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
(Jerusalem)〔拥有双重和平(双重和平的根基)〕
公元前1070年以后古代以色列国的首都。以色列国分裂成两个王国(公元前997)后,耶路撒冷就成为南方犹大国的首都。圣经全书共提到耶路撒冷八百多次。
名称 圣经最初提到这城时所用的名称是“撒冷”。(创14:18)尽管有些人试图把耶路撒冷这名称的意思,跟西闪米特人一个名叫沙莱姆的神祇联系起来,但使徒保罗表明,“撒冷”的真正含义是“和平”。(来7:2)“撒冷”的希伯来语是双数格,因此词义可解为“双重和平”。阿卡德语(亚述语-巴比伦语)文献把这城称为“乌路撒冷”。有些学者据此认为“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但按理来说,这个名称的意思应该取决于其希伯来语形态,因此“耶路撒冷”的意思显然是“拥有双重和平(双重和平的根基)”。
圣经还用了很多其他词语和称号来指这座城。诗篇执笔者有一次提到这城早先的名称“撒冷”。(诗76:2)其他名称包括:“耶和华的城”(赛60:14),“伟大君王的城”(诗48:2;另见太5:35),“正义之城、忠信之邑”(赛1:26),“锡安”(赛33:20),“圣城”(尼11:1;赛48:2;52:1;太4:5)。在阿拉伯语,“古特斯”(意思是“圣[城]”)仍然是这城常见的名称。现今在以色列的地图上,这城叫做“耶鲁沙拉因”。
地点 耶路撒冷位于一片贫瘠旷野(犹大旷野)的边界,离主要国际贸易路线比较远,水源很有限。不过,城的附近有两条交叉的国内 贸易路线。一条路线是南北方向的,沿着构成古巴勒斯坦“脊柱”的高原顶部延伸。这条路线连接多坦、示剑、伯特利、伯利恒、希伯仑和别示巴等城。另一条路线是东西方向的,从拉巴(现称安曼)出发,穿过溪谷到达约旦河盆地,再上陡峭的犹地亚山坡,然后沿着西面山坡蜿蜒而下,直到地中海沿岸和海港城镇约帕。耶路撒冷位于整个应许之地的中心,因此很适合作国家的施政中心。
耶路撒冷是个内陆城,距离地中海约55公里(34英里),在死海北端正西约25公里(16英里),位于中部山脉的群山之中。(参看诗125:2)这城的海拔约为750米(2500英尺),是当时世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圣经说耶路撒冷是座“巍峨”的城,旅行的人从海边平原前往这城,要登山才能上去。(诗48:2;122:3,4)耶路撒冷气候宜人,夜晚十分凉爽,年平均温度是摄氏17度(华氏63度)。年平均降雨量约为63厘米(25英寸),降雨主要在11月至4月之间。
耶路撒冷虽然海拔很高,但并不高于四周的山。旅行的人只有相当接近这城时,才能看见城的全貌。城东面的橄榄山海拔约为800米(2620英尺),北面的斯科普斯山峰高度约为820米(2690英尺),南面和西面环绕耶路撒冷的山高达835米(2740英尺)。通过对比这些山峰和圣殿山(约740米[2430英尺])的高度,人们可了解这一带的地理环境。
在发生战争时,耶路撒冷的地势看来非常不利。不过,城三面都有陡峭的山谷环绕,足以弥补任何不利之处。三个山谷分别是:东面的汲沦溪谷,南面和西面的欣嫩谷,中部的山谷。这个中部山谷看来就是约瑟夫斯所提到的泰路平谷(或“制奶酪者之谷”),把城所在的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冈或山脊。(《犹太战记》第5卷136,140节[4章1段])经年累月,这个山谷已经填平了许多,但游客穿过耶路撒冷时,仍然要沿着相当陡峭的斜坡下到中间的一个洼地,然后再登上另一面斜坡。除了贯穿南北的中部山谷,证据显示还有两个较小的山谷或洼地贯穿东西,分别割开东西两个山冈,把山冈分成更多部分。
在各个时期,看来人们都利用山谷陡峭的斜坡御敌,使之成为城墙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城只在北面缺乏天然屏障,所以这一面的城墙修筑得特别坚固。据约瑟夫斯记载,公元70年,提图斯将军攻打耶路撒冷时,发现城北共有三道城墙。
水源 耶路撒冷的居民在城被围困时会遭遇严重的饥荒,但用水方面显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城虽然靠近干旱的犹大旷野,却可以得到源源不绝的淡水,城内也有足够的储水设备。
城附近有两个水泉:隐罗结和基训泉。隐罗结位于汲沦溪谷和欣嫩谷交汇处以南不远。这是个重要的水源,但由于水泉所在的位置,人们在城遭受攻击或被围时就无法取水了。基训泉位于汲沦溪谷西边,靠近后来称为大卫城的区域。尽管水泉在城外,但离城很近,所以人们可以挖掘一条跟竖井相连的引水隧道,这样城里的居民无需出城也可以得到水。考古证据显示,在耶路撒冷历史的早期,人们就用这个途径取水了。在1961和1962年,一段坚固的早期城墙被发掘出来。城墙位于隧道上端(即入口)的下方,把隧道口围在城内。有人认为,这段城墙是耶布斯人旧城的城墙。
历年来,人们加建隧道和水道,从基训泉引水。其中一条水道从基训泉的洞口出发,下到山谷,沿着东南山冈的边界,到达位于欣嫩谷跟中部山谷(即泰路平谷)交汇处的一个水池。已发现的证据表明,这条水道是一条沟渠,上面覆盖着石板,有几段贯穿山坡。水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开口,人们可以从这些开口打水,灌溉下面山谷的梯田。水道的坡度是每米下降约4或5毫米(每码少于0.2英寸),所以水流很缓慢。这使人想到“西罗雅的涓涓流水”。(赛8:6)有人认为,由于这条水道没有保护设施,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必定是在所罗门统治期间建造的,因为他在位时以色列国泰民安。
