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内部的考验与筛别
耶和华见证人的现代组织在发展和增长方面经历过许多险恶的情势,令个别分子的信心受到严峻的考验。正如打谷和簸谷会将麦子和糠秕分开,同样,这些情势有助于标明谁是真正的基督徒。(可参阅路加福音3:17。)与组织交往的人必须将他们的内心倾向显明出来。他们仅为了个人的利益参与服务吗?他们只是要跟从某个不完美的人吗?抑或他们虚怀若谷,渴望知道和遵行上帝的旨意,全心全意爱戴耶和华?——可参阅历代志下16:9。
在第一世纪跟从耶稣基督的人也同样在信心上受到考验。耶稣告诉门徒,他们若保持忠贞到底,就会与他一同在王国里。(马太福音5:3,10;7:21;18:3;19:28)但他并没有告诉门徒他们会在什么时候才接获这项奖赏。如果门徒在传道工作上遇到大众人士反应冷淡,甚至表现敌视态度,他们仍会忠贞不二地继续将王国的事务置于生活上的首位吗?并非人人都这样行。——提摩太后书4:10。
耶稣自己施行教导的方式也对有些人成为考验。由于耶稣断然拒绝犹太人的传统,法利赛人对他大感不悦。(马太福音15:1-14)甚至许多自称是耶稣门徒的人也对他施行教导的方式大起反感。有一次耶稣透露他要将自己的血肉献作祭物,并指出人对这件事怀具信心乃是极之重要的事。但是许多门徒对于耶稣所用的比喻性说法大感震惊。他们没有等待耶稣提出解释,便愤然‘退去,不再和他同行’。——约翰福音6:48-66。
但并非所有门徒都弃他而去。正如西门·彼得解释,“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圣者。”(约翰福音6:67-69)他们已听到和见到足够证据,使他们确信耶稣便是上帝所运用的管道;通过这个管道,上帝将有关他自己和他旨意的真理显示出来。(约翰福音1:14;14:6)可是在此之后,考验信心的情况仍然继续出现。
耶稣死亡并复活之后开始任用使徒和其他人作会众的牧人。这些都是不完美的人,有时他们的缺点为周遭的人带来考验。(可参阅使徒行传15:36-41;加拉太书2:11-14。)在另一方面,有些人失去平衡,以致尊崇显要的基督徒。他们说:“我是属保罗的。”其他的人则说:“我是属亚波罗的。”(哥林多前书3:4)所有这些人都需要谨慎小心,以免忘记了作耶稣基督跟从者的意义。
使徒保罗预告还会有其他的严重难题发生。他解释说,甚至在基督徒的会众里,也会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20:29,30)使徒彼得则提出警告说,在上帝的仆人当中会有假导师兴起,企图以“捏造的言语”在别人身上图利。(彼得后书2:1-3)显然,基督徒在信心和忠贞方面都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因此,耶和华见证人在现代历史上所受到的考验和筛别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有不少人却对于什么人竟然跌倒,以及他们为了什么缘故跌倒,感到出人意表。
他们真的体会赎价吗?
