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耐——基督徒的必需條件守望台1993年 | 9月15日
-
-
忍耐——基督徒的必需條件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彼得後書1:5,6。
1,2.為什麼我們人人都必須忍耐到底?
周遊監督和他的妻子正在探訪一位已90多歲的基督徒同工。這人曾從事全時服事職務達數十年之久。在他們談話之際,年老的弟兄回憶他在以往多年曾享有過的若干特權。「但是,」他一面嘆息,一面流下淚來,「現在我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了。」周遊監督打開聖經,把耶穌在馬太福音24:13所說的話讀出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然後周遊監督望著這位親愛的弟兄,說:「無論我們的能力十分出眾抑或十分有限,我們所有人的最後任務都是:要忍耐到底。」
2 不錯,身為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忍耐到這個事物制度的末了,或到我們一生的盡頭。惟獨這樣,我們才能夠贏得耶和華的嘉許而得救。凡是參與永生賽程的人,都必須「存心忍耐」,直到越過終點。(希伯來書12:1)使徒彼得深知忍耐這種特質至為重要,因此他勸勉基督徒同工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彼得後書1:5,6)但忍耐究竟是什麼呢?
忍耐——是什麼意思
3,4.保持忍耐是什麼意思?
3 忍耐是什麼意思呢?在希臘文,「忍耐」(赫于坡梅諾)這個動詞的實際意思是「留下來或留在下面」。這個字詞在聖經裡出現過17次。據辭典編纂者W.鮑爾,F.W.金格里奇和F.丹克爾說,這個字詞的意思是「留下來 而非逃走,……屹立不移,不為所動 」。「忍耐」的希臘文名詞(赫于坡莫內)則出現過逾30次。論到這個字詞,威廉·巴克萊編的《新約詞彙集》說:「這種精神能夠抵受艱辛,但不是懷著無可奈何之感,而是懷著熱切的盼望。……這種特質使人能夠面對風險而屹立不移。這種美德能夠將最艱苦的試煉化作榮耀,因為它的眼光越過目前的痛苦,看見前頭的目標。」
4 因此,忍耐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障礙或艱辛時屹立不移,緊守希望。(羅馬書5:3-5)它所看見的不僅是眼前的痛苦,而是前頭的目標——永生的獎賞和恩賜,不論在天上抑或在地上。——雅各書1:12。
忍耐到底——為什麼?
5.(甲)為什麼所有基督徒都「必須忍耐」?(乙)我們所經歷的試煉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5 身為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忍耐」。(希伯來書10:36)為什麼呢?基本說來,因為我們「落在百般試煉中」。在雅各書1:2,希臘原文暗示一項出乎意料或不愉快的遭遇,像一個人落入強盜手中一般。(可參閱路加福音10:30。)我們所遭遇的試探可以分為兩大類:由遺傳的罪促成而為人所共有的,以及由於我們為人敬虔而促成的。(哥林多前書10:13;提摩太後書3:12)這種種試煉包括些什麼事呢?
6.一個身患痛苦絕症的見證人怎樣保持忍耐?
6 嚴重的疾病。像提摩太一樣,有些基督徒不得不忍受「屢次患病」的苦楚。(提摩太前書5:23)如果我們染上一種長期、也許十分痛苦的疾病,就特別需要憑著上帝的幫助保持忍耐,屹立不移而將目光集中在基督徒的希望之上。請想想一個見證人的例子。這位見證人50餘歲,但他患上迅速生長的惡性腫瘤而不得不作一項悠長、艱苦的奮鬥。他雖然施過兩次手術,卻堅定不移地拒絕接受輸血。(使徒行傳15:28,29)後來腫瘤在他的腹部再次出現,並且相繼在脊椎附近生長。當腫瘤蔓延之際,他經歷到難以想像的痛楚,是沒有藥物能夠制止的。可是,他的目光越過目前的痛楚,集中在新世界的永生獎賞之上。他繼續將自己的熱切盼望跟醫生、護士和訪者分享。他一直忍耐到底——直到他一生的盡頭。你在健康方面的難題也許不致令你的生命受到威脅,或者不像上述那位親愛的弟兄所經歷的那麼痛苦,但卻依然可以使你的忍耐受到很大考驗。
7.我們有些屬靈弟兄姊妹不得不忍受怎樣的痛苦?
