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人類世界
「你們對外人,總要用智慧行事。」——歌羅西書4:5。
1.耶穌怎樣論及他的門徒和這個世界?
耶穌在對天父的禱告中論及門徒說:「世界卻恨他們,因為他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正如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然後他補充說:「我不是請求你把他們從世界取去,而是請求你因邪惡者的緣故看顧他們。」(約翰福音17:14,15)基督徒不是要在身體上跟世界隔離,例如隱居在修道院裡。相反,基督「差他們到世界上」,要他們為他作見證,「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約翰福音17:18;使徒行傳1:8)耶穌懇求上帝看顧他的門徒,因為「這個世界的統治者」撒但會慫恿世人,為了基督的名的緣故仇視他的門徒。——約翰福音12:31;馬太福音24:9。
2.(甲)聖經怎樣使用「世界」這個詞語?(乙)耶和華怎樣對世界表現平衡的態度?
2 在聖經裡,「世界」(希臘語科斯莫斯)這個詞語時常用來指不義的人類社會,是「伏在邪惡者的勢力下」的。(約翰一書5:19)由於基督徒謹守耶和華的標準,服從聖經的命令向世界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有時他們跟世界的關係相當緊張。(提摩太後書3:12;約翰一書3:1,13)可是,聖經裡科斯莫斯 這個詞語也用來指一般人類。耶穌就曾經按這個意思使用世界一詞,說:「上帝深愛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獨生的兒子,好叫凡信從他的人都不致毀滅,反而有永遠的生命。因為上帝差自己的兒子到世界來,不是要他審判世界,而是要世界通過他得救。」(約翰福音3:16,17;哥林多後書5:19;約翰一書4:14)耶和華雖然恨惡撒但的邪惡制度所充斥的種種惡事,卻深愛人類,因此派他的愛子來到地上,好拯救所有最終「悔改」的人。(彼得後書3:9;箴言6:16-19)耶和華對世界懷有平衡的態度,崇拜他的人無疑應當受這種態度所指引。
耶穌的榜樣
3,4.(甲)耶穌對統治權的問題採取什麼立場?(乙)耶穌對人類世界懷有什麼看法?
3 耶穌在死前不久告訴本丟·彼拉多說:「我的王國不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約翰福音18:36)耶穌行事跟這段話完全一致。雖然撒但願意把統管世上萬國的權柄賜給耶穌,他卻斷然拒絕接受。有一次,猶太人要立耶穌為王,但他不為所動。(路加福音4:5-8;約翰福音6:14,15)可是,耶穌卻對人類世界表現深摯的愛。例子之一見於使徒馬太的報導,他論及耶穌說:「他看見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被人剝皮,四處丟棄。」由於深愛百姓,耶穌走遍各村各鎮向人傳道。他教導他們,醫好他們的疾病。(馬太福音9:36)那些到耶穌那裡受他教導的人,他也留意他們身體上的需要。聖經報導說:「耶穌召門徒來見他,說:『我憐憫群眾,因為他們跟我留在這裡已經三天,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吃的了;我不想打發他們餓著離開。他們可能在路上累倒呢。』」(馬太福音15:32)他表現多麼仁愛的關注!
4 猶太人一向對撒馬利亞人懷有很深的偏見,但耶穌卻願意跟一個撒馬利亞婦人長談,並且花了兩天時間在一個撒馬利亞城市作了徹底的見證。(約翰福音4:5-42)上帝把耶穌差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綿羊」那裡去,但是有非猶太人表現信心時,耶穌也樂意予以援手。(馬太福音8:5-13;15:21-28)不錯,耶穌清楚表明,我們能夠一方面「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時又對人類世界裡的人表現愛心。在我們居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購物的地方,我們是否也對人表現憐憫和仁慈呢?我們關心他們的福利——不但留意他們的靈性需要,只要我們能力所及,也留意他們的其他需要嗎?耶穌就對人懷有這樣的關注;由於這樣做,他打開了不少教導人認識王國的機會。誠然,我們不像耶穌一樣能夠施行奇跡,但是仁慈之舉卻時常能夠像奇跡一樣把別人的偏見消除。
保羅對「外人」的態度
5,6.使徒保羅怎樣對待在「外面」的猶太人?
