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在愛中一起生長
耶穌基督的使徒在寫給信徒同工的信中指出,各人不但要繼續加深對真理的確切認識,在愛心方面也要不斷增長。上帝所表現的愛心和基督捨己的愛激勵他們,促使他們努力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約翰福音13:34,35;以弗所書4:15,16;5:1,2;腓立比書1:9;約翰一書4:7-10)基督徒乃是一個弟兄團體;隨著他們彼此和衷共濟,互相幫助,他們當中的愛心繫索便越堅牢。
有一次猶太地區發生饑荒,弟兄們在經濟上十分拮据,敘利亞和希臘的基督徒便毅然捐出財物予以援手。(使徒行傳11:27-30;羅馬書15:26)若有弟兄遭遇逼迫,其他基督徒便感到切膚之痛而迅速提出協助。——哥林多前書12:26;希伯來書13:3。
當然,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除了基督徒之外,有些世人也表現樂善好施的精神。然而,甚至古羅馬世界的人也看出,基督徒所表現的愛心是與眾不同的。一度在羅馬作法理學家的德爾圖良引述當時的人對基督徒的評論說:「他們說:『看看他們多麼相親相愛,……甚至甘願隨時為弟兄捨命。』」(《護教文》,第39章,7段)約翰·赫斯特在《基督教會歷史》(第1冊,146頁)一書中報導,在古代的迦太基與亞歷山大,每逢有瘟疫發生,人們便把染病的同胞趕走,並且搶去垂死的人身上的財物。然而在這些地方,基督徒卻甘願把自己所有與他人共享,同時也照料病人,安葬死者。
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也對別人的福利懷有同樣的關注,並以實際的行動將這種關懷表現出來嗎?若然,這僅是零星的個別分子所行的善舉嗎?抑或以一個組織而言,他們也大力提倡和支持這些善行?
在當地會眾中提供仁愛的協助
對耶和華見證人來說,照料會眾中的孤兒寡婦和援助任何遭遇困境的信徒,乃是他們的崇拜的一部分。(雅各書1:27;2:15-17;約翰一書3:17,18)世俗政府通常為社區一般人提供醫療設施,安老院和失業救濟金等。藉著忠實繳稅,耶和華見證人對這些安排予以支持。可是,由於耶和華見證人意識到,只有上帝的王國政府才能徹底解決人類的種種難題,他們把時間和資源主要用來教導人認識王國的真理。這種至為重要的服務是沒有任何人為政府能向人提供的。
在普世6萬9000多群耶和華見證人會眾中,由於年邁或體弱而有特殊需要的人通常由個別分子予以照顧。正如提摩太前書5:4,8指出,每個基督徒均有責任照料家人的需要。藉著對年老體弱的親者提出所需的協助,兒孫和其他近親表現出基督徒的愛心。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不會接管這些家庭義務,以致削弱了個別基督徒的責任感。可是,如果一個人沒有近親,或者有責任照顧他的人無法獨力負起擔子,會眾的其他成員便會仁愛地予以援手。若有需要,整群會眾可以作出安排去協助那些有多年忠心服務記錄而需要幫助的弟兄姊妹。——提摩太前書5:3-10。
在照顧這些需要方面,弟兄們不會只是聽其自然。自1959年以來,在屢次為長老舉行的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裡,課程時常特別考慮到長老們作為群羊的牧者在上帝面前所負的這項義務。(希伯來書13:1,16)但這並非意味到,在此之前他們對這些義務掉以輕心。例如在1911年,英國蘭開夏郡的奧爾德姆會眾便曾接濟他們當中遭遇嚴重經濟困難的人。然而,自那時以來,鑑於全球的組織大大擴張,遭遇嚴重難題的人也相應增加。因此,耶和華見證人比以前更留意聖經表明他們應當怎樣處理這類情況。特別在近年來,所有會眾均在聚會裡不時討論基督徒對他們當中需要特別照顧的人——例如年紀老邁、體弱多病、單親家庭和陷於經濟困境的人——所負的責任。a