除了来自水泉的水外,耶路撒冷的住宅和建筑物显然都设有地下蓄水池。房顶上收集的雨水贮存在蓄水池里,保持干净清凉。圣殿区看来有特别大的蓄水池,考古学家说在那里发现了37个蓄水池,总容量约为3800万升(1000万加仑)。其中一个蓄水池估计能容纳760万升(200万加仑)水。
历代以来,为了给耶路撒冷提供水,人们修建了很多水渠或水道。传统上认为,所罗门建造了一条连接“所罗门池”(伯利恒西南面的三个贮水池)和耶路撒冷圣殿区的引水道。在传道书2:6,所罗门说:“我为自己造水池,浇灌森林,使树木生长。”建造水池是个庞大的工程,很可能也包括建造引水道为耶路撒冷输送水。圣殿开始运作之后,耶路撒冷需要的水一定更多。虽然传统上认为这条从池子引水到耶路撒冷的水道是所罗门建造的,但人们并没有发现支持这点的证据。一些水渠的痕迹今天仍然可以见到。有一条引水道从耶路撒冷西南偏南20公里(12英里)外的瓦迪阿路伯把泉水输送到所罗门池,这可能就是约瑟夫斯所说的水道,他说这条水道是本丢·彼拉多用圣殿的资金建造的。(《犹太古史》第18卷60节[3章2段];《犹太战记》第2卷175节[9章4段])从所罗门池到耶路撒冷的两条水渠,位置较低的一条年代更古老,可追溯到希律或哈斯蒙尼家族的日子。这条水渠从伯利恒村下面经过,通往“威尔逊拱门”上方的圣殿山。
考古研究 尽管人们作了很多研究和发掘,但对于圣经时代的耶路撒冷还是所知甚少。有多个因素限制了研究工作,或局限了其价值。自公元1世纪以来,耶路撒冷几乎一直有人居住,因此可供挖掘的地方很少。此外,这城被毁灭和重建过好几次,每次新城都建在原来的废墟上,建造所用的部分材料也来自废墟。耶路撒冷一带堆积了很多废物和碎石,有些地方的堆积物达30米(100英尺)深,这使该地区的早期地形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也使人很难确定所掘出的物品属于什么年代。已出土的文物包括一些水池、水道、古墓和几段城墙,但文字材料很少。考古发现主要来自城东南部的一个山冈,这座山冈现今位于城墙之外。
关于古耶路撒冷,主要资料来源只有圣经和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的记载。约瑟夫斯记述了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的情况。
早期历史 圣经第一次提到耶路撒冷,是在亚伯拉罕跟麦基洗德会面的记载中。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1943-前1933年期间。麦基洗德是“撒冷王”和“至高上帝的祭司”。(创14:17-20)不过,撒冷城及城中居民的起源,跟君王兼祭司麦基洗德的身世一样,都无从稽考。(参看来7:1-3)
在亚伯拉罕一生中,看来还有另一件事涉及耶路撒冷一带。上帝吩咐亚伯拉罕到“摩利亚地”的“一座山”上,献上儿子以撒。所罗门建造的圣殿位于“摩利亚山”上一个曾是脱谷场的地方。(创22:2;代下3:1)由此可见,亚伯拉罕打算献上以撒的地方位于耶路撒冷一带的山区。(见摩利亚)圣经没有说明当时麦基洗德是否还在世,但可能撒冷人对亚伯拉罕仍然很友好。
阿马尔奈泥板记录了迦南诸侯写给埃及领主的信,其中包括耶路撒冷(乌路撒冷)王或总督所写的七封信。这些书信是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之前写的。因此,从亚伯拉罕跟麦基洗德会面,到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的约莫465年间,耶路撒冷由信奉异教的含族迦南人占领,并受含族埃及帝国控制。
约书亚彻底征服迦南的记载中,列出了攻打基遍的联盟诸王,其中包括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他的名字(意思是“[我的]主是正义”)跟耶路撒冷从前的王麦基洗德(“正义的王”)的名字很接近,但亚多尼洗德并不崇拜至高的上帝耶和华。(书10:1-5,23,26;12:7,8,10)
约书亚把土地分配给各部族,耶路撒冷位于犹大和便雅悯部族之间的地界,就是沿着欣嫩谷的那段地界。这样,至少后来称为“大卫城”的区域就落在便雅悯境内,在位于汲沦溪谷和泰路平谷之间的山脊上。看来这个迦南城还包括另外的区域(郊区),部分郊区可能在欣嫩谷西面和南面的犹大境内。根据士师记1:8,首先攻占耶路撒冷的是犹大人,但后来随着以色列军队继续向其他地方推进,看来这城的耶布斯居民有一部分存留下来(或再次回来),具有足够的力量负隅顽抗,无论是犹大人还是便雅悯人都未能消灭他们。因此,圣经说耶布斯人跟犹大人和便雅悯人一起住在耶路撒冷。(书15:63;士1:21)这种情形持续了大约四百年,耶路撒冷有时被称为“耶布斯”“外邦城”。(士19:10-12;代上11:4,5)
以色列国统一期间 扫罗王的大本营在便雅悯境内的基比亚。大卫王起初定都犹大的希伯仑,这城在耶路撒冷西南偏南约30公里(19英里)。大卫在那里作王七年半(撒下5:5),之后决定迁都到耶路撒冷,这样做是遵照上帝的指示(代下6:4-6)。多个世纪之前,耶和华就预告他会选择一个地方归于自己名下。(申12:5;26:2;另见代下7:12)
看来当时耶布斯人的城位于耶路撒冷东部山脊的南端。他们深信这座城堡坚不可摧,因为城的三面都有陡峭的山谷作天然屏障,北面则很可能设有特别的防御工事。这城是有名的“险峻之地”。(代上11:7)耶布斯人讥嘲大卫,说就算“瞎的跛的”也能击退大卫的进攻。大卫派约押作先锋,攻占了这座城。约押显然是从“水道”进城的。(撒下5:6-9;代上11:4-8)学者们不能完全肯定译作“水道”的希伯来语的含义,但一般认为最有可能的意思是“水道”或类似的词语(“竖井”,RS,AT;“水沟”,和合)。圣经的简短记载并没有说明大卫的手下怎样突破城的防御工事。自从通往基训泉的隧道和竖井被发现后,一般认为约押率领手下从竖井上去,穿过倾斜的隧道入城,然后发动突袭。(见下册951页图片)无论约押所用的方法是什么,城被攻占后,大卫就迁都到那里(公元前1070)。此后耶布斯人的这座堡垒被称为“大卫城”,也叫“锡安”。(撒下5:7)