5 使徒保羅曾在幾封信裡提及「外人」或「外面的人」,意即非基督徒,不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哥林多前書5:12;帖撒羅尼迦前書4:12;提摩太前書3:7)他怎樣對待這些人呢?他「對各樣的人,……就成了各樣的人,為的是盡力救些人」。(哥林多前書9:20-22)每逢他抵達一個城市展開傳道工作,他所用的方法是,首先到當地定居的猶太人那裡去。他怎樣著手向他們傳道呢?他懷著機巧、尊重的態度,提出令人信服的聖經證據,證明彌賽亞已經來了;他犧牲了生命作為贖價,然後從死裡復活過來。——使徒行傳13:5,14-16,43;17:1-3,10。
6 猶太人對摩西律法和眾先知已有相當認識,因此保羅根據這種知識去教導他們認識彌賽亞和上帝的王國。他說服了一些人。(使徒行傳14:1;17:4)保羅雖然飽受猶太領袖反對,卻對猶太同胞懷有很深的感情;他寫道:「弟兄們,我心裡所懷的善意,以及向上帝所作的懇切祈求,就是要他們[猶太人]得救。我可以為他們作見證,他們對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照確切的知識。」——羅馬書10:1,2。
幫助非猶太信徒
7.許多歸信者對保羅所傳的好消息有什麼反應?
7 當時猶太教有許多歸信者,意思就是接受割禮、歸信猶太教的非猶太人。看來在羅馬、敘利亞的安提阿、埃塞俄比亞、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有不少歸信者;其實在猶太人散居的各地,都有歸信者在他們當中。(使徒行傳2:8-10;6:5;8:27;13:14,43;也可參閱馬太福音23:15。)不像許多猶太統治者那樣,歸信者很可能並不心高氣傲;他們也無法誇耀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馬太福音3:9;約翰福音8:33)他們毅然拋棄異教的神祇,謙卑地歸附耶和華,從而得以對上帝和他的律法稍有認識。他們像猶太人一樣寄望於將臨的彌賽亞。既然他們願意為了尋求真理而作出改變,後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有機會聽見使徒保羅傳道,就欣然接受而作出進一步的改變。(使徒行傳13:42,43)一度崇拜異教神祇的歸信者改信基督教之後,自然特別適合對仍然崇拜假神的外邦人作見證。
8,9.(甲)除了歸信者之外,還有哪一群外邦人也受猶太人的宗教所吸引?(乙)許多敬畏上帝、卻未受割禮的人對好消息有什麼反應?
8 除了受過割禮的歸信者之外,還有別的非猶太人也受到猶太人的宗教所吸引。在這些人當中,第一個成為基督徒的人是哥尼流;他雖然沒有歸信猶太教,卻「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的人都畏懼上帝」。(使徒行傳10:2)F.F.布魯斯教授在他對使徒行傳的注釋中寫道:「這類外邦人通常稱為『敬畏上帝的人』;這個名稱雖然算不上精確,卻是個方便的稱呼。當時有許多外邦人雖然不願正式歸信猶太教(男子覺得受割禮是個特別難以接受的條件),卻喜歡猶太人在會堂裡奉行的一神崇拜,以及猶太人在生活上緊守的道德標準。有些這樣的外邦人參加猶太會堂的崇拜,聽見人用希臘語誦讀禱文、經文而對這些事略有所知。」
9 使徒保羅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各地的猶太會堂傳道,遇到許多「敬畏上帝的人」。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他把聚集在會堂裡的人稱為「各位以色列人和其他畏懼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3:16,26)路加報導,保羅一連三個安息日在帖撒羅尼迦的會堂傳道之後,「他們[猶太人]有些人成為信徒[基督徒],加入了保羅和西拉的行列;還有一大群崇拜上帝的希臘人和不少顯要女子也這樣做」。(使徒行傳17:4)這些希臘人很可能是沒有受過割禮、但卻敬畏上帝的人。證據顯示,當時有許多這樣的外邦人經常跟當地的猶太人來往。
在「不信的人」當中傳道
10.許多外邦人對聖經一無所知,保羅怎樣對這些人傳道?結果怎樣?