7 感情的痛苦。在耶和華的子民當中,不時有些人由於「心中愁苦」而「精神頹喪」。(箴言15:13,《新譯》)在現今這個「難以應付的危難時期」,嚴重的抑鬱並非罕見。(提摩太後書3:1,《新世》)1992年12月5日的《科學新聞》週刊報導說:「自從1915年以來,嚴重而時常令人失去工作能力的抑鬱病例隨著每個世代遞增。」導致抑鬱的原因不一,從生理因素至令人不快的痛苦經驗不等。對有些基督徒來說,保持忍耐意味到要不顧感情上的痛苦,天天為了緊守立場而奮鬥。可是,他們卻絕不放棄。雖然傷心流淚,他們仍繼續對耶和華保持忠貞。——可參閱詩篇126:5,6。
8.我們可能在經濟上遭遇什麼試煉?
8 我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可能包括嚴峻的經濟困難。美國新澤西州一位弟兄突然失去職業;可以了解的是,他為了維持家人生活和保持自己的住宅而有點擔心。可是他並沒有忘記王國的希望。他一面找尋職業,一面利用機會作輔助先驅。最後他找到了一份差事。——馬太福音6:25-34。
9.(甲)親者去世可能怎樣需要人保持忍耐?(乙)什麼經文表明,憂傷流淚並不是不對的?
9 如果你有親者去世,甚至在周遭的人已恢復日常生活慣例之後很久,你還需要繼續忍耐。你甚至可能發覺,每年大約在你親者去世的日期左右,你會感覺特別難過。誠然,你要忍受喪親之痛,但這並不意味到傷心流淚就是不對的。為所愛的親者去世而哀傷乃是人之常情,這種傷痛絕非表示當事人對復活的希望缺乏信心。(創世記23:2;可參閱希伯來書11:19。)拉撒路死後,耶穌雖然充滿信心地告訴馬大說,「你兄弟必然復活,」他自己卻「哭了」。後來拉撒路的確復活過來!——約翰福音11:23,32-35,41-44。
10.耶和華的子民為什麼有一個獨特的理由要保持忍耐?
10 除了忍受一般人時常經歷的各種試煉之外,耶和華的子民還為了一個獨特的理由而需要忍耐。耶穌警告說:「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耶穌也說:「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翰福音15:20)為什麼基督徒受到這麼多仇視和逼迫呢?因為無論上帝的僕人生活在世上的什麼地方,撒但都極力試圖破壞我們對耶和華的忠誠。(彼得前書5:8;可參閱啟示錄12:17。)為求達到這個目的,撒但時常挑起逼迫的烈焰,使我們的忍耐受到嚴峻的考驗。
11,12.(甲)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早期,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面對什麼需要他們保持忍耐的試煉?(乙)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拒絕向國家象徵物敬禮?
11 例如,從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早期,美國及加拿大的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基於良心理由,拒絕對國家象徵物敬禮而成為逼迫的對象。見證人對自己在其中居住的國家的象徵物深表尊重,但他們必須遵守載於出埃及記20:4,5的上帝律法:「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見證人學童渴望將崇拜惟獨歸於耶和華上帝,有些學童就因這緣故而被學校開除。有鑑於此,見證人不得不設立王國學校為這些學童提供教育。後來,美國高等法院正式承認他們的宗教立場,情形就如現今許多開明的國家所為一般,這些學童隨即再返回公立學校上課。無論如何,這些年輕人的勇氣和忍耐特別為今日的基督徒青年立下極佳的榜樣;由於努力按照聖經的標準而生活,今日的基督徒青年也飽受別人的譏嘲和恥笑。——約翰一書5:21。
12 我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包括一般人時常遭遇的,以及我們由於所懷的基督徒信仰而面對的——充分表明我們何以需要忍耐。但是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忍耐呢?
忍耐到底——憑著什麼方法?
13.耶和華怎樣賜人忍耐?
