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伟大的导师加深我们对造物主的认识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人民“正在期待”某件事情发生。期待什么呢?他们都在期待上帝在多个世纪前,通过先知所预告的“基督”(即“弥赛亚”或“受膏君”)来临。当时的人坚信,圣经是在上帝指引之下写成的,含有不少关于未来的预言。其中一个记载在但以理书里的预言透露,弥赛亚会在他们那个世纪的初期来临。——路加福音3:15;但以理书9:24-26。
可是,他们需要在这件事上小心谨慎,因为有些骗子会起来,声称自己是弥赛亚。(马太福音24:5)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提及其中几个:杜达曾率领跟从者到约旦河,声称河水会分开;一个来自埃及的男子把人带到橄榄山,断言他能够使耶路撒冷的城墙倒塌;在施政官非斯都的日子,有个骗子声称自己可以救人脱离苦难。——参阅使徒行传5:36;21:38。
当时有一群人却与上述受骗的人截然不同;这群人称为“基督徒”,他们一致承认拿撒勒人耶稣是伟大的导师和真正的弥赛亚。(使徒行传11:26;马可福音10:47)耶稣绝不是冒充弥赛亚的骗子。他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此外,四卷称为福音书的历史记载,a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件事。例如,犹太人知道弥赛亚会在伯利恒出生,出于大卫的家系,并且有能力施行奇迹。耶稣应验了这一切预言,甚至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不错,耶稣的确符合圣经就弥赛亚所定的一切条件。——马太福音2:3-6;22:41-45;约翰福音7:31,42。
很多人由于目睹耶稣所行的奇事,听过他的隽语箴言,赏识他的真知灼见,于是深信他就是弥赛亚。在耶稣执行服事职务期间(公元29-33年),不断有更多证据表明,他就是真正的弥赛亚。事实上,他的言行表明,他不仅是弥赛亚这么简单。一个知道实情的门徒指出:“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b——约翰福音20:31。
由于耶稣跟上帝的关系十分亲密,他能够清楚说明造物主是怎样的。(路加福音10:22;约翰福音1:18)耶稣透露,他跟天父的亲密交往开始于天上;他曾在天上跟上帝合力造出万物来,包括生物和无生命的东西在内。——约翰福音3:13;6:38;8:23,42;13:3;歌罗西书1:15,16。
圣经说,上帝把他的儿子从灵界转移到地上来,成为“人的模样”。(腓立比书2:5-8)事情确实有点异乎寻常,但这样的事可能发生吗?科学家证实,有些天然的元素,例如铀,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元素;他们甚至能够算出质量转变为能的数学公式(E=mc2)。既然这样,圣经说一个灵体受造物被转移到地上来,成为人而在地上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怀疑呢?
我们可以举另一个例子去说明这件事。请想想,有些医生运用体外受精的方法使婴儿诞生。他们把在“试管”里孕育的生命,转移到某个女子体内,后来诞生为婴孩。在耶稣的事例上,圣经告诉我们,凭着“至高者的力量”,耶稣的生命被转移到一个名叫马利亚的处女体内。马利亚是大卫的后人,因此耶稣也是大卫的后代,能够永远继承上帝应许赐给大卫的弥赛亚王国。——路加福音1:26-38;3:23-38;马太福音1:23。
由于耶稣具有造物主的形像,跟天父的关系十分亲密,他能够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亲。”(约翰福音14:9)他也说:“没有人知道父亲是谁,只有儿子和儿子所愿意启示的人知道。”(路加福音10:22)因此,我们一旦认识耶稣的教训,知道他在地上所做的事,我们就能更清楚看出造物主的个性和品格。地上有些人曾有幸跟耶稣来往,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经历,借此加深对造物主的认识。
一个撒马利亚女子
一个撒马利亚女子跟耶稣交谈了一会儿后,不禁纳罕:“莫非这就是基督?”(约翰福音4:29)她甚至鼓励邻近叙加城的居民去见耶稣。究竟什么感动她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呢?
