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第36本书——西番雅书
执笔者:西番雅
写作地方:犹大
成书时间:公元前648年之前
1.(甲)西番雅的信息何以在当日十分合时?(乙)他的名字的意思怎样跟当时的情况十分吻合?
犹大王约西亚在位的早期(公元前659-629年),当时国内的巴力崇拜十分猖獗,一群‘异神祭司’带头从事不洁的崇拜。预言者西番雅所宣布的信息必然令耶路撒冷的居民大感震惊。虽然西番雅很可能是希西家王后人而属于犹大王族,他对当时国中的情况却提出猛烈的抨击。(番1:1,4)他所发出的是个毁灭的信息。上帝的子民已变得非常悖逆,唯独耶和华才能够在他们当中把纯真崇拜复兴过来,并且祝福他们,使他们“在地上的万民中有名声,得称赞”。(3:20)西番雅指出唯独依赖上帝之助,人才有可能“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隐藏起来”。(2:3)他的名字西番雅(希伯来文Tsephan·yahʹ)的意思是“耶和华已隐藏(珍藏)”。这个名字多么贴切!
2.西番雅的努力怎样产生成果?为什么这些成果仅维持一段短暂的时期?
2 西番雅的努力产生了成果。年仅八岁便登基作王的约西亚于他在位的第12年采取行动“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他清除谬误的崇拜、修复‘耶和华的殿’,并恢复守逾越节。(历代志下第34,35章)可是约西亚王的改革只维持一段短暂的时期,因为在他之后继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均“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代下36:1-12)这一切应验了西番雅的话:“我……必惩罚首领和王子,……[及]将强暴和诡诈得来之物充满主人房屋的[人]。”——番1:8,9。
3.西番雅在何时、何地说预言?书中含有什么双重意义的信息?
3 从以上的资料看来,在公元前648年,即约西亚王在位第12年,之前不久,“耶和华的话临到……西番雅。”不单第一节经文已标明他在犹大说预言,他在书中对耶路撒冷及其风俗所作的详细描述也清楚显示他当时在犹大居住。书中的信息含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令人十分惊骇,另一方面则予人安慰。它的内容主要论及耶和华那迫在眉睫、大而可畏的日子,但同时也预告耶和华会复兴一群卑微的百姓,“他们必投靠我——耶和华的名。”——1:1,7-18;3:12。
4.有什么证据证明西番雅书是真确和受上帝感示的?
4 这本预言书的真确性是无庸置辩的。在西番雅发出预言40多年之后,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607年遭受毁灭。这件事在世俗历史上稽稽可考,圣经本身也含有内在的证据证明这场毁灭甚至在细节方面也完全应验了西番雅的预言。耶路撒冷遭受毁灭之后不久,耶利米趁印象犹新之际在哀歌中把亲身经历的各种可怖景象一一记下。将几篇报道细加比较,事实证明西番雅所含的信息的确是“上帝所感示的”。西番雅警告人务要在“耶和华的烈怒未临到你们……以先”衷诚悔改,而耶利米则指出事情已实际发生,说:“耶和华……倒出[了]他的烈怒。”(番2:2;哀4:11)西番雅预言耶和华“必使灾祸临到人身上,使他们行走如同瞎眼的,……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番1:17)耶利米透露这乃是确凿的事实:“他们眼瞎盲盲,在街上乱走,污染着血。”——哀4:14,《吕译》;也可参看西番雅书1:13-耶利米哀歌5:2;西番雅书2:8,10-耶利米哀歌1:9,16及3:61。
5.历史怎样证实西番雅的预言获得准确的应验?
5 历史记载也同样报道摩押、亚扪、亚述及其首都尼尼微等异教国家遭受毁灭的经过,过程正如西番雅在上帝感示下所预言的一般。正如那鸿先知预言尼尼微必遭毁灭(鸿1:1;2:10),同样,西番雅也宣告“耶和华必……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番2:13)这场毁灭如此彻底,以致不及200年后,历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撰文论及底格里斯河时将其称为“尼尼微城曾一度屹立其上的大河”。a约在公元150年,希腊作家卢奇安(Lucian)写道:“该城现已无迹可寻。”b《新威斯敏斯特圣经辞典》(1970年)第669页指出,进侵的大军“因底格里斯河水位突然大涨而尽占其利,河水把大幅城墙冲走。……那地变成如此荒凉,以致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尼尼微城在人们听来差不多有如神话一般。但其实整座大城如同废物一般埋在土墩里。”同一卷书的第627页透露,摩押也按着所预言的方式遭受毁灭:“尼布甲尼撒征服了摩押人。”此外,约瑟夫斯也曾报道亚扪亡国的经过。c以整个民族而言,摩押人和亚扪人最终均完全灭绝。
6.西番雅书为什么理应在圣经正典中占一席地位?
6 犹太人普遍接纳西番雅书为上帝感示的正典之一。书中奉耶和华之名而作的宣告均获得辉煌的应验而为耶和华增光。
西番雅书的内容
7.耶和华的大日子对他的仇敌具有什么意义?
