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真的是「命中注定」嗎?
    守望台1985年 | 1月15日
    • 真的是「命中注定」嗎?

      「你是誰或做著什麼都沒有關係,」傷心欲絕的男子說,「這樣一類的不幸仍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幾塊石頭從一間建築物上墜下來,他的朋友被擊中身亡。「這是命中注定的,」他憂鬱地說。

      但我們真的是所謂的命運手中無能為力的犧牲品嗎?自古以來這個問題曾使人感覺困惑,而這是可以了解的。正如所羅門王有一次評論說:「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傳道書9:11)這種差異是什麼造成的呢?

      所羅門解釋說:「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但是許多人相信上帝注定了他們的命運。例如,許多人接受16世紀神學家約翰·喀爾文(John Calvin)所提倡的「人得救與否由神所預定」的主張。其他的教士亦聲稱上帝預定某些人得救。可是喀爾文卻將這個主張引到順理成章的可怕結論,認為上帝也預定某些人永遠受罰!他將這件事稱為上帝的「可怕規定」(拉丁文decretum horribile)。

      有些人提出異議,聲稱這樣的主張使上帝必須對罪的產生負責。但是喀爾文有一次為了反駁某個反對他的主張的「無知之人」而忿怒地回答說:「這個可鄙的傢伙看不出,由於抓住不足的藉口為上帝的公平辯解,他其實削弱了上帝的能力。」在喀爾文看來,一位全能的上帝若不是無所不知,就實在是無法想像的。

      相信宿命論或命運必然對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深長的影響。但是聖經真的主張人的一切際遇均在命中注定,因此我們僅是「命運」的犧牲品嗎?

  • 上帝注定了你的命運嗎?
    守望台1985年 | 1月15日
    • 上帝注定了你的命運嗎?

      許多人深信上帝預定人的命運。他們認為聖經證明這個見解是真的。

      例如有些人可能提出以掃和雅各的事例。當這兩兄弟仍在母腹中時,上帝預言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世記25:23)類似地,上帝預先知道參孫、耶利米和施洗約翰會為他作很大的服務。(士師記13:3-5;耶利米書1:5;路加福音1:13-17)這豈不意味到上帝預定這些人會永遠得救嗎?

      再者,加略人猶大又如何呢?在他出生之前很久,聖經的預言已談及彌賽亞會被人出賣。(詩篇41:9;55:12,13)聖經甚至說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會出賣他。——約翰福音6:64。

      鑑於以上各事,你會怎樣說呢?聖經主張上帝預定有些人永遠得救,其他的人則永遠受罰嗎?上帝已決定了你的命運嗎?

      宿命論——所含的意思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請考慮一下宿命論含有什麼意思。這個主張若是真實的,那便意味到上帝預知他創造人所會導致的一切發展——亞當夏娃的變節、戰爭、世上的種種罪行、不道德、壓迫、謊騙、偽善、疾病等。這樣,當上帝說:「我們要……造人」時,他便蓄意使這一切罪惡開始了!(創世記1:26)既然這樣,上帝將永生的希望放在亞當夏娃面前僅是騙人的而已。聖經的邀請「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也是騙人的了。——啟示錄22:17。

      但是聖經說耶和華是一位「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的上帝。(出埃及記34:6)他永不會將一件他明知對方無法獲得的東西向人提出來。耶穌基督問道:「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馬太福音7:9-11)再者,上帝若在很早以前已預先決定誰會永遠得救及誰會永遠被毀滅,為什麼聖經要說「他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滅亡,卻願人人都悔改」呢?——彼得後書3:9,《新譯》。

      因此,宿命論與聖經論及上帝的教訓是背道而馳的。但是你也許會問,『我們若限制上帝對未來的知識,這豈不會削弱他的全能嗎?』絕不會。例如提多書1:2說「上帝……不可能說謊。」(《新世》)但這是否削弱了上帝的全能呢?不然,反之這有力地強調上帝的信實可靠。