当时耶稣正在路旁稍作休息;他在撒马利亚尘土飞扬的山区步行了整个上午,觉得有点儿累了。耶稣虽然疲倦,却乐于跟这个女子交谈。他留意到女子对属灵的事深感兴趣,于是告诉她一些深奥的真理,指出人需要“用灵和真理来崇拜[父亲]”。后来他更透露自己就是基督;这件事是他在以前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的。——约翰福音4:3-26。
撒马利亚女子觉得,她跟耶稣的这番对话深具意义。她以前信奉的宗教以基利心山为崇拜中心,信仰的基础仅限于圣经的最先五卷书。犹太人瞧不起撒马利亚人,不愿跟他们来往,因为大部分撒马利亚人都是由以色列十个部族和其他民族通婚后所生的后代。耶稣的态度却跟一般犹太人的态度有如霄壤!他乐意教导这个撒马利亚女子,即使他的使命是要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5:24)耶稣所做的事显示,耶和华愿意接受万国中所有诚心正意的人。(列王纪上8:41-43)不错,虽然今天世上弥漫着狭隘的宗教仇视精神,耶稣跟耶和华却绝不受这种偏见所影响。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无疑会乐于亲近造物主和他的爱子。
耶稣甘愿教导撒马利亚女子,我们还可以从这件事学到另一个教训。 当时这个女子正跟一个男子同居,男子却不是她的丈夫。(约翰福音4:16-19)可是,耶稣并没有因此就不屑跟她说话。你可以明白,这个女子一定很感激耶稣顾及她的尊严而以仁慈待她。她并不是唯一受到这种对待的人。有一次,犹太领袖(法利赛派的人)批评耶稣跟悔改的罪人一起吃饭,他回应说:“健康的人不需要医师,生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牺牲。’你们去学习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我来不是要召正义的人,而是要召罪人。”(马太福音9:10-13)这些人自知违反了上帝的律法或标准,他们为自己的罪深感痛苦;耶稣很乐于对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人即使由于以往所做的错事而在现今经历苦难,上帝和他的爱子仍会很乐于帮助他们。知道这件事令人多么感动!——马太福音11:28-30。c
我们也不该忘记,蒙耶稣温言劝导的撒马利亚人是个女子。为什么这件事值得注意呢?当时犹太男子受到嘱咐,他们应该避免在街上跟女子说话,甚至对自己的妻子说话也不该。犹太教的拉比认为女子不配领受深入的属灵训示,因为她们“头脑肤浅”。有些宗教领袖说:“律法的训言就算给烧毁了,也胜于传给女人。”由于耶稣的门徒自小受这种思想影响,他们回来时“觉得奇怪,因为耶稣正跟一个女子讲话”。(约翰福音4:27)可是这个记载——还有其他很多记载——足以说明,耶稣的想法跟他的天父完全一致;上帝创造了男女,赋予两者同样的尊严。——创世记2:18。
撒马利亚女子跟耶稣谈话之后,说服城里的人也聆听耶稣的教训。许多人查考过事实之后,就相信了耶稣,说:“我们……知道这个人真是世界的拯救者。”(约翰福音4:39-42)既然我们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耶稣对我们的未来也有极大影响。
一个渔夫的看法
现在让我们通过耶稣两个亲密同伴的观点去看看耶稣。他们是彼得和约翰,这两个平凡的渔夫是耶稣的早期跟从者。(马太福音4:13-22;约翰福音1:35-42)法利赛派的人觉得,这两个人“没有学问,不过是普通人”,跟一般“土地之民”(希伯来语安-哈阿雷茨)无异。法利赛派的人看不起这样的人,因为他们不像拉比那样受过高深的教育。(使徒行传4:13;约翰福音7:49)当时许多这样的人在宗教传统的重担下“劳劳碌碌、担子沉重”,他们渴望在灵性上受到启迪。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查尔斯·吉内伯特教授论及这些人说:“他们全心归向雅威[耶和华]。”耶稣绝没有偏爱权贵,对卑微的平民不屑一顾。相反,他通过自己的教训和待人方式,把天父向这些人显示出来。——马太福音11:25-28。