個別的見證人對別人表現的關注並不僅限於對人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已。反之,他們向別人表現仁愛的個人關注。(雅各書2:15,16)請考慮以下幾個實例。
1986年,一位年輕的瑞典女子,一位耶和華見證人,在希臘作客期間患上腦膜炎。這使她得以親身體驗到,屬於一個普世的基督徒大家庭具有什麼意義。她那在瑞典的父親獲悉她的病況後,立即與瑞典當地會眾的長老取得聯絡。透過這位在瑞典的弟兄,女子的父親得以跟希臘的一位見證人取得聯絡。最後,這位年輕的姊妹終於平安返抵瑞典;在此之前的三個星期中,她在希臘的新朋友從沒有把她撇下。
類似地,加拿大安大略省華萊士堡一位喪偶的老年見證人需要協助。曾在靈性上受到他幫助的一個家庭把他當作親人看待,藉此表達對他的感激。幾年後,這個家庭移居巴里斯貝,這位年長的見證人也與他們一起遷往該地。他與這個家庭同住,受到仁慈的照料達19年之久,直至他在1990年去世為止。
在紐約市,一對見證人夫婦照顧一位參加當地聚會的年長者達15年之久,直到他於1986年去世為止。在他患了中風以後的日子,這對見證人夫婦替他購物、清潔、煮飯和洗衣,待他如同待自己的父親一般。
其他性質的需要也同樣受到仁愛的照顧。美國一對見證人夫婦變賣了產業,遷到蒙大拿州以便協助當地的會眾。可是後來這位弟兄遭遇嚴重的健康難題,結果遭公司解雇,錢也很快便用光了。他們怎樣過活呢?這位弟兄向耶和華禱告求助。他一禱告完畢,一位見證人同工便登門造訪。他們一起出外喝杯咖啡。弟兄返回住所時,發覺廚房的櫥櫃上堆滿了各色各樣的食物。此外還有一個信封,裡面有些現金和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深愛你們的弟兄姊妹敬贈。」原來會眾發覺他們的需要,於是一起湊錢來幫助他們。這對夫婦深受弟兄們的愛心所感動,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他們衷誠向耶和華致謝,因為他所立下的仁愛典範感動他的僕人加以效法。
耶和華見證人樂於慷慨資助有需要的信徒同工,這已成為一件廣為人知的事實。有時騙子企圖佔他們的便宜。有鑑於此,見證人不得不學會謹慎行事,但卻同時留意不讓這種情形扼殺他們對配得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願望。
戰禍使人一貧如洗
在世上許多地方,頻仍的戰亂使一些人變成一貧如洗。賑災團體雖試圖提出援助,但救濟行動卻時常相當緩慢。耶和華見證人並不因為這些機構已作出賑濟安排,便認為自己對受害地區中的基督徒弟兄不需負有任何責任了。一旦獲悉弟兄有所缺乏,他們並不會「塞住憐恤的心」;相反,他們會盡快把救濟品送到弟兄們手上。——約翰一書3:17,18。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一些物質奇缺的國家裡,居於鄉間而仍有食物供應的見證人設法把糧食與城市中處境較艱難的弟兄分享。在荷蘭,鑑於納粹黨定下嚴酷的限制,弟兄們若要以糧食接濟別人,便要冒上極大的危險。有一次,熱里特·伯默爾曼身負這項重任。在他帶領下,一隊由弟兄組成的腳踏車隊,滿載著用帆布覆蓋的食物,向目的地進發。他們在阿爾克馬爾市突然遇上一個檢查關卡。熱里特回憶說:「我們除了全心倚賴耶和華之外,便別無選擇了。」他並沒有停下來,只是把車速稍為減慢,然後對檢查站的人員高聲喊道:「往阿姆斯特丹要從哪條路走?」檢查人員站開一旁,指著前面大聲答道:「往前直走便是了!」熱里特報以一聲「麻煩你了!」於是他所率領的車隊便在瞠目結舌的人群注視下全速過了關卡。另一次,見證人得以把滿船的馬鈴薯運到阿姆斯特丹的弟兄們手中。