13 上帝的子民無疑比一般不敬拜耶和華的人居於有利得多的地位。我們能夠向『賜忍耐的上帝』求助。(羅馬書15:5)可是,耶和華怎樣賜人忍耐呢?方法之一是通過他的話語聖經,因為其中載有許多人在忍耐方面所立的榜樣。(羅馬書15:4)藉著沉思這些榜樣,我們不但受到鼓勵要保持忍耐,同時也學得很多教訓怎樣保持忍耐。請想想兩個傑出的榜樣——約伯那勇敢無畏的忍耐,以及耶穌基督那完美無瑕的忍耐。——希伯來書12:1-3;雅各書5:11。
14,15.(甲)約伯忍受什麼試煉?(乙)約伯怎樣能夠忍受他所面對的各種試煉?
14 什麼情形使約伯的忍耐大受考驗呢?他喪盡家財,經濟十分拮据。(約伯記1:14-17;可參閱約伯記1:3。)約伯的十個兒女都在一場暴風中喪生,使他大感傷痛。(約伯記1:18-21)他染上一種十分痛苦的惡疾。(約伯記2:7,8;7:4,5)他的妻子試圖迫他離棄上帝。(約伯記2:9)他的密友對他提出尖酸刻薄的無理指責。(可參閱約伯記16:1-3及約伯記42:7。)可是,在這一切試煉之下,約伯始終屹立不移、緊守忠誠。(約伯記27:5)他所忍受的許多艱辛跟今日耶和華的子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頗相似。
15 約伯怎能夠忍受這一切試煉呢?對他特別有幫助的一件東西是希望。他宣告說:「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約伯記14:7)約伯懷有什麼希望呢?正如他在稍後幾節說:「人若死了,[他能夠再活過來嗎?]……你一呼叫,我就回答你,你必渴慕你手所做的。」(約伯記14:14,15,《新譯》)不錯,約伯的目光越過他眼前的痛苦。他深知自己所受的試煉並不會永遠延續下去。充其量他只須忍受到去世的日子。他所懷的熱望便是,既然耶和華本著愛心要將死者復活過來,他自己也會從這件事得益。——使徒行傳24:15。
16.(甲)關於忍耐,我們從約伯的榜樣學得什麼教訓?(乙)王國的希望必須對我們有多真實?為什麼?
16 我們可以從約伯的忍耐學得什麼教訓呢?我們若要忍耐到底,就切不可忘記我們的希望。也要記住,鑑於王國希望的肯確,我們所遭受的任何痛苦相對來說都只是『短暫的』。(哥林多後書4:16-18,《新譯》)我們的寶貴希望完全基於耶和華的應許之上;他預告在不久的將來,「上帝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3,4)這個希望必「不會使我們失望」;我們必須以此保護我們的思想。(羅馬書5:4,5,《現譯》;帖撒羅尼迦前書5:8)這個希望必須對我們十分真實——真實到我們能夠以信心之眼看見自己生活在新世界裡——不再需要應付疾病和抑鬱,相反,每天醒來都享有良好的健康和清晰的頭腦;不用再為沉重的經濟壓力而憂慮,相反,人人都能夠安居樂業;不再為親者去世而哀傷,相反,我們會目擊親者復生而大感興奮。(希伯來書11:1)如果沒有這樣的希望,我們就可能被目前種種試煉所壓倒而決定放棄了。但是憑著所懷的希望,我們受到多大鼓勵要繼續奮鬥,忍耐到底!
17.(甲)耶穌曾忍受什麼試煉?(乙)我們也許可以從什麼事實看出耶穌所忍受的是極度的痛苦?(請參閱腳注。)
17 聖經敦促我們要「專心注視」耶穌,並且「密切思念他」。耶穌曾忍受過什麼試煉呢?有些試煉來自別人的罪性和不完美。耶穌不但要忍受『罪人的乖戾言論』,還要應付在門徒當中發生的難題,包括他們屢次為了誰在他們中間居首位一事的爭論在內。不但如此,他在信心方面經歷到最嚴峻的考驗。他「忍受了苦刑柱」的痛楚。(希伯來書12:1-3,《新世》;路加福音9:46;22:24)他被人釘在柱上,並且被視為褻瀆上帝的罪犯而受到屈辱的處決;當時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所經歷的痛苦實在是難以想像的。a
18.據使徒保羅說,耶穌從哪兩件事獲得所需的力量?