大卫开始大兴土木,看来也着手加固城的防御体系。(撒下5:9-11;代上11:8)撒母耳记下5:9及后来的一些记载(王上9:15,24;11:27)所提到的“米罗土垒”(希伯来语ham·Mil·lohʼʹ汉米洛),是城的某个地理特征或建筑特色,当时广为人知,但现今已经无从辨认。后来大卫把耶和华的神圣约柜从俄别以东的家抬到耶路撒冷,这城就成为以色列的宗教及行政中心。(撒下6:11,12,17;见埋葬,坟地;大卫城;米罗土垒)
没有记载显示,敌人曾在大卫在位期间进侵耶路撒冷,因为大卫在战场上把仇敌都打垮了。(参看撒下5:17-25;8:1-14;11:1)不过,有一次大卫的儿子押沙龙率领叛军向耶路撒冷进发,大卫认为弃城逃走是上策。也许他是为了避免在归于耶和华名下的地方发生内战,造成流血事件。(撒下15:13-17)不论大卫撤离的动机是什么,他这样做使上帝启示拿单所说的预言得到应验。(撒下12:11;16:15-23)大卫不让人带着约柜跟他一起撤离,而是吩咐忠心的祭司把约柜抬回去,回到上帝拣选的地方。(撒下15:23-29)撒母耳记下15章记述了大卫撤离初期的情况,这段记载清楚勾画了城东地区的地理特点。
大卫在位晚期,着手预备圣殿的建筑材料。(代上22:1,2;另见王上6:7)其中石块可能是在耶路撒冷开凿出来的,因为耶路撒冷的岩层很容易切割和凿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块,这些石块再经过风吹日晒,就成为又好看又耐用的建筑材料。证据显示,在现今大马士革门附近有一个古采石场,曾有巨量的石块被开凿出来。
大卫王年老时吩咐人膏立所罗门为王,从这个记载可以进一步了解耶路撒冷东面和南面的地形。所罗门在基训泉受膏立时,大卫的另一个儿子亚多尼雅在隐罗结水泉图谋篡夺王位。这两个地点相距不远(约700米;2300英尺),亚多尼雅和同谋的人能听到基训传来的吹角声和欢呼声。(王上1:5-9,32-41)
所罗门在位期间,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完成很多建造工程(可能也有重建工程),并扩展城的边界。(王上3:1;9:15-19,24;11:27;另见传2:3-6,9)所罗门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就是兴建圣殿。圣殿及其院子建造在城东部的摩利亚山山脊上,在“大卫城”的北面。圣殿的故址显然就是现今岩顶圆顶寺所在的地方。(代下3:1;王上6:37,38;7:12)圣殿附近的其他主要建筑物包括所罗门的宫殿、黎巴嫩林宫、大柱廊和宝座廊。(王上7:1-8)这个建筑群看来位于圣殿以南逐渐向下倾斜的山坡上,斜坡通往“大卫城”。(见上册752页地图;上册748页图片)
以色列国分裂期间(公元前997-前607) 耶罗波安反叛后,以色列国一分为二,耶路撒冷成为便雅悯和犹大这两个部族的首都,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统治。利未人和祭司也迁到这座归于耶和华名下的城,使罗波安的王位得到巩固。(代下11:1-17)在地理上,耶路撒冷不再位于国家的中心,距离敌对的北方十部族王国的边界只有几公里。所罗门死后不到五年,耶路撒冷就遭到第一次侵略,以后还多次被敌人进侵。埃及王示撒攻打犹大国,他无疑认为犹大国的国力已经减弱,容易攻下。由于犹大人对耶和华不忠,示撒成功地进入耶路撒冷,夺去圣殿的财宝和其他财物。后来犹大人悔改,上帝才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保护,耶路撒冷才不致遭到破坏。(王上14:25,26;代下12:2-12)
忠于上帝的亚撒王在位期间,北方以色列国的王巴沙在犹大国北面边界增加兵力,企图把边界关闭,好阻止人进出耶路撒冷(可能他想防止自己的国民效忠于犹大国)。但他的行动没有成功。(王上15:17-22)亚撒的儿子约沙法在位时继续推行正确的崇拜,结果耶路撒冷受到上帝保护,大大得益。审理法律案件的安排也得到改善。(代下19:8-11;20:1,22,23,27-30)
作为犹大国首都的耶路撒冷,在后来的历史中反复出现以下情况:从事正确的崇拜,就得到耶和华赐福和保护;背离正确的崇拜,就导致严重的难题,也容易遭到侵略。约沙法的儿子约兰不忠于耶和华,他在位期间(公元前913-约前907),耶路撒冷又一次遭到侵略和洗劫。尽管城墙很坚固,阿拉伯和非利士联军还是攻进城里。(代下21:12-17)在接着的一个世纪,约阿施王偏离正路,结果叙利亚军队“入侵犹大和耶路撒冷”,接着的经文表明他们成功地进入耶路撒冷。(代下24:20-25)亚玛谢背离正确的崇拜期间,北方的以色列国入侵犹大,拆毁了城北边从角门(位于西北角)到以法莲门(位于角门东面)的一段长约178米(584英尺)的重要城墙。(代下25:22-24)可能在此之前的某个时候,耶路撒冷的边界已经越过中部山谷,扩展到西面山脊。
乌西雅王(公元前829-前778)为耶路撒冷设置了更多坚实的防御工事。他在(西北)角门和谷门(在西南角)建造塔楼,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又在“扶壁”(“拐角处”,吕译;“转弯之处”,和合)建造塔楼,“扶壁”看来是东面某段城墙,离大卫或所罗门的王宫不远。(代下26:9;尼3:24,25)乌西雅还在塔楼和墙角放置“军械”,可能是用来发射利箭和投掷大石的弹射器。(代下26:14,15)他儿子约坦继续进行各项建造工程。(代下27:3,4)