彼得曾亲自体验到耶稣对人关怀备至的态度。他跟从耶稣开始传道之后不久,他的岳母害了热病。耶稣来到彼得家里,拉着他岳母的手,热病就不药而愈了!我们不知道耶稣用什么方法医好这个女子,正如今天的医生也无法清楚解释为什么有些病会好过来。但是,当时这个女子的确退了烧。比知道耶稣医病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出耶稣努力医病扶危,把他对人的怜悯表露无遗。他衷心渴望帮助别人,他的父亲也一样。(马可福音1:29-31,40-43;6:34)彼得从他与耶稣的相处可以看出,造物主的确爱惜每个人;在造物主看来,人人都是值得他眷顾的。——彼得前书5:7。
后来有一次,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女院观察群众把钱放进宝库的钱箱里。有钱的人投下许多钱币。耶稣观察入微,看见一个穷寡妇投入两个价值极小的钱币。耶稣告诉彼得、约翰和其他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投进宝库钱箱的,比所有人投进去的都多。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是从盈余中拿出来投进去,但这个女子是从匮乏中,把所有的一切……都投进去了。”——马可福音12:41-44。
你可以看出,耶稣总是敏于留意别人的优点,并且很赏识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你认为这件事对彼得和其他使徒有什么影响呢?彼得从耶稣的榜样看出耶和华具有怎样的特质,因此他后来引用诗篇说:“耶和华的眼留意正义的人,他的耳倾听他们的恳切祈求。”(彼得前书3:12;诗篇34:15,16)既然造物主和他的儿子留意到你的优点,乐意垂听你的恳求,你难道不渴望亲近他们吗?
彼得跟从了耶稣两年之后,确信耶稣就是弥赛亚。有一次耶稣问门徒说:“众人说我是谁呢?”门徒的回答各有不同。然后他问他们说:“但你们呢?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充满信心地回答说:“你是基督。”耶稣接着所做的事也许令你觉得奇怪。他“严严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事告诉任何人”。(马可福音8:27-30;9:30;马太福音12:16)为什么耶稣要这样吩咐门徒呢?当时他就在门徒当中,因此他们有机会清楚认识他,但他却不想别人只是根据道听途说而作出结论。这不是很合理吗?(约翰福音10:24-26)换句话说,造物主希望我们通过亲自查考可信的证据来认识他。他希望我们所怀的信念是基于事实的。——使徒行传17:27。
如你所料,虽然证据充分显示耶稣是造物主所支持的,耶稣有些同胞却不愿接受他。许多人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就是热中政治,他们觉得这个诚恳却卑微的弥赛亚根本不合他们心意。耶稣在他的传道工作行将结束时感叹说:“耶路撒冷,既杀掉预言者,又用石头打死奉差到她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想把你的孩子聚集起来,……只是你们不肯。看啊!你们的‘家’被舍弃,留给你们了。”(马太福音23:37,38)上帝的旨意是要使万国万族得福;犹太国族所经历的转变,标志着上帝在实现他的旨意方面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在此之后不久,彼得和其他三个使徒听见耶稣说了一个详细的预言,论及“事物制度的末期”d。在公元66-70年期间,罗马人两度前来攻打耶路撒冷,最后把城彻底毁灭;耶稣的预言在当时得到初步的应验。历史表明,耶稣所预言的各事确曾发生。我们从彼得所写的彼得前、后书可以看出,他曾亲眼目击耶稣所预告的许多事应验。——彼得前书1:13;4:7;5:7,8;彼得后书3:1-3,11,12。
耶稣从事传道工作期间,一直耐心地以仁慈对待周遭的犹太人。但他并没有畏缩不谴责罪恶。耶稣的态度不但帮助了彼得,也应当帮助我们更清楚了解造物主的品格。彼得看见耶稣的预言纷纷应验,于是在信中提醒基督徒要“等候耶和华的日子临在,紧记在心,有如近在眼前”。彼得也说:“耶和华对于他的应许并不迟缓,不像有些人认为他迟缓一样;其实他是对你们有耐心,因为不愿有一个人被毁灭,只愿人人最终都悔改。”然后彼得鼓励我们耐心等待那“有正义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彼得后书3:3-13)我们像彼得一样,看出上帝在耶稣身上显出的各种特质吗?我们全心信赖上帝,深信他的应许在未来必定会一一实现吗?