甚至在歐洲的集中營裡,耶和華見證人也表現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當被囚於荷蘭阿默斯福特附近的集中營裡期間,一個17歲的青年日益消瘦,最後只剩下一副皮包骨。他永不會忘記有一天,在滂沱大雨下,他們被迫勞作至深宵,而且得不到半點食物。一位住在營另一邊的見證人卻設法找著他,然後把一片麵包塞進他手裡。在奧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營,一位見證人的工作委派需要他從營一邊前往營的另一邊。他時常利用這些機會,冒生命危險把一些見證人在自己稀少的配給中留下來的食物,帶給營裡一些嚴重缺糧的見證人。
大戰結束時,德國監獄和集中營裡歷劫生還的耶和華見證人除了身上的囚衣之外,便一無所有。許多人即使沒有入獄,家財也蕩然無存。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糧食、衣物和燃料都出現嚴重短缺。這些地區中的耶和華見證人迅速組織起來,安排會眾的聚會,同時努力與人分享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以求在靈性上對別人有所幫助。然而,他們自己卻在其他方面需要協助。許多見證人食不果腹,十分虛弱,以致時常在聚會期間昏倒。
這時見證人所面對的困難情勢,規模之大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然而,大戰在太平洋地區正式結束的同一個月,耶和華見證人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舉行了一個特別大會,討論的問題包括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去救濟家園飽受戰火蹂躪的弟兄,以及怎樣落實這些安排。當時,F.W.法蘭茲發表了一個感人的演講,題名為「他那無可言喻的恩賜」。法蘭茲弟兄在演講中提出充分的聖經勸告去處理當時的情勢。b
數週之後,有需要的地區剛開始容許旅客入境,守望台社社長N.H.諾爾和M.G.韓素爾便踏上前往歐洲的旅程,以求親自了解當地的情況。甚至在他們尚未啟行之前,賑濟工作已展開了。
早期的救濟品從瑞士和瑞典運出。其後,加拿大、美國及其他國家所捐出的物資也源源運到。在能夠提供外援的國家中,雖然見證人的數目只有8萬5000人左右,他們卻慷慨捐出巨量的糧食和衣物去救濟其他國家的見證人同工。受惠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丹麥、英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挪威、菲律賓、波蘭及羅馬尼亞。救濟行動並非僅限於一次。他們繼續把救濟品運往有需要的地區,一共延續了兩年半之久。自1946年1月至1948年8月,他們總共送出了47萬9114公斤的衣物,12萬4110雙鞋子和32萬6081公斤的食物給見證人同工。他們絕沒有從救濟金中扣除任何款項作行政開支之用。分類和包裝的工作全部由志願工作者擔任。全部捐款都被用來接濟需要幫助的弟兄。
當然,照顧難民以及其他因戰禍陷於貧困的人的需要並沒有止於1940年代。自1945年以來,有數以百計的戰爭陸續爆發。耶和華見證人也繼續對弟兄表現同一的仁愛關注。1967年至1970年間,尼日利亞的比亞法拉發生內戰。在戰時和戰後,當地的弟兄均得到物資援助。在1980年代,類似的援助也向莫桑比克的弟兄提出。
在利比里亞,1989年爆發的內戰導致嚴重的糧荒。在人們倉皇逃難之際,守望台社在蒙羅維亞的物業擠滿了數以百計的難民。弟兄們把剩下的食物和井水,全部用來與見證人和非見證人的鄰居分享。後來,一旦情勢容許,有更多由見證人捐出的救濟品從西非洲的塞拉里昂和象牙海岸,歐洲的荷蘭和意大利,以及美國等地紛紛運到。
1990年,黎巴嫩的貝魯特在飽受戰火蹂躪之後,看來有如發生地震後的荒土一般。耶和華見證人當中的長老迅速設立了緊急救濟委員會,以便對弟兄提供協助。弟兄們根本無須發出呼籲,每天都有許多志願工作者前來幫忙。
當歐洲在政治和經濟上經歷巨變的一段時期中,1990年,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把逾70噸需用物資捐贈給羅馬尼亞的基督徒弟兄。
