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一览
在伊甸的园子,人类起初享受过乐园的生活。那儿离现今土耳其的凡湖不远。有一条大河分岔成四条支流,灌溉园子,亚当夏娃就是负责“耕种和看守那园子”的人。园中树木繁茂,各样的树都“悦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可见,管理这样的园子实在叫人乐不可支!——创世记2:8-15,《新译》。
伊甸环境尽善尽美。亚当夏娃和他们的后裔都有责任把乐园扩展到全地。无疑,他们会用上帝的精心杰作做样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园会延伸到地极,好让全地的人类舒舒服服地生活。可是,我们的始祖却故意违抗天父,结果给逐出家园。说来遗憾,人类家庭的其余分子都是在伊甸园外出生的。
不过,按照创造主的原意,人类的家就该是个乐园。既是这样,亚当夏娃的后代自然想仿照乐园的样式,尽量美化居住环境。
早期花园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直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观之一。2500多年前,由于王妃怀念故国米底亚的山川花木,尼布甲尼撒王特地给她兴建了空中花园。这座层叠式建筑物有22米高,由一层层拱顶的平台构成。各层平台都栽满奇葩异草,还有充足的沃土滋养大树。空中花园美丽如画,每当王妃沿着平台漫步,观赏园中美景,思乡愁绪就渐渐平复下来。
古埃及尼罗河谷一带土地肥美,园林设计盛极一时。《牛津园艺指南》评论,“世界最古老的园林绘图始于埃及,当地的园艺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埃及底比斯一个官员的庭园绘图就标明,园内设有水池、林荫道和凉亭。除御花园外,寺院的园林最为丰茂多姿,连接池塘的水道灌溉园中花草树木;水鸟在湖边嬉水,鱼群在池中畅游,还有朵朵白睡莲在水面上飘荡。——参阅出埃及记7:19。
很久以前,波斯人已在园艺界享有盛名。公元前第四世纪,亚历山大的军队入侵波斯和埃及,发觉当地的园囿别有洞天,令他们为之神往。他们汲取不同的意念,又带备各式各样的种子和植物返回希腊。在雅典,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把各种不同的植物集合起来,建成一个植物园,以便进行研究,给植物分类。像埃及和波斯的前人一样,希腊许多富人都耗费巨资,修造华丽的庭园。
由于城市空间有限,罗马市民把住宅庭园融合成一体。有钱人家在他们的乡村别墅,建造豪华富丽的园囿,供自己游玩休憩。就连尼禄这个暴君也想拥有自己的乐园。他强把王宫附近的住户赶走,拆毁上千的房舍,兴建一个面积约50公顷的私人庭园。公元138年左右,罗马人的园林建筑术登峰造极,从哈德良皇帝的蒂沃利别墅就可见一斑。别墅有243公顷的园林,园内设有多个水池、湖泊和喷泉。
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有庭园和园圃。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描述一个称为以坦的地方,那儿离耶路撒冷13至16公里,园囿景致宜人,清溪荡漾。圣经说所罗门‘为自己修造庭园和园圃,挖造水池,用来浇灌树林’,很可能包括以坦的园囿在内。(传道书2:5,6)客西马尼园位于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榄山上。这个园子因耶稣而闻名。耶稣在这儿避开人群,私下教导他的门徒。——马太福音26:36;约翰福音18:1,2。
从阿拉伯式到英式园林
公元第七世纪,阿拉伯军队从东往西进发;像亚历山大一样,他们也观赏过波斯的大小园囿。(参阅以斯帖记1:5。)霍华德·洛克斯顿写道:“阿拉伯人发觉,波斯的园子优美宜人,跟古兰经向忠心信徒所应许的乐园没有多大分别。”阿拉伯人仿照波斯的园囿建造庭园。从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到克什米尔一带,阿拉伯庭园一般分为四段,由四条溪流隔开,各溪流在园子的中央水池或喷泉汇合,使人联想起伊甸的四条河流。
十七世纪,莫臥儿皇帝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德尔湖附近的翠谷,广植林木,建造了700多个园子。花园里姹紫嫣红,绚丽耀目,还有许许多多的喷泉、平台、瀑布点缀园中花木。沙·贾汗(建造泰姬陵的皇帝)在德尔湖边用黑大理石建造的凉亭,至今依然刻有以下的铭文:“世上果真有乐园,就非此地莫属。”
