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可见的言语!
你是怎样学会母语的?大概当你还在襁褓之中,听到亲友谈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牙牙学语了。以大部分人而言,语言都是借着聆听学习,再用说话表达出来的。在说话之前,一般人都会在脑海中组织和预演一下要说的字和句子。不过,孩子要是天生失聪,他会以另一种方式在脑海中组织思想吗?有没有一种语言,使用者可以不发一言,就能向他人传达具体的或甚至抽象的意思呢?
用眼睛“听”
人脑的构造十分奇妙。它的妙处之一是,具有学习语言和加以适应的本领。可是,人要是失去听觉,就通常得用眼睛而非耳朵来学习语言了。可幸的是,与别人沟通的欲望往往十分强烈,因而促使人们决心排除万难,克服障碍。与人沟通的需要使世界各地的聋人创出多种不同的手语。不论他们是遇上另一个聋人、生于失聪家庭、上特殊学校,还是参加某个为聋人而设的团体,只要他们聚集一处,就必然会发展出一套以视觉为主的精妙语言——手语。
美国的卡尔是从失聪的父母学会手语的。a卡尔天生失聪,可是,他在十分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晓得用美式手语表达物件的名称,把个别零星的手语串成完整的句子,和甚至可以表达抽象的思想了。事实上,失聪的父母要是通晓手语,他们所生的失聪婴儿大都在10至12个月大的时候就已“小试牛刀”,开始运用手语了。《走进聋人的世界里》解释说:“语言学家意识到,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和把语言传给下一代的做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语言是有声语言还是手语,都不是问题。”
在俄罗斯,斯菲达是一个失聪家庭的第三代孩子。她跟同样失聪的兄弟从小就学会用俄罗斯手语。斯菲达三岁的时候,入读专为失聪儿童而设的幼儿园,当时她运用手语的技巧已经相当纯熟。斯菲达说:“其他失聪儿童往往不会打手语,得从我身上学习。”许多失聪儿童的父母是健听的,因此大都不懂手语。在这类特殊学校里,手语常常是由年长的传给年幼的,好方便彼此之间的沟通。
目前,愈来愈多健听的父母正学习运用手语跟儿女沟通。结果,这些失聪儿童往往在入学前已经可以跟别人沟通自如了。以加拿大的安德鲁来说,情形正是这样。虽然安德鲁父母的听觉是正常的,他们却还是刻意地学习手语,并且在安德鲁年幼时就已经用手语跟他沟通,从而为他在日后学习语言一事奠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用手语谈天说地、畅所欲言了。
事实上,聋人无须利用有声语言,也可以有条理地组织抽象或具体的思想。聋人用手语组织思想,其实跟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思想没有两样。
种类繁多
在环球各地,聋人要不是自创一套手语,就是吸纳他人的手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目前的美式手语为例,有些手语词汇是180年前取自法式手语的。这些吸纳回来的手语词汇和美国本土当时惯用的手语合并之后,就成了今天的美式手语。这些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发展手语,时至今日,手语词汇已日见丰富,表达方法也越发简炼,手语可以算得上是相当完善的了。
一般来说,手语并不像有声语言般会随着社会或地理环境的因素而有所不同。举个例,波多黎各人说的是西班牙语,当地聋人使用的却是美式手语。英、美两国的人都说英语,可是前者所用的英式手语,跟后者的美式手语大不相近。此外,墨西哥手语跟拉丁美洲许多地方的手语都有分别。
学习手语的时候,人们往往对这种语言的精妙和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惊叹不已。差不多任何话题、意思和想法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值得高兴的是,坊间有愈来愈多专供聋人观赏的盒式录像带,以常用手语叙述故事、演绎诗词、交待历史记载和传授圣经真理。在许多国家,通晓手语的人数也正与日俱增。
从没听过,如何阅读?