接著有更多救濟品運往東歐各地。治理機構委派守望台社的丹麥分社統籌援助烏克蘭貧寒弟兄的一切工作。各會眾一接獲通知,大家都踴躍參與其事。1991年12月18日,由志願服務的見證人駕駛的五輛貨車和兩輛客貨車,載著22噸物資抵達利維夫——這的確是他們對基督徒弟兄表現仁愛關注的明證。1992年,奧地利見證人所捐出的物資也接踵抵達——共計超過100噸的糧食和衣物。其後,荷蘭的見證人也捐出更多救濟品——先是26噸食物,繼而是載滿11輛貨車的衣物,然後再運出更多糧食以應付持續不斷的需要。受惠者在感激上帝之餘,也求他賜予智慧,幫助他們把所獲得的物資善加運用。他們在卸下救濟品之前,以及在工作完成後,均一起作出感恩的禱告。除此之外,意大利、芬蘭、瑞典和瑞士的見證人也寄出巨量的救濟品。在這一切活動進行之際,前南斯拉夫的各個共和國經歷一段極為動盪的日子,以致弟兄們急需獲得協助。見證人也將大批食品、衣服和藥物運到這些地區去。與此同時,在城市居住的見證人把自己的家開放出來收容那些家園被毀的人。
有時,一些亟需獲得協助的人住在僻遠的區域,以致他們的困境鮮為人知。危地馬拉有35個家庭便經歷過這樣的情形。他們的村落被國內的敵對派系侵佔。他們在1989年終於重返家園時,他們需要獲得協助去重建家園。除了政府向回鄉的人提供協助之外,守望台社的分社辦事處也設立了一個應急委員會去支援這些見證人家庭。來自50多群會眾的500多個見證人自告奮勇參與協助弟兄重建家園的工作。
其他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情勢也使人陷入極度的窘境中。地震、風暴、洪澇一類的天災時常發生。據稱世上平均每年都有逾25場天災為禍人間。
天災肆虐
天災所造成的緊急情勢若殃及耶和華見證人,弟兄們便會採取即時的措施以提供所需的援助。當地的長老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當盡力設法與會眾的每個成員取得聯絡。負責督導當地王國工作的守望台社分社辦事處會迅速檢討情勢,然後向總社提交報告。假如當地無法獨力提供所需的協助,社方會仔細統籌有關的安排,有時甚至將賑濟的安排擴大至國際規模。予以援助的目的並不是要提高災區弟兄們的生活水準,而是要幫助他們獲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每逢有天災發生,僅是一項電視報導便足以推使許多見證人致電災區負責的長老們,自告奮勇提出協助,或捐出金錢與物資。有些人則把捐款寄交分社或總社供賑災之用。他們一知道弟兄需要幫助,便立即予以援手。若有進一步的需要,守望台社可能通知某個地區的弟兄們,讓他們按自己的能力提供協助。為了統籌災區的一切事宜,社方會設立一個救濟委員會。
例如,1972年12月,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市的大部分地區均被一場猛烈地震所摧毀。僅在數小時之後,當地耶和華見證人各會眾的長老即已聚集起來籌劃賑濟工作。他們立刻著手探知市內每個見證人的安危。在同一天,鄰近會眾送出的救濟物品開始抵達。來自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的救濟品也接踵運到。在馬那瓜的郊區有十四個救濟品派發站設立起來。透過守望台社總部的統籌,世界各地見證人所捐出的金錢和物資都轉送到尼加拉瓜去。社方按各家庭的成員人數多寡,將糧食及其他物品(包括蠟燭、火柴、肥皂等)分發出去,每個家庭可領取足夠一週之用的供應。在賑災行動的高峰,總共有5000人——包括見證人和他們的家人親屬——獲得糧食分配。救濟的工作延續了十個月之久。政府機構和紅十字會目睹見證人所作的努力,於是提出進一步的援助,發給他們食物、帳篷及其他供應品。
