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事奉耶和華
「人若要跟從我,就當棄絕自己,拿起他的苦刑柱,不斷地跟從我。」——馬太福音16:24,《新世》。
1.耶穌怎樣告訴門徒他行將死亡?
在峰頂積雪的黑門山下,耶穌基督來到了他一生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他在世上的時間剩下還不及一年。他深知這件事,但他的門徒卻不知道。現在是讓門徒知道的時候了。誠然,以前耶穌曾提及他會死亡,但這是他第一次直言不諱地談及這件事。(馬太福音9:15;12:40)馬太的記載說:「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馬太福音16:21;馬可福音8:31,32。
2.聽見耶穌說他將要受到很多苦楚之後,彼得有什麼反應?耶穌對彼得的話又有什麼反應?
2 耶穌剩下的日子已不多了。可是,彼得卻對這個看來病態的念頭大起反感。他無法相信彌賽亞會真的被人殺死。因此彼得竟敢責備他的主。他懷著一番好意,衝動地勸耶穌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但是耶穌立即拒絕了彼得那錯誤的仁慈,彷彿人必將毒蛇的頭迅速擊碎一般。他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2,23。
3.(甲)彼得怎樣不自覺地成為撒但的工具?(乙)彼得怎樣是妨礙耶穌行走自我犧牲途徑的絆腳石?
3 彼得不自覺地成為撒但的工具。耶穌斷然拒絕他的提議,好像他在曠野裡回答撒但一樣斬釘截鐵。當時撒但企圖用一種安逸的生活引誘耶穌,讓他不用受苦便安享王位。(馬太福音4:1-10)現在彼得則勸他要顧惜自己。耶穌深知這絕不是他天父的旨意。他的一生必須表現自我犧牲而非自我滿足的精神。(馬太福音20:28)彼得成為妨礙他行走這條路的絆腳石;他那出於好意的同情變成了一個網羅。a可是耶穌清楚看出,如果他懷有一生不用作出任何犧牲的念頭,他就會落入撒但的致命網羅裡而失去上帝的嘉許了。
4.為什麼耶穌和門徒絕不願過一種安逸、舒適的生活?
4 因此,彼得的思想需要受到調整。他對耶穌所說的話代表人的意思,不是上帝的意思。耶穌絕不想過一種安逸悠閒、不用受苦的生活;他的門徒也不應當追求這樣的生活,因為耶穌接著對彼得和其他的門徒說:「人若要跟從我,就當棄絕自己,拿起他的苦刑柱,不斷地跟從我。」——馬太福音16:24,《新世》。
5.(甲)過基督徒的生活對我們提出什麼挑戰?(乙)基督徒要作妥準備做三件什麼必需的事?
5 耶穌再三提及這個重要的主題:接受過基督徒生活的挑戰。若要作耶穌的跟從者,基督徒就必須像他們的領袖一樣,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事奉耶和華。(馬太福音10:37-39)因此,耶穌列出三件不可少的事,是基督徒必須甘願做的:(1)棄絕自己,(2)拿起他的苦刑柱,(3)不斷地跟從他。
「人若要跟從我」
6.(甲)人怎樣棄絕自己?(乙)我們必須取悅誰過於取悅自己?
6 棄絕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便是人必須絕對摒棄自己,彷彿對自己死去一般。譯作「棄絕」的希臘字詞的基本意思是「拒絕」或「完全否認」。因此,你若接受基督徒生活方式的挑戰,你就甘願捨棄自己的野心、舒適、慾望、快樂、歡愉。基本上說來,你將自己的整個生命和一生所牽涉的一切事物都永遠獻給耶和華上帝。棄絕自己的意思不是僅限於偶爾不讓自己享有某些樂趣而已。反之,這意味到人必須不再擁有自己,而是將擁有權交給耶和華。(哥林多前書6:19,20)棄絕了自己的人活著是為了取悅上帝而非取悅自己。(羅馬書14:8;15:3)這意味到在他一生的每一時刻,他都抗拒自私的慾望而順從耶和華。
7.基督徒的苦刑柱是什麼?他怎樣背起自己的苦刑柱?
7 所以,拿起苦刑柱一事含有嚴肅的意義。背起一條柱乃是一個沉重的擔子,而且是死亡的象徵。如果有必要的話,基督徒甘願受苦,他們或會為了作耶穌基督的跟從者而蒙受羞辱、受苦刑折磨,甚至殺身成仁。耶穌說:「不背著他的[苦刑柱]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10:38)並非所有受苦的人都是背著苦刑柱的。惡人有許多「苦楚」,但並不是背著苦刑柱。(詩篇32:10)可是,基督徒的一生卻是背著苦刑柱,懷著犧牲的精神為耶和華服務。
8.耶穌為門徒立下什麼生活模式?