18 究竟什麼使耶穌能夠忍耐到底呢?使徒保羅提及兩項給予耶穌莫大支持的事:『深切的祈求和懇求』,以及『擺在他前面的喜樂』。耶穌雖是上帝完美的兒子,卻不恥向上帝求助。他「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希伯來書5:7;12:2)特別是當他所受的最大試煉行將臨到之際,他發覺有必要再三懇切地求上帝賜予力量。(路加福音22:39-44)耶和華聽允耶穌的祈求,但不是除去他所受的試煉,而是使耶穌有力量忍受。使耶穌能夠忍耐到底的另一個因素是:他的目光越過苦刑柱的艱辛而集中在前頭的獎賞之上——由於他有分使耶和華的名成聖,並且提供贖價救贖人類脫離死亡,這件事為他帶來了莫大的喜樂。——馬太福音6:9;20:28。
19,20.關於忍耐牽涉到什麼事,耶穌的榜樣怎樣幫助我們懷有合乎現實的看法?
19 我們從耶穌的榜樣學得好些教訓,能夠幫助我們對忍耐牽涉到什麼懷有現實的看法。跟從忍耐的途徑絕非易事。我們若發覺難於忍受某項試煉,令我們深感安慰的是,甚至耶穌也有這樣的情形。若要忍耐到底,我們必須再三禱告,求上帝賜予力量。在試煉之下,有時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禱告。但是耶和華邀請我們向他傾心吐意,『因為他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7)由於耶和華在他的話語裡所作的應許,他認為自己有義務要把「莫大的能力」賜給那些懷著信心求告他的人。——哥林多後書4:7-9。
20 有時我們不得不含著眼淚保持忍耐。對耶穌來說,苦刑柱所帶來的痛苦,本身並不是喜樂的因由。反之,喜樂在於擺在他前頭的獎賞。同樣,我們不能期望在試煉之下總是感覺興高采烈;這樣的想法是不切現實的。(可參閱希伯來書12:11。)可是,藉著注視未來的獎賞,即使我們遭遇最艱難的情況,我們也能夠『以之為喜樂』。(雅各書1:2-4;使徒行傳5:41)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持堅定——即使不得不含著眼淚。畢竟,耶穌並不是說,『流淚最少的,就必得救。』反之,他說:「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
21.(甲)彼得後書1:5,6鼓勵我們,有了忍耐還要加上什麼?(乙)下篇文章會考慮些什麼問題?
21 忍耐乃是得救的必需條件。但是聖經在彼得後書1:5,6鼓勵我們,有了忍耐,還要加上敬虔。敬虔是什麼呢?它跟忍耐有什麼關係?你能夠怎樣培養這種特質?下篇文章會考慮這些問題。
[腳注]
a 耶穌所忍受的極度痛楚也許從以下事實足以見之:雖然耶穌具有完美的體魄,他被釘在柱上之後幾小時便斷氣了,但與他一同被釘的罪犯卻需要人將他們的腿骨打斷以加速死亡。(約翰福音19:31-33)他們並沒有經歷到耶穌在被釘之前一晚在精神和身體上所受的痛苦;當時他整夜無眠,受盡折磨,也許達到令他在次日沒有氣力背起自己的苦刑柱的程度。——馬可福音15:15,21。
-
-
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守望台1993年 | 9月15日
-
-
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彼得後書1:5,6。
1,2.(甲)自1930年代起,在納粹政權統治下的國家地區,有些什麼事發生在耶和華見證人身上?為什麼?(乙)在苛酷不仁的對待下,耶和華的子民結果怎樣?
這是20世紀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自1930年代起,在納粹政權統治下的國家地區,有數以千計的耶和華見證人遭受無理逮捕和投入集中營裡。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竟敢保持中立,並拒絕高喊「希特勒是救星」。他們受到怎樣的對待?「沒有另一組囚犯……像聖經研究者[就是今日的耶和華見證人]一般受到黨衛軍這麼殘暴的虐待。這種虐待包括持續不斷的肉體苦刑和精神折磨,箇中慘況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前德國政府官員卡爾·維蒂希。
2 見證人結果怎樣?克麗斯汀·金格博士在《納粹政權與新宗教:五個不肯附和強權的個案研究》一書中說:「[與對付別的宗教團體截然不同的是,]政府惟獨在對付見證人方面未能成功。」不錯,以整體而言,耶和華見證人緊守立場,雖然對他們當中數以百計的人來說,這意味到堅忍不拔,直至死而後已。
3.什麼有助於耶和華見證人忍受嚴峻的考驗?