1986年,日本海岸對面的伊豆大島火山突然爆發,一萬名居民被迫撤離該區。運送難民的船隻抵達安全地點時,有耶和華見證人在場迎接,他們盡力設法找著他們的屬靈弟兄。其中一位撤離災區的弟兄說:「我們離開大島時並不知道自己會到什麼地方去。」一切都發生得這麼突然。「可是,我們下船時卻見到一個寫著『耶和華見證人』的指示牌。……獲悉有弟兄在碼頭接我們,使我的妻子如釋重負,禁不住流下淚來。」由於看見逃難的見證人在抵步時及其後都受到妥善的照顧,有些以前排斥他們的人也承認說:「你們依附這個宗教,實在是明智之舉。」
見證人竭盡所能使災區的弟兄盡早獲得所需的援助。1970年,祕魯遭遇該國有史以來罕見的大地震,紐約的世界總部迅速寄出緊急救濟金,接著更運送15噸衣物前往災區。在這些物資抵達之前,見證人在公路重開僅數小時之後已組織了汽車隊,把救濟品源源送到遭受嚴重破壞的城市和鄉村去。在隨後的數星期,他們繼續在物質和靈性上給予安第斯山上各小群弟兄姊妹所需的幫助。1980年11月23日黃昏時分,意大利的若干地區經歷一場強烈的地震。就在翌日,見證人派出的首輛貨車已載滿救濟物資運抵災區。弟兄們迅速設立臨時廚房,把姊妹們每天烹煮的食物分發出去。在加勒比的一個海島,一位目睹見證人的救援工作進行的男子評論說:「見證人的工作效率比政府還要高。」有時這也許是實情。然而,耶和華見證人無疑十分感激有關官員的協助,使他們的賑災工作得以迅速在災區展開。
1990年,安哥拉飽受饑荒所苦,社方獲悉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急需糧食和衣物接濟。可是,由於多年來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一直在該國受到禁止,與這些弟兄接觸可能頗為困難。雖然如此,南非的基督徒弟兄決定把25噸救濟品裝滿一輛貨車運到災區去。他們在途中先往安哥拉的領事館取得許可證越過邊界。為了到達弟兄們的所在地,他們要經過30個軍事路障。在一個地方,因為橋梁被炸毀,他們只好藉著一道臨時橋梁越過高漲的河水。雖然幾經艱辛,全部物資均得以安全抵達。
每逢有災難發生,弟兄們所作的努力並非僅限於把救濟品送往災區而已。1984年,墨西哥市郊的一個地區被一場爆炸和大火嚴重摧毀,見證人迅速趕往現場予以援手。由於災區有不少見證人下落不明,長老們遂組織起來,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搜索,以求跟每個弟兄姊妹都取得聯絡。但是其中有些人已疏散到其他地區去。即使如此,長老們仍然鍥而不舍地搜尋,直至找到所有人為止。各人均按需要獲得幫助。例如,會眾協助一位痛失丈夫和一個兒子的姊妹辦理喪事,並且悉心照顧她和其餘子女在物質和靈性上的需要。
弟兄們所需的協助時常不是只獲得若干藥品、食物和衣服便夠了;他們還有其他更大的需要。1989年,瓜德羅普島上117位見證人的住所被颶風摧毀,其他300個見證人的房屋則受到嚴重損壞。馬提尼克島的耶和華見證人立刻予以援手;後來法國的耶和華見證人更把逾100公噸的建築材料捐贈給他們。在聖克魯瓦島,一位失去家園的見證人告訴同事,有些波多黎各的見證人同工會專程前來幫忙,同事嘲笑她說:「你不要妄想他們會幫你什麼忙。你是黑人,不像他們是西班牙人嘛!」但這個見證人很快便有了一幢全新的房子,令同事們大感驚訝!1991年,哥斯達黎加發生大地震之後,當地的見證人與來自各國的志願工作人員合力協助受影響的同工。他們分文不取,為弟兄重建了31所房子和5幢王國聚會所,並且修理好其他許多損壞的房屋。旁觀者紛紛評論說:『其他團體高談愛心,你們卻身體力行。』
耶和華見證人在提供救援方面效率之高,時常令旁觀者大感驚奇。198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尤巴河的一道堤壩崩裂,暴漲的河水迫使成千上萬的居民倉皇棄家逃命。該區的基督徒長老立即與紐約總部取得聯絡,迅速成立救濟委員會。河水一開始消退,數以百計的志願人員隨即展開工作。世俗的救援團體還未動工,見證人的住所已裝修妥當了。他們何以能夠這麼迅速採取行動呢?