健听的人阅读时,一般都同时用到脑中的听觉记忆系统,想起看到的字的念法。读到的字要是以往念过的,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以大部分语言来说,书写文字跟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没有相似之处,或甚至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因此,健听的人就学会把这两种本来互不相关的系统——书写文字和声音——连系起来,那末阅读时就能理解材料的内容了。不过,你要是自出娘胎,就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一辈子都没听过别人说一言一语,情形又会怎样呢?要学会把书写文字和听不到的语言连系起来,是多么困难和令人气馁的啊!难怪对聋人来说,阅读这样的语言实在谈何容易;对那些没有剩余听力和从没听见过声音的人来说,更是难比登天呢!
在环球各地,许多供失聪儿童入读的教育机构发现,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早期就运用手语,对儿童是大有益处的。(请参看20和22页的附栏。)这些机构发觉,让失聪的幼儿接触常用手语,奠下了语言的基础,他们日后在学业、社交和学习书写语言方面就可以有较大的成就。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聋人教育委员会说:“我们不能对事情无动于衷了。忽视手语,不愿积极参与聋人教育发展,都是不能容忍的。”话虽如此,不论父母为失聪孩子选择接受哪种教育,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双方全情投入,悉心扶助孩子成长。——请参看“为了爱儿,我甘愿学习另一种语言”一文,《儆醒!》1996年11月8日刊。
了解聋人的世界
不少失聪儿童长大成人之后,往往都会坦言承认,他们小时候最渴望的,莫过于父母能够跟他们多作沟通。杰克是个聋子。在年迈的母亲临终时,杰克千方百计要跟母亲沟通。母亲挣扎着要跟他说点什么,可是她既写不出来,又不懂手语。不久,她就陷入昏迷状态,最后还死去了。杰克自然十分难过,而这件事也令他终日耿耿于怀。难怪杰克苦口婆心地向失聪儿童的父母提出以下的忠告:“你要是希望跟你的失聪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在思想、感情和爱心方面有真正的交流,就要学会用手语。……对我来说,一切都为时已晚了。但你又怎样呢?你还来得及补救吗?”
许多年来,人们对聋人都有种种误解。有些人的看法是,聋人既然听觉不全,对世事大概就一无所知了。失聪儿童的父母也往往对孩子过分呵护,害怕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一些人则把聋人叫做“聋哑人”或“哑巴”,然而聋人其实大都有健全的声带,只是听不见声音而已。此外,也有人把手语视为次等语言,不及有声语言优越。人们这么无知,难怪许多聋人常常感到十分委屈,却又欲诉无从了。
在30年代的美国,约瑟夫入读一所为失聪儿童而设的特殊学校。这所学校不但仅以口语授课,还禁止学生使用手语。结果,约瑟夫和同学常常因使用手语而受罚,即使有时候他们只是上课时不明白老师的话而用手势示意而已。他们多么渴望可以从老师的教导得益,而老师又能够尝试了解他们!在某些国家里,为失聪儿童提供的教育则十分有限,因此有些失聪儿童根本没接受过多少正规的学校教育。举个例,《儆醒!》驻西非的通讯员说:“在非洲,大部分聋人的生活都是既艰辛,又潦倒的。在所有残障人士当中,聋人大概就是最为人忽略,又最少人谅解的了。”
人人都需要别人的了解。可惜的是,有些人跟聋人接触时,就只会把他们看作“没用的人”。外在的残障常常使人忽略聋人的真正才干。反过来说,不少聋人都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他们可以跟别人沟通自如,建立自尊,不论学业、社交和属灵方面都不亚于健听的人。可是,许多聋人由于遇上种种不平的待遇,因而就不再信任健听的人了。不过,健听的人只要对聋人的文化怀有真诚的关注,对常用手语表现兴趣,以及把聋人视为“有用的人”,大家都得益不浅。
你要是打算学习手语,要记得语言是我们用来思想和处理意念的工具。要精通手语,就得用手语思想。因此,人可不能单单以手语词典自修,就期望学有所成,能够运用自如了。要学习手语,何不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语的失聪人士请教呢?从这些自小用手语传情达意的人学习这种母语以外的语言,你就能够知道怎样以自然而又与众不同的方式去思想和处理意念了。
在环球各地,聋人正运用他们丰富多采的手语来不断扩阔领域。你何不亲自见识一下这种与众不同、可见的语言呢?
