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前景如何?
簡陋的居所、骯髒的環境、食物和清潔水源的缺乏、疾病、營養不良——這些以及其他許多艱辛都是世上大多數人每日必須面對的現實生活。可是,正如我們剛才讀到,許多生活在這種情況之下的人都能夠設法應付而繼續生活下去。
可是,未來會怎樣?人們要永無盡期地忍受生活的種種煎熬嗎?使問題更複雜的是,環境科學家及其他人認為,人口不斷增長必然會導致世界災難,這一類的預測又如何?他們指出,人類正肆意污染自己賴以生存的空氣、水源和泥土而自毀家園。他們也指出溫室效應——放出諸如二氧化碳、沼氣、氯氟化碳(冷凝劑和泡沫劑)一類的氣體,令大氣溫度升高,以致改變地球的氣候模式而帶來災難性的結果。這些事最後會令我們現今所知的人類文明走向滅亡嗎?讓我們仔細察看一下幾個關鍵因素。
人口過剩嗎?
首先要考慮的是,世上的人口會永遠膨脹下去嗎?有任何指標顯示世上人口會膨脹到什麼程度嗎?當然,事實表明雖然人大力提倡節育,世界的人口依然節節上升。現今每年的增長率大概是9000萬人(相當於每年加添墨西哥的全國人口)。看來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立即制止這項增長。可是,長遠來看,大多數人口統計學家都同意人口至終必定會穩定下來。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是,在哪個水平和什麼時候才穩定下來。
按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估計,世界人口會達到140億才穩定下來。可是有些專家卻估計頂點會是100億至110億之間。無論如何,關鍵問題是:世上的人口會過多嗎?地球能夠維持相當於現今兩三倍的人口嗎?
從統計學來看,140億人口相當於每平方公里有104人。正如上文提及,香港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5592人。目前荷蘭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140人,日本則達848人,而這兩個國家的生活水準都超越一般的程度。因此,即使世界人口增至專家們所預測的程度,難題的癥結顯然不是人口的數目。
會有足夠糧食嗎?
那末,糧食供應又如何?地球能夠生產足夠的糧食維持100億或140億人嗎?顯然,目前世上生產的糧食並不足以餵飽這麼多人。事實上,我們時常聽到有關饑荒、營養不良和飢餓的報導。這是否意味到我們甚至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去維持現今的人口,遑論世界人口增至目前的三倍?
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答案有賴於「足夠」是什麼意思。在世上最貧窮的國家裡,億萬人甚至沒有足夠糧食去維持健康所需的最低食量,居住在富裕工業國家裡的人卻身受飲食過度豐富的惡果——中風、若干類型的癌症、心臟病等。這種情形怎樣影響到糧食的供應呢?一項計算指出,出產一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五公斤的穀物。由於這緣故,世上吃肉的四分一人口差不多耗掉了世界出產穀物的半數。
至於糧食的總生產量,請留意《餵飽世界》一書怎樣說:「現今世上所生產的糧食若平均分配給所有人,並且盡量避免浪費,人人便會獲得足夠的糧食。也許僅足糊口,但卻可算是足夠。」這段話寫在1975年,距今已超過16年了。今日的情況又如何?據世界資源協會聲稱,「在過去二十年間,世界糧食的總產量有所增加而超過了需求量。結果近年來主要糧食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實際下降。」其他研究也指出,米、玉蜀黍、黃豆等主要糧食和其他穀物的價格在這段時期降低了一半。
這一切足以表明,糧食難題的癥結不是在於產量而是在於消耗的程度和習慣。新的遺傳學科技發明了很多方法去生產各式各樣的米、小麥和其他農作物,能夠使現在的產量增加一倍。可是,這方面的技術專長通常集中在商品作物方面,諸如煙草和番茄等,志在滿足有錢人的胃口而非填飽貧苦大眾的肚子。
環境因素又如何?
