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规模叛道的发展经过
“主只有一位、信仰只有一个。”(以弗所书4:5,《新译》)使徒保罗在上帝感示之下写这段话的时候(约公元60-61年),世上只有一个基督教信仰。可是,今日我们却见到林林总总的教派和派系。虽然他们提倡彼此冲突的主张,所遵守的行为标准也各异,他们却都声称是基督徒。这种情形与在公元33年五旬节建立的团结一致的基督徒会众简直有如霄壤!这些派别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获知答案,我们必须追溯到公元第一世纪。
从基督徒会众的肇始,大仇敌撒但便极力试图使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的传道工作沉寂下来。他起初所用的方法是把来自会众之外的逼迫加于他们身上。(彼得前书5:8)这种逼迫最初来自犹太人,后来则来自外邦的罗马帝国。早期基督徒成功地忍受各种各式的反对。(可参阅启示录1:9;2:3,19。)但大仇敌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既然无法以外界的压力使基督徒沉寂下来,何不从内部将他们腐化呢?当基督徒会众仍在婴孩时期之际,它的存在已受到一个内部的仇敌——叛道的势力——所威胁。a
可是,叛道的势力并非毫无预先警告便渗进会众里。会众的元首基督留意使他的跟从者获得预先的警告。——歌罗西书1:18。
“在你们中间,……必有假教师出现”
耶稣提醒门徒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马太福音7:15)耶稣深知撒但会试图令他的跟从者发生分裂,从而加以腐化。因此耶稣在执行服事职务的早期便警告门徒务要提防假教师。
这些假教师来自何处呢?大约公元56年,使徒保罗对以弗所的监督们说了一番话,指出假教师会来自“你们中间”。不错,有些人会从会众当中“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20:29,30)这些自私自利的叛道者并不以招收自己的门徒为足;他们还会试图“引诱门徒”,意即基督的门徒。
使徒彼得(约在公元64年)也预言到基督教内部的腐化,甚至描述叛道者会怎样下手:“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教师出现。他们偷偷把使人灭亡的异端引进来,……他们因为有贪心,就用捏造的话,想在你们身上图利。”(彼得后书2:1,3,《新译》)像仇敌营中的探子或内奸一样,假教师虽然从会众中兴起,却在背地里以奸狡的手段使他们那腐化人的见解渗进基督徒的组织中。
耶稣和使徒所发出的警告并没有落空。内部的反对有个微小的起头,但在基督徒会众的早期便呈现了。
“已经发动”
耶稣死后不及20年,使徒保罗即表示,撒但企图造成分裂借此引诱人偏离纯真信仰的阴谋“已经发动”了。(帖撒罗尼迦后书2:7)早在公元49年左右,治理机构在一封致各群会众的信中指出:“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使徒行传15:24)当时在会众之内有些人明目张胆地提倡相反的见解——在这个事例上,显然牵涉到外邦的基督徒是否必须受割礼及谨守摩西律法的问题。——使徒行传15:1,5。
在第一世纪,随着时间过去,造成分裂的思想象毒疮一般蔓延。(可参阅提摩太后书2:17。)到公元51年左右,帖撒罗尼迦有些人谬误地预言,主耶稣的“临在”已迫在眉睫了。(帖撒罗尼迦后书2:1,2,《新世》)大约公元55年,哥林多有些人弃绝了关于死者复活的清晰基督教主张。(哥林多前书15:12)在公元65年左右,另一些人声称复活已经发生过了,所指的乃是活着的基督徒经历象征性的复活而言。——提摩太后书2:16-18。
没有任何受感示的记载向我们透露,接着的30年间基督徒会众里有些什么事发生。但是到使徒约翰写他的书信(约公元98年)时,已有‘好些敌基督者’出现。这些人“不认耶稣为基督”,也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以及他曾“成了肉身”来到地上。——约翰一书2:18,22;4:2,3。