7 耶和华的日子迫在眉睫(1:1-18)。这本书一开头便发出一个有关毁灭的宣布:“耶和华说:‘我必从地上除灭万类。’”(1:2)人畜都无一幸免。崇拜巴力的人,异神祭司,在房顶敬拜天上万象的人,那些又敬拜耶和华又拜玛勒堪的人,以及那些离弃耶和华而不寻求他的人——这些人都必全被剪除。预言者吩咐说:“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1:2,7)耶和华已预备了祭物。所有首领,施强暴、好行诡诈的人及一切漠不关心的人都难逃惩罚。他们的金银财物会完全化为乌有。耶和华的大日子已迫在眉睫!“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凡得罪耶和华的人,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他的忿怒如火,必吞灭全地。——1:15,18。
8.(甲)人怎样才能获得保护?(乙)有什么祸患向列国宣布?
8 要寻求耶和华;列国必遭受毁灭(2:1-15)。一切谦卑的人当趁着那日子尚未如风前的糠一般过去以先,“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这样你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2:3)耶和华继续发言,宣布非利士人之地有祸了,这地后来“必为犹大家剩下的人所得”。骄傲自大的摩押和亚扪必荒凉像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这……是因他们骄傲,自夸自大,毁谤万军之耶和华的百姓。”他们的神必与他们一同灭亡。(2:7,10)耶和华的“刀”也必临到古实人。北方设都于尼尼微的亚述又如何?它必沦为荒凉的旷野,成为‘叫人惊讶之地’,“凡经过的人都必摇手嗤笑她。”——2:12,15。
9.(甲)耶路撒冷为什么大祸临头?耶和华定意向列国执行什么判决?(乙)预言的最后部分包含什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信息?
9 悖逆的耶路撒冷承担罪责;谦卑的余民蒙福(3:1-20)。悖逆、暴虐的耶路撒冷城有祸了!她的首领是“咆哮的狮子”,她的预言者是“诡诈的人”,这些人没有信靠自己的上帝——耶和华。他必要他们承担罪责。她的居民会畏惧耶和华而接受管教吗?不会,因他们“从早起来就在一切事上败坏自己”。(3:3,4,7)耶和华已定意招聚列国,将他的烈怒倾浇在他们身上;他的忿怒如火,必消灭全地。虽然如此,上帝却赐给人奇妙的应许!耶和华“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好求告我——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地事奉我”。(3:9)那时一切矜夸高傲之辈都必被除灭,一群行事公义、谦虚卑微的余民必因耶和华的名得到护庇。歌唱、欢呼、喜乐之声会响彻锡安,因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他们中间。届时不要惧怕,不要手软,因耶和华必施行拯救,爱护他们,为他们欢喜快乐。“我使你们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就必使你们在地上的万民中有名声,得称赞。这是耶和华说的。”——3:20。
何以有益
10.西番雅的预言在约西亚王的日子对人有什么裨益?
10 约西亚王是听从西番雅的警告信息而大大得益的人之一。他大力推行宗教改革运动,结果发现了由于耶和华的殿年久失修而遗失了的律法书。约西亚从律法书上听到不服从的悲惨后果时大为忧伤。这件事正是西番雅所预言的,但现在却从另一位见证人——摩西——的口获得证实。约西亚于是在上帝面前谦卑自抑,结果耶和华应许预告的毁灭不会在他的日子临到。(申命记第28-30章;王下22:8-20)这样,土地便不致遭殃了!但是这种情况未能保持很久,因为约西亚的儿子们没有跟从他所立的好榜样。不过,对约西亚和他的百姓来说,留意‘临到西番雅’的“耶和华的话”的确极为有益。——番1:1。
11.(甲)在提出健全的劝告方面,西番雅书怎样与登山宝训及保罗写给希伯来人的信有相似之处?(乙)为什么西番雅说‘你们或者可以隐藏起来’?
11 上帝最伟大的预言者——基督耶稣——在他那著名的登山宝训中说了一些和西番雅的劝告十分相似的话,由此表明他同意西番雅是上帝的真先知。西番雅在书中第2章第3节所提出的劝告是:“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耶稣的劝告则是:“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先求上帝的国的人必须小心不要冷淡下来。西番雅便警告人务要提防这个陷阱;他抨击“那些转去不跟从耶和华的,和不寻求耶和华也不访问他的”人,“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番1:6,12)保罗在写给希伯来人的信中也谈到审判日的来临,并警告人不可畏缩退后。他补充说:“但我们不是那些后退以致灭亡的人,而是有信心以致保全生命的人。”(来10:30,37-39,《新译》)预言者对那些谦卑地怀着信心热切寻求耶和华的人而非对一些半途而废或缺乏体会的人说:“[你们]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为什么只是“或者”?因为最终的得救有赖于个人所采取的途径。(太24:13)此外,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倚仗上帝的怜悯而放肆。西番雅的预言无可置疑地指出,那日子会非常突然地临到一般始料不及的人。——番2:3;1:14,15;3:8。
12.西番雅给“寻求耶和华”的人什么理由要表现勇气?
12 这本书向得罪耶和华的人提出毁灭的信息,但对一切愿意悔改“寻求耶和华”的人却提出幸福的前景。愿意悔改的人可以鼓起勇气来,因为西番雅说:“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你们中间。”现在绝不是锡安应当畏缩害怕或闲懒怠惰的时刻。反之这乃是要全心信赖耶和华的时刻。“[他]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那些“先求他的国”而仰望他的仁爱保护和永远祝福的人快乐了!——3:15-17。
[脚注]
a 麦克林托克与斯特朗的《百科全书》(英文),1981年再版,第7册,第112页。
b 《卢奇安》(英文),荷蒙(A. M. Harmon)译,1968年,第2册,第443页。
c 《犹太古史》(英文),第10册,第181,182页(i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