耶稣为什么要死去?
耶稣与使徒共处的最后一晚,跟他们一起吃饭。这顿饭具有特别的意义。犹太人每逢设宴请客,做东的都会表现好客的精神为客人洗脚,因为客人很可能穿着凉鞋走过多尘的道路。可是,没有人自愿为耶稣洗脚。于是他谦卑自抑,起来拿着毛巾和盆子,开始洗使徒们的脚。轮到洗彼得的脚时,彼得觉得让耶稣这样做实在说不过去,于是说:“你千万不可洗我的脚,永远不可。”耶稣回答说:“我不洗你,你就跟我无分了。”他知道自己不久就会去世,因此补充说:“我身为主,身为导师,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我为你们立下模式,我向你们怎样做,你们也该照样做。”——约翰福音13:5-17。
过了几十年之后,彼得劝勉基督徒要效法耶稣,但不是举行洗脚的仪式,而是谦卑地为别人服务。他们切不可“作威作福,主宰”别人。彼得也看出,耶稣的榜样证明“上帝反对高傲的人,赐分外恩慈给谦卑的人”。关于造物主,这是个多么重要的教训!(彼得前书5:1-5;诗篇18:35)可是,彼得还学到更多的教训。
吃完最后一顿晚餐之后,加略的犹大——他本来是使徒,后来却沦为窃贼——带领一群手持武器的人前来逮捕耶稣。他们动手捉拿耶稣时,彼得连忙拔出剑来,砍伤了群众中一个人。耶稣纠正彼得说:“把剑收回原处吧,因为凡拿剑的,都会被剑所灭。”然后耶稣当着彼得的面摸一摸那男子,医好了他。(马太福音26:47-52;路加福音22:49-51)耶稣曾教导人要效法天父,“继续爱你们的仇敌”,正如天父“叫太阳升起,照邪恶的人,也照良善的人,叫雨降下,给正义的人,也给不正义的人”。显然耶稣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马太福音5:44,45。
那一夜,耶稣受到极大的压力。犹太高等法庭匆匆审讯他。他被人诬告犯了亵渎罪,给带到罗马的施政官那里,然后冤屈地被判处极刑。犹太人和罗马人都肆意嘲弄他。他受到残酷的虐待,最后被钉在柱上。他所受的种种虐待,大部分其实应验了多个世纪之前写下的预言。甚至看见耶稣死在苦刑柱上的士兵也禁不住承认说:“这确实是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26:57-27:54;约翰福音18:12-19:37。
你可以想象,事情这样发展,必然促使彼得和其他门徒问道:“基督为什么要死呢?”后来他们才明白个中原因。原因之一是,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应验了以赛亚书53章的预言。这个预言表明,基督不但会使犹太人,同时也会使全人类获得解救。彼得写道:“他在木柱上亲身承担了我们的罪,好叫我们与罪隔绝,可以对正义而活。‘因他所受的累累伤痕,你们就得蒙医治。’”(彼得前书2:21-25)彼得深深领会耶稣所说的这句话确是实情:“人的儿子来到,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献出自己的魂,作为换取许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耶稣是个完美的人,但他必须舍弃拥有这种生命的权利,以求购赎人类,使他们脱离从亚当遗传下来的有罪情况。这是个基本的圣经道理,称为赎价。
赎价牵涉到什么事呢?你可以想想这个比方。假设你有一台电脑。由于有人在本来完好无缺的程式里加入了一个错误的指令(或电脑病毒),结果把电子档案损坏了。这可以说明亚当蓄意忤逆上帝而犯罪,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继续看看这个比方。如果你用损坏了的电子文件复制副本,这些副本都会有错误。可是,事情并非无可补救。你可以用某个特定的程式,找出损坏文件的指令,然后把它从文件和电脑中除去。人类的处境正好与此类似。人类从亚当夏娃承受了一种“病毒”——罪,我们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够把病毒消除。(罗马书5:12)圣经透露,上帝通过耶稣的死亡为人类预备了洁净罪过的方法。这是一项极为仁爱的安排,是人人都可以从中得益的。——哥林多前书15:22。