1870年代早期,罗素弟兄和他的同工对上帝旨意的认识和体会日深。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段在灵性上获得滋养的时期。但他们对上帝话语的信心和忠贞却在1878年受到重大考验。引起争论的是耶稣的血肉之躯在作祭物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曾在第一世纪使耶稣的许多门徒跌倒的同一个道理。
在此之前仅两年,在1876年,C.T.罗素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N.H.巴伯携手合作。他们两人的研经小组也彼此联络。罗素出资使巴伯出版的杂志《清晨先声》恢复发行,由巴伯担任编辑,罗素则作副编辑。他们也共同撰写了一本书,题名为《三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的收割》。
接着爆发了一项有如晴天霹雳的争论!巴伯在《清晨先声》的1878年8月刊写了一篇文章,悍然不顾诸如彼得前书3:18、以赛亚书53:5,6及希伯来书9:22的经文,声称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命一事根本是个令人憎恶的观念。罗素后来写道:“令我们深感悲痛和意外的是,巴伯先生……在《先声》里写了一篇文章,否认赎罪的道理——否认基督的死亡乃是为亚当和亚当的后代赎罪而付出的代价;他说基督的死根本无法抵偿人的罪,犹之乎作父母的不能用针刺透一只苍蝇的身体,使它受苦死去,然后声称此举乃是抵消孩子的过犯的公平方法。”a
这的确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既然圣经对上帝拯救人类的安排有如此清晰明确的论述,罗素弟兄会忠于圣经的主张吗?抑或他会对人为的见解屈膝?虽然当时罗素只有26岁,而巴伯比他年长得多,罗素却勇敢地在接着的一期《先声》杂志里,撰文为基督的血所具有的赎罪价值辩护。他将赎价一事称为“上帝的话语最重要的教训之一”。
随后,罗素邀请《先声》的另一位副编辑J.H.佩顿,撰文去支持基督的血是赎罪的基础这个信仰。佩顿执笔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在杂志的12月刊发表。罗素虽然再三根据圣经与巴伯推理,但却劳而无功,于是便决定与巴伯分手,也不再资助他的杂志。1879年7月,罗素开始发行一本新的杂志,称为《锡安的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这本杂志自始便刻意大力提倡赎价的道理。可是,难题并非就此终止。
两年后,当时担任《守望台》周游代表的佩顿也开始偏离真道。之后,他出版了一本书(他所写的第二本书,题名为《曙光初现》),在书中表示不相信亚当曾堕落犯罪,因此他认为亚当并不需要有人替他赎罪。佩顿认为主耶稣自己也是个不完美的人,他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生向别人表明应当怎样将他们的犯罪倾向钉死而已。1881年,罗素的另一位同工A.D.琼斯开始出版一份刊物(称为《锡安的晨星》),内容与《守望台》相似,但却专注于讨论上帝的旨意中较简单的道理。起初看来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仅在一年之内,琼斯的刊物便拒绝承认基督的赎罪祭;再过一年,这份刊物干脆把圣经的其余部分也一并背弃。这些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原因是他们跟从个人的见解,并且受当时一般流行主张所吸引,结果被引入歧途而偏离了上帝的话语。(可参阅歌罗西书2:8。)A.D.琼斯出版的刊物只维持了一段颇短的日子,然后便失去踪影。J.H.佩顿则决定出版一份杂志,按照自己的看法去解释福音,但这本刊物的销数十分有限。
罗素弟兄很担心这一切发展对《守望台》的读者会有不利影响。他意识到这使人人的信心都受到考验。他深知有些人认为他抨击不符合圣经的道理只是出于竞争的精神。但罗素弟兄绝没有试图使别人跟从他自己。论到当时所发生的事,他写道:“这项试炼和筛别的目的,看来是要拣出一切怀有不自私的衷诚愿望的人;这些人毫无保留地完全奉献给主,并且渴望见到主的旨意成就;他们对他的智慧、道路和话语怀有莫大的信心,因此他们拒绝让别人的诡辩或自己的计划和主张引诱他们偏离主的话语。”
上帝正运用一个显形的管道吗?
当然,世上有许多宗教组织,而且有数目颇大的导师都或多或少地使用圣经。那么,上帝是否特别任用查尔斯·泰兹·罗素呢?若是这样,罗素弟兄死后,上帝就不再有一个显形管道了吗?这些问题变成了重大的争论,结果导致进一步的考验和筛别。
C.T.罗素若没有忠贞地紧守上帝的话语,我们就无疑不能期望上帝任用他。(耶利米书23:28;提摩太后书3:16,17)一个人若清楚看出圣经的教训,但却恐惧不敢告诉别人,上帝自然不会任用这样的人。(以西结书2:6-8)上帝也不会任用一个利用自己的圣经知识去沽名钓誉的人。(约翰福音5:44)既然如此,事实表明什么呢?
