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
(Forgiveness)
原谅犯错的人;不再因别人的过犯而心怀怨恨,并且放弃要求赔偿的权利。希伯来语动词sa·lachʹ萨拉(意即宽恕)只用来指上帝赦免人的罪过。希腊语a·phiʹe·mi(阿菲埃米)的字面意思是“放过”。(见赦免)
根据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谁得罪上帝或同胞,想得到宽恕,就得按律法规定首先改正错误,然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给耶和华献上带血的赎罪祭。(利5:5-6:7)这样做跟保罗提出的原则是一致的:“按照律法,几乎一切都是用血洁净的。不流血,罪就不蒙宽恕。”(来9:22)当然,祭牲的血其实不能除罪,也不能使人的良心清白无愧。(来10:1-4;9:9,13,14)惟有通过圣经预告的新约,一个人才能凭着耶稣基督献出的赎价,使罪得蒙宽恕。(耶31:33,34;太26:28;林前11:25;弗1:7)耶稣在地上治好一个瘫痪的人时,表明他当时已经拥有赦罪的权柄。(太9:2-7)
耶稣说过两个比喻,一个关于浪子,另一个关于国王与奴隶,表明耶和华必“宽大赦免”人的罪。在第二个比喻中,国王免除了一个奴隶欠他高达6000万银元(约4000万美元)的巨债,但这个奴隶却不肯放过只欠他100银元(约70美元)的同胞。(赛55:7;路15:11-32;太18:23-35)耶和华绝不姑息恶人,必照他们的恶行施行报应,可见他赦免罪过并非出于感情用事。(诗99:8)约书亚提醒以色列人,他们要是离弃上帝,事奉别神,必不蒙耶和华宽恕。(书24:19,20;另见赛2:6-9)
人必须符合上帝所定的条件,才能蒙宽恕。他必须承认罪过,知道自己得罪的是上帝,毫无保留地认罪,并为过犯衷心痛悔,下定决心改弦易辙。(诗32:5;51:4;约一1:8,9;林后7:8-11)他也要尽量弥补过失。(太5:23,24)他要向上帝祷告,恳求上帝根据基督献出的赎价赦免他的罪。(弗1:7;见悔改,遗憾)
基督徒无论受人冒犯多少次,也要甘心宽恕别人,这是基督徒必须做到的。(路17:3,4;弗4:32;西3:13)谁不肯宽恕别人,就不会蒙上帝宽恕。(太6:14,15)即使是犯了严重的罪,被逐出基督徒会众的“恶人”,如果他以行动证明自己真心悔改,日后也可能得蒙上帝宽恕。这个时候,会众的成员就可以确实地对他表现爱心了。(林前5:13;林后2:6-11)可是,惯常犯罪、怙恶不悛且毫无悔意的人,基督徒绝不会宽容。这些人已沦为上帝的敌人。(来10:26-31;诗139:21,22)
一个人可以为其他人,甚至为整个会众恳求上帝宽恕,这样做是好的。摩西曾代表以色列人向耶和华认罪,为全体国民的罪孽恳求宽恕,结果得蒙耶和华垂听。(民14:19,20)另外,所罗门把圣殿呈献给上帝时也为以色列人求恩,祈求上帝宽大赦免他那些离弃罪过的子民。(王上8:30,33-40,46-52)以斯拉代表获释回乡的犹太人公开承认罪过;国民被他衷诚的祷告和劝诫打动,于是采取相应的行动,恳求耶和华宽恕。(拉9:13-10:4,10-19,44)雅各劝灵性有病的人要请会众的长老来,为自己祷告,“他要是犯了罪,也必蒙宽恕”。(雅5:14-16)可是,亵渎圣灵却是“至于死的罪”,明知故犯、执迷不悟的人绝不会得到宽恕,因此基督徒不应该为这些人代祷。(约一5:16;太12:31;来10:26,27;见罪;灵体,圣灵,生命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