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动了怜悯的心”
1-3.(甲)两个盲人乞丐向耶稣求助,耶稣有什么反应?(乙)“动了怜悯的心”是什么意思?(见脚注)
耶利哥城外有两个盲人坐在路旁。他们每天都来这里,找个行人多的地方求人施舍。可是,这一天他们将要经历的事会大大改变他们的人生。
2 这两个乞丐突然听到一片嘈杂的人声,由于看不见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一个就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啊!”这是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途经耶利哥。当时耶稣不是独自一人,而是有一大群人跟着他。两个乞丐得知是谁经过后,就喊叫:“主啊,大卫的子孙,求你发发慈悲吧!”这引发了一阵骚乱。群众感到不耐烦,喝令他们不要作声,他们却不顾一切地继续呼喊。
3 虽然人声鼎沸,耶稣却听到两个乞丐的叫喊声。他会怎样做呢?当时耶稣思绪万千,有许多事情压在心头。大约再过一周,他就要离开人世了。他知道自己会在耶路撒冷受尽折磨,痛苦地死去。虽然这样,他并没有对两个不停喊叫的乞丐置之不理。耶稣停下来,吩咐人把喊叫的人带到面前。两个乞丐恳求说:“主啊,但愿我们的眼睛能看见。”耶稣“动了怜悯的心”,伸手摸他们的眼睛,他们就能看见了。a接着,他们毫不迟疑地跟随了耶稣。(路加福音18:35-43;马太福音20:29-34)
4.圣经预言耶稣会顾惜寒微的人,耶稣怎样应验了这个预言?
4 这并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子。耶稣曾多次在不同情况下对人深深动了怜悯之心。圣经预言耶稣会顾惜寒微的人。(诗篇72:13)耶稣确实处处体恤别人的感受,主动向人伸出援手,就像预言所说的一样。他传道是出于怜悯之心。现在让我们看看,福音书怎样显示耶稣言行背后的亲切怜恤之情,还有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怜恤别人。
顾及别人的感受
5,6.哪些事例表明耶稣体恤别人?
5 耶稣深深怜恤受苦的人,对别人的苦况感同身受。虽然耶稣跟他们处境不同,却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希伯来书4:15)他治好一个患了血崩十二年的妇人以后,描述妇人所患的病是“恶疾”,这表示他明白这个病曾令妇人苦恼不堪,饱受折磨。(马可福音5:25-34)耶稣看见马利亚和她身边的人因拉撒路的死而哭泣,就心里激动,十分难过。虽然他明知自己将要复活拉撒路,仍不禁掉下泪来。(约翰福音11:33,35)
6 另一次,有个麻风病人来到耶稣那里,恳求他说:“只要你愿意,就能使我洁净。”耶稣是完美的人,从来没有生过病,他有什么反应呢?耶稣深深地同情这个麻风病人。实际上,他“动了怜悯的心”。(马可福音1:40-42)于是,他做了一件异乎寻常的事。他清楚知道,摩西律法说麻风病人是不洁的,不准接触其他人。(利未记13:45,46)当然,耶稣不用触摸这个人也能治好他。(马太福音8:5-13)可是,耶稣却特意伸手摸这个麻风病人,对他说:“我很愿意!你洁净了吧。”这个人的麻风立刻消失了。耶稣表现了多么亲切的怜恤之心!
7.我们怎样才能培养体恤之心?体恤之心可以怎样表达出来?
7 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效法耶稣怜悯别人。圣经吩咐我们要“体恤别人”。b(彼得前书3:8)要了解长期病患者和抑郁病人的内心感受也许并不容易,要是我们没有遭受过这些苦楚,就更难明白个中的感受。但别忘记,我们无需跟别人处境相同,也可以有体恤之心。耶稣从来没有生过病,却能体恤有病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体恤之心呢?方法是:如果受苦的人敞开心扉向我们倾诉,我们就要耐心聆听。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要是我处于他的境地,我会有什么感觉呢?”(哥林多前书12:26)要是我们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觉察别人的感受,就会更加懂得“安慰忧郁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4)除了好言安慰之外,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流泪来表达体恤之情,正如罗马书12:15说要“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8,9.耶稣怎样体贴别人的感受?