由于感激耶稣所做的事,彼得决心“不再顺着人的欲望,而是顺着上帝的旨意,度肉体上余下的时光”。对彼得和我们来说,这样做表示我们必须避免一切腐败的恶习和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虽然决心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可能被别人故意刁难,可是这样做的人会发觉,他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充实,也更有意义。(彼得前书4:1-3,7-10,15,16)彼得的情形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忠信的创造者”,我们也可以享有这样的福分。——彼得前书4:19。
门徒体会真爱
使徒约翰跟耶稣的关系也十分亲密,因此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造物主。约翰写了一卷福音书和三封信(约翰一、二、三书)。他在一封信里作了以下意义深刻的评论:“我们知道,上帝的儿子已经来了,又赐给我们智力,好叫我们认识真实者[造物主]。我们借着他儿子耶稣基督,就跟真实者团结起来。这就是真神和永远的生命。”——约翰一书5:20。
约翰运用“智力”,才得以认识“真实者”。约翰看出造物主具有什么特质呢?约翰写道:“上帝就是爱;留在爱里的,就留在跟上帝团结的关系中。”为什么约翰能够这么肯定呢?因为“我们还没有爱上帝,上帝就爱我们,差他的儿子来,为我们”献上赎价牺牲。“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4:10,16)上帝差遣爱子为我们牺牲生命,这个行动把他的爱心表露无遗。像彼得一样,约翰深受上帝的爱所感动。
约翰一直跟耶稣亲密无间,因此很了解耶稣的内心感受。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发生的一件事,令约翰有很深印象。当时耶稣获知他的朋友拉撒路患了重病,于是前往伯大尼探视他。可惜,他和使徒抵达时,拉撒路死去至少已有四天了。约翰深知造物主——人的生命来源——是支持耶稣的。既然这样,耶稣能够使拉撒路复活过来吗?(路加福音7:11-17;8:41,42,49-56)耶稣对拉撒路的姊妹马大说:“你的弟兄会起来的。”——约翰福音11:1-23。
接着,约翰看见拉撒路的另一个姊妹马利亚来见耶稣。耶稣有什么反应呢?他“在灵里悲叹,难过起来”。为了描述耶稣的反应,约翰用了一个希腊词语(汉语译作“悲叹”)。这个词语含有发自内心的深刻感情的意思。约翰可以看出,耶稣十分“难过”;他内心非常激动,大为忧伤。耶稣绝不是冷漠无情的。他“不禁掉下泪来”。(约翰福音11:30-37)耶稣显然怀有深挚、温厚的感情,这帮助约翰明白到造物主的感觉。同样,这件事也应该帮助我们更了解造物主。
约翰也看出,耶稣丰富的感情推使他采取积极行动。耶稣大声喊道:“拉撒路,出来!”这件事果然发生。拉撒路立即从死里复生,从坟墓里走出来。这必然使拉撒路的姊妹和其他旁观者喜出望外!当时有许多人立即信从了耶稣。耶稣的仇敌无法否认他施行了这场复活;但消息一经广传开去,他们就商议要把耶稣杀死,同时“要把拉撒路也杀了”。——约翰福音11:43;12:9-11。
圣经把耶稣称为“上帝本质的精确形像”。(希伯来书1:3)这样,耶稣的服事职务提出充分证据,显示他自己和他天父都热切渴望把疾病和死亡在世上造成的伤害消除。这并不是仅指圣经所载的几宗复活事件而已。事实上,约翰亲耳听见耶稣说:“时辰要到,所有在纪念墓里的人都会听见[儿子]的声音,就出来。”(约翰福音5:28,29)请留意约翰在这里使用的不是普通的坟墓一词,而是一个译作“纪念墓”的词语。为什么呢?