忠于上帝的希西家王接替奉行错误崇拜的父亲亚哈斯作王。他洁净并重修圣殿,又安排了盛大的逾越节庆祝活动,吸引了以色列全地很多人到耶路撒冷来崇拜上帝,包括北方以色列国的人。(代下29:1-5,18,19;30:1,10-26)这次活动促进了正确宗教的复兴,然而,不久正确宗教就遭到信奉异教的人攻击,他们讥嘲真神,而耶路撒冷就是归于这位真神名下的。在公元前732年,即亚述征服北方以色列国八年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横扫巴勒斯坦,又率领部分军队攻打耶路撒冷。(代下32:1,9)希西家已经为城被围困做好预防措施。他堵塞了城外的水源,把水源隐藏起来,使敌军难以得到水。他又加固城墙并增加防御工事。(代下32:2-5,27-30)当时,从基训泉引水到城里的水道看来早已筑成,可能是在和平时期修筑的。(王下20:20;代下32:30)人们认为这条引水道还包括汲沦溪谷旁的隧道,隧道最后通往泰路平谷的西罗亚池。如果这个看法正确,这可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小工程。(见考古学条下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基训2)无论如何,耶路撒冷的御敌能力并不取决于防御工事和储备物资,而是有赖于耶和华上帝保护人的大能。上帝说:“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的仆人大卫,我必保卫拯救这座城。”(王下19:32-34)上帝施行神迹,杀死18万5000个亚述士兵,迫使西拿基立仓皇逃回亚述。(王下19:35,36)亚述编年史记载了这次战役,颂扬西拿基立把希西家困在耶路撒冷,有如“笼中之鸟”,但没有说西拿基立攻占了这座城。(见西拿基立)
玛拿西在位期间(公元前716-前662),沿汲沦溪谷加建城墙。这段时期,国民越发偏离正确的宗教。(代下33:1-9,14)玛拿西的孙子约西亚暂时扭转了这种堕落的趋势。他在位期间,崇拜偶像的人仍然在欣嫩谷里举行可憎的仪式,他毁坏这地方,“不让人在那里进行崇拜”,方法可能是玷污欣嫩谷,把它变成一个垃圾场。(王下23:10;代下33:6)看来“灰堆门”通往欣嫩谷。(尼3:13,14,见欣嫩谷)在约西亚的日子,耶路撒冷的“第二区”(“新区”,现译)首次出现。(王下22:14;代下34:22)一般认为,“第二区”是城内位于圣殿区西面或西北面的区域。(番1:10)
约西亚死后,耶路撒冷的情况迅速恶化,因为相继在位的四个君王都不忠于上帝。约雅敬在位第八年,犹大臣服于巴比伦。三年后,约雅敬反叛巴比伦,巴比伦人就前来围攻耶路撒冷,把城攻下,并抢去城里的财宝。当时作王的约雅斤和一些居民被掳走。(王下24:1-16;代下36:5-10)巴比伦王立西底家作王,后来西底家试图摆脱巴比伦的统治。他在位第九年(公元前609),耶路撒冷再次被围。(王下24:17-20;25:1;代下36:11-14)埃及派军队解救耶路撒冷,但只是使围城的巴比伦人暂时撤离而已。(耶37:5-10)耶和华通过耶利米所说的预言果然应验,巴比伦人卷土重来,并再次围困耶路撒冷。(耶34:1,21,22;52:5-11)在城被围的后期,耶利米被囚在“卫兵院”里(耶32:2;38:28),卫兵院跟王宫相连(尼3:25)。城被围困18个月期间,城里发生严重饥荒,很多人生病和死去。最后,西底家在位第十一年,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攻破,城被占领。(王下25:2-4;耶39:1-3)
荒凉和复兴 公元前607年搭模斯月九日,城墙被攻破。一个月后,即阿布月十日,尼布甲尼撒的代表尼布撒拉旦进入耶路撒冷,着手破坏这城。他烧毁圣殿和其他建筑物,拆毁城墙。犹大王和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居民被掳到巴比伦,财宝被劫掠。(王下25:7-17;代下36:17-20;耶52:12-20;见下册326页图片)
考古学家康德指出,“耶路撒冷被毁灭之后,历史一片空白,直到居鲁士的日子”。这话是正确的,不仅耶路撒冷,整个犹大国的历史都是这样。巴比伦王跟亚述人的做法不同,不会把其他民族迁移到被征服的地区。正如圣经预告,耶路撒冷荒凉了一段长达70年的时期。(耶25:11;代下36:21)
波斯王居鲁士“元年”(显然是指他统治巴比伦的第一年,即公元前538年),他颁布诏书,释放被掳的犹太人“上犹大的耶路撒冷,重建以色列上帝耶和华在耶路撒冷的殿”。(拉1:1-4)大批民众长途跋涉,携带圣殿财宝返回耶路撒冷。其中包括4万2360个以色列人,另外还有仆婢和歌手。他们在公元前537年提斯利月(公历9月-10月)抵达耶路撒冷,赶上庆祝住棚节。(拉2:64,65;3:1-4)在省长所罗巴伯带领下,回乡的犹太人着手重建圣殿。虽然仇敌强烈反对,有些犹太人的热心也一度冷淡下来,但圣殿终于在公元前515年3月建成。公元前468年,一批俘虏随同祭司兼抄经士以斯拉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带来更多物资,要“修饰耶和华在耶路撒冷的殿”。(拉7:27)这是亚达薛西王(长手君)授权他们去做的。他们带回来的财物价值看来超过4300万美元。(拉8:25-27)