有60多年的一段时间,众使徒形成一股‘拦阻的力量’,力图制止叛道的势力发展。(帖撒罗尼迦后书2:7;可参阅约翰二书9,10。)但是当基督徒会众行将进入公元第二个世纪之际,最后一位使徒——约翰——在公元100年左右逝世。以前叛道的势力慢慢渗进会众里,但现今却行将不受约束地爆发,结果对基督徒的组织和信仰均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教士与平信徒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都是弟兄。……你们的领袖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马太福音23:8,10,《新世》)因此,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会众并没有任何教士阶级。身为受灵所膏的基督弟兄,所有的早期基督徒均怀有在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祭司的希望。(彼得前书1:3,4;2:5,9)至于组织的结构,每群会众均受一组监督(属灵的长老)所督导。b所有长老均具有相等的权柄,没有任何长老有权作威作福地“辖制”他们所照料的羊群。(使徒行传20:17;腓立比书1:1;彼得前书5:2,3)可是,随着叛道的势力逐渐形成,事态便开始迅速改变了。
最早期的偏差之一是将“监督”(希腊文,以辟斯高普斯)和“长老”(希腊文,伯列斯比特罗斯)这两个名词分开,以致这两个字词不再被用来指同一个负责的职位。在使徒约翰死后仅十年左右,安提阿的“主教”依纳爵在致士每拿人的信中写道:“你们要留意跟从主教[监督],好像耶稣基督跟从天父一般,并且听从长老团,仿佛他们是众使徒一般。”依纳爵主张每群会众均受一位主教(监督)所监管,c而主教则被视为与长老有别,所操的权柄也较大。
可是,这种分离是怎样产生的呢?奥古斯塔斯·尼安德在他所著的《首三百年的基督教与教会历史》一书中解释事情的经过:“在第二世纪,……常设的长老元首之职必然已经确立。既然这位首席长老特别负责监管各事,他遂获得[以辟斯高普斯]这个名称,从而使他与其余的长老有别。”
这样根基便奠下了,结果导致一个教士阶级逐渐形成。大约一个世纪之后,北非迦太基的“主教”西普里安大力提倡主教拥有特别的权柄——形成一个与长老(后来称为教士d)、执事和平信徒有别的群体。但他并不赞成有一位主教居于高过其他所有主教的地位。e
随着主教和长老攀登教廷的阶梯,他们把会众里的其他信徒撇下,以致造成了教士(带头的人)与平信徒(信徒群体)的分隔。麦克林托克与斯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解释说:“西普里安[死于大约公元258年]乃是教廷制度之父。从他的日子以降,教士(cler-gy)与平信徒的分别变得很显著,不久便受人普遍接受了。的确,从第三世纪开始,克勒留斯[clerus]一词……差不多完全被用来指传道职分,使之与平信徒有别。随着罗马教廷形成,教士们不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团,……同时也被视为唯一的祭司团。”
这样,最后一位使徒死去之后不及150年,在组织方面有两项重大的改变渗进了会众之中:首先是主教和长老的区分,主教在教廷的阶梯上居于最高的层次;第二是教士与平信徒的区分。“王家祭司团”不再由一切受灵所膏的信徒共同形成了,现今只有教士才被“视为唯一的祭司团”。f——彼得前书2:9,《新世》。
这些改变偏离了圣经里使徒时期管理会众的方法。可是,组织上的改变并非叛道所造成的唯一后果。
异教主张渗入会众
基督的纯净教训是有稽可考的——它们给保存在圣经里。例如,耶稣清楚表明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人的魂是会死的。(约翰福音17:3;马太福音10:28)可是,在众使徒去世和会众的组织结构受到削弱之后,异教的道理开始渗进基督教里,把这些清晰的教训腐化了。这种情形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个重要因素是希腊哲学的奸狡影响。《新大英百科全书》解释说:“从公元第二世纪中期起,受到希腊哲学熏染的基督徒开始觉得需要按希腊哲学的思想方法去表达本身的信仰,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头脑,同时也为了说服饱学的异教徒归信基督教。”这些怀有哲学思想的人归信成为基督徒之后,不久希腊哲学便和“基督教”打成一片了。