今日耶和华见证人回顾罗素所致力的工作,他所提倡的道理,他提倡这些道理的理由以及所带来的结果,他们觉得毫无疑问,查尔斯·泰兹·罗素的确在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蒙上帝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加以任用。
这个看法并非仅是基于罗素弟兄在赎价一事上采取的坚定立场。这也考虑到他在扬弃谬误信仰方面所表现的大无畏精神。他所弃绝的主张包括基督教国的若干基本信仰在内,因为这些主张与上帝感示的圣经有所冲突。这些信仰包括三位一体的教义(这个道理根源于古代的巴比伦,直至圣经的写作完成之后很久才被所谓的基督徒采纳)以及灵魂不死的主张(这是由一些心仪柏拉图哲学的人所采纳的,而这个道理进一步促使他们采纳灵魂在地狱里永远受苦的主张)。基督教国有许多学者也深知这些道理并非圣经的主张,b但以一般而言,基督教国的教士并没有在讲坛上透露事实的真相。罗素弟兄却截然不同;他毅然展开一项积极的运动,将圣经的实际主张告诉所有愿意聆听的人。
罗素弟兄也从上帝的话语获知其他意义重大的真理;他怎样运用这些真理也颇值得我们注意。他看出基督复临时会是个荣耀的灵体,是人目所不能见的。早在1876年,他已看出1914年会是外邦人的日期结束的时候。(路加福音21:24)其他圣经学者也同样看出这些真理的一部分,甚至加以提倡。但不同之点是,罗素弟兄倾尽全力将这些真理在世界各地广传出去,所达致的规模是其他任何人或群体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罗素促请别人将他的写作与上帝感示的话语仔细比较一下,以求肯定他们所获知的事的确与上帝的话语完全吻合。一位读者曾来信向他查询,罗素弟兄回答说:“使徒们自称受上帝感示,也的确是这样。即使如此,早期基督徒还是将他们从使徒接获的教训仔细加以验证。既然这样做尚且是合宜之举,那么,这些书刊的作者并不声称受上帝所感示,只是自认蒙主指引,受他任用去喂养他的羊而已,你就更当向自己充分证实,这些教训的确与使徒和主耶稣的训示一致。这样做无疑重要得多。”
罗素弟兄从没有声称自己拥有超自然的能力或受上帝所启示。他绝没有将所传讲的道理归功于自己。他是个杰出的圣经研究者。但是他解释,他对圣经所获得的深入了解乃是由于‘上帝所定的时间已来到’的缘故。他说:“如果我不发言,又找不着其他的代言者,石头就会呼叫了。”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食指,向人指出上帝话语的实际主张是什么。
查尔斯·泰兹·罗素不想从人获得什么荣耀。由于有些人倾向于过度尊崇罗素弟兄,他想纠正这些人的思想,于是在1896年写道:“既然我们凭着上帝的恩典,在宣扬福音方面蒙他任用至若干程度,我们在这里将我们曾屡次在私下及在本刊中说过的话加以重申也许是合宜之举——那便是,虽然我们很感激各位同工和整个信徒团体对我们表现的爱心、同情、信任和情谊,我们却不希望自己或我们的写作受到推崇和赞誉;我们也不希望被人称为牧师或拉比。我们绝不想有任何宗教团体以我们为名。”
随着罗素的去世之日渐近,他并没有认为自己已尽知一切或工作已大功告成。他时常谈及要撰写《圣经的研讨》第七卷。罗素死前曾有人问及这件事,他对当时与他结伴同行的门塔·斯特金说:“这本书可以由别人来写。”罗素在遗嘱中表示,他希望《守望台》在一个委员会督导之下继续发行,而这个委员会是由一些完全忠于主的人所组成的。他说负有这项重责的人必须“完全忠于圣经的教训——特别是赎价的道理——坚信除非人对基督怀有信心,并且服从上帝的话语和其中的精神,否则就绝不能蒙上帝悦纳,也无法得救获致永生”。
罗素弟兄意识到,在宣扬好消息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尚待完成。1915年,罗素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主持一项问答讨论,有人问他当时活着的基督受膏门徒可以期望在什么时候获得属天的奖赏。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但目前还有一件重大工作要完成。这件工作需要有数以千计的弟兄和数以百万的金钱去执行。我不知道所需的人力和财力会来自何处——主清楚知道他所要做的事。”后来在1916年,罗素开始最后一次演讲旅行之前不久,他把他的行政助手A.H.麦克米伦召到办公室里。他对麦克米伦说:“我不能够继续照料这件工作了,但有一项重大工作尚待完成。”他花了三小时向麦克米伦弟兄描述他根据圣经预见未来会有什么大规模的传道工作尚待执行。麦克米伦弟兄对此表示异议,但罗素回答说:“这并不是人的工作。”