在此之前几百年,欧洲从中世纪转入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从中世纪起,也就是公元五世纪,罗马人的园艺风格就受人轻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一再兴盛起来。这回由教会带动潮流。基督教国以花园‘权充乐园’。一所寺院建于公元九世纪,它的平面图显示,院内有两个称为“乐园”的花园。不久,基督教国的花园,规模越来越宏大,而且华丽非常。可惜,这些园子非但没有反映出崇高的属灵理念,反倒成了贪权好利的象征。
1495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他写信告诉家人:“朕之御花园美不胜收,超乎想象。……此世外桃源百美俱备,独欠亚当夏娃而已。”国王查理要是活到17世纪,就会看见法王路易十四在本土所建造的宏伟御园。《园中之园》一书断言,凡尔赛宫的御花园“气势磅礴,壮丽绝伦,别的花园难以媲美”。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乐园又给添上新定义:有文化、有见识的人理应支配大自然,园子要布置得井井有条,不可有半点野乱。花草树木必需按照精美的几何图形铺排。很久以前,罗马人已擅长把花木修剪成形,这种技术如今又大放异彩,蔚成风气。
到了十八九世纪,西方国家派船出海探险,又推动海上贸易,因而发现了不少新的植物品种。这些航程也启发了新的园艺概念。英国的园艺师崭露头角。《新大英百科全书》说:“在18世纪,英国人日渐意识到,人和自然界原为一体。与其依照几何图形布置山水草木,倒不如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好了。”威廉·肯特和兰斯洛特·布朗都是当时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布朗一生设计过200多个英国庄园。1786年,托马斯·杰斐逊和约翰·亚当斯一同往英国视察,学习当地的园林设计。他们两人都先后当了美国总统。
东方园艺
正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园艺风格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华夏的园艺特色对东方文化也起了很大作用。中国人向来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眼中,山川河岳都是神灵化身,理当敬奉。后来,儒释道思想深入民间,庭园风格,各有千秋。
在日本海彼岸,东洋花园别具一格。日本人认为形态比色彩重要,花园摆设一点也不可马虎。园艺家仔细铺砌石块,悉心栽培花草、修整树木,尽量在有限的空间体现大自然多姿多采的美。日本人对园艺一丝不苟,从他们的盆景艺术就可见一斑。盆景艺术可不简单,盆艺专家把小型盆栽修整得枝华叶茂、千姿百态。
东方的园林设计跟西方的虽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东方人同样向往乐园的生活。且举例说明。日本园艺史编纂者维比·库伊泰尔特指出,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园艺家试图塑造“地上乐园”的意境。
人见人爱
人人都喜爱花园美景,就连住在“原始”花园的部落也无例外。这些部落在丛林原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过活。关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和秘鲁的印加人”,《新大英百科全书》指出,“据征服者报道,他们的花园设计精巧,山坡、阶地、树丛铺排有致,还有喷泉、水池点缀其间,……可媲美同时期的西方花园”。
从古代尼罗河畔的树丛到东方的园林景观,以至现代的城市公园和植物园,形形色色的园林设计表明什么?人类一直憧憬着乐园的幸福。作家特里·科米托注意到,人类“对乐园念念不忘”。他说:“世人对花园有归属感,犹如‘回老家’一样。”谁不喜欢告诉别人:“我家可像伊甸园那样优美”?乐园不是供富贵人家独享的。终有一天乐园会扩展到全地。这不过是梦想?还是乐园准会在地上重现?
[第7页的图片]
画家构想出来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第7页的图片]
古雅的东洋花园
[第7页的图片]
法国凡尔赛宫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向往乐园的幸福
[鸣谢]
French Government Tourist Office/Rosine Maz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