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赢得你的弟兄
“你就要去,趁着跟他单独在一起,指出他的错处来。要是他听你,你就赢得你的弟兄。”——马太福音18:15。
1,2.关于处理过犯,耶稣提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劝告?
耶稣在地上执行服事职务的日子还不及一年就结束了,他还有一些重要教训要传授给门徒。你可以在马太福音第18章读到这些教训。一个教训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谦卑自抑。然后耶稣强调,我们切不可绊倒其中一个“小子”;如有“小子”迷了路,我们要尽力帮助他们复原,免得他们灭亡。耶稣也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有益教训,帮助我们解决基督徒之间的纠纷。
2 你也许还记得他的话:“要是你的弟兄一时犯罪,你就要去,趁着跟他单独在一起,指出他的错处来。要是他听你,你就赢得你的弟兄。要是他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去,这样,凡事凭着两三个见证人的口,就可以确定。要是他不听他们,就告诉会众。要是他连会众也不听,就把他当做众国族和收税的人一样。”(马太福音18:15-17)这个劝告何时适用呢?我们应该对此怀着什么态度呢?
3.一般而言,我们应当对别人的过犯有什么反应?
3 上一篇文章强调,既然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时常会犯错,我们需要努力培养宽恕的美德。信徒同工的言行要是伤害了我们,我们敏于宽恕就尤其重要。(彼得前书4:8)通常最好的做法是,不计较别人的过犯,原谅对方,不再追究。我们可以把这个做法视为尽一份绵力,促进基督徒会众的和睦。(诗篇133:1;箴言19:11)可是,有时你可能觉得,弟兄姊妹伤害了你,你一定要把事情弄个明白才行。在这种情形之下,耶稣以上的话可以给你所需的指引。
4.在原则上,我们可以怎样把马太福音18:15的劝告用来处理别人的过失?
4 耶稣的劝告是,你应当“趁着跟他单独在一起,指出他的错处来”。这是个明智的做法。有些德语译本把这句话译作“在四目之下”(你的眼和他的眼)指出他的错来。你私下 以温言跟对方讨论难题,通常都会较容易解决。要是弟兄的所言所行得罪了你,他单独和你在一起,就会较易于承认自己的过失。要是有其他人在旁,由于不完美的天性,当事人常会否认自己有什么不对,或试图为自己辩护。但你“在四目之下”把问题提出来,可能发觉原来只是一场误会,对方不是犯了罪或蓄意要伤害你。双方一旦看出事情只是出于误会,就能够把问题解决了;这样,你们就不致让小事化大,以致破坏了彼此的关系。因此,马太福音18:15的原则甚至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的琐细过失之上。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5,6.从上下文看来,马太福音18:15所指的是怎样的罪?什么足以表明这点?
5 严格说来,耶稣的劝告其实跟较严重的事端有关。耶稣说:“要是你的弟兄一时犯罪。”在广义上,“罪”可以指任何错误或过失。(约伯记2:10;箴言21:4;雅各书4:17)可是,从上下文看来,耶稣所指的必然是严重的罪,甚至可能使犯过者被人“当做众国族和收税的人一样”。这句话暗示什么呢?
6 听见耶稣说这番话的门徒深知,他们的同族是不跟外邦人来往的。(约翰福音4:9;18:28;使徒行传10:28)犹太人也不屑跟收税的人为伍,因为这些人虽是犹太人,却狐假虎威、欺凌百姓。因此,严格来说,马太福音18:15-17所指的是严重的罪,不是人可以自行宽恕对方、不予追究的个人过失或冒犯。——马太福音18:21,22。a
7,8.(甲)怎样的罪需要由长老处理?(乙)哪样的过犯是可以由两个基督徒按照马太福音18:15-17的训示自行处理的?
7 在摩西律法之下,有些罪不是受害者甘愿宽恕就可以了结的。亵渎、叛道、拜偶像,以及牵涉到性不道德的淫乱、通奸、同性恋,都必须向长老(或祭司)举报,由这些人去处理。在基督徒会众里,情形也一样。(利未记5:1;20:10-13;民数记5:30;35:12;申命记17:9;19:16-19;箴言29:24)可是请留意,耶稣在这里所谈及的罪,是可以在当事人两者之间解决的。例如:人由于恼怒或嫉妒,说了毁谤同工的话。基督徒签了合同,同意用某些材料在某个日期之前完成一件工程。有人同意分期还清债务,或最后在某个日期清还。人肯确承诺,如果雇主提供培训,他就算离职,也不会在业务上跟雇主竞争,或不会在某段时间内夺去雇主某个地区的顾客。b如果弟兄食言,而且毫无悔意,过犯就相当严重了。(启示录21:8)但这样的过犯是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解决的。
8 可是,你会怎样着手解决问题呢?人时常把耶稣的话视作分为三个步骤。我们会逐一加以考虑。与其把这三个步骤看作一成不变的法定程序,我们倒要明白这些指示的含意,并把本于爱心的目标紧记在心。
设法赢得你的弟兄
9.我们实行马太福音18:15的训示时,应当把什么事紧记在心?