密切注視環境的人士正逐漸意識到,人口增長只是威脅人類未來福利的因素之一而已。舉例說,《人口爆炸》的作者保羅和安妮·埃利希在書中聲稱,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以由一條簡單的方程式表達出來:影響=人口×富裕程度×現行的科技對環境的影響。
按照這個標準,該書的作者認為像美國一類的國家的人口已過密了,但不是因為當地的人數太多,而是因為他們的富裕水平有賴於大幅度消耗天然資源和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科技。
其他研究看來證實了這個主張。據《紐約時報》報導,經濟學家丹尼爾·哈默梅殊認為,『溫室效應的放射量與經濟活動水平的關係,比與放射體數目的關係更密切。平均每個美國人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普通一個印度人的19倍。很可能發生的情形是,一個經濟蓬勃、人口增長緩慢的巴西會比一個貧窮而人口增長迅速的巴西更快把它的熱帶雨林消滅。』
世界監察學會的艾倫·德寧提出大致相同的主張,他評論說:「世上最富有的10億人口創造了一種貪得無厭、極度浪費的文明,以致危害到地球的安全。這個富裕階級——駕駛汽車、吃牛排、喝汽水的人,以及貪新棄舊的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對生態構成了嚴重威脅,也許除了人口增長之外,沒有其他因素的破壞力足以比擬。」他同時指出,在人類當中,這「最富裕的五分之一」生產了差不多十分之九的氯氟化碳和超過半數的其他溫室氣體。這些氣體都是危害環境的。
問題的真正癥結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若把人類現今所面對的難題惟獨歸咎於人口增長,就未能洞見癥結了。其實問題的癥結並非地上的生活空間不足,或者地球無法供應足夠的糧食使人人都享有所需的飲食,保持健康,也不是天然資源很快便會用罄。這些只是病徵而已。問題真正的癥結是,愈來愈多人追求越來越高水平的物質享受,但卻沒有考慮到這些行動所導致的結果。這種永不知足的慾念正嚴重損害我們的環境,以致很快就會超越地球的負荷量。換句話說,基本的難題並不在於人口的多寡,而是在乎人的品性。
作者艾倫·德寧解釋說:「在一個脆弱的生物圈裡,人類最終的命運可能有賴於我們是否能夠養成一種較深的自我約束意識,採納一種限制消費的道德觀,轉而追求非物質的富足。」他的話頗有道理,但我們必須提出的問題是,世界各地的人真的會自願培養自制能力,減少消費和追求非物質的富足嗎?很少可能。鑑於今日盛行的自我放縱、崇尚享樂的生活方式,相反情形出現的機會更大。大多數現代人的人生觀看來是:「讓我們吃吃喝喝吧,反正我們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現譯》。
即使有足夠的人看清楚事實而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仍不會很快就把事態扭轉過來。過去多年來,我們見到許多環境保護團體出現,也有人提倡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甚至得以成為報章的頭條新聞,可是他們真的對所謂主流社會的行事方式產生任何影響嗎?實在沒有。難題是什麼?難題是,整個制度——商業、文化和政治——都合力提倡一種貪新棄舊的消費主義。在這種情形之下,除非將這個制度連根拔起,從頭開始,否則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改變。若要這樣行,就意味到千百萬人必須接受重新的教育。
前途光明嗎?
現今的情形好像一個家庭住在一位善長提供的房子裡,其中設備齊全,修飾妥當。為了使他們完全感到自在,屋主允許他們隨意使用房子裡的一切設備。然而,假若這個家庭開始弄壞傢具,拆毀地板,打破窗戶,堵塞水管,令電線負荷過重——一言以蔽之,把整座房子破壞無遺,那又如何?房子的主人會袖手旁觀、毫不理會嗎?肯定不會。無疑他會採取行動把肆意破壞房屋的住客趕出去,然後將房子修葺一新。沒有人可以說這樣的行動不公平。
那末,人類大家庭又怎樣?我們豈不像住客,住在造物主耶和華上帝所提供的一所設備齊全、盡善盡美的房子裡嗎?不錯,的確是,因為正如詩篇的執筆者寫道:「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50:12)上帝不但供應我們維持生命的必需品——陽光、空氣、水和食物——他也把一切物品造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可是,作為住客的人類表現怎樣的態度呢?很不幸,實在不敢恭維。我們正實際把自己生活於其上的美麗家園肆意破壞。地球的擁有者耶和華上帝會採取什麼行動呢?
「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這便是上帝定意要做的事!(啟示錄11:18,《新譯》)他會怎樣成就這事呢?聖經回答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
在上帝那永存的王國統治下,我們期望享有怎樣的前途?透過以賽亞先知的預言,我們可以略見一斑:
「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建造的,別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別人不得吃;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以賽亞書65:21-23。
人類會有一個多麼光明的前途!在上帝所創建的新世界裡,人不會再為住屋、食物、水源、健康和疏忽所引起的難題擔憂。最後,順服的人類會在上帝指引之下遍滿全球、治理這地而絕沒有人口過剩的威脅。——創世記1:28。
[第13頁的附欄]
為什麼食物時常十分昂貴?
即使食物的真正成本正在下降,一般人的經驗卻是食物價格不斷上揚。為什麼呢?一個簡單的理由是城市化。為了餵飽世上人口日增的城市居民,食物需要從遠道運來。且舉個例,世界監察學會的一項研究報導說,在美國,「一口食物從農場達到碟上通常需要經過2100公里的路程。」消費者不但必須付出食物的成本,還要支付背後隱藏的各項費用,包括加工、包裝和運輸等。
[第10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地球的大氣困住了太陽的熱力。但是,所產生的熱能——由紅外線輻射傳來——卻由於各種溫室氣體而未能輕易發散,以致令地球的表面越來越溫暖
各種溫室氣體
逃逸的輻射
被困的紅外線輻射
[第12頁的圖片]
需要五公斤的穀物才能生產一公斤的牛排。故此,世上吃肉的四分一人口差不多耗掉了世界出產穀物的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