10 在《基督教希臘語聖經》裡,「不信的人」這個詞語可以指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一般人。但這個名詞時常是指異教徒。(羅馬書15:31;哥林多前書14:22,23;哥林多後書4:4;6:14)在雅典,許多不信的人都熟悉希臘哲學,但對聖經卻一無所知。保羅有沒有因此就不敢對他們作見證呢?絕沒有。可是,他刻意使所說的話適合聽眾。他很有技巧地提出聖經的主張,卻沒有直接引用《希伯來語聖經》,因為雅典人對這本經書是毫無認識的。保羅巧妙地指出,聖經真理和古代斯多葛派詩人的某些思想有相似之處,然後闡述全人類其實只有一位真神。他進一步指出,這位真神會通過一位曾經死去、但現已復活過來的人,按正義施行審判。這樣,保羅十分機巧地向雅典人傳講基督。結果怎樣?雖然大部分人都譏嘲不信,有些表示懷疑,也「有些人加入他的行列,成了信徒,其中有丟尼修,他是亞略巴古法庭的一個審判官;還有名叫達馬里的女子,也有其他人」。——使徒行傳17:18,21-34。
11.哥林多是個怎樣的城市?保羅在這個城裡從事的傳道活動有什麼結果?
11 有不少猶太人在哥林多定居,因此保羅在該城展開見證工作時,首先到猶太會堂向人傳道。但是後來猶太人表示反對,於是保羅轉而向外邦人傳道。(使徒行傳18:1-6)當地的人口多麼良莠不齊!哥林多是個繁忙的商業城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在古代的希臘-羅馬世界,哥林多人以生活放蕩而醜聲遠播。事實上,「行事像哥林多人」的意思就是幹不道德的事。可是,當地的猶太人表示不願聽保羅傳道之後,基督向保羅顯現,對他說,「不要畏懼,只管講下去,……在這座城裡我有許多人民。」(使徒行傳18:9,10)耶穌的確所言不虛,後來保羅在哥林多建立了一群會眾;雖然其中有些分子以前過著「哥林多」式的生活,這些人都能夠改過自新。——哥林多前書6:9-11。
在今天設法拯救「所有種類的人」
12,13.(甲)今天我們的地區怎樣跟保羅日子的地區頗相似?(乙)在有些地區,基督教國屬下的各教會勢力悠久,在另一些地區,許多人卻對傳統的宗教大失所望;我們在這些地區裡表現什麼態度?
12 像在公元1世紀一樣,今天「上帝的分外恩慈[正]為所有種類的人帶來拯救」。(提多書2:11)宣揚好消息的地區已擴展到世上所有的大洲和大部分的海島。像在保羅的日子一樣,我們正接觸到「所有種類的人」。例如,我們有些人在基督教國的國家傳道;在這些國家裡,各教會已建立了多個世紀之久。像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一樣,教會的成員可能深受宗教傳統所縛束。即使這樣,我們仍會努力找出心地善良的人;他們可能已對聖經有些認識,但我們會設法加深他們的聖經知識。即使他們的宗教領袖有時迫害和反對我們,我們也不會對這些人不屑一顧。相反,我們看出他們當中有些人雖然缺乏確切的知識,卻「對上帝有熱心」。像耶穌和保羅一樣,我們對人懷有真摯的愛心,因此渴望幫助他們得救。——羅馬書10:2。
13 我們傳道的時候可能遇到一些對宗教大感失望的人。可是,他們也許仍然敬畏上帝,對上帝還懷有一點信心,並且盡力過道德清白的生活。在這個顛倒是非、越來越不敬神的世代,能夠遇到一些對上帝還有若干信心的人,豈不值得我們高興嗎?我們豈不渴望帶領他們歸附純真的崇拜,幫助他們認識那不含有偽善和謬誤信仰的宗教嗎?——腓立比書2:15。
14,15.有一片廣大地區怎樣打開,令宣揚好消息的機會大增?