9 耶稣开宗明义地说:“要是你的弟兄一时犯罪,你就要去,趁着跟他单独在一起,指出他的错处来。要是他听你,你就赢得你的弟兄。”显然,这不是说你仅怀疑弟兄做了错事,就该采取这个步骤。你应当有肯确的证据或具体的资料,可以用来向弟兄说明他的确有过失,需要接受纠正。最好迅速采取行动,以免让事情恶化,或让犯过者的态度变得强硬。也不要忘记,为事情耿耿于怀也可以对你造成伤害。既然你们两人会私下讨论问题,就不当在事前对别人谈及,以求争取别人的同情或提高自己的形像。(箴言12:25;17:9)为什么不该向别人提及呢?为了你的目标的缘故。
10.什么会有助于我们赢得弟兄?
10 你的目标应当是要赢得你的弟兄,而不是要斥责他、羞辱他或伤害他。如果他真的做了错事,他跟耶和华的关系就大受影响了。你无疑希望他能够继续做你的基督徒弟兄。你们私下讨论的时候,如果你能够保持镇静,语气温和,避免提出指责,成功的机会就会高得多。你怀着爱心跟弟兄说话时,要记住你们双方都是不完美的罪人。(罗马书3:23,24)对方一旦意识到你并没有说他的闲话,也看出你真心想帮助他,双方就可能很快找着解决方法。如果双方都有不是的地方,或者问题的症结其实是由误会促成的,这种仁慈、清晰的做法就尤其明智。——箴言25:9,10;26:20;雅各书3:5,6。
11.即使犯过者不听我们劝导,我们也可以怎样做?
11 如果你帮助对方看出他真的做了错事,而且事情相当严重,这可能促使他毅然悔改。但以实际的情形而言,自骄心可以成为一个障碍。(箴言16:18;17:19)因此,即使对方起初不肯悔改认错,你仍可以停下来一会儿,然后才采取下一个步骤。耶稣并没有说:“你只去一次,指出他的错处来”。既然对方的罪是你们可以解决的,不妨怀着加拉太书6:1的精神,“在四目之下”再次跟对方谈谈。这次你会成功也说不定。(参阅犹大书22,23。)可是,如果你坚信对方犯了罪,但他却没有反应,那又该怎么办呢?
寻求成熟弟兄的帮助
12,13.(甲)耶稣说明处理过犯的第二个步骤是什么?(乙)关于采取这个步骤,我们要注意什么?
12 如果你自己犯了严重的过错,你想别人很快就认为你已无可挽救,于是不再予以援手吗?当然不想。因此耶稣表示,为了赢得弟兄,使他与你和其他基督徒保持团结,一同以蒙悦纳的方式敬拜上帝,你采取了第一个步骤,即使他没有反应,你也不该放弃。耶稣说明第二个步骤是什么:“要是他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去,这样,凡事凭着两三个见证人的口,就可以确定。”
13 耶稣说:“另外带一两个人去”。他并没有说,你采取了第一个步骤之后,就可以随便跟许多人谈论难题,向周游监督投诉,或者写信把难题告诉其他弟兄。即使你深信对方做了错事,事情其实还没有完全确立。你自然不想散播一些不实的负面消息,以致犯了毁谤罪。(箴言16:28;18:8)但是耶稣的确说,你可以带一两个人去见对方。为什么呢?这些人是谁?
14.我们采取第二个步骤时,可以携同什么人前往?
14 你正设法赢得弟兄,要说服他确有罪过发生;你想促使他悔改,好跟你和上帝保持和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最理想的情形是,你所带的“一两个人”是目睹过犯发生的见证人。也许过犯发生时他们刚好在场,或者在问题所牵涉的生意往来方面,对方究竟做了什么事(或者没有依约做什么事),这一两个人拥有一些确凿的资料。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证人,你可以携同一两个在处理这类难题方面有经验的人前往,以求决定所发生的事真是过失不是。再者,后来若有需要,他们也可以作证双方会谈时说过些什么话,证实当事人所提出的事实和作过什么努力。(民数记35:30;申命记17:6)所以,他们并非仅是中立的调停人而已;他们在场,是要帮助你赢得你的弟兄,也就是他们的弟兄。
15.我们若要采取第二个步骤,为什么基督徒长老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15 你无需认为,跟你一起去见犯过者的,必须是会众的长老。可是,身为长老的成熟弟兄既然具备属灵资格,理应有能力作出贡献。做长老的人仿如“避风所和避暴雨的隐密处,又像河流在干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以赛亚书32:1,2)这些弟兄经验丰富,善于跟弟兄姊妹推理,矫正对方的偏差。犯过者有充分理由信任这些作“恩赐”的人。c(以弗所书4:8,11,12)在这些成熟的弟兄面前商讨问题,跟他们一起祷告,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气氛;结果,原本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竟然得以迎刃而解。——参阅雅各书5:14,15。
为了赢得弟兄,作出最后努力
16.耶稣列出的第三个步骤是什么?
