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自馬可福音的珠璣
耶和華的靈感示馬可把耶穌在地上的一生與服事職務詳盡地記錄下來。雖然福音本身並沒有說明馬可是執筆者,但從帕皮雅斯、賈斯廷·馬特、特土良、奧里根、尤斯比亞斯、杰羅姆,以及其他人的著作可以充分證明這點。這些人的寫作涉及公元的最初四個世紀。
據稱這本福音的基本資料是由使徒彼得所提供的。例如,奧里根說馬可『根據彼得的訓示』寫成這福音,但馬可顯然還有其他的資料來源,因為當時門徒是在他母親家裡聚集的。事實上,既然馬可很可能就是那從逮捕耶穌的人手中逃脫的『少年人』,他也可能親自與基督接觸過。——馬可福音14:51,52;使徒行傳12:12。
為誰而寫?
看來馬可寫這福音主要是以外邦讀者為對象。例如,他那簡明扼要的文體正好適合羅馬人的性格。他解釋『各耳板』的意思是「奉給上帝的禮物」(7:11),並且指出從橄欖山上可以俯瞰聖殿。(13:3)他也說明法利賽人有『禁食』的習慣,撒都該人則『說沒有復活的事。』(2:18;12:18)這些解釋對猶太讀者來說根本是不必要的。
當然,閱讀馬可福音對所有人均大有造益。但有些什麼背境特色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其中的一些珠璣呢?
上帝的兒子是一位行奇跡者
馬可敘述基督憑上帝的力量施行的許多奇跡。例如,有一次,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前來求醫,但由於屋內擠滿了人,他們只好在對著耶穌所在的地方掘穿屋頂,把癱子縋下去。(2:4)既然當時屋內擠得水泄不通,人們可能是利用梯子或屋外的梯階將癱子抬上屋頂的。但何以他們要掘穿屋頂呢?原來,當時大部分的屋頂都是平的,承托在架於牆與牆之間的橫梁上。橫梁與橫梁之間是一根根的椽子,其上用樹枝、蘆葦或類似的東西鋪蓋。然後在上面鋪一層用泥土與石灰混合製成的厚厚地台。因此,人們若要將癱子放到耶穌所在的地方,就必須掘穿這層用泥土築成的上蓋。但他們這樣行獲得了多大的福分!基督將病人醫好,所有在場的人都將榮耀歸與上帝。(2:1-12)這同時是一項有力的保證,表明耶和華的兒子必定會在新世界裡施行各種神奇的醫治!
耶穌所行的奇跡之一是在船上施行的。他當時本靠著『枕頭』睡著了,門徒把他叫醒,他便將加利利海上的風浪平息下來。(4:35-41)耶穌所用的『枕頭』顯然不是現代人在床上用作靠頭之用的柔軟枕墊。反之,這可能僅是槳手坐於其上的一團羊毛或放在船艄作為座位之用的墊子。無論如何,耶穌喝令海說:『住了吧!靜了吧!』的時候,在場的人都目擊信心發揮作用的證據,因為『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在低加波利執行的服事職務
耶穌渡過加利利海,進入低加波利(又稱為十城區)。雖然這些城市無疑都有很多猶太居民,但卻是希臘文化的中心。耶穌在當地格拉森人聚居的區域把附在一個『常住在墳墓裡』的人身上的惡鬼趕走。——5:1-20。
當時的墳墓是一些從岩石鑿出來的洞穴,這些地方有時成為精神病患者聚居的地方,或是罪犯的巢穴和窮人的棲身之所。(可參看以賽亞書22:16;65:2-4)根據十九世紀的一本著作記載,一位曾經到過耶穌與這個被鬼附的人相遇的地方的訪者對這些居室作了以下的報導:『墳墓裡面約有八呎高,從岩洞的入口有陡斜的梯級向下通達地面,面積約有十二平方步度。由於光線只能照射到洞口而不能透進其中,我們未能看見內部是否會像其他洞穴一般設有密室。現時裡面仍然存放著一副完整的石棺。一個家庭將墓穴用作儲存粟米及其他糧食的倉庫。因此死者的墓穴遂成了活人一個安全、涼快而又方便的棲身之所。』
耶穌與傳統
有一次,有些法利賽人和書記批評耶穌的門徒沒有洗手便吃飯。為了外邦讀者的益處,馬可解釋當時的法利賽人和其他猶太人「若不洗手至手肘,就不吃飯」;他們若從市上回來,也必先灑水自潔才吃飯。再者,他們的習俗也包括「浸洗杯、罐、銅器等物」。——7:1-4。
這些猶太人不但故作神聖地在吃飯前灑水自潔,甚至將吃飯用的杯、罐、銅器等物也浸入水中洗淨。學者萊特富特(John Lightfoot)描述他們如何極受傳統所縛束。他引述猶太律法師的著作,指出猶太人如何拘於小節,甚至對水的份量、洗濯的方式及洗手時間的長度等也一絲不苟地作出規定。萊特富特所引證的一項來源表示,某些猶太人會在吃飯前小心翼翼地洗濯一番,藉此避免受希比泰所傷害。希比泰是『一個在夜間坐在人手上面的邪靈:人若不先洗手便觸摸食物,這個邪靈就會坐在食物之上而對人造成傷害。』難怪耶穌譴責當時的書記和法利賽人,說『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7:5-8。
耶穌最後的公開服事職務
馬可報導完耶穌在加利利後期所執行的服事職務及在比利亞的工作之後,轉而將注意力集中於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所發生的事上。例如,他談及有一次基督在聖殿裡觀察人們將錢投入銀庫中,耶穌看見一個窮寡婦只捐出「兩個價值很小的小錢」。然而,他說這婦人所投的比其餘所有人所投的還多,因為其餘的人都是捐出自己多餘的,但這婦人卻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12:41-44)據希臘原文說,她捐出了兩個雷普塔。雷普塔是猶太銅幣中最小的,幣值在現今簡直是微不足道。但這窮寡婦已盡力而為。在不自私地支持純真崇拜方面,她立下了優良的榜樣。——哥林多後書9:6,7。
隨著耶穌的服事職務接近尾聲,他受到本丟·彼拉多的盤問。1961年,有人在凱撒利亞發現一塊銘刻,其上刻有彼拉多這個名字及其頭銜『總督』。在像猶太一類的偏遠省分,省長(總督)操有軍事控制權,並且負責管理財政及擔任審判官。所以彼拉多其實有權將基督釋放,但他卻向耶穌的仇敵屈膝,將耶穌交出來釘在柱上,同時釋放了煽動叛亂的殺人犯巴拉巴以滿足群眾的要求。——15:1-15。
有關彼拉多後期的生活和死亡,有若干不同的傳說。例如,歷史家尤斯比亞斯寫道:『生活在我們救主在世之日的總督彼拉多,由於牽涉在這些不幸的事件之中,以致被迫成為自己的行刑官而親手懲罰自己。看來上帝的報應很快便臨到他身上。』不論這是否屬實,但耶穌之死卻是最為重要的事。羅馬軍官(百夫長)目擊基督的死亡及當時發生的種種奇事之後的確說得不錯:『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15:33-39。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Israel 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 and Museums; photograph from Israel Museum, Jerusa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