8 耶稣体贴别人,待人处事总是顾及别人的感受。有一次,一个有言语障碍的聋人给人带到耶稣面前。看来耶稣感觉到这个人有点局促不安,于是他做了一件平常治病时不会做的事:“把[这个人]从群众里带到一旁”,远离群众的视线,私下把这个人治好。(马可福音7:31-35)
9 另一次,有人带了一个盲人来见耶稣,恳求耶稣治好他。耶稣同样体贴这个盲人的感受。他“拉着盲人的手,带到村外”,然后逐步恢复他的视力。耶稣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让盲人的头脑和眼睛可以逐渐适应四周耀眼的景象和五光十色的世界。(马可福音8:22-26)耶稣多么体贴!
10.我们可以怎样体贴别人的感受?
10 既然我们跟随耶稣,也该体贴别人的感受。我们得小心自己的言谈,要记住说话不慎能伤害别人的感情。(箴言12:18;18:21)基督徒关心别人的感受,绝不会说恶毒的话,不会诋毁别人,也不会对人冷嘲热讽。(以弗所书4:31)长老们,你们可以怎样体贴别人的感受呢?你们提出劝告时,说话要仁慈体贴,顾及对方的尊严。(加拉太书6:1)父母们,你们可以怎样体贴孩子的感受呢?管教孩子时,要尽可能避免令孩子太难堪。(歌罗西书3:21)
主动帮助别人
11,12.耶稣并非等人请求才对人表现怜恤,圣经哪些记载表明这点?
11 耶稣并非总是等人请求才对人表现怜恤。事实上,怜恤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和积极的。耶稣对人充满亲切的怜恤之情,难怪他常常主动帮助别人。有一次,群众跟着耶稣已经三天,没有什么东西吃了。不过,没有人告诉耶稣他们饿了,也没有人建议耶稣做什么。圣经记载,“耶稣叫门徒来,说:‘我怜悯群众,因为他们跟我一起在这里已经三天,现在没有东西吃了。我不想打发他们饿着回去。恐怕他们在路上累倒。’”接着,耶稣施行奇迹喂饱了群众,他这样做全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别人的意思。(马太福音15:32-38)
12 请想想另一个事例。公元31年,耶稣走近拿因城,看见一个令人伤感的场面。有一群送殡的人刚巧从拿因城出来,看来正前往附近山边的坟地,去埋葬一个寡妇的独生子。你想象得到做母亲的有多伤心吗?她要去埋葬自己的独生子,身边又没有丈夫分忧解愁。在送殡的行列中,耶稣“一看见”这个痛失爱子的寡妇,“就动了怜悯的心”。出于怜恤之心,耶稣采取主动,无须别人请求就“上前按住担架”,使寡妇的儿子复活过来。然后怎样?耶稣没有吩咐这个年轻人和群众一起跟他上路,而是“把他交给他母亲”,让他们母子团聚,确保这个寡妇今后有人照顾。(路加福音7:11-15)
13.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13 我们可以怎样跟随耶稣的榜样?当然,我们不能神奇地为人提供食物或使死去的人复生。但我们可以效法耶稣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一个信徒同工可能陷于经济困境或失去工作。(约翰一书3:17)一个寡妇的住房可能急需维修。(雅各书1:27)我们也许听到有一个家庭痛失亲人,需要安慰或其他实际的帮助。(帖撒罗尼迦前书5:11)要是别人需要帮助,我们不用等对方请求才伸出援手。(箴言3:27)我们有怜恤之心,就会尽力主动帮助别人。不要忘记,仁慈地为人做点事,或衷心地说一两句安慰的话,都是怜恤别人的好方法。(歌罗西书3:12)
耶稣传道是出于怜恤之心
14.为什么耶稣十分重视传讲好消息的工作?