      使徒保羅勸勉獲得說預言恩賜的基督徒說:「先知的靈是受先知控制的,因為上帝不是混亂的,而是和平的。」(哥林多前書14:32,33,《新譯》)先知們不會胡亂發言,反之他們會以有秩序的方式宣布預言的信息。為了這樣行,他們需要保持自制。因此,上帝無疑也能夠有所選擇地運用他的先見之明,惟獨在有理由或有目的時才使用這種能力。——可參閱創世記22:1,12。

      上帝的先見之明

      將以色列人組織為一個國家之後僅40年,上帝預言他們會違反他與他們所立的約。可是,這項先見之明並不是沒有基礎的,因為當時以色列人已表現過忤逆和不順從的不良品質。因此上帝說:「我未領他們到我所起誓應許之地以先,他們所懷的意念我都知道了。」(申命記31:20,21)正如一個能幹的建築師可以預見到一間以低劣材料建成的房屋倒塌,同樣地耶和華能夠看出以色列人走往什麼方向。可是個別的人卻能夠聽從上帝的先知所提出的勸告而得益,事實上的確有些人如此行。——耶利米書21:8,9;以西結書33:1-20。

      耶穌基督曾類似地預告他當日許多稱為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宗教領袖會遭受毀滅的結局。(馬太福音23:15,33)但這並不是說每個法利賽人和文士都注定要到磯漢那(地獄)裡去。使徒保羅自己便一度是個熱心的法利賽人!——使徒行傳26:4,5。

      誠然,上帝確曾預告某些人,例如雅各和以掃,一生所跟從的途徑。但這並不是預定他們得救與否。在以掃和雅各的事例上,上帝只是預知這兩人所產生的民族哪一個會勝過另一個而已。(創世記25:23-26)可是,聖經並沒有表示上帝預定了他們的永遠前途。孩子的性情和氣質看來至頗大程度是由遺傳因子所模鑄的。耶和華在以掃和雅各未出生之前可能考慮到兩者的遺傳性而決定哪一個會佔優勢。——可參閱詩篇139:14-16。

      類似地,耶和華在參孫、耶利米和施洗約翰身上運用他的先見之明。可是,這種先見並不保證他們會保持忠心至死。上帝也曾預言大衛的一個兒子會名叫所羅門,而且他會任用所羅門去建造聖殿。(歷代志上22:9,10)可是所羅門卻在晚年變節不忠。——列王紀上11:4,9-13。

      但是加略人猶大又如何呢?聖經豈不是早已預言到耶穌的一個門徒會出賣他嗎?不錯,但是預言並沒有說明哪一個門徒會出賣耶穌。事實上,耶穌若預先知道猶大會出賣他,那便如何呢?若然,耶穌任命猶大為使徒就會使他在叛徒的罪上「有分了」。(可參閱提摩太前書5:22。)這樣上帝自己也成為從犯,既然耶穌在揀選猶大之前先向耶和華作過懇切的禱告。——路加福音6:12-16。

      可是,耶和華卻『並非不曉得撒但的詭計』。(可參閱哥林多後書2:11。)他知道魔鬼撒但以前曾運用一個人的密友去出賣這人,正如他在大衛的朋友亞希多弗身上所行一般。因此,「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的乃是撒但而非上帝。(約翰福音13:2;撒母耳記下15:31)猶大並沒有抗拒撒但的影響,反而容許罪支配他。在某個階段,耶穌能夠看出猶大的心事,因此能夠預言他的不忠。(約翰福音13:10,11)這樣,耶穌「從起頭」——不是從他認識猶大的時候而是從這人行事詭詐的「起頭」——便知道猶大會出賣他。——約翰福音6:64。

