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心胸廣闊嗎?
你曾經因為別人行為不當而發怒嗎?當你的密友誤入迷途,你會迅速制止他們嗎?
為了遏止罪惡蔓延,我們有時須要採取迅速果敢的行動。舉個例,公元前15世紀,亞倫的孫子非尼哈果敢除惡,使以色列人不致受到腐化,陷入罪中。耶和華嘉許他所做的事,說:「非尼哈,不容以色列人有任何跟我對立的勢力,使我平息怒氣,不向以色列人發怒。」——民數記25:1-11。
非尼哈採取適當行動中止了罪惡蔓延。可是,只因別人些微的過失而大動肝火,那又怎樣呢?我們如果行事魯莽,蠻不講理,我們就不是維護正義而是心胸狹隘,容不下別人的欠缺。我們可以怎樣避免犯上這個毛病呢?
耶和華「寬恕你的一切罪過」
耶和華是「要求專一愛戴的上帝」。(出埃及記20:5)「要求專一愛戴」這句話含有不能容忍敵對勢力的意思。耶和華身為創造主,當然有權要求我們專一愛戴他。(啟示錄4:11)然而,耶和華也寬容人的弱點。上帝待人寬厚,詩篇執筆者大衛因此唱道:「耶和華有慈悲有恩典,不輕易發怒,大有忠貞之愛。他不永遠指責人……他沒有按我們的罪孽處置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過施行報應。」不錯,只要我們痛改前非,上帝就樂意「寬恕[我們]的一切罪過」。——詩篇103:3,8-10。
耶和華體諒人生來就有犯罪的傾向,因此他不會「永遠指責」衷心悔改的犯過者。(詩篇51:5;羅馬書5:12)事實上,上帝的旨意是要根除人的罪性,使人達到完美。在這件事大功告成之前,耶和華仁慈地根據耶穌基督所獻的贖價寬恕我們,而沒有「照我們的罪過施行報應」。如果耶和華不是慈悲為懷,我們誰也不能活下去。(詩篇130:3)我們多麼慶幸,天父雖然要求人專一愛戴他,但他也是一位慈悲的上帝!
平衡是必須的
宇宙的至高主宰尚且對不完美的人寬大為懷,我們不是也應該這樣做嗎?寬大一詞的定義是:氣量大,寬厚,不苛刻。我們對人寬大為懷嗎?如果別人只是言行失當,而不是蓄意犯罪,我們會樂意寬容對方嗎?
當然,我們不可過度寬大。例如,教會寬容一再淫辱兒童的教士,結果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愛爾蘭的一個記者評論說:「教會把淫辱兒童視作一般的罪,只把犯過的教士調往別的教區。」
把這樣的人調往別處是寬大的表現嗎?決不是!假如,有個不負責任的醫生害死病人或把病人弄得傷殘,院方只是把他調往另一所醫院,繼續容許他替人動手術。這個「寬大之舉」也許出於對同業的愚忠。但至於那些因醫生疏忽或作奸犯科而傷亡的受害者,又有誰為他們討回公道呢?
毫不寬容也是對人有害的。耶穌在地上時,有些稱為奮銳黨的猶太人,誤用非尼哈的事例為他們的行為辯護。某些奮銳黨徒更行事極端,「趁節期或類似的場合,來到耶路撒冷,混進群眾當中,出其不意地用匕首刺殺他們的對頭」。
身為基督徒,我們永不會像奮銳黨徒那樣極端,傷害我們不喜歡的人。可是,我們會由於小氣易怒,以致用其他方式,也許用說話傷害別人嗎?如果我們真的心胸廣闊,就絕不會出口傷人。
公元1世紀的法利賽派同樣心胸褊狹。他們總愛挑錯,對人的過失毫不寬容。傲慢自大的法利賽派瞧不起平民百姓,惡毒地說他們「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9)耶穌大有理由公開譴責這些自以為義的人,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啊,你們這些虛偽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把薄荷、蒔蘿、大茴香,交納十分之一,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反而漠視了。前一類的要求固然不該漠視,但後一類的事更必須遵行。」——馬太福音23:23。
耶穌在這裡並不是說遵守摩西律法無關重要。他只是說人要以慈悲合理的方式應用律法,這才是「更重大的事」,或更重要的事。耶穌和他的門徒跟心胸狹隘的法利賽派和奮銳黨徒可說天差地遠!
耶和華和耶穌基督絕不寬容惡事。不久,他們就「要施行報應,懲罰那些不認識上帝和不服從……好消息的人」。(帖撒羅尼迦後書1:6-10)耶穌雖然熱心維護正義,可是像他的天父一樣,他對所有渴望行事正義的人表現忍耐、憐恤和關注。(以賽亞書42:1-3;馬太福音11:28-30;12:18-21)耶穌為我們立下多麼優良的榜樣!
繼續彼此包容
我們也許熱心維護正義,但也得遵行使徒保羅的勸告:「無論誰有理由對人不滿,都要繼續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寬恕。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甘心寬恕人。」(歌羅西書3:13;馬太福音6:14,15)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我們要心胸廣闊,就得彼此包容,寬容別人的弱點和過失。我們要通情達理,不要對人期望過高。——腓立比書4:5。
寬大的人不會認同壞事,也不會對過錯視若無睹。有些信徒同工的思想言行可能偏離了耶和華的標準。雖然他們的情況還未惡劣到受上帝唾棄,但這可能是個警告信號,顯示當事人有調整的必要。(創世記4:6,7)具備屬靈資格的人懷著溫和的態度,設法糾正犯過者確是仁慈之舉!(加拉太書6:1)可是,要在這方面成功,他們的言行必須出於關懷而不是存心挑錯。
「態度溫和,深深尊重」
對於跟我們信仰不同的人,我們該怎樣表現忍耐呢?1831年,愛爾蘭的國立學校都張貼了以下的「校訓」:「耶穌基督沒有用武力強迫人接受他的教訓……我們跟鄰人吵架,辱罵他們,不能證明我們的信仰是對的,他們的信仰是錯的。這只會證明我們沒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耶穌的教導方式和行為使人樂於接受上帝的話語,我們也應該照樣行。(馬可福音6:34;路加福音4:22,32;彼得前書2:21)耶穌是完美的,擁有上帝所賜的洞察力,可以洞悉人心。因此耶穌在必要時會斥責耶和華的敵人。(馬太福音23:13-33)他這樣做並不是心胸狹隘,排除異己。
可是,我們跟耶穌不同,我們不能洞悉人心。因此,我們應該聽從使徒彼得的勸告:「要心裡尊基督為聖,奉他為主,隨時做好準備。這樣,無論誰要你們解釋心裡的希望有什麼根據,你們都可以在他面前辯白,只是要態度溫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書3:15)身為耶和華的僕人,我們應該為信仰辯護,因為我們所相信的都是以上帝的話語為根據的。不過,我們為信仰辯護的時候,應該尊重別人和他們的信仰。保羅在信中寫道:「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用鹽調味,使你們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6。
耶穌在著名的登山寶訓中說:「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因此,讓我們繼續彼此包容,並且在傳道的時候,尊重別人。我們一方面要熱愛正義,另一方面也要聽從聖經,寬大為懷。這樣我們就可以取悅耶和華,而且表明自己真的心胸廣闊。
[第23頁的圖片]
切勿像法利賽派一樣心胸褊狹
[第23頁的圖片]
耶穌效法天父寬大為懷。你又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