8 耶穌提及的最後一個條件是:要不斷跟從他。耶穌不但要我們接受和相信他的教訓,同時也要我們不斷跟從他為我們一生所立的模式。耶穌一生的模式有些什麼顯著的特色呢?他對門徒提出最後的命令時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耶穌努力傳講和教導人認識王國的好消息。跟隨他周遊各地的門徒也這樣行;事實上,整個早期基督徒會眾都同樣行。由於他們熱心從事這項活動,同時堅決不屬於世界,結果引起了世人的仇視和反對,以致他們背起的苦刑柱更為沉重。——約翰福音15:19,20;使徒行傳8:4。
9.耶穌怎樣對待別人?
9 在耶穌的一生,我們留意到的另一個顯著模式是他對待別人的方式。他為人仁慈,「心裡柔和謙卑。」因此,聽他說話的人都感覺心曠神怡、如沐春風。(馬太福音11:29)耶穌絕沒有威逼他們跟從他,也沒有定下許多規條要他們遵守。他並沒有刻意令人產生罪咎感,以圖迫使人成為他的門徒。跟從他的人雖然要過一種自我犧牲的生活,卻煥發著衷心的喜樂。這與「末世」許多表現自我放縱的世俗精神的人有天淵之別!——提摩太後書3:1-4。
培養和保持耶穌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10.(甲)據腓立比書2:5-8(《新世》)說,基督怎樣棄絕自己?(乙)我們若是基督的跟從者,就必須表現怎樣的精神態度?
10 在捨己方面,耶穌立下榜樣。藉著遵行天父的旨意,他拿起自己的苦刑柱,並且鍥而不舍地這樣行。保羅對腓立比的基督徒寫道:「要保持這種精神態度在你們裡面,這也是在基督耶穌裡面的。他雖然以上帝的形態存在,卻從沒有考慮過進行篡奪,就是使自己與上帝平等。絕沒有,他反而倒空了自己,取了奴隸的形態,成為人的模樣。不但如此,他既見自己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抑,服從至死,甚至死在苦刑柱上。」(腓立比書2:5-8,《新世》)誰能夠比耶穌更徹底地棄絕自己呢?如果你屬於基督耶穌而是他的跟從者,你就必須持有同一的精神態度。
11.過自我犧牲的生活意味到為了遵行誰的旨意而活?
11 另一位使徒——彼得——則吩咐我們,既然耶穌曾受苦為我們捨命,基督徒應當像作妥準備的兵士一樣,以基督所具有的精神武裝自己。他寫道:「基督既然在肉身受過苦,你們也應當以同樣的心志裝備自己(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好叫你們不再隨從人的私慾,只順從上帝的旨意,在世上度餘下的光陰。」(彼得前書3:18;4:1,2,《新譯》)耶穌一生跟從自我犧牲的途徑,由此清楚表明他對於遵行上帝的旨意懷有什麼感覺。他專心致志地效忠於上帝,總是把天父的旨意置於自己的意願之先,甚至不惜為此遭受屈辱的死亡。——馬太福音6:10;路加福音22:42。
12.在耶穌看來,過自我犧牲的生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嗎?請解釋。
12 雖然耶穌一生跟從的自我犧牲的途徑為他帶來了很大的艱辛和挑戰,他卻絕沒有以此為苦。相反,耶穌以順服上帝的旨意為樂。在他看來,遵行上帝的旨意有如進食一般。像一個飽餐的人一樣,遵行上帝的旨意使耶穌深感滿足。(馬太福音4:4;約翰福音4:34)所以,如果你想在生活上尋得真正的滿足,最好莫過於跟從耶穌的榜樣,努力養成他所具有的「心志」。
13.愛心怎樣是自我犧牲精神背後的推動力?
13 促使人表現自我犧牲精神的推動力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愛。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7-39)基督徒不可能一方面自私自利,同時又服從這些誡命。他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必須首先受他對耶和華的愛所支配,然後受他對鄰人的愛所支配。這便是耶穌的生活準則,而且他也期望門徒跟從同一的準則。
14.(甲)希伯來書13:15,16解釋我們負有什麼責任?(乙)什麼激勵我們熱心宣揚好消息?
14 使徒保羅深明這條愛的法則。他寫道:「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希伯來書13:15,16)基督徒沒有把牲畜獻給耶和華為祭,因此他們不需要有人作祭司,在一所物質的聖殿裡主持他們的崇拜。反之,我們通過基督耶穌獻上讚美為祭。主要藉著這種讚美的祭物——公開宣揚上帝的聖名——我們把自己對上帝的愛表現出來。特別是我們那基於愛心的不自私精神,激勵我們熱心地傳揚好消息,並且隨時把握機會將嘴唇的果子獻給上帝。藉此我們也表現對鄰人的愛心。
自我犧牲的精神帶來豐富獎賞
15.關於自我犧牲,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發人深省的問題?
15 請停下來一會兒,想想以下幾個問題:我目前的生活模式顯示我正跟從自我犧牲的途徑嗎?我的目標表明我正過著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家人正從我所立的榜樣得到屬靈的裨益嗎?(可參閱提摩太前書5:8。)孤兒寡婦又如何?他們也從我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精神得益嗎?(雅各書1:27)我能夠增加我用來獻上公開讚美的時間嗎?我能夠追求作先驅、伯特利成員或海外傳道服務的特權嗎?我能夠遷到一個對王國宣揚者需要更殷的地區服務嗎?