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后过了约一个半世纪,耶路撒冷的城墙和城门仍然破败不堪。尼希米获亚达薛西王批准,前往耶路撒冷修建城墙。(尼2:1-8)他乘夜视察城墙,又把重建城墙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家族。关于当时城的布局,特别是城门的布局,这段记载提供了主要资料。(尼2:11-15;3:1-32;见门)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应验了但以理的预言,确定了“七十个七的时期”开始的年份,这段时期跟弥赛亚来临的时间有关。(但9:24-27)尽管仇敌不断骚扰,但耶路撒冷的城墙和城门在短短52天内就建成了,时间是在公元前455年。(尼4:1-23;6:15;7:1;见七十个七的时期条下的“颁布谕旨”)
当日,耶路撒冷“又宽阔又广大,但城中的居民稀少”。(尼7:4)民众在城东边“水门前的广场上”聆听祭司朗读圣经,并举行庆祝活动。(尼3:26;8:1-18)之后他们作出安排,每十人选一人住在耶路撒冷,好增加城里的人口。所选的人是抽签决定的,但显然也有些人自愿住在耶路撒冷。(尼11:1,2)后来,耶路撒冷的民众在属灵上受到洁净,为奉行正确宗教打好基础。(尼12:47-13:3)尼希米作省长12年或更久,其间去过一次波斯王宫。他返回耶路撒冷后,发现有必要进一步洁净民众。(尼13:4-31)他竭力铲除叛道的影响。《希伯来语经卷》的记载到此为止,时间是在公元前443年后。
希腊和马加比家族统治时期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进军犹大,希腊取代米底亚-波斯开始统治犹大。希腊历史家没有提到亚历山大进入耶路撒冷。不过这城的确成为希腊版图的一部分,而且按理来说,亚历山大不可能完全忽视耶路撒冷的存在。据公元1世纪的约瑟夫斯记载,犹太传统认为,亚历山大接近耶路撒冷时,犹太大祭司前去迎接他,给他看上帝启示但以理所记的预言,但以理预告希腊必闪电般征服列国。(《犹太古史》第11卷326-338节[8章4-5段];但8:5-7,20,21)无论如何,看来耶路撒冷安然渡过政权的更替,没有受到什么破坏。
亚历山大死后,耶路撒冷和犹地亚受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统治。公元前198年,叙利亚的安条克大帝攻占了坚固城西顿,之后占领了耶路撒冷。此后犹地亚纳入塞琉西帝国的版图。(参看但11:16)耶路撒冷受塞琉西王朝统治30年,后来在公元前168年,叙利亚王安条克四世(伊皮法尼)企图把犹太人彻底希腊化。他把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给宙斯(朱庇特),在祭坛献上不洁的祭物,亵渎祭坛。(玛加伯上1:57,62;玛加伯下6:1,2,5;下册335页图片)这一举动触发了马加比家族(或哈斯蒙尼家族)的反抗。经过三年抗争,犹大·马加比控制了耶路撒冷和圣殿。公元前165年,在祭坛遭亵渎的周年纪念日即基斯流月二十五日,犹大·马加比把坛重新献给耶和华,用于正确的宗教崇拜。(玛加伯上4:52-54;玛加伯下10:5;另见约10:22)
犹太人跟塞琉西王朝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公元前160年左右,他们向罗马求助,从此一个新的霸权介入耶路撒冷的事务。(玛加伯上8:17,18)耶路撒冷开始受扩张的罗马帝国影响。公元前142年左右,西门·马加比使耶路撒冷成为犹地亚地区的首府,表面上,这个地区不受外邦人管治,也不向外邦人纳税。公元前104年,耶路撒冷的大祭司阿里斯托布鲁斯一世甚至取得君王的头衔。不过,他并不是大卫的后代。
在这段时期,耶路撒冷根本不是“和平的城”。自私自利和野心勃勃的精神引发内讧,不同宗教派系彼此争斗令情况更遭。这些宗教派系包括:撒都该派、法利赛派、奋锐党等。内讧大大削弱了耶路撒冷的力量。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跟他的兄弟海尔卡努斯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斗,结果罗马人前来调停。公元前63年,罗马军队在庞培将军率领下包围耶路撒冷三个月,试图进入耶路撒冷,解决纷争。据说有1万2000犹太人死去,很多是死在以色列同胞手上的。
约瑟夫斯在庞培占领耶路撒冷的记载中,第一次提到横过泰路平谷的拱道(有拱顶的通道)。这条拱道连接东西两个城区,也使住在西城区的人可以直接前往圣殿区。
罗马委任以土迈人安提帕特(二世)作犹地亚的总督,一个马加比人留任大祭司和耶路撒冷的地方长官。后来,罗马任命安提帕特的儿子希律(大帝)作犹地亚的“王”。不过,希律直到公元前37年或前36年才得以控制耶路撒冷,实际开始统治。
希律大帝统治时期 希律统治期间,大兴土木,耶路撒冷十分繁荣兴旺。他建造了一个剧场、一座体育馆、一座竞技场(见下册535页图片),以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希律还建造了一座防守坚固的王宫(见下册538页图片),王宫看来位于城西,现今的雅法门南面。考古学家相信他们在那里已经发现了其中一座塔楼的根基。另一座堡垒安东尼亚塔位于圣殿附近,有一条通道将塔和圣殿连接起来。(见下册535页图片;《犹太古史》第15卷424节[11章7段])罗马驻军能从这条通道迅速抵达圣殿区。保罗在圣殿区被一群暴民包围时,士兵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通道赶到那里把他解救出来的。(徒21:31,32)