由于这种结合,诸如三位一体、灵魂不死一类的异教主张便渗进饱受污染的基督教里。可是,这些主张的起源其实远早于希腊的哲学家。希腊人实际从一些较古老的文化接收了这些信仰,因为有充分证据表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宗教均提倡这些主张。
随着异教的道理继续渗进基督教里,其他基于圣经的教训也受到歪曲或被人舍弃。
王国希望逐渐消退
耶稣的门徒清楚意识到他们必须保持警醒,等候耶稣所应许的“临在”和他的王国来临。后来,他们体会到这个王国会统治地球一千年,并且使地球成为一个乐园。(马太福音24:3,《新世》;提摩太后书4:18;启示录20:4,6)基督教圣经的执笔者劝勉第一世纪的见证人在灵性上保持警醒,并与世界保持分离。(雅各书1:27;4:4;5:7,8;彼得前书4:7)但使徒们一去世,基督徒对基督临在和王国来临所怀的期望便消退了。为什么呢?
一个因素是,接受灵魂不死的希腊思想所造成的属灵污染。随着这个主张在基督徒当中受到接纳,千禧年的希望便逐渐被人抛弃了。为什么呢?《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解释说:“灵魂不死的主张取代了新约的末世学以及死者复活和新天新地的希望(启示录第21章及其后),人们转而相信灵魂会在死后受审判,然后进入现在被人视为属于另一世界的乐园里。”换言之,叛道的基督徒认为,既然灵魂在身体死后继续生存,基督千年统治的种种幸福就必然是指灵界而言了。这样,叛道的基督徒便将乐园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因为他们相信得救的魂在人死后会到天上去。既然基督徒认为自己死后会到天上与基督会合,他们就无需留意等候基督再次临在和他的王国来临了。g
可是,另一个因素使等候基督的王国来临变成似乎毫无意义。《新大英百科全书》解释说:“由于派露西亚[看来]迟迟未至,早期教会所怀的热切期望便受到削弱。在这个‘削弱末世学’的过程中,教会本身逐渐取代了信徒所期待的上帝王国。天主教会之所以组织成为教廷一事,便与热切期望的衰退直接有关。”(楷书本刊自排。)这样,千禧年的幸福被人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去,王国则从天上被转移到地上来。这项“转移地点”的过程由希波的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加以完成。他在他那广为人知的著作《天主之城》中说:“甚至在现今,教会便是基督的王国,也是属天的王国。”
与此同时,在公元313年左右,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执政期间,基督教受到法律上的认可。到这个时候,基督教在思想方面已远远偏离了正道。宗教领袖们甘愿受国家所雇用,起初国家也的确控制宗教的事务。(可是不久之后,宗教反过来控制国家的事务。)这样,基督教国便开始了,h其中的一部分(天主教)后来成为罗马的国教。现在,“王国”不但在世界里,同时也属于世界。这与基督所传讲的王国多么大异其趣!——约翰福音18:36。
宗教改革——恢复纯真的崇拜?
罗马教会势力大张,仿佛茂盛的稗子在瘦弱的麦子当中一般。在教皇统治之下,这个教会支配世事达许多世纪之久。(马太福音13:24-30,37-43)随着教会与世界越来越打成一片,教会也越来越偏离了第一世纪的基督教。在多个世纪期间,有好些“异端”教派要求教会内部改革,但教会却继续滥用权力,积聚财富。后来在16世纪,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一场宗教反叛——终于爆发,并且迅速蔓延各地。
多位改革家,诸如马丁·路德(1483-1546年)、乌尔里克·茨温利(1484-1531年)和约翰·加尔文(1509-64年),在各个问题上对教会大事抨击:路德反对教会售卖赎罪券,茨温利反对教士独身制度和崇拜马利亚,加尔文则强调教会必须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这些努力达成了什么结果呢?