3 什麼促使耶和華見證人不僅在納粹德國,也在世界各地,成功忍受這樣的考驗呢?由於他們表現敬虔,天父幫助他們,使他們有能力忍受。使徒彼得解釋說:「主[耶和華]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彼得後書2:9)較早之前在同一封書信裡,彼得勸勉基督徒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彼得後書1:5,6)因此,忍耐與敬虔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為了忍耐到底,我們必須『追求敬虔』,表現敬虔。(提摩太前書6:11)但敬虔究竟是什麼呢?
敬虔是什麼
4,5.敬虔是什麼?
4 「敬虔」(eu·seʹbei·a, 尤塞貝阿)這個希臘名詞可以照字面譯作「深深的崇敬」。a(彼得後書1:6,《行間對照譯本》)這個片語含有對上帝表現真摯的熱忱的意思。據W.E.瓦因說,尤塞別斯(eu·se·besʹ )這個形容詞字面的意思是「深深尊敬的」,這意味到,「對上帝的敬畏促使人把全部精力貫注在專心一意的活動之上」。——彼得後書2:9,《行間對照譯本》。
5 因此,「敬虔」一詞是指對耶和華的崇敬和效忠,這推使我們凡事取悅他。即使面對嚴峻的考驗,我們也會這樣做,因為我們衷心愛上帝。這是個人對耶和華的一種忠貞的依附,而且由我們所過的生活表明出來。真正的基督徒受到鼓勵要祈求,好讓他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摩太前書2:1,2)據辭典編纂者J.P.勞和E.A.尼達說,「在不少文字裡,提前2:2[的尤塞貝阿 (eu·seʹbei·a)]也許可以恰當地譯作:『照上帝為我們所定的方式而生活』,或者『照上帝吩咐我們的方式而生活』。」
6.忍耐和敬虔有什麼關係?
6 現在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忍耐和敬虔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懷著敬虔,照著上帝為我們所定的方式而生活,就必招惹世界的仇視。無一例外地,這帶來了信心的考驗。(提摩太後書3:12)如果不是個人對天父的一種依附,我們實在無法受到推動去忍受這樣的考驗。另一方面,耶和華會回應這種真誠的效忠。耶和華從天上俯望世界,看見那些對他效忠的人,在各種各樣的反對下,仍然努力取悅他。請想像一下他會有什麼感覺。難怪他無法不「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
7.為什麼敬虔是需要努力培養的?
7 可是,我們並非生來便懷有敬虔。敬虔的特質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從敬虔的父母承受而來的。(創世記8:21)相反,這種特質是需要培養的。(提摩太前書4:7,10)我們必須努力,在忍耐和信心之外,還要加上敬虔。彼得說,這需要我們「分外地殷勤」。(彼得後書1:5)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培養敬虔呢?
怎樣培養敬虔?
8.據使徒彼得說,培養敬虔的要訣是什麼?
8 使徒彼得闡明培養敬虔的要訣,說:「願恩惠、平安,因你們[確切]認識上帝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確切]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得後書1:2,3)因此,如果我們想在信心和忍耐之外加上敬虔,就必須對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有日益加深的確切——就是完全而透徹的——認識。
9.我們可以怎樣說明,對上帝和基督的確切認識不僅包括知道他們是誰?
9 對上帝和基督有確切認識是什麼意思?顯然,這不僅包括知道他們是誰。舉個例說:你也許知道住在隔壁的是誰,甚至曾跟對方打招呼。但你會把一大筆錢借給他嗎?不會,除非你真正認識對方的為人。(可參閱箴言11:15。)同樣,對耶和華和耶穌有確切或透徹的認識,就不僅包括相信他們存在及知道他們的名字。如果我們能夠甘願為他們忍受各種考驗,甚至死而後已,就必須真正深入認識他們。(約翰福音17:3)這包括些什麼事?
10.對耶和華和耶穌的確切認識牽涉到哪兩件事?為什麼?