因为事情牵涉到上帝的记忆。造物主既然创造了广大无垠的宇宙,自然能够记得我们死去亲者的所有细节,包括他们天生和后天的各种特征在内。(参阅以赛亚书40:26。)上帝不只是有能力记忆这些事而已。他和他的爱子都很想这样做。论到复活的奇妙希望,忠心的约伯对上帝说:“人死了,能再活吗?……那时,你[耶和华]要呼唤,而我要回答;你会喜欢你所创造的。”(约伯记14:14,15,现译;马可福音1:40-42)这么奇妙的一位造物主,实在值得我们敬拜!
耶稣复活——我们一生才有意义
在耶稣生前,他的心爱门徒约翰一直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不但这样,约翰还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复活事件记录下来。这件事是个稳固的基础,确保人类能够享有恒久而富于意义的生命。
耶稣的仇敌把他钉在柱上处决了,就像对待普通罪犯一样。耶稣死前的几个小时,除了受尽肉体的折磨外,也饱受包括宗教领袖在内的旁观者冷嘲热讽。在柱上受尽苦楚的耶稣看见自己的母亲时,对她提及约翰说:“女子,看!你的儿子!”当时马利亚必然已经是寡妇,但她的儿女还没有成为耶稣的门徒。e因此,耶稣托他的门徒约翰去照顾年老的母亲。这件事再次反映出造物主的想法,他在圣经里明令吩咐人要照顾孤儿寡妇。——约翰福音7:5;19:12-30;马可福音15:16-39;雅各书1:27。
耶稣既然死了,他又怎能成为“后裔”,使“地上万国”得福呢?(创世记22:18)耶稣在公元33年4月的一个下午死去。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作为赎价的基础。他那宅心仁厚的天父,看着自己无辜的儿子受尽痛苦折磨,必然大感痛心。可是,耶稣借着自己的死亡付出了赎价,使人类得以从罪和死的奴役中获得释放。(约翰福音3:16;约翰一书1:7)一切事情已经准备妥当,最后一幕要展开了。
耶稣基督是成就上帝旨意的关键人物,因此他必须复活过来才行。这正是接着发生的事,约翰曾亲眼目睹这件事发生。耶稣死去和埋葬了之后的第三天,有些门徒走到他的墓穴去看看,发觉墓穴是空的。门徒不禁大感困惑,直至后来耶稣向不同的门徒显现,他们才定下心来。末大拉人马利亚告诉别人说:“我看见主了!”门徒却不相信她的话。后来门徒在一个上了锁的房间内聚集时,耶稣再次显现,甚至跟他们交谈。一两天后,五百多人亲眼目睹耶稣确实已活过来了。当时如果有人怀疑这件事,大可以亲自问问这些可靠的证人,印证一下他们所说的话。基督徒可以肯定,耶稣已复活过来,并且已成为像造物主一样的灵体,在天上活着。这件事的证据极为充分可信,因此许多人甚至宁死也不肯否认耶稣已复活了。——约翰福音20:1-29;路加福音24:46-48;哥林多前书15:3-8。f
使徒约翰也曾为了传讲耶稣的复活而受人迫害。(启示录1:9)他虽然被放逐到外地去,却获得异乎寻常的奖赏。耶稣使他看见一连串的异象,一方面把造物主向我们更清楚显明出来,另一方面也预告将来会有些什么事发生。你可以在启示录里读到这些异象。这卷书把耶稣基督描述为一位战无不胜的君王,不久就会把仇敌完全征服。这些仇敌包括死亡(的确是我们所有人的大敌),以及称为撒但的邪恶灵体。——启示录6:1,2;12:7-9;19:19-20:3,13,14。
约翰在启示录信息的末了看见一个异象,预示将来地球会成为乐园。天上有声音描述届时地上的情形说:“上帝会亲自同[人类]在一起。上帝会擦去他们眼睛里的一切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3,4)上帝的旨意终于大功告成,完全实现了他对亚伯拉罕所作的应许。——创世记12:3;18:18。