不过,希律最伟大的成就还要数重建圣殿及附属建筑群。他在位第十八年动工(《犹太古史》第15卷380节[11章1段]),一年半后圣殿建成,但附属建筑和院子则在希律死后很久才完工。(约2:20)整个圣殿区的面积约为原来的两倍。圣殿院子的部分墙壁存留至今,现称西墙或哭墙。考古学家认为,墙下层那些0.9米(3英尺)高的巨石是希律时期安放的。
公元前2年到公元70年 《希腊语经卷》记载了这其间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一些事件。耶稣诞生了,但不是在耶路撒冷,而是在邻近的“大卫城”伯利恒。(路2:10,11)后来希律和“全耶路撒冷”听占星术士说“犹太人的王”诞生了,就激动不安。(太2:1-3)希律颁布惨无人道的法令,屠杀伯利恒的婴儿。不久之后他就死了,看来是在公元前1年。(见希律1)他儿子阿基劳斯继位,统治耶路撒冷、犹地亚和其他地区。后来,罗马因阿基劳斯行为不检把他免职。此后,犹地亚由罗马直接任命总督管理。耶稣传道期间,本丢·彼拉多担任犹地亚的总督。(路3:1)
耶稣是马利亚的长子,他出生40天后,父母把他带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呈献给耶和华。年迈的西缅和安娜看见应许的弥赛亚,十分欢喜。安娜把耶稣的事告诉“所有期待耶路撒冷得救的人”。(路2:21-38;另见利12:2-4)圣经没有说明耶稣童年时还给带到圣殿多少次,只记载了他12岁去圣殿时所发生的事。当时耶稣跟圣殿里的老师讨论属灵的事。耶路撒冷是耶稣的父亲拣选的城,城里的圣殿就是他父亲的“家”,耶稣很喜欢待在那里。(路2:41-49)
耶稣受浸后开始传道。在三年半的传道工作期间,耶稣定期前往耶路撒冷。每年三次节期,他肯定到那里去,因为按照律法,所有犹太男丁必须去耶路撒冷庆祝节期。(出23:14-17)不过,耶稣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耶路撒冷以外度过,他主要在加利利和以色列其他地区传道教人。
在耶路撒冷,耶稣常到圣殿区教导人。除圣殿区以外,圣经只提到耶稣在城中几个地方传道。圣殿区以北不远处出土的一个池子,据称就是有五个柱廊的毕士特池。(约5:2;见毕士特)公元1世纪的西罗亚池,很可能就是近年学者们在泰路平谷地势最低处发现的一个水池,池水是通过引水道从基训泉引入的。(约9:11;见下册950页图片)对于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前后经过,圣经作了详细记载。(见下册742页地图;下册743页图片)
公元33年逾越节之前六天,耶稣来到橄榄山东面山坡的伯大尼。第二天,即尼散月九日,耶稣以耶和华受膏君的身份,骑着一头驴驹前往耶路撒冷。他这样做应验了撒迦利亚书9:9的预言。(太21:1-9)耶稣下橄榄山时,停下来眺望耶路撒冷,为城哭泣,生动地预告城必被围困并沦为荒凉。(路19:37-44)耶稣进了城(可能从东面城墙的一道门进去),全城都“轰动起来”,因为耶路撒冷面积不大,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太21:10)
余下的几天,耶稣白天在耶路撒冷,晚上则到伯大尼过夜。(路21:37,38)耶稣洁净圣殿,把惟利是图的商人赶出去(太21:12,13),就像大约三年前所做的一样(约2:13-16)。尼散月十一日,他和四个门徒一起上橄榄山,从那里可以看见耶路撒冷和圣殿。耶稣说了一个重要预言,涉及耶路撒冷将临的毁灭和“这个制度的末期”,以及他的临在。(太24章;可13章;路21章)尼散月十三日,彼得和约翰在耶路撒冷一个楼上房间里预备好逾越节的晚餐。那天晚上(尼散月十四日的开始),耶稣跟使徒一起过逾越节。耶稣跟他们谈完话,就一起离开耶路撒冷,过了汲沦谷,登上橄榄山,到了客西马尼园。(太26:36;路22:39;约18:1,2)“客西马尼”的意思是“油榨”,至今橄榄山上还有生长多年的橄榄树。但对于客西马尼园的具体地点,人们只能做一番推测。(见客西马尼)
那天晚上,耶稣被逮捕并带回耶路撒冷,去见祭司亚那和该亚法,又被押到公议会大厅受审。(太26:57-27:1;约18:13-27)黎明时分,耶稣从那里被带到彼拉多的“总督府”(太27:2;可15:1,16),然后被解到希律·安提帕那里,当时希律也在耶路撒冷(路23:6,7)。最后,耶稣被送回彼拉多那里,在“铺石地”(希伯来语叫“迦巴大”)接受最终审判。(路23:11;约19:13;见铺石地)
耶稣在各各他被挂在柱上,各各他的意思是“髑髅[地]”。(太27:33-35;路23:33)各各他显然位于城外,很可能在北边,但具体地点现今无法确定。(见各各他)耶稣的埋葬地点同样无法确定。(见下册948页图片)
犹大把出卖耶稣所得的钱丢在圣殿里,后来祭司们用这钱买了“陶匠的地,用来埋葬异乡人”。(太27:5-7)传统上认为,这块地位于欣嫩谷南边,靠近欣嫩谷跟汲沦溪谷的交汇处。这一带发现了很多坟墓。(见亚革大马)
使徒时代 耶稣死而复活后,吩咐门徒暂时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路24:49;徒1:4)耶稣升天十天后,门徒在一个楼上房间聚集时受圣灵膏立。(徒1:13,14;2:1-4)从这时起,门徒要奉基督的名劝人悔改,好叫罪得蒙宽恕。(路24:46-48)当时很多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和归信者聚集在耶路撒冷守五旬节。基督徒充满圣灵向人作见证,结果有几千人受浸成为门徒。有这么多门徒宣讲自己的信仰,难怪宗教领袖大为愤怒,说:“你们……把你们的道理传遍耶路撒冷”。(徒5:28)使徒施行了很多神迹,使他们所作的见证更加有力。例如,他们治好了一个坐在“名叫美门的殿门口”(可能是女院的东门)的跛脚乞丐。(徒3:2,6,7)