10 對耶和華和耶穌的確切或透徹認識牽涉到兩件事:(1)認識他們本身——他們的特質、感覺和行事方式;(2)效法他們的榜樣。敬虔包括個人對耶和華的衷心依附,同時由我們所過的生活表明出來。因此,如果我們想培養敬虔,就必須認識耶和華本身,竭盡所能徹底熟悉他的旨意和行事方式。我們乃是照著耶和華的形像被造的,所以,如果我們真正認識耶和華,就要好好運用這種知識,努力效法他。(創世記1:26-28;歌羅西書3:10)既然耶穌的所言所行都效法耶和華至完全的地步,對耶穌的確切認識乃是培養敬虔的好方法。——希伯來書1:3。
11.(甲)我們怎樣才能對上帝和基督有確切的認識?(乙)為什麼沉思我們所讀的資料相當重要?
11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對上帝和基督有確切的認識呢?就是藉著勤懇地研讀聖經和聖經書刊。b如果我們的個人研讀有助我們培養敬虔,那麼,我們撥出時間沉思、反省或考慮所讀的資料就相當重要了。(可參閱約書亞記1:8。)為什麼這件事相當重要呢?要記住,敬虔就是人對上帝表現真摯的熱忱。在聖經裡,沉思每每與比喻性的心——內裡的人——有關。(詩篇19:14;49:3;箴言15:28)如果我們懷著體會之心反省所讀的資料,資料就會滲透我們內裡的人,激發我們的情緒,打動我們的感情,影響我們的思想。惟獨這樣,研讀才能加強我們個人對耶和華的依附,即使我們面對頗具挑戰性的環境,或在嚴峻的考驗下,也會過一種取悅上帝的生活。
在家裡實踐敬虔
12.(甲)據保羅說,基督徒可以怎樣在家裡實踐敬虔?(乙)為什麼真正的基督徒會照顧年老的父母?
12 人應該首先在家裡實踐敬虔。使徒保羅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就是「實踐敬虔」],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提摩太前書5:4)保羅指出,照顧年老的父母是敬虔的表現。真正基督徒敬虔地照顧父母並非僅是出於責任感,而是因為愛父母。不但這樣,他們承認耶和華吩咐人照顧家人的重要性。他們清楚知道,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拒絕予以援手,就等於『否認了基督教信仰』。——提摩太前書5:8,《新世》。
13.為什麼在家裡實踐敬虔可以是一項真正的挑戰?但照顧父母可以帶來什麼滿足?
13 當然,在家裡實踐敬虔並非總是很容易的。家人所住的地方可能相隔很遠。成年的兒女本身可能也要養育兒女,為生計操勞。有時,父母需要人照顧的性質和程度,可以對照顧的人造成身體、精神和感情上的壓力。但另一方面,照顧父母卻可以帶來真正的滿足,因為知道這不僅「報答親恩」,而且還能取悅上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以弗所書3:14,15。
14,15.請講述一個怎樣敬虔地照顧父親的事例。
14 請考慮一個真正感人的事例。埃利斯和他五位兄弟姊妹都要一同面對照顧父親的真正挑戰。埃利斯解釋說:「1986年,父親突然中風,接著就完全癱瘓。」六名兒女分擔照顧父親的需要,從給父親沐浴至經常給他轉身不等,以免父親生褥瘡。「我們給父親讀書,向他說話,為他彈奏樂器。我們無法肯定父親是否知道周遭發生的事,但我們待他的方式就像他完全明白一切似的。」
15 為什麼這些兒女願意照顧他們的父親呢?埃利斯繼續說:「母親在1964年去世後,父親獨力撫養我們。當時,我們的年齡從5至14歲不等。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父親在我們身旁;今日,在他有需要的時候,我們也該在他身旁。」顯然,提供這樣的照顧絕不容易,兒女有時也會灰心。埃利斯說:「但我們知道,父親的情況只是暫時的難題。我們展望當時候來到,父親會復得良好的健康,而我們也能夠跟母親團聚。」(以賽亞書33:24;約翰福音5:28,29)毫無疑問,對父親表現這種敬虔的照顧,必然使吩咐兒女孝敬父母的那位的心歡喜!c——以弗所書6:1,2。
敬虔與服事職務
16.我們從事服事職務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什麼?
