,就是[他的]僕人大衛」。(以西結書34:23)以東必荒涼,但猶大必「像伊甸園一樣」。(以西結書36:35)耶和華承諾,「歌革」向他復興的子民發動攻擊時,他必挺身保護他們。(以西結書38:2)
經文問答:
29:8-12 埃及的40年荒涼時期在何時發生?公元前607年耶路撒冷遭毀滅後,猶大剩餘的人不顧耶利米先知的警告,逃到埃及去。(耶利米書24:1,8-10;42:7-22)但他們並沒有逃過患難,尼布甲尼撒後來攻打埃及,征服了那地。40年的荒涼時期可能就在埃及被征服後開始。雖然世俗歷史沒有表明埃及曾經歷這段荒涼時期,我們卻可以相信這件事確曾發生,因為耶和華必實現他所說的一切話。(以賽亞書55:11)
29:18 為何「人人頭禿肩破」?尼布甲尼撒的軍隊費了很大力量,千辛萬苦圍攻泰爾位於大陸的城。他們的頭被頭盔摩擦而變成光禿,肩膊也因為抬著圍城用的建築材料而給磨破。(以西結書26:7-12)
經文教益:
29:19,20 由於泰爾人帶著大量財寶逃到位於島上的城,尼布甲尼撒王只從泰爾取得極少的戰利品。雖然他是個驕傲自大,我行我素的異教統治者,耶和華還是把埃及賜給他,作為「給他軍隊的酬報」,用來補償他所作的服務。政府為我們提供服務,我們不是也該納稅給他們嗎?我們這樣做就是效法上帝了。無論世俗政府是好是壞,運用稅款得當不得當,都不能免除我們納稅的義務。(羅馬書13:4-7)
33:7-9 剩餘的受膏基督徒是現代的守望人。他們和他們的同伴要繼續毫不退縮地向人傳講王國好消息,並警告人「大患難」將臨。(馬太福音24:21)
33:10-20 我們得救在於自己有沒有離棄惡行,有沒有謹守上帝的標準。耶和華的確 行事「公正」。
36:20,21 以色列人是「耶和華的子民」,但行事跟這個身份並不相符,結果使上帝的名在列國中被褻瀆。在崇拜上帝方面,我們絕不該變成徒有其表。
36:25,37,38 今天我們置身於屬靈的樂園裡,有「聖民聚集成群」。因此,我們必須竭力保持屬靈樂園的潔淨。
38:1-23 瑪歌革地的歌革向上帝的子民發動攻擊,耶和華必挺身拯救他們,知道這一點的確令人安心!魔鬼撒但是「統治全世界的王」,他從天被逐以後,就稱為歌革。現在,撒但的活動範圍被局限於地球附近的地方。瑪歌革地指的就是這個範圍。(約翰福音12:31;啟示錄12:7-12)
凡我指示你的,都要放在心上
時維耶路撒冷城被攻破後第十四年。(以西結書40:1)被擄的以色列人還要留在巴比倫56年。(耶利米書29:10)以西結現在將近50歲了。他接獲一個異象。在異象裡,他被帶到以色列地。有聲音對他說:「人子啊,凡我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也要放在心上」。(以西結書40:2-4)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一座新的聖殿,他是多麼的激動啊!
以西結看到的輝煌聖殿有六個門樓、三十間膳堂、一個木祭壇、一個獻全燒祭的祭壇,還有聖所和至聖所。有水從聖殿「流出來」,最後成了一道河。(以西結書47:1)以西結還接獲以色列部族分配土地的異象,每個部族的分地都是從東邊伸延到西邊。在猶大和便雅憫的疆界之間有一片土地,是行政中心的所在地。「耶和華的聖所」和稱為「耶和華臨在之城」的城也在這個區域當中。(以西結書48:9,10,15,35)
經文問答:
40:3-47:12 異象中的聖殿代表什麼?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的宏偉聖殿從未建造過。這座聖殿代表上帝的屬靈聖殿,也就是現今上帝為正確崇拜所作的安排,這個安排跟聖殿的若干特色相似。(以西結書40:2;彌迦書4:1;希伯來書8:2;9:23,24)在「最後的日子」祭司團被煉淨,聖殿的異象就應驗了。(提摩太後書3:1;以西結書44:10-16;瑪拉基書3:1-3)將來在樂園裡,這個異象會獲得最後應驗。當然,聖殿的異象也向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作出承諾:正確的崇拜必會復興過來,每個家族都會獲得一塊土地作為產業。
40:3-43:17 量度聖殿有什麼含意?量度聖殿表明,耶和華必實現他對正確崇拜所定的旨意。
43:2-4,7,9 要從聖殿除去的「君王的屍體」究竟是什麼?顯然,這些屍體指的是偶像。耶路撒冷的統治者和人民在聖殿設置偶像,玷污了上帝的殿。他們實際把這些偶像當做他們的王。