那时人所享有的生命会是“真正的生命”,足以跟亚当受造时所享有的生命媲美。(提摩太前书6:19)人类不用再凭着摸索才能寻得造物主,也不用经过苦思冥想才能了解自己跟造物主的关系。可是,你也许会问:“这件事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呢?造物主既然关心人,为什么要容许世上有这么多罪恶、痛苦,直到如今呢?”我们接着会探讨这些问题。
[脚注]
a 马太、马可、约翰(其中三卷福音书的执笔者)都是目击见证人。至于路加,就对有关的文献和第一手证言作了深入的研究。四卷福音书的内容显示,其中的记载是翔实可信、准确无误的。——请参阅《一本造益万民的书》16-17页,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b 《古兰经》说:“他的名字将是马尔嫣(马利亚)之子买希哈、尔撒(弥赛亚、耶稣)。他将享有今世和后世的尊荣。”(3:45)耶稣降世为人时是马利亚的儿子。但他的父亲是谁呢?《古兰经》说:“在安拉看来,尔撒(被造化的情形)就和亚当一样。”(3:59)圣经说亚当是“上帝的儿子”。(路加福音3:23,38)亚当和耶稣的生父都不是凡人,他们都不是女子通过性关系而产生的后代。因此,正如亚当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也是。(上述《古兰经》经文引自闪目氏·仝道章译注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译林出版社。)
c 耶稣的态度跟诗篇103篇和以赛亚书1:18-20就耶和华所作的描述,完全吻合。
e 其中至少有两个人后来成为耶稣的门徒,并且写了圣经里充满鼓励的雅各书和犹大书。
f 一个罗马高级军官听见彼得以目击见证人的身份作证说:“你们知道,……[在]全犹地亚,人人都议论纷纷……。第三天,上帝使他兴起,叫他显现出来……。他还吩咐我们向人民宣讲,彻底作见证,表明他就是上帝所立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使徒行传2:32;3:15;10:34-42。
[第150页的附栏]
你也许会喜欢把圣经报道耶稣医好彼得岳母的几段类似记载比较一下。(马太福音8:14-17;马可福音1:29-31;路加福音4:38,39)路加医生提及医学上的一个细节,说彼得的岳母“发高热”。什么使耶稣有能力医好她和其他人呢?路加承认说:“耶和华的力量在那里使耶稣施行医治。”——路加福音5:17;6:19;9:43。
[第152页的附栏]
历来最具影响力的传道演讲
印度领袖甘地说过,只要人人都跟从这个演讲的教训,“我们就能够解决……整个世界的难题了”。著名的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指出,现代的研究发现了爱在心理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这不过是“证实了”耶稣的主张罢了。
这些人所说的是耶稣的登山宝训。甘地也说过:“登山宝训的教训对我们每个人都适用。”汉斯·迪特尔·贝茨教授最近指出:“总的来说,登山宝训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甚至超过西方文化的界限。”他更说,这个演讲“具有独特、广远的感染力”。
何不读读这个篇幅不长、却十分引人入胜的演讲呢?你可以在马太福音5至7章和路加福音6:20-49读到演讲的内容。以下是我们从这个历来最具影响力的传道演讲学到的一些要点:
怎样获得快乐——马太福音5:3-12;路加福音6:20-23。
怎样保持自尊——马太福音5:14-16,37;6:2-4,16-18;路加福音6:43-45。