一個主要因素是,見證人願意即時自告奮勇,不取分文為弟兄服務,並且捐出所需的材料。另一個因素是,在組織起來合力工作方面,他們的經驗十分豐富,因為他們經常要為了舉行大會和興建新王國聚會所而分工合作。還有一個重大因素是,聖經吩咐基督徒說:「[要]彼此切實相愛。」見證人對於這個命令的真正含義作過深思熟慮,因此能夠切實遵行。——彼得前書4:8。
賑災的捐款時常來自一些相當清貧的人。捐款的附信時常說:『我們所捐的誠然不多,但我們對弟兄姊妹的情誼卻十分深厚。』『我但願能夠多捐一點就好了。耶和華容許我擁有的東西,不論多少,我都希望與你們共享。』像第一世紀馬其頓的基督徒一樣,他們懇求有特權向貧困的人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哥林多後書8:1-4)1984年,洪澇使20萬韓國人變成無家可歸。大韓民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在捐輸方面極為慷慨,以致後來分社不得不通知弟兄們無需再捐助了。
甚至旁觀者也很容易看出,推動見證人的並非僅是責任感或普通的惻隱之心而已;反之,他們真正愛他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
除了照顧災區的弟兄在身體上的需要之外,耶和華見證人也特別留意弟兄們的靈性需要。因此,他們會盡早恢復舉行會眾的聚會。1986年,為了這樣行,見證人在希臘的卡拉馬塔市外架起一個大帳幕權充王國聚會所,更在市內各個地點架起較小的帳幕供舉行會眾書籍研究班之用。類似地,1985年哥倫比亞的阿爾梅羅發生山泥傾瀉之後,生還者一旦獲得物質所需,見證人便將剩下的捐款用來興建王國聚會所,供三群會眾使用。
甚至在這些重建工程仍在進行之際,耶和華見證人繼續努力向人發出安慰的信息,告訴人上帝的話語就人生有什麼目的、何以世上有災難與死亡,以及未來的展望如何等重要問題提出什麼解答。
見證人的賑災行動並不是要試圖照顧災區內所有人的身體需要。正如加拉太書6:10表示,他們援助的對象主要是「信徒一家的人」。與此同時,他們也很樂意在能力範圍內協助並非信徒的人。例如,他們曾向意大利的地震災民提供糧食。在美國,當他們對風暴和洪水的災民提出幫助時,他們也協助清理和修補見證人的鄰居的房屋。每逢有人問他們何以對陌生人也表現這樣的仁慈,他們只是回答說,由於他們愛鄰人的緣故。(馬太福音22:39)1992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受一場巨大颶風侵襲之後,見證人所設立的救濟安排成效卓著,以致有些並不屬於見證人組織的商業機構和個別人士,在捐出巨量救濟物品時將其交給見證人代理。他們深知這些救濟品不會僅被貯存起來,也不會被人用來謀利;相反,這些物品會被用來真正造益災民,見證人和非見證人都一視同仁。在菲律賓的北達沃市,他們在危難時期中樂於幫助非見證人的善行深受賞識,以致該市的官員通過一項決議向他們致謝。
可是,並非人人都喜愛真正的基督徒。他們時常成為猛烈逼迫的對象。這種情勢也促使他們的基督徒同工表現莫大的愛心和支持。
面對猛烈逼迫
使徒保羅將基督徒會眾比作人的身體,說:「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12:25,26)每逢耶和華見證人聽聞弟兄同工遭遇逼迫,他們便感同身受正如這節經文所描述一般。
