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屆基列學校畢業典禮
捍衛真理的人
在2012年3月10日,耶和華見證人於紐約帕特森的教育中心舉行了一個特別的聚會。那天,成千上萬的人,包括外地來的賓客,都穿著得漂漂亮亮,出席第132屆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的畢業典禮。不少人來到帕特森的禮堂直接觀看這個畢業禮,另一些人則在其他地點通過電視屏幕收看轉播,出席的人數共有9042人。
本屆畢業生跟歷屆的有一個分別。他們所有人在到基列學校受訓之前,都已經參與某種形式的全時服務。他們有些是伯特利成員,有些是特別先驅,有些是特派傳道員,也有些是奉派探訪會眾的監督。因此,出席畢業典禮的人都很想知道弟兄會說些什麼話,去勉勵這些經驗豐富的學員。
不用多久,聽眾就知道答案了。耶和華見證人中央長老團的成員格里特·勒施是這次典禮的主席。他發表第一個演講,題目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你是不是一個捍衛真理的人?」他說,基督徒要捍衛和擁護的真理,就是基督教的全部道理。擁護真理不僅限於教導人認識真理,也包括幫助別人培養對真理的愛。
勒施弟兄問:「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擁有真理呢?」他說,證據並不在於有多少人接受我們傳講的信息,又說,今天雖然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接受正確的宗教,但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已經接受真理的人卻數目不多。他指出,我們可以從五方面知道自己擁有真理:(一)我們謹守耶穌的教誨;(二)我們彼此相愛;(三)我們遵守上帝崇高的道德標準;(四)我們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五)我們是上帝名下的子民。
「服從來自耶和華的指引,並貫徹始終」
接著,聽眾看見中央長老團成員傑弗里·傑克遜拿著一個行李箱走上講台,他們都很想知道他打算做什麼。傑克遜弟兄的演講講題是「服從來自耶和華的指引,並貫徹始終」,內容根據以賽亞書50:5。這是個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經文說耶穌「並沒有反叛,也沒有背道而馳」。
傑克遜弟兄勸勉學員要留意耶和華通過聖靈、聖經和他的組織所提出的指引。在馬太福音25:14-30的銀元比喻中,每個奴隸都按照自己的才能獲得銀元,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他們得到的銀元都一樣多。主人期望他們盡自己的能力去善用銀元。在比喻中,主人稱讚頭兩個奴隸「又良善又忠信」。奴隸是否忠信,不在於他們工作的成果,而在於他們有沒有貫徹始終地服從指引。
主人斥責第三個奴隸,說他「又邪惡又懶惰」和「毫無用處」。他做錯了什麼?他把所得的6000銀元藏在地裡。6000銀元的重量約為20公斤(45磅),相當於一般國際航班的乘客能夠寄運的行李的最高重量。要把一個行李箱那麼大的東西埋在地裡,是頗費氣力的。因此,那個奴隸其實也做了一些事 ——把銀元藏在地裡——但這並不是主人吩咐他做的。同樣,一個特派傳道員可能很忙,但他忙什麼呢?寫信給親友?寫網誌?上網?參加社交活動?還是賺外快?忙於這些事可以使人十分疲累,但這些活動並不是上帝吩咐特派傳道員做的。傑克遜弟兄在演講的結尾說:「要時刻服從指引!」
「消除心中的疑慮」
以上是中央長老團成員安東尼·莫里斯的演講講題。他說:「聖經從沒有說過,信心和疑慮是並存的。相反,信心會驅除疑慮。」既然撒但能在完美的女人夏娃心裡撒下懷疑的種子,他也能使我們在心裡產生疑慮。莫里斯弟兄說:「你們不斷培養信心,疑慮就會慢慢消失。」接著,他引述聖經中關於彼得的記載。彼得「在水上行走」,但「他看著暴風」,就害怕起來,開始往下沉。耶穌伸手抓住他,對他說:「你……為什麼要懷疑呢?」(馬太福音14:29-31)莫里斯弟兄繼續說:「你們身為特派傳道員,全時為上帝服務,其他人看見你們所做的事,也許會十分佩服,彷彿看到你們在水上行走一樣。然而,你們可能會遇上像『風暴』般的考驗。當你們遇上這樣的考驗時,千萬不要懷疑上帝。」
莫里斯弟兄說,雖然要經歷像風暴一樣的考驗並不好受,不過風暴始終是會停止的。他勸勉學員,遇到逆境時要效法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被囚期間所做的事。使徒行傳16:25記載:「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歌讚美上帝,囚犯們都聽見了。」經文說他們除了禱告,還唱歌讚美上帝。他們的歌聲非常響亮,甚至其他囚犯也能聽見。莫里斯弟兄說,我們大多數人在歌唱方面都沒有受過訓練,但切勿因此而不敢唱歌。經歷考驗時,唱歌對我們的幫助就更大了。在演講的結尾,莫里斯弟兄讀出《歌頌耶和華》第135首《忍耐到底》的歌詞。
其他予人鼓勵的演講
「你愛慕長壽嗎?」 這個演講由採購部的羅伯特·盧喬尼講出,主題跟大衛王於詩篇34:12所寫的話有關。盧喬尼弟兄告訴學員,他們可以從撒母耳記上30章,學到怎樣一方面應付逆境,一方面跟耶和華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一章記載,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帶著家眷逃避掃羅王的追捕,這其間他們住在洗革拉。後來,亞瑪力人襲擊這個城,將他們的家眷擄去。眾人責怪大衛,要用石頭打死他。大衛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反而「靠著耶和華他的上帝堅強起來」。(撒母耳記上30:6)大衛求問耶和華,並按著上帝的指引行事,最後把擄去的人全都救回來。盧喬尼弟兄對學員說,他們要是像大衛那樣全心信賴耶和華,服從他的指引,就是「喜歡生命,愛慕長壽,願享美福」。這樣,他們就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得到快樂和滿足。