16 我們接受了耶穌的邀請,『不斷地跟從他』,就要承擔一項神聖的使命:宣揚王國的好消息,以及使人作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16:24;24:14;28:19,20)顯然,參與服事職務乃是「末世」時候基督徒的義務。(提摩太後書3:1)可是,我們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動機不應僅是出於責任感。我們所做的和做多少,主要的原因必須是:我們深愛耶和華。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34)不錯,如果我們的心充滿對耶和華的愛,就會感到有股推動力要為他向人作見證。如果我們懷著愛上帝的動機,服事職務就會是饒有意義的敬虔表現了。
17.我們可以怎樣培養從事服事職務的正確動機呢?
17 我們可以怎樣培養從事服事職務的正確動機呢?就是懷著體會之心,反省耶和華促使我們愛他的三大理由。(1)我們因耶和華曾為我們做的事而愛他。在上帝所能表現的一切愛中,沒有比提供贖價的安排更大的了。(馬太福音20:28;約翰福音15:13)(2)我們因耶和華現在為我們做著的事而愛他。我們可以向耶和華傾心吐意,他會垂聽我們的禱告。(詩篇65:2;希伯來書4:14-16)我們把王國事務置於優先次序,以享有生活的必需品為足。(馬太福音6:25-33)我們獲得源源不絕的靈糧供應,幫助我們應付要面對的難題。(馬太福音24:45)我們是普世基督徒弟兄團體的一分子,得與世界真正保持分離。(彼得前書2:17)(3)我們也因耶和華將要為我們做的事而愛他。由於上帝的愛,我們能夠「持定那真正的生命」——在未來享永生。(提摩太前書6:12,19)我們想念耶和華對我們的愛時,我們的心無疑會推動我們全力把上帝和他的寶貴旨意告訴別人!我們無需別人告訴我們怎樣做,或該做多少。我們的心自會推動我們竭盡所能。
18,19.一位姊妹克服了什麼障礙而能夠參與服事職務?
18 即使面對頗具挑戰性的環境,出於敬虔的心會推使我們放膽發言。(可參閱耶利米書20:9。)從斯特娜的事例可以說明這點。斯特娜是個十分害羞的基督徒女子。她起初研究聖經的時候,曾想:『我永不可能逐家逐戶地傳道!』斯特娜解釋說:「我向來好靜。我永不可能上前跟別人攀談。」隨著她不斷研讀,她對耶和華的愛越來越深,她養成熱切的願望要向別人講論上帝。「記得我曾告訴聖經老師,『我多麼想向人談論,只是無法說出口;這正是我的煩惱。』我永不會忘記她告訴我的話:『斯特娜,你想 向人談論已是值得高興的事了。』」
19 不久,斯特娜就向鄰居作見證。然後,她踏上重大的一步——首次參與逐戶傳道的工作。(使徒行傳20:20,21,《新世》)她回憶說:「我把介紹詞寫下來。但我當時十分害怕,以致雖然有介紹詞放在跟前,也緊張得忘了看!」現今,逾35年之後,斯特娜為人仍然相當害羞。可是,她卻愛上了外勤服務,並且繼續作有意義的參與。
20.什麼事例表明,甚至逼迫或監禁也不能使敬虔的耶和華見證人噤口不言?
20 甚至逼迫或監禁也不能使敬虔的耶和華見證人噤口不言。請考慮德國恩斯特和希爾德加德·塞利格的事例。他們兩人為了信仰,合共在納粹的集中營和共產黨的監獄裡,度過了超過40年的歲月。他們甚至在監獄裡也鍥而不舍地向其他囚犯作見證。希爾德加德回憶說:「獄警把我劃分為特別危險人物之類,因為正如一位女獄警說,我整天談論聖經。因此,他們把我關在地下囚室裡。」最後,塞利格弟兄和塞利格姊妹終於獲得自由。此後,他們把全部時間致力於從事基督徒的服事職務。兩人都忠心服務,直至去世為止。塞利格弟兄在1985年逝世;他的妻子則在1992年去世。
21.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在忍耐之外加上敬虔?
21 如果我們勤懇研讀上帝的話語,懷著感恩之心撥出時間沉思所學得的東西,就會不斷增加我們對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的確切認識。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完全地培養敬虔這種寶貴的特質。身為基督徒,如果我們缺乏敬虔,就無法忍受臨到我們身上的各種考驗。因此,我們要聽從使徒彼得的勸告,要繼續「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彼得後書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