怎样改善人际关系——马太福音5:22-26,38-48;7:1-5,12;路加福音6:27-38,41,42。
怎样改善婚姻关系——马太福音5:27-32。
怎样应付忧虑——马太福音6:25-34。
怎样辨认虚假的宗教——马太福音6:5-8,16-18;7:15-23。
怎样找着人生的意义——马太福音6:9-13,19-24,33;7:7-11,13,14,24-27;路加福音6:46-49。
[第159页的附栏]
见义勇为的男子汉
耶稣基督并不是遁世隐居、庸碌怕事之辈,而是果敢进取、见义勇为的男子汉。他“周游各村,到处教导人”,努力帮助同胞,因为他们“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被人剥皮,四处丢弃”。(马可福音6:6;马太福音9:36;路加福音8:1)耶稣绝没有像今天许多宗教领袖那样敛财致富,相反,他甚至连“枕下头来的地方”也没有。——马太福音8:20。
虽然耶稣致力施行属灵的医治和喂养,他却没有忽视人在身体上的需要。他曾经医好有病、伤残及邪灵附身的人。(马可福音1:32-34)有两次,他喂饱了数以千计热切听他讲道的群众,因为他怜悯他们。(马可福音6:35-44;8:1-8)他施行奇迹,纯粹是出于关怀别人之心。——马可福音1:40-42。
耶稣也是个果敢的人,他曾把贪婪的商人逐出圣殿。目击这件事的人不禁想起诗篇的话:“对你家所怀的热心要把我吞噬了。”(约翰福音2:14-17)他谴责伪善的宗教领袖时毫不留情。(马太福音23:1-39)就算受到权贵的大力压迫,他也坚定不屈。——马太福音26:59-64;约翰福音18:33-37。
你读到耶稣那令人神往的传道事迹,无疑会大感振奋。许多初读耶稣生平的人,都先阅读马可的记载。马可的记载虽然简短,却把这位顶天立地人物的一生描绘得活灵活现。
[第164页的附栏]
耶稣感动了这些人
在使徒行传, 我们读到一份翔实的历史,记述彼得、约翰和其他人怎样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这卷书有颇大部分叙述保罗的事迹。保罗精通律法,本名扫罗,后来改称为保罗。他一度用残暴的手段反对基督教,但复活了的耶稣后来向他显现。(使徒行传9:1-16)保罗既然看见无可置疑的证据,表明耶稣当时在天上活着,于是就开始热心地向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哲学家和统治者,传讲耶稣复活这件事实。你读读他对这些饱学之士和权贵所说的话,无疑会令你肃然起敬。——使徒行传17:1-3,16-34;26:1-29。
在一段长达几十年的时期,保罗写了所谓《新约》,亦即《基督教希腊语圣经》,的许多卷书。大部分圣经都有卷目,列出圣经各卷的名字。保罗写了其中的十四卷,从罗马书到希伯来书,给当时的基督徒提供了不少深刻的真理和明智的指引。今天,这几卷书对我们价值更大,因为虽然使徒和其他人曾亲自受耶稣教导、目击他的作为和复活,我们却无法直接受这些见证人所教导。你会发觉,保罗所写的信息对你大有帮助,可以改善你的家庭生活及跟同事、邻舍的关系,使你懂得掌握自己一生的路向,过着具有真正意义而又心满意足的生活。
[第146页的图片]
科学家进行体外受精手术。造物主则将他儿子的生命从天上转移到地上成为人
[第148页的图片]
许多曾听见耶稣的教训、目睹他怎样待人接物的人,对他天父的认识大为加深
[第154页的图片]
耶稣为使徒洗脚,借此教导人表现造物主所喜爱的谦卑精神
[第157页的图片]
人能够把错误的指令(或病毒)从电脑中除去;人类需要耶稣的赎价,才能除去来自遗传的缺陷
[第163页的图片]
证人目睹耶稣被人放在如图示的这种墓穴里,并且在死后第三天复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