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社来信月报1980年 | 4月
-
-
分社来信
亲爱的王国传道员:
我们在最近参加耶稣受难纪念,见到有这么多感兴趣的人士赴会,这使我们多么喜乐。当我们写这封信时,我们尚未知道参加的精确人数,但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一些表现足够兴趣而拨出时间参加这个聚会的人。
每个参加受难纪念的人都获得一封富于鼓励的信,目的是要促请他们在每周经常举行的聚会中与耶和华的百姓作更多的交往。你有将应你之请参加受难纪念的人列出一张名单吗?现在你可以回去探访他们,如果你尚未如此行的话,并且设法与他们建立经常的圣经研究。我们想对这些人表现仁爱的关怀,正如耶稣所行一般。无疑许多参加受难纪念的人也听到‘应付生活的种种忧虑’这个特别演讲,而且对他们所听到的真理获得更深的印象。
十二月份组外传道报告的一个杰出优点是分派的杂志数目再次上升。香港的传道员一共分派了30,796本《守望台》和《儆醒!》 杂志。我们在澳门的弟兄姊妹也有很好的成绩。他们当中七个人一共分派了850本杂志和501本精装书。我们很高兴见到这些优良的圣经书刊分发到人们手中,因为这可以促使他们思考世上种种祸患的原因。后来,当我们继续上门探访他们时,有些人会乐于聆听而受真理所吸引。
这个月你们当中有许多人作辅助先驱,我们希望见到这件工作在四月达到新高峰。你若尚未
-
-
对信徒一家的人行善月报1980年 | 4月
-
-
对信徒一家的人行善
1.你留意到小组里弟兄姊妹在灵性和身体上的需要吗?你有考虑过你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吗?你有能力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吗?(箴3:27)抑或你通常将这些事交给别人照料?
2.具备资格的弟兄意识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设法在错误倾向使人在灵性上陷入困难之前便予以协助;这样行是多么好的事。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来自圣经的一项仁慈提醒时常便足以使他们幡然悔悟了。
我们可以怎样行
3.有些具备属灵资格的弟兄对王国聚会所有些青年人,特别是一些并非来自认识真理的家庭的青年人,表现慈父般的关怀;借此他们帮助这些青年人避免少年所时常经历的难题。这样行远好过等到别人遭遇难题之后才帮助他们应付。
4.保罗在加拉太书6:2写道:“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保罗提及“基督的律法”,这使我们想起耶稣在约翰福音13:34,35所说的话,指出他的门徒会彼此相爱。若是可能,帮助小组中的弟兄减轻他们的负担会对他们有莫大的鼓励。
5.我们每个人最好个别地用几分钟想想,我们知道在自己的小组,或者在自己的研经班中,有些什么人是我们可以帮助的吗?我们有上门探访他们,或邀请他们探访我们吗?一位环务监督探访一个有相当时间没有参加传道工作的姊妹,他发觉这位姊妹其实想出来传道,但祇是需要协助而已。她获得所需的协助,结果在该周便参加传道工作。你可以想像她多么高兴有人关心她,甚至在该周较后的时候邀请她吃一顿饭。
甚至些少努力也有所帮助
6.我们能够予人多少帮助其实并不重要,反之,真正重要的乃是我们对人表现关怀。一张问候咭,一次探访,一个邀请,打一个电话,或者在电话上与别人分享当日的经文,在对方的身体或灵性需要方面予以援手——这一切都对人有所帮助。
7.有些姊妹发觉她们有时可以为别人看顾小孩,使别人可以出外传道。有些则不怕麻烦地前往带别人参加聚会或出外传道。有些人能够探访病了或入院留医的人。当这样行时,要留下一些富于鼓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一个经验或一个圣经思想,例如诗篇55:22或41:3。这样的思想可以强化别人的信心。再者,我们人人都可以为别人代祷,特别是我们察觉到别人有难题,但却不知道我们能够给予什么帮助的话。
8.早期基督徒在慷慨好客方面所立的榜样是值得我们效法的。这可以强化我们的信心和加强彼此之间友爱的联系。保罗强调这种美好的品质,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9,10。
-
-
保持互相帮助的精神月报1980年 | 4月
-
-
保持互相帮助的精神
1.圣经表明上帝的仆人很久以来即已喜欢结伴从事上帝的工作。当耶稣派出70个门徒在他之先前往各城传道时,耶稣将他们两人一队地派出去。(路10:1)当保罗开始他的传道旅行时,他携同提摩太作他的助手。(徒16:1-3)所罗门也看出人对同伴的需要,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传4:9)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宣扬好消息时不应当单独工作。反之,这话的意思祇是,在工作上与一个同伴一起可以带来许多裨益,并且可以互相帮助。我们可以怎样在今日的小组里保持这种精神呢?
你能够分享
2.你觉得不好意思与别人讨论你可以怎样改善传道工作的各方面,或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可羞的事吗?你是否觉得因为你是个圣经的教师,或因为你认识真理已有相当时日,就无法从与别人一起工作得益呢?请想想亚波罗的事例。圣经说他“很有口才,擅长讲解圣经。”可是亚居拉和百基拉却“把他接来,把上帝的道更准确的向他讲解。”亚波罗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从亚居拉和百基拉学习更多的真理。他也没有拒绝这种帮助,觉得他已经“在会堂里放胆讲论”上帝的道而无需再增加他的知识。反之,他接受别人的帮助;后来他到亚该亚去,“对那些蒙恩信主的人帮助很多。”虽然这项记载并非直接指组外传道而言,这无疑表明我们在互相帮助方面所应表现的精神。——徒18:2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