43:13-20 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的這個祭壇象徵什麼?祭壇象徵上帝就耶穌基督獻出贖價一事所定的旨意。由於贖價的安排,受膏的基督徒得以稱義,「大群人」被上帝視為清潔純淨。(啟示錄7:9-14;羅馬書5:1,2)異象中的聖殿沒有所羅門聖殿的「銅海」(祭司洗濯用的巨大水盆)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列王紀上7:23-26)
44:10-16 祭司團預表誰?祭司團預表今日的受膏基督徒群體。1918年,耶和華在他的屬靈聖殿裡坐下,「像煉淨銀子的人」煉淨他們。(瑪拉基書3:1-5)在靈性上保持潔淨的人,以及願意悔改的人都能繼續享有服務的殊榮。此後,他們還要竭力「不讓自己被世俗玷污」,藉此為「大群人」(由非祭司的部族所代表)樹立良好的榜樣。(雅各書1:27;啟示錄7:9,10)
45:1;47:13-48:29 「地」和所分配的土地象徵什麼?「地」象徵上帝子民的活動領域。崇拜耶和華的人不管在哪裡,只要支持正確的崇拜,就是置身於復興的土地上。在新世界裡,分配土地的異象會獲得最後的應驗,所有忠信的人都會得到土地作為產業。(以賽亞書65:17,21)
45:7,16 國民給祭司團和首領的奉獻代表什麼?在屬靈的聖殿裡,這主要指崇拜上帝的人所給予的屬靈支持,例如提供協助,以及表現合作的精神。
47:1-5 以西結異象中的河水代表什麼?河水代表耶和華為賜人生命而作的屬靈安排,包括基督耶穌所獻的贖價,和聖經裡有關上帝的知識。(耶利米書2:13;約翰福音4:7-26;以弗所書5:25-27)河越流越深,有充足的河水供應給不斷加入正確崇拜的新人。(以賽亞書60:22)這道生命水的河會在千年統治期間發揮最大的效用。生命水也包括「書卷」展開時,人從「書卷」中所得的進一步啟迪。(啟示錄20:12;22:1,2)
47:12 結果實的樹象徵什麼?象徵上帝使人類回復完美身心的屬靈安排。
48:15-19,30-35 以西結異象中的城代表什麼?「耶和華臨在之城」位於「俗用」的土地上,因此城必然是指地上的事物。城看來代表地上的管理安排。構成「新地」的正義人類會從這個管理安排得益。(彼得後書3:13)城每邊都有門,這充分表明城是向所有人開放的,因此,上帝子民當中的監督也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經文教益:
40:14,16,22,26 聖殿門樓內的牆上刻有棕櫚樹,表明只有道德高尚、為人正直的人才能獲准進入聖殿。(詩篇92:12)我們從中學到,我們想耶和華悅納我們的崇拜,自己的為人必須正直。
44:23 我們多麼感激現代的祭司團為我們所作的服務!「忠信睿智的奴隸」領導供應靈糧的工作。適時的靈糧叫我們懂得區分,哪些事物在耶和華眼中是潔淨的,哪些是不潔淨的。(馬太福音24:45)
47:9,11 水也象徵另一樣重要的東西——知識。它在我們的日子發揮了奇妙的醫治作用。人無論在哪裡,只要喝這水,就會在靈性上活過來。(約翰福音17:3)另一方面,不接受生命之水的人卻會遭受永遠的毀滅,彷彿「淪為鹽地」一樣。我們盡力「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的確至為重要!(提摩太後書2:15)
「我要使我的大名彰顯為聖」
大衛家系的最後一位君王失去國位後,上帝容許一段悠長時間過去,直到「持合法權柄的人」來到,才把王權賜給他。儘管這樣,上帝並沒有背棄他跟大衛所立的約。(以西結書21:27;撒母耳記下7:11-16)以西結預言,「我[上帝]的僕人大衛」必作「牧人」和「王」。(以西結書34:23,24;37:22,24,25)這個人就是得了王國權柄的耶穌基督。(啟示錄11:15)通過彌賽亞王國,耶和華會「使[他的]大名彰顯為聖」。(以西結書36:23)
不久,所有褻瀆上帝聖名的人都會被毀滅。但是,那些在生活上彰顯上帝名的人,就是那些以耶和華悅納的方式崇拜他的人卻會獲得永生。現今生命之水正不斷湧流,願我們都從這水充分得益,使正確的崇拜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
[腳注]
a 關於以西結書1:1-24:27,詳見《守望台》2007年7月1日刊,《耶和華的話語是活的——以西結書經文選講(第一部分)》。
[第9頁的圖片]
以西結異象中的輝煌聖殿
[第10頁的圖片]
以西結異象中的生命水的河代表什麼?
[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