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人而得人信任
得到可以信任,同时互相信任的朋友是人生的一种福份。曾有一个时候,人们颇乐于信任別人;忠实差不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现在情形不同了。至低限度在大都市中已今非昔比。暴乱和罪恶与日俱增,每一种可以想象的不道德和不忠实正变成愈来愈普遍,人们亦互相猜疑,互不信任。
例如《生活》杂志在1971年十一月十九日刊发表一篇封面标题的文章,名为“各城市关锁起来,对罪行的恐惧造成一种铁闸后的生活。”它论及有一间公寓,在二十四个住客中有十七人至少遇贼劫一次,其中一个人甚至遇劫三次。这篇文章刊出一幅图片,显示一间屋前门的防盗装置包括五把锁、两个门眼、警钟、防盗炼、门栏、门栓和防盗陷阱。而这间住宅座落在纽约市一个较安全的住宅区里。人们互不信任吗?怀疑陌生人吗?毫无疑问!
不但住宅常遭宵小偷窃。很多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歹徒持刀或拿枪拦途截劫。差不多每周我们都听闻有亲戚朋友遇劫。当局劝告市民勿单独在街上走,尤其是在晚上,因为单独出街的人时常遭受殴打和截劫。
鉴于日益恶化的犯罪情形,谨慎是明智之举。但是我们若不小心,这种谨慎,这种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便会影响到我们与所有人的关系。我们若让这种情形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呢?我们岂不是甚至会使可能成为我们朋友的人也不信任我们,怀疑我们吗?由于这个缘故,有人说人情薄如纸,即使处身人群中也感到孤独。
我们无法避免影响到別人。正如上帝的儿子,拿撒勒的耶稣,宣布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加福音6:37,38。
如果我们过度不信任或猜疑別人,我们便很可能使別人灰心或在其他方面伤害別人。历史记录表明许多罪行都是由于猜疑別人和缺乏信任所促成的。刺死朱理亚·凯撒的人当中有些是被他视为密友的人。为什么他们会干出这件事呢?因为他们怀疑凯撒的野心。希律王则由于怀疑而把自己的家人杀死。
在各种关系中,应该有高度信任的一种无疑是在家庭圈子里。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我们都会犯错误。即使我们有最好的意向,我们也并非总是首尾一贯,所以有时我们可能使我们的一个亲人非常失望。既然如此,我们的亲人若表示体谅我们的弱点,不立刻指责或论断我们的动机,不在未有确据之前判定我们有罪,我们会感到多么快乐!我们必须记得,即使情形看来可疑,正如莎士比亚在“奥塞罗”这出悲剧中指出,被怀疑的人仍然可能是清白无辜的。a
我们若多疑而不信任人,我们会使自己和別人都不快乐。在未有确据之前,何不假定可能有值得原谅的情形而避免贸然定对方的罪呢?我们若因別人的短处而受到不便或在某方面遭遇困难时,我们必须特別小心以免变成暴躁不耐,苛责別人和诸多挑剔。借著表现仁爱、信任的关怀和同情心。——说,“这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们不但可以使情形变得较愉快,同时也可以获到个人的裨益。如果下次我们自己成为惹起困难的原因,我们便可以期望別人也对我们表现同样信任的同情,‘你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条圣经原则在此也适用。——传道书9:11;加拉太书6:7。
同一条原则也适用于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上。今日有“两代的隔阂”存在是毫无疑问的。青年人所穿的服装,所梳的发型、所用的言语,吸毒及在其他许多方面均提倡反叛。父母不无理由地埋怨儿女不信赖他们,对他们缺乏信任。但是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岂不是很可能由于父母首先没有充份亲近儿女,没有对儿女表现足夠的忠实和信任吗?
但是并非所有父母都有理由埋怨。有些父母对儿女在精神、感情、灵性和身体方面的增长表现了解和不自私、深切的关怀。这些父母坦诚地对待儿女,所以他们的儿女很自然地信任他们;这些父母将儿女的福利置于自己的方便和享乐之先,因此他们与儿女具有亲密的关系。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在基督徒小组的分子中。得人信任的人必须肯信任別人。要体谅別人的短处;在未有确据之前不贸然定別人的罪。要记得,担代软弱的人的担子,对人宽容、忍耐及从好处著想乃是坚強的人的权利。由于过度信任一个基督徒以致感到失望和甚至受到损失总好过由于不信任而使別人灰心或跌倒。你信任人的态度会激励別人信任你。信任是一条双程路。所以要信任人而得人信任。——罗马书15:1。
[脚注]
a 在这出悲剧中,丈夫妒火中烧把妻子杀了之后才发觉她是无辜的,他于是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