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普世的仇恨
大約二千前,有一個少數團體飽受別人仇視。德爾圖良解釋當時一般羅馬人對基督徒所懷的態度說:「如果天沒有下雨,如果發生地震、饑荒、瘟疫,他們就立即嚷道,『把基督徒拿去餵獅子吧!』」
儘管早期基督徒飽受別人仇恨,他們卻竭力克制自己,避免對不平待遇採取報復行動。與報復剛相反,耶穌在著名的登山寶訓中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43,44。
猶太人的口頭傳統主張要『恨惡仇敵』,並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耶穌說,我們必須愛仇敵,不是僅愛自己的朋友。這樣做殊不容易,但絕不是無法做得到。愛仇敵並不是說要喜歡對方的一切行事方式或所作所為。馬太的記載採用一個源自阿格配 的希臘字詞,這個字詞描述一種行事與原則一致的愛。人若表現阿格配 這種基於原則的愛,就會甚至善待那恨他或惡待他的仇敵。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效法基督的途徑,也是消弭仇恨的方法。一位希臘學者評論說:「[阿格配]使我們能克服憤怒和惱恨的自然傾向。」但在這個充滿仇恨的世界裡,這是可行的嗎?
誠然,並非所有自稱基督徒的人都矢志跟從耶穌的榜樣。最近盧旺達的暴行是當地的各族群促成的,但這些族群中有不少人都以基督徒自居。皮拉爾·達斯·埃斯佩洛辛是個天主教修女,她在盧旺達工作已有20年之久。她在以下敘述的事件足以說明這點。一名男子手拿長矛走近教堂,顯然他剛用過這根長矛去殺人。修女問他:「你幹什麼要到處殺人?難道你沒有想到基督嗎?」這人聲稱自己的確有想到基督,然後走入教堂,跪下,熱切地背誦玫瑰經。他念完之後離開教堂,繼續殺人的勾當。這位修女承認:「這件事足以表明,我們沒有正確地教導別人認識福音的教訓。」可是,這樣的失敗並不意味到耶穌的信息有什麼不妥。真正實踐基督教訓的人是能夠克服仇恨的。
在集中營裡克服仇恨
馬克斯·利布斯特爾是個從納粹大屠殺死裡逃生的猶太人。雖然他的姓含有「蒙愛」的意思,他卻在一生中見過不少的仇恨。關於愛和恨,他描述自己在納粹的集中營裡學到些什麼。
「我於1930年代在德國的曼海姆附近長大。希特勒聲稱所有猶太人都是剝削德國人民的奸商。但這並不是事實,我爸爸只是個卑微的鞋匠而已。可是,由於受到納粹宣傳所影響,鄰舍開始敵視我們。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一個村民強行將豬血抹在我的額上。這個重大侮辱僅是個前奏,還有更大的不幸接踵而來。1939年,蓋世太保將我拘捕,並把我的財物全部充公。
「從1940年1月至1945年5月,我在五個不同的集中營裡掙扎求存,這五個集中營分別是:薩克森豪森、新加默、奧斯威辛、賓納、布痕瓦爾德。我的爸爸也被送到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他在1940年的嚴冬去世。我親自將他的屍體抬到火葬場,當時已有一大堆屍體在那裡等候火化。我家裡共有八個人先後死在集中營裡。
「在囚犯眼中,卡普 甚至比黨衛軍更可憎。卡普 也是囚犯,但他們跟黨衛軍合作,因此享有若干優待。黨衛軍派他們管理囚犯的膳食配給,並容許他們鞭打其他犯人。他們時常處事不公,專橫武斷。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理由痛恨黨衛軍和卡普。可是我在監禁期間卻學到,與仇恨比較起來,愛能發揮的力量更大。
「有些囚犯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所表現的堅忍不拔精神使我深信,他們的信仰是基於聖經的。後來我自己也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我在新加默集中營遇到一位叫恩斯特·沃爾的見證人,他鼓勵我要養成與基督一樣的思想態度。聖經說:『他被人辱罵的時候,沒有反過來辱罵人。他受苦的時候,沒有恐嚇人,卻不斷把自己交託給公義地審判人的那位。』(彼得前書2:23,《新世》)於是,我盡力效法基督的榜樣,將報仇的事交在審判全人類的上帝手裡。
「在集中營裡的那些年頭,我學到人行惡時常是由於無知的緣故。甚至黨衛軍也不全是壞人。有一次我患了急性腹瀉,身體變得十分虛弱,我甚至沒有氣力從營裡走到工作的地方。他們本來打算次日早上就把我送進奧斯威辛的煤氣爐去,但慶幸有一名跟我是同鄉的黨衛軍代我說項,我才得以死裡逃生。後來他派我到黨衛軍的食堂工作,在那裡我可以做點較輕省的工作,直至完全康復為止。有一天,他向我承認:『馬克斯,我覺得自己彷彿坐在一列風馳電掣,而且失去控制的火車上。如果我跳車,就必死無疑。如果繼續留在車上,遲早必定車毀人亡!』
「這些人像我一樣需要別人的愛。事實上,使我能夠在這麼惡劣的環境裡,在每日可能被處決的威脅下忍受下去的,就是愛心、憐憫,和我對上帝的信心。我不能說這些日子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創傷,但我可以說,在感情上,我的傷痕是微不足道的。」
50年後,馬克斯仍然流露著溫厚的仁慈;這的確是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他的話所言不虛。馬克斯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例子。他有充分理由要克服仇恨——因為他渴望效法基督。其他讓聖經指引自己生活的人也以類似的方式行事。西蒙娜是一位來自法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她解釋自己怎樣學會什麼才是不自私的愛。
「我的媽媽埃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不久成為見證人。她教導我,人做壞事時常是由於無知的緣故。她解釋,如果我們仇視他們,我們就不是真正基督徒了,因為耶穌說,我們應該愛仇敵,又為那些逼迫我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
「我記得一個使這項信念遭受考驗的極端情勢。納粹佔領法國期間,一個跟我們住在同一座樓房裡的鄰舍令媽媽吃了不少苦頭。這個鄰舍向蓋世太保告發媽媽,結果媽媽被囚在集中營裡差不多兩年,甚至幾乎死在裡面。戰後,法國警方要媽媽簽署一份文件,控告這個婦人通敵。但媽媽拒絕這樣行,因為她說『上帝才是獎善懲惡的審判官』。幾年之後,這個鄰舍患了癌病而纏綿病榻。媽媽絕沒有因此就幸災樂禍,反而花了許多時間服侍她,使她在世的最後幾個月盡可能舒服一點。我永遠不會忘記愛心戰勝仇恨的這個感人例證。」
這兩個例子充分表明,基於原則的愛在面對不平待遇時能發揮很大的力量。但聖經本身說:「喜愛有時,恨惡有時。」(傳道書3:1,8)怎會是這樣呢?
