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
(Ethiopia)〔希腊语Ai·thi·o·piʹa艾蒂奥皮阿,“烧焦脸面的地区”〕,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
埃塞俄比亚是古希腊人对埃及南部非洲地区的称呼,大体上相当于希伯来语的“古实”。范围主要包括现代的苏丹以及现代埃及最南部的地方。在埃及文献里,这个地区也叫基斯。《七十子译本》的译者把希伯来语“古实”全都翻作希腊语“埃塞俄比亚”,只有两段经文除外。(创10:6-8;代上1:8-10)《英王钦定本》跟随这种做法,只是在以赛亚书11:11用了“古实”而非“埃塞俄比亚”。《修订标准译本》同样采纳《七十子译本》的做法,但创世记2:13和以西结书38:5除外。有些译本(新世,JB)在另一些经文里也宁可用“古实”,理由是不能通过上下文来确定所指的就是古埃塞俄比亚。古实这个名称也可用来指阿拉伯人。(见古实2;古实人)
最初叫做埃塞俄比亚的地区,现在北部是半干旱的平原,中部是大草原和高原,南部是热带雨林。古埃塞俄比亚曾定都于纳帕塔和麦罗埃。麦罗埃成为王国的都城后,王位就由女性承袭而不是男性。王储自然是由母后授权才可登上宝座;有时候,统治国家的实权仍然操在母后手上。希腊和拉丁的作家都以甘大基这个头衔称呼埃塞俄比亚历代女王,显然包括使徒行传8:27提到的女王。
腓力向一个埃塞俄比亚宦官传道,这个宦官是阉人吗?
腓力曾向一个埃塞俄比亚宦官传道,这人掌管女王甘大基的“一切财宝”,显然是受了割礼归信犹太教的人(徒8:27-39),并不算外邦人。因此,第一个归信基督教的外邦人,是未受割礼的哥尼流而不是他。(徒10章)既然这个埃塞俄比亚人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崇拜上帝,他必定归信了犹太教,并且已经受了割礼。(出12:48,49;利24:22)摩西律法规定,阉人不得加入以色列会众。(申23:1)这个埃塞俄比亚人被称为宦官,显然并不是指他受到阉割。译作宦官的希伯来语(sa·risʹ萨里斯)在广义和特别意义上指臣子,例如创世记39:1提到的波提乏,是法老手下一个结了婚的内臣,但他也被称为“萨里斯”。如果这个埃塞俄比亚宦官是个阉人,那么他就不会是犹太教的归信者;如果他不是归信者,腓力就不会为他施浸,因为当时好消息还没开始传给未受割礼的外邦人。
巴比伦征服犹大之后,被掳的犹太人分散到各地,有些到了埃塞俄比亚(古实)。(赛11:11)因此,这个埃塞俄比亚宦官也许接触到他本地的犹太人,或有机会跟埃及的犹太人来往(埃及有许多犹太人)。他手上的以赛亚书卷很可能是希腊语《七十子译本》的抄本,这部译本最初在埃及的亚历山大译成。从托勒密二世(公元前308-前246)起,埃塞俄比亚王国已经部分希腊化,因此这个宦官能够读懂希腊语是不足为奇的。他归信犹太教,然后又归信基督教,正应验了诗篇68:31的话。
埃塞俄比亚语言 埃塞俄比亚的原始语言已无法确定。在公元前8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的官方铭刻使用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当地的一种土语和文字叫麦罗埃语,这种土语沿用了几个世纪。公元1世纪直到14世纪,当地通用的语言是埃塞俄比亚语。这种语言源于闪米特语,现今埃塞俄比亚说的阿姆哈拉语也源自闪米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