基督教的信息从耶路撒冷传到“撒马利亚,直到地极”(徒1:8),中央长老团则继续在耶路撒冷督导各地会众。由于受到迫害,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除了使徒,人人都分散到犹地亚和撒马利亚境内各处”。(徒8:1;另见加1:17-19;2:1-9)有些使徒和门徒从耶路撒冷被派往撒马利亚等地帮助新门徒。(徒8:14;11:19-22,27)后来,大数城的扫罗(保罗)成为基督徒后第一次前往耶路撒冷,但不久由于犹太人企图杀死他,他就明智地提早离去。(徒9:26-30)然而,耶路撒冷也有平安无事的时期。(徒9:31)彼得在这里向聚集的基督徒解释上帝让外邦人成为信徒的经过。割礼及相关问题的争议也是在耶路撒冷解决的。(徒11:1-4,18;15:1,2,22-29;加2:1,2)
耶稣说过,耶路撒冷“常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到这里来的人”。(太23:37;另见23:34-36)虽然耶路撒冷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对上帝的儿子有信心,但以整体而言,这城的所作所为跟以往一样。因此,“[她]的殿被撇弃,留给[她]自己了”。(太23:38)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叛变,绍塞斯·加卢斯率领罗马军队前来包围耶路撒冷,并一度推进到圣殿的外墙。但加卢斯不知为何突然撤兵,这使基督徒有机会听从耶稣的吩咐:“到时,在犹地亚的,要逃到山上去;在[耶路撒冷]的,要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路21:20-22)优西比乌斯在《基督教教会史》(第3卷5章3节)中指出,基督徒离开耶路撒冷和整个犹地亚地区,逃到比利阿一个名叫佩拉的城。
罗马撤兵给耶路撒冷带来的纾解只是短暂的,就像西底家在位末期,埃及出兵只能使巴比伦人暂时撤离耶路撒冷一样。公元70年,提图斯将军率领一支人数更多的罗马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围困耶路撒冷。当时城里聚集了很多来过逾越节的人。罗马士兵筑垒围城,绕城立了一圈栅栏,以防城里的人白天或晚上逃走。这也应验了耶稣的预言。(路19:43)据约瑟夫斯记载,城里各派系彼此争斗攻讦,很多储备的食物被毁去。试图离城的人一旦被发现就给当作叛徒处死。约瑟夫斯说,不久城里的饥荒就十分严重了,以致人们落到吃干草、皮革甚至自己孩子的地步。(参看哀2:11,12,19,20;申28:56,57)提图斯提出议和,但一再遭到城里顽固的首领们拒绝。
最后,罗马军队逐步攻破城墙,侵入城里。(见下册752页图片)尽管军队接到命令不要摧毁圣殿,但圣殿还是被人放火,终于被彻底焚毁。据约瑟夫斯记载,这件事跟多个世纪之前,尼布甲尼撒毁灭第一座圣殿发生在同一天。他又说,存放族谱、家谱和继承权档案的库房也被烧毁。(《犹太战记》第6卷250-251节[4章5段];第2卷426-428节[17章6段];第6卷354节[6章3段])因此,再没有法律文件可以用来鉴别家族世系了,再没有人能证明自己出自犹大部族(弥赛亚生于这个部族)或出自利未部族(可担任祭司的职务)了。
从公元70年4月3日到8月30日,仅仅过了4个月零25天,耶路撒冷就被攻陷了。可见,这场患难虽然可怕,但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原因无疑是城里犹太人行动过激,失去理性。尽管约瑟夫斯估计,死亡人数高达110万,但还是有人幸存下来。9万7000人沦为俘虏,其中很多被送到埃及做奴隶,或是在罗马行省的剧场里被刀剑或野兽杀死。这也应验了上帝的预言。(申28:68)
整座城被彻底毁灭,只有希律宫殿的塔楼和西墙的一部分存留下来,作为证据告诉后世的人,再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无济于事。约瑟夫斯指出,除了这些残余的建筑物,“环绕耶路撒冷的城墙都被夷为平地,以致后世去参观的人无法相信那里曾有人居住”。(《犹太战记》第7卷3节[1章1段])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上有一幅浮雕,描绘罗马士兵带走被焚毁的圣殿里的神圣器皿。(参看太24:2;下册752页图片)
后期历史 耶路撒冷沦为一片荒凉,直到公元130年左右,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建造一座新城,叫做埃利亚卡皮托利纳。这引起犹太人的反抗,领头的是巴尔·科赫巴(公元132-135)。叛乱取得一时的成功,但随后被镇压。几乎有两个世纪之久,犹太人不准在罗马人建造的这座新城居住。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探访耶路撒冷,命人确定许多所谓圣地所在的地点。后来,穆斯林占领了这城。今天,圣殿山上有两座伊斯兰教建筑物。公元7世纪后期,哈里发迈尔万一世·伊本·哈凯姆在圣殿的故址或附近建造了岩顶圆顶寺。在岩顶圆顶寺南面的阿喀萨清真寺,于公元8世纪兴建,于公元11世纪大规模重建。
关于耶路撒冷一带的更多资料,详见隐罗结,汲沦溪谷,玛革提施,橄榄山,俄斐勒,圣殿,锡安。