管理阶层的改变带来考验
罗素弟兄的许多同工坚信,事态的发展完全在主的控制之下。在罗素弟兄的葬礼上,W.E.范安伯说:“上帝在以往曾任用许多仆人,无疑在未来也会同样行。我们不是奉献给一个人或这个人的工作,而是奉献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他会通过他的话语和神圣的指引,将他的旨意向我们显露出来。上帝仍然在掌舵。”直至范安伯弟兄逝世之日,他的这项信念从未动摇过。
但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自称钦佩罗素,但却表现一种与范安伯弟兄截然不同的精神。结果,随着罗素死后而改变的环境导致一段考验与筛别的时期。多个叛道团体不但在美国脱离组织,在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丹麦的哥本哈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以及其他地方,也采取同一步骤。在芬兰的赫尔辛基,有些人认为罗素死后就不再有任何属灵之光的管道了。由于受到某些显要分子的怂恿,当地有164人脱离组织。这样的行动是上帝所嘉许的吗?叛道分子有一个时期出版自己的杂志及自行举行聚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群体便开始分裂、式微而最后不再存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恢复参加圣经研究者的聚会。可是,并非所有人都重投组织的怀抱。
罗素弟兄的去世以及他死后的事态发展也对当时澳大利亚分社的秘书R.E.B.尼科尔森形成考验,将他的内心情况显露出来。罗素死后,尼科尔森写道:“逾四分之一个世纪之久,我一直深爱罗素,不但由于他所致力的工作,同时也由于他所具有的美好品格;我为了他所散播的真理、他‘按时分发的灵粮’,以及他所提出的劝告而欢欣。他一方面宅心仁厚、富于同情,同时也坚强果敢,为了成就他相信是上帝的旨意和他话语的启示而奋不顾身、冒险犯难,这实在令我钦佩不已。……我意识到这中流砥柱已经与世长辞了,寂寞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尼科尔森认为守望台社的新社长约瑟夫·F·卢述福并不是继承罗素弟兄的督导地位的适当人选。尼科尔森对于新的圣经研读资料率直谴责伪宗教的方式公开表示不满。不久他便脱离了组织,并且带走了社方的不少财产(是他以自己的名义登记的)。墨尔本有很多一向钦佩他的人也步他后尘离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呢?看来尼科尔森所跟从的仅是一个人;因此,一旦这个人不在了,尼科尔森的忠诚和事奉主的热心便随之冷却。当时脱离组织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得以兴旺。可是值得注意的是,珍·尼科尔森虽然身体虚弱,却没有跟丈夫一起变节。她首先忠于耶和华上帝。她继续以全时事奉上帝,直至在1951年去世为止。
有许多人看出,罗素弟兄死后数年所发生的事其实刚好实现了主的旨意。耶和华的一位仆人从加拿大写了一封信给卢述福弟兄,他在信中论及这件事说:
“亲爱的弟兄,请不要为了我现在所写的话而误解我。你的性情和亲爱的罗素弟兄的性情有天渊之别。不幸的是,有许多许多人由于罗素弟兄的品格、性情等而喜欢他;极少人曾反对他。许多人接受真理仅因为罗素弟兄说这就是真理。结果,有许多人开始崇拜罗素弟兄。……你记得有一次罗素弟兄在一个大会里引用约翰和天使的事例,坦白指出许多怀有好意的弟兄都有这个缺点。(启示录22:8,9)他去世之后,我们都知道跟着有什么事发生。
“但是,你,卢述福弟兄,你的性情却与罗素弟兄截然不同。甚至你们的相貌也不同。这并不是你的过错。相貌是与生俱来的,你自然没有选择可言。……自从你奉派领导社方的事务以来,你受到许多不公平的批评和最恶毒的毁谤,而这一切都来自弟兄们。可是,即使如此,你却一直忠于我们亲爱的主和载于以赛亚书61:1-3的任务。主立你去督导各事,他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吗?他无疑知道。在过去我们大家都倾向于崇拜受造物过于崇拜造物主。主深知这种情形。因此他派一个性情不同的人去主持各事,负责照料收割的工作。你绝不想别人崇拜你。我深知这件事,但你的确渴望所有具有同一宝贵信仰的人,都得以享有真理的光;按照主的旨意,现今这光正照耀在义人的路上。这正是主所要成就的事。”