诚然,宗教改革带来了若干好处,最值得注意的是将圣经译成平民的语言。宗教改革所提倡的自由精神导致较客观的圣经研究及对圣经语文有进一步的了解。可是,宗教改革却没有恢复纯真的崇拜和教义。i为什么没有呢?
叛道的影响已深深渗进基督教国里,连这个组织的根基也受到腐蚀。因此,虽然各基督新教团体摆脱了罗马教皇的辖制,他们却保留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若干基本缺陷。这些乃是舍弃纯真的基督教所造成的恶果。例如,虽然基督新教各教派管理教会的方式彼此有若干差异,但将教会分为管治的教士阶级和被治的平信徒阶级这种基本划分仍然保留。此外,诸如三位一体、灵魂不死、死后永远受苦等违反圣经的主张,也被保留下来。再者,像罗马天主教会一样,基督新教的各教会继续属于世界,与政治制度和统治阶级打成一片。
与此同时,基督徒所怀的期望——等候基督临在和他的王国来临——又如何?宗教改革之后的几个世纪,各教会——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内——均大力支持世俗权威而把对基督王国来临一事的期望撇开一旁。
期待的复苏
可是在19世纪,当时的宗教气氛导向基督徒期待的复苏。由于有些教士和圣经学者研究圣经的结果,诸如灵魂不死、死后永远受苦、宿命论和三位一体一类的道理受到重新检讨。除此之外,有些研究圣经的人士仔细查考圣经中与末世有关的预言。结果有好些分属不同团体的人士开始认真考虑主耶稣所应许的复临。——马太福音24:3。
在美国,威廉·米勒预告基督会在1843年或1844年以显形的方式复临。德国神学家J.A.本格尔提出1836年;英国的欧文派首先期待1835年,然后改为1838年、1864年和1866年。俄国的门诺派则首先期待基督于1889年复临,然后改为1891年。
由于这些人试图保持警醒,结果使许多人对主复临一事醒觉过来。可是,这些基督徒虽然试图保持警醒,但结果却大失所望。何以故呢?以大部分而言,由于他们过度仰赖人而非仰赖圣经。这些团体仅存在了数十年,现今大部分均消失踪影了。
与此同时,这段时期中世事的另一些发展却对人所怀的希望与期待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明与工业化的时代
1848年,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克·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将宗教称为“人民的鸦片”,因此他们鼓吹无神主义而非鼓吹宗教。虽然他们在表面上看来反对一切宗教,其实却助长人对国家及其领袖的崇拜。
大约十年之后,查尔斯·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这本书对当时的科学和宗教思想深具影响。进化的理论导致许多人对圣经中有关创造及罪通过人类始祖的忤逆而来的记载不再笃信不疑。(创世记第1-3章)结果许多人对圣经的信心就这样给破坏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工作的重点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机器生产。蒸汽机车的发明(19世纪早期)使铁路在全国兴建起来。19世纪后半叶见到电话(1876年)、留声机(1877年)、电灯(1878-79年)的发明,除此之外,人开始使用长条活字铸造机去铸成整行活字供印刷之用(1884年)。
人类正进入有史以来在迅速的交通和通讯方面获得最大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些裨益会被用来达成商业和政治目的,它们也可以供人在宗教方面运用。这样,当时的环境正好适合一小群圣经研究者发动一项小规模的运动,但这项运动却在后来产生了普世的影响。
[脚注]
b 在圣经里,“监督”和“长老”所指的是同一个职位。(使徒行传20:17,28;提多书1:5,7)“长老”一词着重受任命的人所具有的各种成熟特质,“监督”则着重这项委派所负有的职责——看顾奉派去照料的人的权益。