      上帝所預定

      因此,上帝運用先見之明的能力從不是根據突發的古怪念頭。使徒保羅告訴其他的受膏基督徒說:「那憑著自己旨意所計劃而行萬事的[耶和華上帝]按著他預先所安排的,預定我們。」(以弗所書1:11,《新譯》)自從人墮落犯罪以來,上帝已定意要藉著他的王國洗雪自己的聖名。為了達到這目的,上帝有時運用他預知未來的能力。例如他曾預定有一個階級的人會與耶穌基督一同承受王國,雖然個別的分子必須證明忠心才能成為這個階級的成員。——彼得後書1:10,11。

      知道聖經對命運問題的清晰主張可以幫助你對未來懷有健全的看法。上帝絕沒有預先注定你的命運。反之你能夠運用耶和華上帝賦予『照著他形像』造成的生物的自由意志。(創世記1:27)你能夠作出明智的選擇,衷心響應耶和華上帝所提出的永生希望。——約翰福音17:3。

      [第5頁的圖片]

      上帝若明知亞當和夏娃注定失敗,將永生的希望放在他們面前便會是個殘忍的騙局了

      [第6頁的圖片]

      耶穌在什麼時候才意識到猶大會出賣他?

  • 一個「特別地區」
    守望台1985年 | 1月15日
    • 一個「特別地區」

      許多年輕的基督徒將學校視為他們的「特別地區」,因此他們留意把握機會對教師和同學作見證。請留意蘇珊,加拿大一個13歲的女孩,所獲得的良好結果。

      「十二月我的教師吩咐全班學生寫一個聖誕故事作為『創造性的寫作』。我揀選『對聖誕節起源所作的一項報告』作為題目。我運用學校裡的百科全書和《儆醒!》雜誌作為參考而能夠寫成一篇內容相當充實的報告。」教師對報告的觀感如何呢?

      「教師在報告的末了作了以下的評論:『寫得很好,蘇珊!我很欽佩你的忠實,並且尊重你的信念。你的創見和了解會使你受人尊重。我希望你在將來保持你現在所擁有的這些可嘉品質。在你這樣的年紀已經養成了堅強的信念而有勇氣表達出來,能夠讀到你所寫的文章或和你交談的確是一件樂事。』

      「教師自己讀過報告之後讓其他教員也覽閱。因此他們都獲得了一個見證!這使我有勇氣和決心對學校裡其他的人談及聖經的真理。

      「當然,我所有同學都知道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獲悉我所寫的報告之後也希望能夠讀到。他們看來興趣十分濃厚,因此我告訴他們我會給每人一份載有聖誕節文章的《儆醒!》雜誌。那是1979年12月22日刊(英文),其中也載有一篇論及『的士高』(狄斯可)的文章。

      「我將這期《儆醒!》雜誌帶返學校之後,班上其他幾個學生見到也要我給他們一份。他們對論及『的士高』的文章表現十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決定給他們每人一份1979年3月22日(英文)的《儆醒!》雜誌,其中載有一系列論及這個題目的文章。結果我分派了26本雜誌給同學。

      「後來,學校的護士放映一齣關於發育的影片,我帶了一本《盡量善用你的青春》給幾位同學。我告訴她們這本書的確幫助我明白少年發育所經歷的各項改變和難題。

      「班上的其他學生見到這幾個女孩子閱讀和討論《青春》書,他們問我可否也給她們一本——有些男孩也提出同樣請求。結果我分派了17本《青春》書。……

      「另一次學校的一個女孩告訴我她在主日學裡有讀聖經,但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告訴她我有一本較易明白的聖經,我會很高興帶一本給她。我不但帶了一本《新世界譯本》給她,同時也給了她一本《我的聖經故事書》;我向她說明這本書可以怎樣幫助她明白聖經。她感覺非常興奮。」

      蘇珊對於在學校裡作見證有什麼感想呢?「我很喜歡對學校裡的朋友作見證,我認為擁有這個特別地區是一項權利。」

      你正在求學嗎?何不充分利用你的「特別地區」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