16 如果采取了第二个步骤,仍未能解决事端,第三个步骤就肯定把会众的监督牵涉在内了。“要是他不听他们[这一两个人],就告诉会众。要是他连会众也不听,就把他当做众国族和收税的人一样。”这个步骤牵涉到什么事呢?
17,18.(甲)什么先模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告诉会众”是什么意思?(乙)今天我们怎样采取这个步骤?
17 耶稣并不是吩咐我们在全会众的普通聚会里或特别聚会里把事情提出来讨论。我们可以从上帝话语里看出正当的程序是什么。让我们看看在古代的以色列国里,如果有人犯了悖逆、贪食、醉酒等严重罪过,他们会怎样处理:“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 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对长老 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申命记21:18-21。
18 犯过者的罪并不是由全国人民或整个部族的人去聆讯和判决的。相反,公认的“长老”会代表会众负责处理事端。(参阅申命记19:16,17;经文提及案件由“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处理。)今天的情形也一样。如有必要采取第三个步骤,事情会由代表会众的长老负责处理。他们的目标仍然是,只要做得到,就赢得犯过的基督徒弟兄。他们会反映出这种精神,力求大公无私,没有成见,不偏不倚。
19.奉派处理事件的长老会尽力怎样做?
19 他们会小心衡量事实,听取证言,以求确立是否真的有罪过发生(或继续发生)。他们要保护会众不致受罪所腐化,同时制止世界的精神渗进会众里。(哥林多前书2:12;5:7)由于具备圣经的资格,他们“务求能用健康的教训劝勉人,又能责备反驳的人”。(提多书1:9)他们希望犯过者不会像耶和华的先知所描述的以色列人一样:“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以赛亚书65:12。
20.耶稣说,如果罪人不肯聆听,不愿悔改,会众就必须采取什么步骤?
20 有时,犯过者会表现这样的不良态度。若是这样,耶稣的训示很明确地说:“就把他当做众国族和收税的人一样。”主耶稣并不是要我们以不人道的方式对待犯过者,也不是要伤害对方。使徒保罗也毫不含糊地表示,要把不肯悔改的罪人逐出会众。(哥林多前书5:11-13)甚至采取这个步骤也可能达成有益的目的,最终把罪人赢过来。
21.被会众开除的人仍然有什么机会向他们打开?
21 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浪子比喻看出有这样的可能。正如比喻说,犯过的儿子一度在父亲家里深受眷爱,却抛弃这一切福分,在外地吃尽苦头;但他终于“醒悟过来”。(路加福音15:11-18)保罗向提摩太指出,过了相当时间之后,有些犯过者会“回复清醒,脱离魔鬼的网罗”。(提摩太后书2:24-26)有些人犯了罪之后不肯悔改,以致不得不被会众开除。我们无疑希望这些人能够看出自己的重大损失,不但失去了上帝的嘉许,也不再能够跟忠贞的基督徒共享温暖的交谊和社交往来。这样,他们最后也许会醒悟过来。
22.我们可能怎样在日后赢得我们的弟兄?
22 耶稣并没有认为众国族的人和收税的人已无法救赎了。有一个收税的人,名叫马太·利未,衷心悔改,“跟随耶稣”,甚至更被选作使徒。(马可福音2:15;路加福音15:1)因此,如果今天一个罪人“连会众也不听”,以致从会众被逐,我们可以耐心等候,看看他后来是否会醒悟过来,改邪归正。如果他毅然这样做,再次成为会众的成员,我们就赢得我们的弟兄了。见到弟兄重投纯真崇拜的怀抱,令我们多么快慰!
[脚注]
a 麦克林托克与斯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说:“新约圣经中的税吏[收税人]被犹太人视为叛徒和叛道者;他们时常与异教徒接触而沦为不洁,甘愿为暴虐的统治者为虎作伥。他们被视为罪人。……既然正人君子都不屑与他们为伍,他们就只好跟一些像他们一样受大众排斥的人来往了。”
b 生意或财务纠纷若牵涉到某个程度的欺诈或作伪,也可算是属于耶稣所谈及的罪。足以表明这点的是,耶稣说了马太福音18:15-17的一段话之后,接着说了一个喻例,其中提及几个奴隶(雇员)欠了别人的钱,却无力偿还。
c 一个圣经学者评论说:“有时犯过者会较愿意听从两三个人(尤其是配受敬重的人)的话,过于听一个人说话。如果这人跟他意见不同,他就更不愿意听。”
你记得吗?
◻ 主要来说,马太福音18:15-17的训示对怎样的罪适用?
◻ 如果我们必须采取第一个步骤,就该记住什么事?
◻ 如果我们必须采取第二个步骤,谁可以对我们有所帮助?
◻ 第三个步骤牵涉到谁?我们怎能仍然赢得我们的弟兄?
[第18页的图片]
犹太人不屑与收税的人为伍。马太毅然改过自新,跟从耶稣
[第20页的图片]
我们时常能够“在四目之下”解决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