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特
(Cuth,Cuthah)
公元前740年,亚述王从撒马利亚掳走以色列人,然后把包括古特人在内的一些外族人迁移到撒马利亚,古特是古特人的故乡。(王下17:23,24,30)来自古特和另外一些地方的人在撒马利亚定居后,有狮子在他们中间出没,咬死好些人。他们向亚述王求助,亚述王就打发掳来的一个北方以色列国的祭司回去,教当地人崇拜耶和华。可是,由于以色列人多年来所作的崇拜根本不蒙上帝悦纳(王上13:33,34;16:31-33),因此那个祭司并不能帮助人以正确的方式崇拜耶和华,各族人仍然“崇拜自己的神”,古特人也继续供奉他们的神尼甲。古特人和别的民族的人跟留下来的以色列人通婚,所产生的民族后来统称为“撒马利亚人”。据约瑟夫斯记载,这些人在希伯来语里“叫做古特人,希腊人则把他们叫做撒马利亚人”。(《犹太古史》第9卷290节[14章3段])人们使用“古特人”这个称呼,看来是因为最早被迁移到撒马利亚的民族当中,古特人的数量最多。(王下17:24-41)
在巴比伦东北约50公里(30英里)的泰勒易卜拉欣(伊玛易卜拉欣)发现了一些关于订立合同的泥板,其中提到“Kutu”(古特的阿卡德语名称),许多地理学家因而认为泰勒易卜拉欣就是圣经说的古特。从这个地方周围的环境看来,古特曾是巴比伦帝国中一座重要的城,面积可能也相当广阔,现今所见的土岗高约18米(60英尺),周长3公里(2英里)。废墟中有一处很显眼,相信是献给尼甲的古代神庙,这跟圣经说“古特人”崇拜尼甲神一致。(王下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