c 英文的“主教”(“bishop”)一词由希腊字词以辟斯高普斯(“监督”)按以下的次序逐步演变而成:希腊文的e·piʹsko·pos,晚期拉丁文的异文episcopus,通俗拉丁文的biscopus,古英文的bisceop,中古英文的bisshop。
d 英文的“教士”(“priest”)一词逐步由伯列斯比特罗斯(“长老”)按以下的步骤形成:希腊文的pre·sbyʹte·ros,晚期拉丁文的presbyter,通俗拉丁文的prester,古英文的prēost,中古英文的pre(e)st。
e 后来罗马主教自称是彼得的继承人,便被人视为最高的主教和教皇。——可参阅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在1990年出版的《人类寻求真神》第270-2页。
f 令人感兴趣的是,尼安德博士评论说:“当时的人作出错误的结论,认为既然在旧约里有一个显形的祭司团由特别某群人所担任,在新约里情形也必然一样。……由于将基督教的祭司团与犹太的祭司团作出错误的比较,这进一步导致把主教阶级的地位提升到长老的职位以上。”——《基督教与教会历史》,亨利·约翰·罗斯译,第二版,纽约,1848年,111页。
g 这种见解错误地认为所有基督徒死后都会到天上去。可是,圣经主张只有14万4000人蒙召与基督一同在天上统治。(启示录7:4-8;20:4-6)其他无数的人则有希望在基督的王国治下在地上的乐园里享永生。——马太福音6:10;启示录7:9,15。
h 本书所用的“基督教国”一词乃是指自谓的基督教而言,与圣经所倡导的真正基督教截然不同。
i 关于宗教改革及其成就的事,《人类寻求真神》第13章,题名为“宗教改革——另辟蹊径寻求真神”,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第33页的精选语句]
当仍在婴孩时期之际,基督徒会众已受到叛道的势力所威胁
[第34页的精选语句]
内部的反对有个微小的起头
[第37页的精选语句]
叛道者不但将千禧年的幸福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也将王国从天上转移到地上
[第36页的附栏或图片]
柏拉图与“基督教”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8年左右)绝没有想到他的主张最后被叛道的基督教所采纳。柏拉图对“基督教”的“贡献”主要在《三位一体》及灵魂不死的主张方面。
柏拉图对上帝和自然界的观念影响到基督教国的《三位一体》教义。《新通用辞典》解释说:“柏拉图的《三位一体》观念本身仅是将较古老而源于较早民族的三合一神加以重新安排而已;看来柏拉图的这套属性三分哲学,成了基督教各教会所倡导的三个位格或神格的理论根据。……这位希腊哲学家对三合一神的观念……可见于所有的古代[异教]宗教中。”——第2册,1467页。
论到灵魂不死的教义,《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基督教认为上主创造了一个属灵的魂,在人成孕时输进身体里,使人成为一个活的个体;这个观念乃是基督教哲学一项悠长发展所导致的结果。直至由东方的奥利金[死于公元254年左右]和西方的圣奥古斯丁[死于公元430年]大力提倡,魂才被人确立为具有属灵的本质,并对其性质形成了一项哲学化的观念。……[奥古斯丁]的主张……大部分(包括若干短处在内)来自新柏拉图主义。”——第13册,452、454页。
[第35页的图片]
迦太基的“主教”西普里安认为主教是与长老、执事及平信徒有别的一个阶级
[第38页的图片]
“甚至在现今,教会便是基督的王国,也是属天的王国”(希波的奥古斯丁)
[第39页的图片]
在各个问题上抨击教会的宗教改革者
马丁·路德
约翰·加尔文
乌尔里克·茨温利
[第40页的图片]
卡尔·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其实助长人对国家的崇拜。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当时的科学和宗教思想深具影响
[第41页的图片]
蒸汽机车
[第41页的图片]
电灯
[第41页的图片]
第一副电话
[第41页的图片]
早期的长条活字铸造机
[第41页的图片]
留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