在納粹統治德國期間,政府對耶和華見證人施以極殘暴的逼迫。當時德國只有2萬多個見證人;他們是希特勒所鄙視的一小撮人。因此他們需要採取聯合的行動。1934年10月7日,德國境內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會眾各自祕密聚集起來。作過禱告之後,他們發出一封信給政府,在信中申明他們已立定決心要繼續事奉耶和華。聚會結束後,許多人更出去放膽為耶和華的聖名及王國向鄰人作見證。在同一天,普世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也在自己的會眾裡聚集起來。一同向上帝作過禱告之後,他們發電報給希特勒政府,表示全力支持他們的基督徒弟兄。
多年來,希臘的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受到由教士們策動的迫害所攻擊。1948年,社方將這件事揭發出來,希臘總統和政府各機關的首長隨即收到成千上萬的信件。這些信件來自菲律賓、澳大利亞、南北美洲及其他地方的耶和華見證人。他們一致為希臘弟兄所受的逼迫提出抗議。
1961年,《儆醒!》雜誌揭露西班牙的見證人正受到與異端裁判所無異的殘酷對待,該國政府隨即收到勢如排山倒海的抗議信。令政府官員大感震驚的是,世界各地的人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竟瞭如指掌。雖然逼迫的浪潮並未因此平息,但自此之後,警察對待見證人便不像以前那麼肆無忌憚了。類似地,非洲各地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曾受到殘酷的對待,世界各地的見證人一獲悉這件事,便紛紛致信當地的官員提出抗議。
即使當局對抗議置若罔聞,遭受逼迫的見證人也絕沒有被弟兄遺忘。有些政府多年來一直施行宗教迫害,結果屢次收到大量的投訴和抗議信。例如這種情形便曾發生於阿根廷。1959年,該國外交和宗教事務部的祕書有一次把一位弟兄帶到一個房間裡,其中有好幾個書櫃堆滿了來自普世各地的信件。令這位官員大感意外的是,竟有遠至斐濟的人為了爭取阿根廷的崇拜自由而致信給他們。
在有些事例上,統治者一旦意識到普世各地的人都知道他們所做的事,而且有許多人對事情真正關注,他們便讓見證人享有較大的自由。1963年在利比里亞便有這樣的情形發生。那一年,在邦加參加大會的見證人受到政府軍殘暴不仁的對待。利比里亞的總統收到從全球各地寄來的巨量抗議信。由於事情牽涉到一位美國公民,美國國務院也出面干預。最後,總統杜伯曼發電報給守望台社總部,表示願意接待耶和華見證人的代表團前來磋商問題。代表團的兩位成員——米爾頓·韓素爾和約翰·乍魯——在邦加的事件發生時曾親自在場。杜伯曼總統後來表示,這些暴行的確「殘暴不仁」。他說:「我很抱歉有這樣的事發生。」
會談過後,隨即有一項總統訓令頒發,通告「全國人民,耶和華見證人有權自由前往國內的任何地區從事傳道活動及宗教崇拜,任何人都不得干擾。他們的人身、財產以及按照良心指引而崇拜上帝的權利均受法律所保障。與此同時,他們可以按照共和國的法律,在舉行升旗降旗儀式時立正以示尊敬」,然而卻無需違背基督徒的良心向國旗敬禮。
在另一方面,直至1992年,雖然馬拉維見證人所遭的強暴反對已大為減退,但卻毫無跡象顯示該國政府會作出維獲宗教自由的官方聲明。在該國,耶和華見證人受到極惡毒的宗教迫害,其猛烈程度是非洲史上罕見的。1967年,迫害的浪潮橫掃全國各地,後來更在1970年代捲土重來。世界各地的見證人為此寄出了數以萬計的抗議信。他們致電當局,向政府發出電報。甚至世上許多知名人士也基於人道理由為他們仗義執言。
1972年,由於逼迫極端殘暴,以致1萬9000位耶和華見證人不得不帶著兒女越過邊界,逃到贊比亞去。在該國,鄰近的見證人會眾迅速為他們籌集了糧食和毛毯。全球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紛紛將接濟難民的款項和物資寄到各分社,然後由紐約總部加以分發和處理。辛達米薩萊營中的難民收到巨量的救濟物資,甚至達到綽綽有餘的地步。馬拉維的弟兄們在難民營中獲悉有多輛貨車抵達,其上滿載糧食、衣物和供搭帳幕用的帆布,他們目睹基督徒弟兄向他們表現的愛心,不禁高興得流下淚來。