辨明‘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是谁
有许多在当时脱离组织的人坚决认为,耶稣在马太福音24:45-47所预告的‘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乃是指一个人而言,这个人便是查尔斯·泰兹·罗素。这个仆人会将灵粮分发给信徒一家的人。特别在罗素死后,有好几年时间,连《守望台》本身也提出这个看法。鉴于罗素弟兄所担任的显要角色,在当时的圣经研究者看来,这个见解不无理由。罗素本人并没有提倡这个主张,但他却承认,赞成这个主张的人所提出的论据看来颇为合理。c可是他也强调,无论主决定任用谁担任这个角色,这个人必须谦卑自抑,同时热心为主增光;主所拣选的人若未能尽责,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可是,罗素弟兄死后,真理的光逐步照耀得甚至更明亮,耶稣所预言的传道工作也扩展到甚至更广泛的程度;因此弟兄们能够清楚看出,‘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忠信审慎的奴隶”,《新世》]并没有随着罗素弟兄逝世而消失。罗素弟兄自己曾在1881年表示,“仆人”是由全体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共同组成的。他认为这是个集体的仆人,是一群齐心一意地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可参阅以赛亚书43:10。)这项了解在1927年由圣经研究者加以重申。今日耶和华见证人承认,《守望台》杂志和有关的书刊乃是忠信审慎的奴隶阶级用来分发灵粮的工具。他们并不声称这个奴隶阶级是万无谬误的,但他们却把这个群体视为在事物制度的末期中蒙主任用的唯一管道。
自骄心成为障碍
可是,有时有些身负重责的人却自视为散发属灵之光的管道,以致他们抗拒组织所提供的训示。另一些人则对权力欲屈膝而想操有更大的势力。他们设法使别人跟从他们;正如使徒保罗说,这些人“引诱门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20:29,30)当然,由于这缘故,他们所试图引诱的人在动机和灵性稳定方面均受到考验。请考虑若干例子:
宾雪法尼亚州亚勒格尼的圣经研究者收到特函,邀请他们出席在1894年4月5日举行的一个聚会。由于罗素弟兄和罗素姊妹没有被邀,他们并不在场,但当时大约有40个人出席。邀请信由E.布赖恩、S.D.罗杰斯、J.B.亚当森和O.冯·策希联名发出,声称这个聚会会讨论一些与弟兄们的“最大福利”有关的事项。在这个聚会里,合谋的人企图以奸恶的手段毒害别人的头脑。他们认为罗素弟兄以不忠实的手段做生意(虽然事实证明刚相反),辩称罗素弟兄操有太多权力(这正是他们自己想获得的),并且埋怨他喜欢用书刊和研究圣经的聚会去传播福音,而非仅是发表演讲(这样他们便可以较容易鼓吹自己的见解了)。这使会众受到很大困扰,结果有许多人跌倒。但脱离组织的人并没有因此就成为更加属灵,或在主的工作上更加热心。
二十多年后,罗素弟兄在死前表示,他打算派保罗·S·L·约翰逊,一个非常能干的讲者,前往英国强化当地的圣经研究者。由于尊重罗素弟兄的愿望,社方在1916年11月派约翰逊前往英国。可是,他一抵达英国,便擅自辞退了社方的两位主管人员。约翰逊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在演说和书信中辩称,他所做的工作在圣经里由以斯拉、尼希米和末底改所预表。他自称是耶稣在马太福音20:8所提及的‘管事的人’。他试图对社方的资金取得控制权,并且不惜入禀伦敦的高等法院以求达到他的目标。
约翰逊最终未能得偿所愿,于是返回纽约。他着手游说某些当时在社方的董事会任职的人,试图取得他们的支持。为求达到目的,那些被他说服与他携手合作的人试图通过一项决议,把授权给社长去处理各事的社方规条取消。他们要把作决定的权力转移到他们手中。卢述福弟兄于是采取法律行动去保护社方的权益,并且要求那些企图破坏社方工作的人离开伯特利之家。在社方于翌年初举行的股东大会中,与会者为来年选出社方的董事会及主管人员;在这次表决中,捣乱分子受到大多数投票者所排斥。也许有些捣乱分子自以为有理,但他们大多数的属灵弟兄却清楚表示不同意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会接受这项责备吗?