16.靈活的心思可以怎樣幫助我們過一種自我犧牲的生活?
16 有時我們需要用一點心思才能充分發揮自我犧牲的精神,在事奉耶和華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例如,厄瓜多爾一位名叫珍納的姊妹起初需要一邊作正規先驅,一邊從事全時的世俗工作。不久她便發覺,她的時間表使她很難懷著喜樂的精神達到正規先驅的時間定額。她決定將難題告訴雇主,並請求減少她的工作時間。但雇主不願減少她的工作時間,她便攜同馬利亞去見雇主。馬利亞正在尋找部分時間的世俗工作,好使她能夠做先驅。她們提議每人做半天工作,這樣兩個人便能做夠整天的工作了。雇主同意她們的建議。現在兩位姊妹都是正規先驅。在同一間公司任職的卡花也是個先驅,但卻由於一方面從事全時的世俗工作,同時又試圖撥出時間作先驅而弄到精疲力竭。她見到兩位姊妹所獲得的良好結果,便攜同瑪嘉莉去見上司,提出同一的請求。她們的請求也獲公司接納。這樣,四位姊妹都能夠做先驅,而非有兩位姊妹打算停止全時服務。靈活的心思和主動的精神帶來了有益的結果。
17-21.一對夫婦怎樣重新評估自己的人生目的?這導致什麼結果?
17 請也考慮一下以伊鳳在過去十年所跟從的自我犧牲的途徑。她在1991年5月寫了以下的信給守望台社:
18 「1982年10月,我和家人一同參觀布洛克林的伯特利。參觀之後我很渴望參加其中的志願工作。我將申請表讀了一次,特別留意到其中的一個問題,『在過去六個月,你平均每個月用多少小時從事外勤服務?平均若低於十小時,請解釋理由。』我想不出自己有什麼充分理由傳道時間低過這個數字,於是我立下目標,結果一連五個月都達到目標。
19 「雖然我能夠想出好些藉口,解釋為什麼我無法做先驅,但是我讀完《1983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之後,我深信別人曾為了做先驅而克服過更大的障礙。於是我在1983年4月1日辭去了我那份薪酬優厚的全時世俗工作,成為輔助先驅。1983年9月1日,我加入了正規先驅的行列。
20 「後來,我在1985年4月跟一位優秀的服事僕人結為夫婦。三年後,在一個區務大會裡,一個討論先驅工作的演講促使我的丈夫低聲問我說,『你認為我有理由不從9月1日開始做先驅嗎?』在接著兩年,他跟我一起從事先驅工作。
21 「我的丈夫也自告奮勇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從事建築工作,並且申請參與國際建築計劃。後來在1989年5月,我們到尼日利亞,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協助建築分社的工程。明天我們會到德國去,社方會為我們辦理簽證前往波蘭。我們能夠參與這樣一項歷史性的建築計劃,在全時服務的這個新渠道上有分,實在令我們興奮莫名。」
22.(甲)我們怎樣可能像彼得一樣不自覺地成為別人的絆腳石?(乙)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事奉耶和華並不有賴於什麼?
22 如果你自己無法從事先驅工作,你能夠鼓勵那些正從事全時服務的人緊守他們的崗位,或者甚至幫助他們這樣行嗎?抑或你好像一些懷著好意的家人或朋友一樣,提出與彼得相若的勸告,勸上帝一位全時僕人保重自己,不要工作過勞?你也許不察覺,這樣的勸告可以成為別人的絆腳石。誠然,如果先驅的健康有嚴重不妥,或者他忽略了基督徒的義務,他就可能被迫停止全時服務一段時期。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事奉耶和華並不有賴於某個標籤,諸如先驅、伯特利成員等。相反,事情有賴於我們的為人——我們的想法、我們所做的事、我們怎樣對待別人、我們過怎樣的生活等。
23.(甲)我們可以怎樣繼續享有作上帝同工的喜樂?(乙)希伯來書6:10-12向我們提出什麼保證?
23 如果我們真正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就能夠享有作上帝同工的喜樂。(哥林多前書3:9)我們深知自己正使耶和華的心歡喜,這令我們感到莫大的滿足。(箴言27:11)耶和華向我們提出保證,只要我們對他保持忠心,他就永不會忘記我們,也不會丟棄我們。——希伯來書6:10-12。
[腳注]
a 在希臘文,「絆腳石」(σκάνδαλον,斯坎達蘭)一詞原本是指「網羅中繫著餌的部分,因此也指網羅或陷阱本身」。——《瓦恩新舊約語詞詮釋辭典》。
你的想法如何?
◻ 彼得怎樣不自覺地成為妨礙別人行走自我犧牲途徑的絆腳石?
◻ 棄絕自己是什麼意思?
◻ 基督徒怎樣拿起自己的苦刑柱?
◻ 我們怎樣養成和保持自我犧牲的精神?
◻ 自我犧牲精神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
[第10頁的圖片]
你甘願棄絕自己,拿起你的受苦柱,不斷跟從耶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