[脚注]
a 据估计,仅是美国就有100万个聋人。这些人多半生下来就是聋子,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文化和语言”。此外,美国也大约有二千万人是听觉受损的,不过他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却仍然是以母语而非手语为主的。——《走进聋人的世界里》,哈伦·莱恩、罗伯特·霍夫迈斯特和本·巴哈恩著。
[第20页的附栏]
“教育方针——手语为主,英语为副”
1998年3月5日的《纽约时报》出现了上述的大标题。费利西亚·李写道:“纽约市内惟一供失聪儿童就读的公立学校里的教师,将主要以基于形象代号和表情的语言——手语——授课,教育界对这项聋人教育方面的一大进展深表欢迎。”她接着解释,不少教育家“都说,据研究显示,聋人的语言是以视觉而非以听觉为主的。学校选用美式手语为教学媒介,学生的吸收能力往往可以大大提高。
“教育家说,失聪学生应该被视为双语学生,而不是残障学生。”
波士顿东北大学的教授哈伦·莱恩说:“我认为[纽约]这所率先采用手语授课的学校,将会成为其他学校争相仿效的对象。”他也告诉《儆醒!》通讯员,学校的宗旨是:手语为主,英语为副。英语只会作为聋人阅读时所用的语言。
[第21页的附栏或图片]
与众不同的语言!
有些健听的人一直误解,以为打手语跟做默剧差不多,只是在形式上较为复杂罢了。有人则甚至把手语说成是形象化的语言。不错,手语确实牵涉到人们大量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和四周的空间,可是,大部分手语其实跟它们传达的意思不一定有什么相似之处。且以美式手语为例。“制造”的手势是,把紧握的双拳扭作一团,一个拳头放在另一个之上。这个手势十分常见,不过对不懂手语的人来说,意思并不明显。在俄式手语中,“需要”的手语是,紧握双拳,一个放在另一个之上,作扭曲状。(请参看本页的插图。)因此,以抽象概念而言,手语是根本没有形象可循的。不过,手语所表达的若是实物,例如“房子”或“婴儿”等,手势往往就相当形象化了。——请参看本页的图片。
语言的另一个特征是,人们一般采用大多数人惯用的词组结构。手语也具备这种文法上的特色。例如,在美式手语里,打手语的人通常预先说明句子的主题,之后才加以补充。此外,把事情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也是许多手语的基本特色。
再者,打手语的人也常常会流露丰富的面部表情,好让其他人辨别手语所表达的究竟是个问题、命令、条件句子还是一般的直述句。手语有形可见的本质不但具有这种文法上的作用,同时也给手语平添许多异于有声语言的特色。
[图片]
美式手语的“制造”
俄式手语的“需要”
美式手语的“房子”
美式手语的“婴儿”
[第22页的附栏]
真正的语言
“人们常有种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手语不过像默剧般七情上面地手舞足蹈一番,是教育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又或是邻里中通用的一套暗号而已。这些想法通通不对。事实上,哪里有聋人,哪里就有手语。每一套手语都是独立、完整的,跟世上的有声语言一样,具有自己特定的文法结构。”
在尼加拉瓜,“有些学校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失聪]儿童读唇和说话方面,而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不过,即使学校制度不大健全,失聪儿童彼此之间的沟通却没有因而受到障碍。不论在操场上还是在校车里,失聪儿童都不断自创手语。……没多久,这套手语系统就变成现在所谓的伦赫·西诺斯·尼卡拉根斯了”。目前,年轻一辈的失聪儿童已另行创出一套更流畅的手语,称为伊迪奥马·西诺斯·尼卡拉根斯。——《语言本质》,史蒂芬·平克著。
[第23页的图片]
这连串美式手语所表达的,就是“他去过商店之后,就上班去了”
1 商店
2 他
3 去
4 完了
5 去
6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