在此之后,P.S.L.约翰逊在圣经研究者的聚会中露面,并且使人觉得他同意圣经研究者的信仰和活动。他赢得了一些人的信任,但随后便撒下怀疑的种子。若有任何人提议与社方分手,他便伪善地加以劝阻——直至将小组各分子的忠贞彻底破坏为止。他借着书信和甚至个人的探访,不但试图影响美国的弟兄,同时也向加拿大、牙买加、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弟兄下手。他的手段成功吗?
每逢会众的大部分成员表决与社方断绝关系,也许看来约翰逊成功了。但这些脱离组织的人好像从树上砍下的树枝一般——只保持青绿一会儿,然后便枯萎死去了。反对者在1918年举行大会,但由于意见分歧,结果产生分裂。他们进一步分崩离析。有些人设立细小的教派,奉一个受他们钦佩的人为领袖而活跃了一会儿。虽然耶稣吩咐门徒要在普世为上帝的王国公开作见证,但这些离心分子当中却没有人致力于这件工作。
当这些事发生之际,弟兄们以彼得前书4:12的话自勉:“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好像是遭遇非常的事。”(《新译》)
有好些人容许骄傲将自己的信心破坏无遗,他们并非仅限于上文提及的小撮人。守望台社在瑞士日内瓦办事处的主管人亚历山大·弗赖塔格便是一个例子。他喜欢将别人的注意引到他自己身上;他把社方的书刊译成法文,但竟擅自把自己的见解加添在内。他甚至使用社方的设备去发表自己的著作。在加拿大,社方分社办事处的主管人W.F.索尔特开始不同意社方书刊的主张,并且向别人表示,他预料自己会成为守望台社的下一任社长。遭辞退之后,索尔特不忠实地利用社方的信笺,吩咐加拿大和外国的各群会众研读他个人所写的资料。在尼日利亚,除了其他人之外,G.M.乌科利起初热心拥护真理,但后来却视之为获得物质利益和个人声望的工具。结果他未能如愿以偿,于是在报章上猛烈抨击忠心的弟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变节分子也兴风作浪。
甚至在近年来,有些居于督导地位的显要分子也表现类似的精神。
当然,这些人有自由去相信他们所拣选的主张。但若有人公开或在私下鼓吹个人的见解,是与组织书刊所倡导的主张有所抵触的,而这人却同时自称代表组织,那就会造成分裂了。耶和华见证人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
他们并没有对持异见的人大事逼迫(虽然脱离组织的人时常肆意抨击他们以前的属灵弟兄),他们也绝不试图在身体上伤害这些人(像天主教会透过异端裁判所所为一般)。相反,他们听从使徒保罗在上帝感示下所提出的劝告,他写道:“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罗马书16:17,18。
其他的人目击当时发生的事,他们也有机会将自己的内心情况表露出来。
教义上的见解需要受到精炼
耶和华见证人坦率承认,他们对上帝旨意的了解在过去多年来经历过多次调整。既然对上帝旨意的认识是渐进的,这意味到必然有若干改变。这并不是说上帝的旨意改变了;反之,由于他不断将启迪赐给他的仆人,他们必须相应地在观点上作出调整。