14 本书第二部分曾谈到,耶稣在传讲好消息方面树立了杰出的榜样。他说:“我也要到别城去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这件事奉差而来的。”(路加福音4:43)为什么耶稣那么重视传道工作?主要是因为他爱上帝。不过,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有怜恤之心,切望满足别人的属灵需要。耶稣曾以不同方式向人表现怜恤,但他最看重的是帮助人在属灵方面得到满足。现在让我们看看两个事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耶稣怎样看待那些听他传道的人。这有助于我们分析自己传道的动机。
15,16.请用两个事例说明,耶稣怎样看待那些听他传道的人。
15 公元31年,即耶稣努力向人传道差不多两年之后,他加紧在加利利的各城各村传道。他的所见所闻触动了他的恻隐之心。使徒马太记述:“他看见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被人剥削,四处流离,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马太福音9:35,36)耶稣怜恤民众,深知他们在属灵方面凄苦无助,也知道他们受人欺压,得不到半点关注,而这样对待他们的人正是那些本该牧养他们的宗教领袖。出于深切的怜恤之情,耶稣孜孜不倦地向群众传讲一个美好的希望——上帝王国的好消息,那是他们最需要的。
16 几个月后,接近公元32年的逾越节,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一次,耶稣和使徒坐船横过加利利海,打算找个僻静的地方歇一歇。可是,群众沿着海边跑到对岸,而且比他们早到。耶稣有什么反应?“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群人,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像没有牧人的绵羊一样。耶稣就教导他们许多事。”(马可福音6:31-34)这些人像“没有牧人的绵羊”一样,在属灵方面又饥又渴,挣扎求存。再一次,耶稣“动了怜悯的心”。由此可见,耶稣传道不是仅出于责任感,还出于怜恤之心。
17,18.(甲)我们传道教人是出于什么动机?(乙)我们可以怎样培养怜恤之心?
17 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传道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本书第9章谈过,我们有一个任务,一项责任,就是传道和使人做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哥林多前书9:16)但我们传道教人并非只出于责任感。爱耶和华是我们传道教人的主要原因。我们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也因为我们怜悯那些信仰跟我们不同的人。(马可福音12:28-31)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培养怜恤之心呢?
18 耶稣怎样看待人,我们也要怎样看待人。在耶稣眼中,群众“被人剥削,四处流离,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试想想,一只迷了路的绵羊是多么无助。由于没有牧人带它到草场和水边去,这只绵羊又饥又渴。它这么可怜,难道你不怜悯它吗?你会设法给它一些食物和水,对吗?还没认识真理的人好比这只绵羊。错误宗教的牧人漠视信众的属灵需要,任由他们在属灵方面又饥又渴,对未来没有稳确的希望。我们却拥有这些人急需的东西:滋养人心的灵粮和上帝话语里令人安舒的真理之水。(以赛亚书55:1,2)我们想想周围的人在属灵方面怎样又饥又渴,也会怜悯这些人。如果我们像耶稣那样对人有深厚的怜恤之情,就会竭尽全力向他们传讲上帝王国带来的希望。
19.我们可以怎样鼓励符合资格的圣经学生参与传道工作?
19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别人跟随耶稣的榜样?比如说,我们想鼓励一个符合资格的圣经学生参与传道工作,或者想帮助一个停止传道的人恢复传道并全力参与,我们可以怎样做呢?我们要打动这些人的心。耶稣教导群众是因为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马可福音6:34)因此,如果我们帮助别人培养怜恤之心,他们就很可能效法耶稣怜恤人,向人传讲好消息了。我们也许可以问问他们:“听从王国的好消息怎样使你活得更有意义,活得更快乐呢?请想想那些还没听到这个信息的人,他们不是也急需听到好消息吗?你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当然,我们参与传道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爱上帝,渴望事奉他。
20.(甲)跟随耶稣包括什么?(乙)下一章会谈谈什么?
20 我们跟随耶稣不仅在于复述他的话,做他所做的事,也要怀有耶稣的精神。(腓立比书2:5)我们十分感谢上帝通过圣经向我们显示了耶稣言行背后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熟悉“基督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培养怜恤之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我们就能像基督那样待人。(哥林多前书2:16)下一章会谈谈耶稣怎样以不同方式显示出对门徒的爱。
a 译做“动了怜悯的心”的希腊语,表示极其强烈的怜恤之情。一本参考书说,这个词“不但表示看见别人受苦而感同身受,也表示切望为人纾忧解困和消除痛苦”。
b 译作“体恤别人”的希腊语形容词,字面意思是“和别人一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