即使弟兄被拘押監禁,見證人同工也不會撇下他們,甚至甘願冒生命的危險向他們提出援助。在阿根廷政府禁止見證人活動期間,一群見證人遭當局拘留了45小時;有四位見證人試圖送來食物和衣服,結果也遭逮捕。1989年,布隆迪一位環務監督的妻子獲悉弟兄所處的困境,便冒險把食物帶進監裡去。然而她自己也被逮捕和囚禁了兩個星期,原來警察想藉此捕獲她的丈夫。
除了透過上述各種方法給同工援助之外,對基督徒弟兄所懷的摯愛也推使耶和華見證人在禱告中為弟兄向上帝熱切祈求。他們並非求上帝立刻終止一切戰爭和饑荒,因為耶穌曾預告在我們的日子必然會有這些事發生。(馬太福音24:7)他們也不是祈求上帝制止一切逼迫發生,因為聖經清楚表明真正的基督徒會受人逼迫。(約翰福音15:20;提摩太後書3:12)但他們會熱切祈求上帝使他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有力量面對任何艱辛,緊守信仰,屹立不移。(可參閱歌羅西書4:12。)既然記錄顯示弟兄們表現出無比的屬靈力量,這足以表明他們的禱告的確蒙上帝垂聽。
[腳注]
a 可參閱《守望台》,1981年3月15日刊,20-5頁;1987年4月15日刊,10-21頁;1987年12月1日刊,4-18頁;1988年10月15日刊,21-3頁;1990年3月1日刊,17-19頁。
b 可參閱《守望台》(英文),1945年12月1日刊,355-63頁。
[第305頁的精選語句]
在照顧特殊的需要方面,弟兄們不會只是聽其自然
[第307頁的精選語句]
仁愛的個人關注推使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第308頁的精選語句]
認真應付救濟方面的龐大需要
[第312頁的精選語句]
為了找出災區中每個見證人的下落,弟兄們作有系統的搜尋
[第315頁的精選語句]
非見證人也同樣受到善待
[第317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深受基督徒弟兄的愛心所感動,不禁喜極而泣
[第309頁的附欄]
「你們真正彼此相愛」
在飽受戰火蹂躪的黎巴嫩,一位基督徒姊妹的家遭炮火嚴重損毀。當地的見證人自願替這位姊妹將房屋完全修理好,鄰居看見禁不住問道:「這種愛心是從哪裡來的?你們究竟是怎樣的人?」一個回教女子目睹一位見證人的家獲得清潔和修理,便宣告說:「你們真正彼此相愛。你們所信的便是純真的宗教。」
[第316頁的附欄]
真正的弟兄姊妹
論到美國阿肯色州查菲的古巴見證人難民,《阿肯色新聞報》說:「他們是最先獲得新居安置的人,因為他們的美國籍『弟兄姊妹』——耶和華見證人同工——替他們尋得居所。……見證人把他們在其他國家的屬靈同工稱為『弟兄姊妹』,他們也真的把這些同工視作弟兄姊妹。」——1981年4月19日刊。
[第306頁的圖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們把糧食和衣物運往18個不同的國家中供應有需要的見證人同工
美國
瑞士
[第310頁的圖片]
1990年,鄰近國家的見證人合力幫助羅馬尼亞的信徒同工
[第311頁的圖片]
在祕魯大地震中,生還的見證人建造了自己的收容所,並且互相幫助
其他見證人所送來的救濟品(下圖),乃是最先到達災區的物資之一
[第313頁的圖片]
救援行動時常包括捐出材料及義務為見證人同工重建家園
危地馬拉
巴拿馬
墨西哥
[第314頁的圖片]
見證人的救援行動包括予人靈性上的造就在內。在希臘的卡拉馬塔,弟兄們迅速在市內和市外都搭起帳幕,供舉行聚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