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謀求國際安全方面所訂的計劃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
冷戰
聯合國的策劃者並沒有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竟會這麼快變成彼此競爭的敵手。在這場列強的爭霸戰中,許多國家若非支持這方,便是支持那方,結果造成所謂冷戰的局面。至若干程度,這其實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鬥爭。兩個國家集團非但沒有團結起來以制止戰爭,反而在地區性的衝突中各自支持敵對的一方,結果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彼此對抗。
在1960年代末期,冷戰的局勢漸趨緩和。1975年,35個國家簽署了所謂赫爾辛基協議,冷戰的局勢更進一步緩和。簽署協議的國家包括蘇聯和美國,以及雙方的歐洲同盟國。他們一致應許致力於謀求「和平安全」,同時「保證不會……威脅或以武力干預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或在任何方面與聯合國設立的目的有所抵觸」。
不過,這些計劃並沒有落實。到1980年代初期,超級強國的爭霸再度熾烈起來。當時的形勢相當惡劣,以致在1982年,新上任的聯合國祕書長佩雷斯·德古爾拉不得不承認聯合國的失敗,並且警告「在國際上有新的無政府局面」出現。
然而,今日聯合國祕書長和其他領袖均一致表現樂觀。新聞報告時常提及「冷戰後的紀元」。這種轉變是怎樣發生的?
「冷戰後的紀元」
一項值得注意的因素是35個國家舉行的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1986年9月,他們簽署了所謂斯德哥爾摩文件,重申他們對1975年簽署的赫爾辛基協議的承認。a斯德哥爾摩文件含有許多有關監察軍事活動的條例。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的《1990年鑑》報告,「過去三年的成績的確令人鼓舞,各國履行條約的程度正開始超越斯德哥爾摩文件所含的書面承擔。」
後來在1987年,兩個超級強國達成了一項異乎尋常的協議,同意裁減一切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之間的陸地發射彈道導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說:「導彈和發射裝置已實際如期裁減,雙方也嚴格遵守協議的規定。」
為了減低核子戰爭的危險,各國也採取其他措施。例如,1988年兩個超級強國就「洲際彈道導彈和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簽署了一份協議,規定一方發射這類武器之前,必須「至少在二十四小時之前,就發射日期、導彈的發射區和著陸區」知會另一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說,這樣的協議「差不多消除了地區衝突升級為世界核子大戰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改善國際安全的計劃正加速進行。1990年5月,當時的蘇聯總統米哈伊·戈爾巴喬夫在美都華盛頓舉行的超級強國高峰會議上,建議歐洲兩大國家集團簽署一份和平條約。同年7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16個西方成員國在倫敦舉行會議。對於米哈伊·戈爾巴喬夫的建議,他們的反應是,雙方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嚴肅地宣布彼此不再互相抗衡,同時重申我們的意願,不再威脅或以武力干預別國」。一份非洲報章在第一版以頭條標題描述此舉是「邁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
超級強國高峰會議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前夕,美國政府一位發言人說,「[中東]爆發大戰的可能性正促使各國制定一個謀求世界和平的集體新計劃。」伊拉克進侵科威特時,和平頓受打擊,中東各國也看來有受到波及的危險。但在聯合國授權下,美國率領一支國際部隊把進侵的軍隊擊退撤回本國去。這場戰爭所顯示的國際團結,促使有些人滿懷希望,認為一段新的合作時期已在望了。
自那時以來,世事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以前蘇聯這個國家在性質上經歷到戲劇性的轉變。波羅的海各國獲准獨立,蘇聯境內的其他加盟共和國也爭相效學。在共產黨中央集團控制下一度看來團結合一的地區,現今已爆發激烈的民族衝突。到1991年年底,蘇聯已正式不再存在了。
世界政治舞台的種種急劇轉變為聯合國打開了機會的大門。論到這點,《紐約時報》說:「環球的緊張局面緩和,以及美蘇兩國間新的合作精神,足以使這個世界組織在國際事務上扮演一個更強有力的新角色。」
這個成立了47年的組織終於有機會一顯身手嗎?我們真的進入了美國所謂的「和平、自由、繁榮的新世紀和千禧年」嗎?
-
-
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會成功嗎?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
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會成功嗎?
「憑著上帝的幫助,影響世界40多年的冷戰看來終於結束了。」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所發行的《世界合一》雜誌這樣說。該會的神學教育課程編訂者約翰·波別,一位聖公會教友,補充說:「在中歐和東歐發生的大事……看來是預示歐洲以至全世界會獲致和平安全的好兆頭。」
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的代表認為世人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是上帝所認可的,但並非他們才懷有這樣的見解。1991年4月,波斯灣戰爭爆發之後不久,教皇若望·保祿致信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佩雷斯·德古爾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