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一生與傳道工作
婚宴的比喻
耶穌用兩個比喻將文士和祭司長的真正面目揭露出來之後,他們決心要殺死他。但耶穌對他們的譴責並非至此為止,他接著對他們提出另一個比喻,說: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耶和華上帝就是比喻中的王,他替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擺設了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新婦——14萬4000位受膏的跟從者——最後會在天上與他結合。王的臣民就是在公元前1513年被帶進律法之約中的以色列人,他們享有成為一個『祭司王國』的機會。當時他們首次接獲邀請參加婚宴。
然而,直至公元29年秋季耶穌和門徒(王的僕人)開始從事宣揚王國的工作時,首次的呼召才向被邀的人發出。但那些在公元29至33年期間接獲呼召的以色列人卻不願赴席。於是上帝給這個受邀請的國家另一次機會,正如耶穌解釋說:
「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向被邀的人發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呼召的時間開始於公元33年的五旬節,當時上帝將聖靈傾澆在耶穌的跟從者身上。這項呼召一直延續至公元36年。
可是,大部分以色列人依然對呼召不屑一顧。耶穌解釋說:「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耶穌繼續說:「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這件事發生於公元70年,當時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夷為平地,兇手也被殺戮淨盡。
然後耶穌解釋與此同時有什麼事發生:「於是[王]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僕人就遵囑而行,於是「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從城外的大路上召聚被邀的賓客一事開始於公元36年,在未受過割禮的非猶太人當中,首先被召的乃是意大利的百夫長哥尼流及其家眷。這件召聚非猶太人去取代那些先前拒絕赴宴的人的工作一直延續到現今這二十世紀。
婚筵在二十世紀才坐滿賓客。耶穌敘述在此之後有什麼事發生,說:「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沒有穿禮服的人預表基督教國中的假基督徒。上帝從沒有將這些人正式視為屬靈的以色列人,也沒有以聖靈膏他們成為王國的後嗣。因此他們會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遭受毀滅的命運。
耶穌結束他的比喻時說:「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不錯,以色列國中有許多人均接獲邀請成為基督新婦的成員,但只有少數血統上的以色列人被選上。事實證明在獲得屬天獎賞的14萬4000位賓客中,大部分都是非以色列人。馬太福音22:1-14;出埃及記19:1-6;啟示錄14:1-3。
◆ 誰是最初接獲邀請出席婚宴的人?他們在何時接獲邀請?
◆ 首次的呼召在何時向被邀的人發出?誰是奉差發出呼召的僕人?
◆ 第二次呼召在何時發出?誰在後來接獲邀請?
◆ 沒有穿禮服的人預表誰?
◆ 被召的多人是誰?蒙揀選的少數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