恨惡有時
上帝並沒有譴責每一種仇恨。聖經論及耶穌基督說:「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希伯來書1:9)然而,恨惡罪惡與恨惡做惡事的人是有分別的。
耶穌以身作則說明怎樣在愛與恨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他憎恨偽善,但卻設法幫助偽善的人改變他們的心態。(馬太福音23:27,28;路加福音7:36-50)他譴責暴力,但為那些處死他的人禱告。(馬太福音26:52;路加福音23:34)雖然世界無緣無故恨他,他卻為了使世人得生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約翰福音6:33,51;15:18,25)在表現基於原則的愛和敬虔的恨方面,耶穌為我們立下了完美的榜樣。
不公平可能會激起我們的義憤,正如耶穌曾為此感到義憤一樣。(路加福音19:45,46)然而,基督徒無權自行報復。保羅勸告羅馬的基督徒說:「不要以惡報惡;……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每逢我們拒絕懷恨在心或施行報復,愛就打了一場勝仗。
一個沒有仇恨的世界
若要徹底消除普世的仇恨,就要先改變千百萬人那種根深柢固的態度才行。這件事怎能實現呢?埃爾溫·施陶布教授有以下的建議:「我們貶低自己所傷害的人,珍視自己所幫助的人。我們越發珍視自己所幫助的人,而且嘗到幫助人所帶來的滿足,我們就會同時看出,自己變得對別人更關心,也更樂於助人。我們的目標之一必須是,創建一些盡力為人服務的社會。」——《罪惡的根源》。
換句話說,若要消弭仇恨,就要創建一個人人懂得互愛互助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都摒除一切由偏見、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部族主義所引起的敵意。世上有這樣的一個社會存在嗎?請考慮一個中國男子的經驗,這個男子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飽嘗仇恨的滋味。
「文化大革命的起頭,黨教導我們,在『階級鬥爭』中絕沒有讓步的餘地。仇恨是一般的趨勢。我當了紅衛兵,開始到處——甚至在自己家裡——搜索敵人的影蹤。雖然當時我只是個青少年,我參加逐戶的搜索行動,找尋『反動』傾向的證據。我還帶頭批判『反革命分子』。當然,這些指控多半基於個人仇恨過於政治因素。
「我目睹許多人——男女老幼——遭受身體上的虐待,而且所受的懲罰變得越來越殘忍。我的一位教師是個好人,卻被人拉到街上,像罪犯一樣遊行示眾。兩個月之後,另一位備受尊重的教師被發現陳屍蘇州河上。我的英語老師也被迫懸梁自盡。我感到震驚和大惑不解。這些都是宅心仁厚的人,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對的!因此我跟紅衛兵斷絕了一切關係。
「我相信這段暫時將中國淹沒了的仇恨時期並非惟一的事例。這個世紀已目擊這麼多仇恨事件爆發。然而,我仍深信愛心定能戰勝仇恨。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我最初跟耶和華見證人來往時,他們對不同種族、背景的人所表現的真摯愛心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熱切期待聖經應許的實現,見到所有人都學會彼此相愛的日子來臨。」
不錯,耶和華見證人的國際團體就是活生生的證據,證明仇恨是可以撲滅的。無論見證人來自什麼背景,他們都努力用互相尊重去取代偏見,把部族主義、種族主義、國家主義的醜惡痕跡消除。他們在這方面獲致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他們決心效法耶穌基督,對別人表現基於原則的愛。另一個因素是,他們仰望上帝的王國去終止他們所身受的不公平待遇。
若要獲致一個沒有仇恨——一個甚至沒有壞事引起人憎恨——的世界,上帝的王國乃是惟一的辦法。聖經將這個屬天政府描述為「新天」,這個政府保證會帶來一個完全沒有不公平的世界。它會統治一個「新地」,一個人人都學會彼此相愛的新人類社會。(彼得後書3:13;以賽亞書54:13)這項教導工作現已在普世執行了。馬克斯、西蒙娜和其他人的經驗可以證實這點。目前的教導工作僅是上帝在普世消除仇恨和仇恨根源的偉大計劃的預觀而已。
耶和華通過先知以賽亞描述這件事所導至的結果:「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上帝會親自終止仇恨。屆時愛心就會瀰漫普世了。
[第7頁的圖片]
納粹黨在馬克斯的左臂刻上囚犯的編號
[第8頁的圖片]
仇恨快要成為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