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里亞
(Caesarea)〔屬於凱撒〕
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希律大帝在地中海岸邊建造的一座重要的海港城市。城的原址以往叫斯特拉頓台或斯特拉托台,人們認為這名字源自一個西頓統治者的名字。在阿拉伯語,這地方叫「凱撒里耶」(希伯來語現稱「霍巴特凱撒里」),把凱撒里亞這名字保存至今。凱撒里亞在迦密山南面約40公里(25英里),位於耶路撒冷西北偏北約87公里(54英里)。
關於凱撒里亞的興建和早期歷史,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是主要的資料來源。凱撒奧古斯都把這地方連同撒馬利亞和其他城鎮,賜給希律大帝。希律重建了撒馬利亞,並命名為塞巴斯泰。之後他專心營造海岸地區,開始在斯特拉托台興建一個宏偉的海港城市。據一些學者說,建造工程歷時10到12年,呈獻禮約在公元前10年舉行。為了尊崇凱撒奧古斯都,希律以他的名字為城和港口命名:城稱為凱撒里亞,港口稱為塞巴斯托斯(奧古斯都的希臘語名字)。這城的建築風格十分華麗,用料非常講究。城裡有一座殿、一座劇場和一個容得下大群民眾的圓形劇場。一條導水管為凱撒里亞提供淡水,城的地下有排水系統,把雨水和污水排到海裡去。不過,這城最出色的工程,還是要數人工建造的港口。
希律大帝的兒子阿基勞斯被廢黜後,凱撒里亞成為統治猶地亞的羅馬總督的駐地。聖經的使徒行傳顯示,凱撒里亞的地位很重要,既是海港,又是政府所在地。
腓力在撒馬利亞的傳道活動很成功,隨後他在沿海各城「宣揚好消息」,從亞實突城直到北邊約90公里(56英里)的凱撒里亞。(徒8:5-8,40)不久之後,保羅歸信基督教,並開始在耶路撒冷傳道。由於有人密謀要殺他,那裡的門徒就帶保羅到凱撒里亞港口,並差他往家鄉大數去。(徒9:28-30)
凱撒里亞是羅馬軍隊的大本營,百夫長哥尼流自然住在那裡。雖然凱撒里亞有很多猶太人,但一般認為這城的居民以外邦人為主。因此,公元36年,上帝指引彼得前往這個合適的地點,向未受割禮的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好友作見證,為他們施浸,讓他們成為第一批沒受割禮而獲准加入基督徒會眾的外邦人。(徒10:1-48)
希律·亞基帕一世囚禁彼得不成,就退到凱撒里亞。他在這裡接見泰爾和西頓派來的代表。不久之後,上帝對希律執行刑罰,他就死了(公元44年)。(徒12:18-23)保羅即將結束第二次和第三次傳道旅程時,在返回巴勒斯坦途中都經過凱撒里亞。(徒18:21,22;21:7,8)第二次到凱撒里亞時,保羅和同伴住在傳福音者腓力的家。腓力可能在早先的傳道旅程結束後就定居在凱撒里亞。先知亞迦布警告保羅前頭必有危險,但保羅還是在當地的一些門徒陪伴下上耶路撒冷去。(徒21:10-16)
保羅在耶路撒冷被逮捕,後來有人密謀殺害他,於是大隊人馬護送保羅到凱撒里亞,交給總督腓力斯審訊。(徒23:23,24)耶路撒冷的人受宗教偏見影響,情緒狂熱,引發騷亂;而凱撒里亞卻比較平靜有序。兩地反差這麼大,有人認為這表明凱撒里亞受羅馬影響很深,而且是羅馬部隊的主要駐地。非斯都接替腓力斯任總督,他要求反對保羅的猶太人從耶路撒冷下到凱撒里亞,呈上對保羅的指控。保羅不願在耶路撒冷受審,於是向凱撒上訴。(徒25:1-12)保羅留在凱撒里亞等待被解往羅馬期間,在非斯都以及前來拜訪的亞基帕王和妹妹百妮基面前,為基督教信仰作了強有力的見證。(徒25:13,22-27;26:1-32)後來保羅被解送,從凱撒里亞啟航,最終抵達羅馬。(徒27:1,2)
尼祿在位期間,凱撒里亞的猶太居民和敘利亞居民發生激烈衝突。人們認為,當地發生的事件觸發猶太人叛亂,最終導致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毀滅。
1961年,人們在凱撒里亞的劇場發現一塊石頭,上面所刻的拉丁銘文有本丟·彼拉多的名字,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這樣的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