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嘗過「叫人得生命的食物」?
一群遊客剛剛遊覽過古城伯利恆的一些歷史遺跡,現在他們飢腸轆轆,很想吃一點當地的特色美食。其中一個遊客看見一家餐廳售賣炸鷹嘴豆泥丸子三明治,這種三明治是用鷹嘴豆泥、番茄、洋蔥和其他蔬菜,填進口袋餅一起吃的。吃過這種美味的小吃後,他們恢復了體力,就繼續當日的行程。
這些遊客也許不知道,口袋餅雖然外表平凡,卻是他們那天看到的歷史最悠久的東西之一。伯利恆的意思是「食物之家」或「餅之家」。餅這種食物在中東一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路得記1:22;2:14)今天,口袋餅是伯利恆人最常吃的一種餅。
在差不多4000年前的某一天,於伯利恆以南不遠的地方,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烤了一些「圓餅」,給三個突然來到的客人吃。(創世記18:6)撒拉所用的「上等麵粉」,可能是小麥粉或大麥粉。當時,撒拉匆匆忙忙地揉好麵團,之後也許把麵團放在燒熱了的石頭上烙熟。(列王紀上19:6)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亞伯拉罕一家是自己磨麵、揉麵和烤餅的。在他們的老家吾珥,人們常常用爐烤餅,但由於他們一家到處遷徙,所以撒拉和她的僕人不能使用烤爐。此外,她要用手磨、臼、杵等工具,把當地出產的麥子搗碎、磨細,才能做出上等的麵粉,可見這是很吃力的工作。
四個世紀後,摩西律法規定以色列人不能拿欠債人的磨做抵押,因為這等於拿走對方的「性命」或賴以為生的東西。(申命記24:6)上帝知道,磨對於一個家庭很重要,沒有了磨,人就不能做餅,那就等於沒東西吃了。(請看附欄「聖經時代的人怎樣磨麵和烤餅」)
餅——滋養人心的食物
在聖經原文中,「餅」一詞出現了超過350次,聖經執筆者也常常用「餅」來泛指食物。耶穌說,事奉上帝的人可以滿懷信心地向上帝祈求:「我們今天所需的食物,求你今天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11)這節經文裡的「食物」一詞,原文的字面意思是「餅」。耶穌的這句話顯示,我們可以相信上帝必賜給我們生活的基本需要。(詩篇37:25)
然而,有些東西比餅或食物重要得多。耶穌說:「人活著不可單靠食物,倒要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每一句話。」(馬太福音4:4)在這裡,耶穌引用了一節經文,這節經文寫成時,以色列人須要完全倚靠上帝的供應。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並進入西奈曠野大約一個月後,身邊的糧食快要吃完。他們很擔心自己會在乾旱荒蕪的曠野裡餓死,就喃喃埋怨,說要是在埃及,他們就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飽。(出埃及記16:1-3)
埃及的餅和其他食物,想必很好吃。在摩西的日子,埃及的製餅師能做出各式各樣的餅。耶和華當然不會要他的子民捱餓,他答應會「從天上降食物」給以色列人。第二天清晨,上帝說的食物果然出現了,那是一種「細小薄脆的東西」,看來像霜也像露水。以色列人頭一次看見這樣的東西,就彼此問:「這是什麼東西?」摩西對他們說:「這就是耶和華賜給你們吃的食物。」他們叫這種食物做嗎哪a。在接著的40年,嗎哪一直維持著他們的生命。(出埃及記16:4,13-15,31)
以色列人看見上帝施行奇跡降下嗎哪,起初肯定很驚喜。嗎哪的味道「好像蜜餅」,而且供應充足,足以讓人人都吃飽。(出埃及記16:18)可是,後來以色列人開始懷念自己在埃及時,可以吃到很多不同種類的食物,就抱怨說:「我們眼前除了嗎哪,什麼也沒有。」(民數記11:6)之後,他們更憤憤地說:「這麼糟的食物,我們早就吃膩了。」(民數記21:5)以色列人竟然厭惡這種來自「天上的食物」!(詩篇105:40)
叫人得生命的食物
以色列人忘恩負義,厭惡上帝所賜的嗎哪。這讓我們看出,人很容易會覺得有食物吃是理所當然的。耶穌曾借用嗎哪來比喻一種非常特別的食物,這種食物是我們萬萬不該輕視的,因為它能讓人得到永遠的福樂。
有一次,耶穌對一些人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物。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卻是從天而降的食物[或譯餅]。誰吃了,誰就不死。我是從天而降、叫人得生命的食物。誰吃了這種食物,誰就永遠活著。我將要賜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人的生命而賜的。」(約翰福音6:48-51)
當時,許多在場的人看不出耶穌是用餅和肉等食物來比喻他自己。這樣的比喻很貼切,為什麼呢?餅是猶太人每天都吃的食物,以色列人在曠野的40年間也一直靠吃嗎哪維持生命。嗎哪雖然是從天上降下的食物,卻不能給人永生;相反,耶穌獻出的生命,就能讓信從他的人得著永遠的生命。因此,他完全稱得上是「叫人得生命的食物」。
你覺得餓的時候,也許會吃一兩塊餅,也會感謝上帝賜給你「今天所需的食物」。(馬太福音6:11)我們不但應該為了美味的食物感激上帝,也該感激耶穌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事,謹記他才是「叫人得生命的食物」。
我們怎樣做就能表明自己很珍惜「叫人得生命的食物」,不像摩西時代那些忘恩負義的以色列人那樣,把上帝所賜的食物視作理所當然呢?耶穌說:「你們愛我,就會遵守我的誡命。」(約翰福音14:15)我們服從耶穌的命令,就能永遠活下去,可以繼續享用美味的餅和其他食物了。(申命記12:7)
a 「嗎哪」一詞很可能來自希伯來語詞「man hu」(曼·胡),意思是「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