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意受“仁慈的法度”支配吗?
莉莎a说:“弟兄姊妹仁慈地对待我,这是最触动我的地方。”她所指的是她最初学习圣经的原因。安妮的情况也一样,她说:“最初吸引我的主要是仁慈,而不是教义。”现在莉莎和安妮都已经受浸,也都很喜欢深入研读圣经,但她们一开始愿意学习圣经,主要是因为弟兄姊妹仁慈地对待她们。
我们怎样仁慈地对待身边的人,从而打动他们的心呢?本篇文章会谈谈两个方法:一、通过我们说的话;二、通过我们做的事。文章也会谈谈我们应该仁慈地对待谁。
舌上有“仁慈的法度”
箴言第31章提到贤能的妻子,说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度”。(箴言31:26)这句话的意思是,她说话的内容和语气都表现出仁慈这种特质。做丈夫的和做父亲的也应该这样说话。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说话太严厉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父母说话粗鲁、刻薄,孩子可能会很反感。如果希望孩子愿意听话,父母就要尽力以仁慈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不论你是不是为人父母,都需要学会仁慈地说话。可以怎么做呢?箴言31:26的上半节说:“她凭智慧开口说话。”这意味着我们要好好选择自己的措辞,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所以,我们可以先想想:“我要说的话会激起怒气,还是能缓解紧张的气氛呢?”(箴言15:1)要记得,三思而后言才是明智的做法。
箴言也说:“说话不慎的如刀刺人。”(箴言12:18)如果我们想想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语气会对人有什么影响,就更能够控制自己的舌头。我们遵守“仁慈的法度”,就不会说话尖酸刻薄、不留情面。(以弗所书4:31,32)我们会努力避免消极的言谈,尽力用亲切的语气说仁慈的话。耶和华在这方面立下了很好的榜样,当以利亚感到非常恐惧时,耶和华派天使用“平静低微的声音”代表他来说话安慰以利亚。(列王纪上19:12)不过,要显出仁慈的特质,不仅要说仁慈的话,还要有仁慈的行动。可以怎么做呢?
仁慈的行动能鼓励别人
我们效法耶和华,就不仅会说仁慈的话,也会有仁慈的行动。(以弗所书4:32;5:1,2)上文提过的莉莎讲述弟兄姊妹以前怎样仁慈地对待她,她说:“有一次,我们一家人突然被迫要搬家。有两对耶和华见证人夫妻听说了,就请假来帮我们收拾东西。那时候我其实还没有学习圣经呢。”弟兄姊妹仁慈的行动让莉莎很感动,于是她开始认真地学习圣经。
文章开头提到的安妮也很感谢弟兄姊妹仁慈地对待她。她说:“我以前受过很多伤害,所以很难相信别人。当我遇到耶和华见证人时,我也怀疑他们的动机。我会想:他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但我的圣经老师一直真挚地关心我,这让我越来越信任她,后来我就开始认真学习圣经了。”
弟兄姊妹仁慈的举动打动了莉莎和安妮的心,让她们愿意开始学习圣经,并且向耶和华和弟兄姊妹敞开心扉。
效法上帝,仁慈待人
有些人由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可能习惯对人微笑、说话和善。我们因为自己的教养或者个性而对人亲切有礼当然很好,但如果我们对人好只是由于这些原因,就不一定是在效法上帝表现真正的仁慈了。(参看使徒行传28:2)
真正的仁慈是上帝神圣力量果实的其中一种特质。(加拉太书5:22,23)想培养这种特质,就要让神圣力量指引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很想效法耶和华和耶稣。此外,身为基督的门徒,我们会真挚地关心别人。所以,我们仁慈待人是因为我们爱耶和华上帝,也爱别人。这种仁慈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上帝认可的,能够打动别人的心。
要仁慈地对待谁?
对于认识的人或者对我们好的人,也许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仁慈地对待他们,并且常常表达我们的感谢。(撒母耳记下2:6;歌罗西书3:15)但如果我们觉得某些人不值得我们这么做,又怎么样呢?
请想想,耶和华是仁慈的最佳榜样,不论人值不值得他以仁慈对待,他都会这么做。他的话语圣经也教导我们要仁慈待人。圣经《希腊语经卷》多次用“分外恩典”这个词组来形容上帝的仁慈,这个词组强调上帝仁慈地对待人是因为自己慷慨,而不是因为人有什么功劳。上帝是怎样显出这种仁慈的呢?
耶和华一直都仁慈地对待所有人,维持他们的生命。(马太福音5:45)事实上,在我们认识他之前,他就已经向我们显出仁慈了。(以弗所书2:4,5,8)比如,上帝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独生子,为全人类提供赎价。难怪使徒保罗说:“上帝的分外恩典多么丰厚!”(以弗所书1:7)此外,虽然我们会犯错,令耶和华伤心,但他还是继续温柔地指引和教导我们,就像“细雨”温柔地落在花草上一样。(申命记32:2)耶和华对我们这么仁慈,我们实在没办法回报。如果他没有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未来。(参看彼得前书1:13)
耶和华的仁慈的确很吸引我们,也令我们很想效法他。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在每一天仁慈地对待所有人,而不只是一些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5)如果我们不断这样做,就会像冷天里的一团火焰,能够给家人、弟兄姊妹、同事、同学和邻居带来温暖和安慰。
请想想,你的家里或会众里有没有谁需要帮助呢?如果你仁慈地对待他们,他们肯定会获得益处。也许会众里某个弟兄或姊妹特别需要人帮忙照顾房子和花园,或者经常需要人帮忙购物或处理别的事情。此外,如果在传道时看到别人有需要,你能给他一些实际的帮助吗?
但愿我们说的话、做的事总是受“仁慈的法度”支配,这样我们就是效法耶和华了。
a 本文的人名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