14 耶穌在拖網的喻例中預告,傳道工作的地區會非常廣大。(馬太福音13:47-49)《守望台》在1992年6月15日刊20頁解釋這個喻例說:「在過去許多世紀,基督教國的成員在翻譯、複製和分發上帝的話語方面做了不少工夫。各教會成立並資助許多聖經社,這些聖經社把聖經翻譯成許多偏遠地區的文字。各教會也派出醫療傳教士和教師到各地工作,致力於招募吃教的基督徒。這些活動召集了數目龐大的『不合適的魚』,他們並不受上帝所認可。但這種活動起碼讓千百萬非基督徒有機會接觸到聖經及某種形式的基督教,雖然這種基督教是受了腐化的。」
15 基督教國招募信徒的工作在南美洲、非洲和若干海島上特別成功。近年來,我們在這些地區找著許多性情謙和的人;如果我們對這些心地謙卑的人懷有積極、仁愛的態度,就像保羅對待歸信猶太教的人一樣,我們無疑能夠繼續對他們有很大造益。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也包括千百萬對耶和華見證人懷有好感的人。這些人歡迎見證人上門探訪他們。他們當中有些人曾跟我們研讀聖經,也參加過我們的聚會,特別是每年一次的耶穌受難紀念。這些人豈不是我們宣揚王國好消息的一個廣大地區嗎?
16,17.(甲)我們向什麼種類的人宣揚好消息?(乙)我們怎樣效法保羅向各種各色的人傳道?
16 除此之外,來自基督教國以外的人又怎樣?我們可能在他們自己國內遇到他們,也可能因為他們移民到西方國家而在外地遇見他們。世上也有千百萬人捨棄了宗教,成為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這些人又怎樣?再者,今天書店裡有林林總總所謂的「自學書」,提倡各種各色的現代哲學和流行心理學;許多人懷著接近宗教狂熱的心態去鑽研這些書。這些人又怎樣?我們應該把這些人視為無可救藥而不屑一顧嗎?我們如果效法使徒保羅的榜樣,就不會懷有這樣的態度。
17 保羅在雅典傳道時,並沒有不智地跟聽眾辯論哲學。可是,他的確考慮到聽眾是怎樣的人,使他所用的論據適合他們。他用清晰易明、合乎邏輯的方式向他們講解聖經的真理。同樣,我們對人傳道的時候,並不需要對他們所信的宗教或哲學具有專長的認識。可是,我們會設法使所說的話適合對方的需要,「對各樣的人,……就成了各樣的人」;這樣我們的見證才能打動人心。(哥林多前書9:22)保羅在寫給歌羅西基督徒的信中指出:「你們對外人,總要用智慧行事,買盡時機。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用鹽調味,叫你們知道該怎樣回答 各人。」——歌羅西書4:5,6。
18.我們負有什麼責任?我們不可忘記什麼事?
18 我們應該像耶穌和使徒保羅一樣,對各種各色的人都表現愛心。我們特別要留意盡力把王國的好消息告訴別人。在另一方面,不要忘記耶穌論及他的門徒說:「他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約翰福音17:16)至於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下一篇文章會詳細討論。
溫習題
◻ 請描述耶穌怎樣對世界懷有平衡的態度。
◻ 使徒保羅怎樣對猶太人和歸信者傳道?
◻ 保羅用什麼方式向敬畏上帝的人和不信的人傳道?
◻ 在傳道工作上,我們可以怎樣「對各樣的人,……就成了各樣的人」?
[第10頁的圖片]
基督徒善待鄰人,這樣做時常能夠破除別人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