城的象征意义 耶路撒冷并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它曾是地上惟一一座归于耶和华上帝名下的城。(王上11:36)象征上帝临在的约柜搬到那里后,耶路撒冷就成为耶和华象征性的居住地,他“安歇的地方”。圣殿(或上帝之家)建成后,情形就更是这样。(诗78:68,69;132:13,14;135:21;另见撒下7:1-7,12,13)大卫世系的君王都是上帝膏立的,坐在“耶和华的宝座”上。(代上29:23;诗122:3-5)由于这缘故,耶路撒冷也称为“耶和华的宝座”。归附耶路撒冷的部族和国族,其实就是支持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归向耶和华的名。(耶3:17;诗122:1-4;赛27:13)敌视或攻击耶路撒冷的,就等于反对上帝的至高统治权。根据创世记3:15的预言,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
因此,耶路撒冷象征上帝所立政府的所在地,或上帝的王国。上帝的律法从耶路撒冷颁布,他的话语从那里发出,他从耶路撒冷赐福给人。(弥4:2;诗128:5)因此,人为耶路撒冷求福和求平安,就是求上帝的正义旨意实现,求上帝要做的事都成功。(诗122:6-9)耶路撒冷坐落在犹大的群山之中,看起来无疑气势非凡。然而,耶路撒冷之所以巍峨壮丽,真正的原因是蒙耶和华上帝赐予荣耀和光彩,从而成为上帝的“华美冠冕”。(诗48:1-3,11-14;50:2;赛62:1-7)
受造的万物中,赞美耶和华的主要是有智慧的生物,耶和华的旨意也主要通过他们实现。因此,耶路撒冷是否继续蒙上帝所用,不是取决于城里的建筑物,而是取决于住在城里的人,包括统治者和平民,祭司和信众。(诗102:18-22;赛26:1,2)只要这些人忠于耶和华,用言行荣耀他的名,他就赐福给耶路撒冷,保卫这城。(诗125:1,2;赛31:4,5)可惜大部分人都叛离正确的宗教,结果耶路撒冷的君王和民众很快就失去了耶和华的悦纳。耶和华宣告他必弃绝这座归于他名下的城。(王下21:12-15;23:27)他要除去城中众人“所依所靠的”,以致人民受苛政统治,青少年为非作歹,地位尊贵的人不受尊重;耶路撒冷必遭到贬抑,大受羞辱。(赛3:1-8,16-26)后来耶和华容许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毁灭。70年后,他使这城复兴,回复美丽的光彩,并再次成为正确崇拜的中心,充满欢欣喜乐。(赛52:1-9;65:17-19)虽然如此,城里的首领和民众后来却再次故态复萌,叛离正确的宗教。
耶和华使耶路撒冷存留,直到他把自己的儿子差到地上。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必须在这城一一应验。(赛28:16;52:7;亚9:9)以色列人悖逆耶和华达到极点,竟然把弥赛亚耶稣基督挂在柱上处死。(参看太21:33-41)这件事发生在耶路撒冷,是首领挑唆和民众支持的结果。因此,耶和华彻底弃绝了耶路撒冷,永不再让这城代表他和归于他名下。(参看太16:21;路13:33-35)上帝判定耶路撒冷遭受毁灭,这个判决在公元70年实现。耶稣和使徒都没有预告上帝会再度复兴地上的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圣殿。
但耶路撒冷这个名称却继续用来象征比地上的耶路撒冷城更伟大的事物。使徒保罗受上帝启示,提到“在上的耶路撒冷”,并指出这是受膏基督徒的“母亲”。(加4:25,26)这样一来,“在上的耶路撒冷”就可说是耶和华上帝的“妻子”,上帝是生命的源头,伟大的父亲。地上的耶路撒冷作上帝所拣选国族的首都时,也被喻为一个许配给上帝的妇人,跟他立约,缔结圣洁的关系。(赛51:17,21,22;54:1,5;60:1,14)耶路撒冷城因而象征上帝地上子民构成的全会众。可见,“在上的耶路撒冷”必然象征耶和华手下全体忠心的灵体组成的会众。
新耶路撒冷 使徒约翰受上帝启示写下启示录,描述“新耶路撒冷”的情况。(启3:12)约翰在异象里看见“圣城……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好像新娘为了丈夫装饰妥当”。这城跟他在异象中所见的“新天新地”有关。天使指出,“新娘”是“绵羊羔的妻子”。(启21:1-3,9-27)其他使徒也把受膏基督徒组成的会众比作基督的妻子。(林后11:2;弗5:21-32)启示录14章记述,“绵羊羔”基督耶稣站在锡安山上,锡安这个名称也跟耶路撒冷有关。(参看彼前2:6)有14万4000人跟耶稣在一起,他们的额上都写着他的名和他父亲的名。(启14:1-5;见新耶路撒冷)
不忠的耶路撒冷 圣经中很多提到耶路撒冷的经文,都是谴责这城的恶行的。显然耶路撒冷只有在忠于耶和华时,才能象征他组织的天上部分,或者象征“上帝的以色列”(真基督徒的会众)。(加6:16)圣经把不忠于耶和华的耶路撒冷比作一个妓女,一个通奸的妇人,所作所为就像曾占据这城的异教徒亚摩利人和赫人一样。(结16:3,15,30-42)不忠的耶路撒冷只能象征叛道的人,他们自称归于上帝名下,却不忠于他,就像妓女所为一样。(雅4:4)
由此可见,在圣经里,“耶路撒冷”的意思有好几个,人必须根据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这个词在不同经文中的含意。(见列国的既定时期)
[第814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耶路撒冷及邻近地区
耶路撒冷
伯利恒
巴力比拉辛
伯法其
伯大尼
挪伯
亚拿突
基比亚
迦巴
拉玛
基遍
以马乌斯
基烈耶琳
密抹
米斯巴
上伯和仑
下伯和仑
艾城
伯特利
[第823页的图片]
普鲁塔铜币:犹太人跟罗马人交战期间铸造的,上面刻着“解放锡安”
[第823页的图片]
悉斯特提由斯铜币:纪念罗马征服犹地亚,正面是罗马皇帝韦斯巴芗的头像,背面是“犹地亚陷落”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