「你的眼要看著夜更來臨」 這是基列學校的導師邁克爾·伯內特的演講題目。他說,以色列人將晚上(日落到日出)分為三更,每更四個小時。最後一更是凌晨2點至6點,這段時間是夜裡最黑、最冷,也是最難保持清醒的時候。詩篇119篇的執筆者不斷思索耶和華的話語,這樣他就不致睡著,能夠看著夜更來臨。(詩篇119:148)伯內特弟兄告訴學員:「你們必須保持警醒,因為將來或許會有黑暗的日子,令你們感到灰心,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也可能會為你們帶來磨難。因此,你們必須作妥準備,好應付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他鼓勵學員挑選一些特別的課題,深入地鑽研聖經,以求在屬靈方面保持警醒。伯內特弟兄又說:「你們每天都向耶和華禱告,好能成為他的朋友。因此,你們也該讓耶和華像朋友一樣,天天通過聖經向你們說話。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所以,要好好計劃怎樣善用未來的日子,這樣你們就能保持警醒,看著夜更來臨。」
「為未來的工作接受訓練」 這是基列學校的另一位導師馬克·努瑪爾發表的演講,主題是根據彼得前書5:10。他向學員提出一個問題:「既然你們在事奉上帝方面已經很有經驗,為什麼我們還邀請你們來守望台教育中心接受培訓呢?」答案是:「因為你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是專業人士,而很多專業人士為了提升技能,都會暫時放下工作去進修。過去五個月,耶和華讓你們深入地認識聖經和他的組織,使你們變得『堅定剛強』,能夠肩負未來各樣沉重的職責。堅實的木材不會在壓力下變彎、扭曲或斷開。在未來的日子,你們跟弟兄姊妹共事時會遇上壓力,到時你們就會看出,這裡的培訓有沒有使你們變成一塊堅實的木材。在壓力之下,你們會偏離聖經的原則嗎?還是會謹守真理,絕不歪曲聖經的教誨呢?堅實的木材能夠承托很重的東西,因為木材的纖維緊密地纏結在一起。同樣,你們是否有力量承擔重任,也在於你們有怎樣的內在『纖維』或者特質。耶和華讓你們來到這裡,是要令你們變得堅強、可靠,能夠負起未來的任務。耶和華已經幫助了你們,因此,我們很希望你們也盡自己的本分,讓『偉大導師』完成你們所受的訓練。我們會為你們禱告。」
講述經歷和訪談
在基列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學員講述經歷和心聲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環節,這次也不例外。有些學員在這個環節中,重演他們最近的傳道經歷。其中一個經歷是這樣的:一對法國夫婦前來基列學校途中,在一個機場等候了六個小時。這其間,他們在機場的餐廳裡主動跟兩個也在等候航班的男子攀談。其中一人說自己來自馬拉維,於是他們用齊切瓦語跟他交談。他很驚訝,問他們為什麼會說他的母語。他們解釋,他們是被派到馬拉維傳道的基督徒。另一個男子說自己來自喀麥隆,他們就馬上改說法語,令那個男子很吃驚。這兩個人都很欽佩耶和華見證人,包括這對向他們傳道的夫婦。
接著,翻譯服務部的阿赫拉迪斯弟兄請兩對夫婦說說他們的經歷。其中一對來自澳大利亞,他們之前已經奉派在飽受戰火蹂躪的東帝汶做特派傳道員。另一對夫婦則離開韓國,去了香港服務。兩對夫婦都渴望回到自己奉派的地區,把他們從基列學校學到的應用出來。
學員領取畢業證書後,一個學員代表全體畢業生讀出一封信,感謝基列學校給他們的教導。之後,勒施弟兄在結語中打了一些優美的比喻,把真理描述為絢麗的彩虹、沙漠中的綠洲和驚濤駭浪中的船錨。他說:「認識真理是多大的福分啊!因此,你們要捍衛真理,也要幫助別人學會怎樣捍衛真理。」
[第31頁的附欄或地圖]
本屆統計數字
學員來自的國家:12
平均年齡:36
受浸平均年數:20
全時服務平均年數:15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學員奉派前往以下國家:
學員的傳道地區
伯利茲
貝寧
柬埔寨
喀麥隆
佛得角
科特迪瓦
多米尼加共和國
東帝汶
厄瓜多爾
加蓬
格魯吉亞
幾內亞
香港
利比里亞
馬達加斯加
馬拉維
祕魯
薩摩亞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美國
津巴布韋
[第31頁的圖片]
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132屆畢業生合照
以下名字由前排開始,從左到右排列。
(1) Iap, R.; Iap, J.; Ng, T.; Ng, P.; Laurino, F.; Laurino, B.; Won, S.; Won, S.
(2) Morales, N.; Morales, M.; Zanutto, J.; Zanutto, M.; Rumph, I.; Rumph, J.; Germain, D.; Germain, N.
(3) Atchadé, Y.; Atchadé, Y.; Thomas, C.; Thomas, E.; Estigène, C.; Estigène, P.
(4) Ehrman, D.; Ehrman, A.; Bray, J.; Bray, A.; Amorim, M.; Amorim, D.; Seo, Y.; Seo, Y.
(5) Simon, J.; Simon, C.; Seale, C.; Seale, D.; Erickson, J.; Erickson, R.
(6) McCluskey, D.; McCluskey, T.; Brown, A.; Brown, V.; Mariano, D.; Mariano, C.; Loyola, Y.; Loyola, C.
(7) Rutgers, P.; Rutgers, N.; Foucault, P.; Foucault, C.; Wunjah, J.; Wunja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