见证人从圣经指出,上帝的古代忠仆也必须不时调整自己的观点。亚伯拉罕与耶和华具有亲密的关系;但当他离开吾珥时,上帝的这位忠信仆人并不知道上帝要将他带到什么地方去。有多年时间,他不清楚上帝会怎样实现应许,使他的后代成为大国。(创世记12:1-3;15:3;17:15-21;希伯来书11:8)上帝向先知们显示了很多真理,但有些事是他们当时并不明白的。(但以理书12:8,9;彼得前书1:10-12)同样,耶稣向使徒解释了许多道理,但甚至当他在地上的生命行将结束时,他告诉门徒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学习。(约翰福音16:12)这些事当中有一部分,例如上帝定意要把外邦人带进会众里,一直等到使徒们看见实际有什么事发生,应验了圣经的预言,然后他们才得以明白。——使徒行传11:1-18。
正如我们可以预料,每逢有改变发生,需要人舍弃从前所重视的见解,有些人的信心就因此受到考验了。再者,在了解方面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人的不完美,有时他们的倾向是先走向一个或另一个极端,然后才看出正确的立场。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结果有些敏于批评的人便由于这缘故而跌倒。请考虑一个例证:
早在1880年,守望台的书刊讨论与亚伯拉罕的约、律法的约和新约有关的各项细节。上帝曾预告,地上万族都会借着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得福,但基督教国已忘记了这个应许。(创世记22:18)可是,罗素弟兄却对这件事极感兴趣;他渴望明白上帝会怎样成就这件事。罗素认为他从圣经就犹太赎罪日所作的描述看出线索,意识到这件事会怎样通过新约而成就。他在1907年再次讨论这几个约,特别强调与基督同作后嗣的人会在这件事上担任重要角色,为人类带来亚伯拉罕的约所预告的种种幸福。有些圣经研究者对此提出强烈的异议。
当时还有若干障碍,使人无法对事情获得清楚的了解。圣经研究者尚未正确地看出,血统上的以色列人目前在上帝的旨意中究竟居于什么地位。直至后来,事实无可置疑地表明,以一个民族而言,犹太人并不想蒙上帝任用去应验他的预言,然后这个障碍才得以清除。另一个障碍是,圣经研究者未能准确地看出启示录7:9,10(《新译》)所提及的“大群人”是谁。直至大群人实际开始呈现出来而应验了圣经的预言之后,他们才清楚看出这群人是谁。那些严厉批评罗素弟兄的人也不明白这些问题。
可是,有些以基督徒弟兄自居的人却提出无理的指责,声称《守望台》否认耶稣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保,又声称《守望台》不接受赎价的道理,也否认这件事的必需性及赎罪的事实。这完全是一片谎言。但有些作出这种指责的人却是组织里的显要分子,结果他们诱使一些人跟从他们。在与新约有关的方面,他们的主张在若干细节上可能是对的,但主有没有祝福他们的作为呢?有一段时期,他们当中有些人照常举行聚会;但不久之后,这些小群便烟消云散了。
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是,圣经研究者继续参与宣扬好消息的工作,正如耶稣吩咐门徒所为一般。与此同时,他们继续研读上帝的话语,并留意一些将预言的含意显示出来的发展。最后,在1930年代,阻止人清楚明白诸约的主要障碍都清除了。于是《守望台》和有关的刊物便就这个问题提出纠正了的见解。d这为那些耐心等候的人带来了多大的喜乐!
他们的期望正确吗?
在某些时候,圣经研究者所怀的希望和期待受到批评者所嘲笑。可是,这些热心的基督徒之所以怀有这样的希望和期待,乃是由于他们渴望见到上帝那百无一误的应许获得应验的缘故。
他们研读上帝所感示的圣经,获知耶和华应许要借着亚伯拉罕的后裔祝福地上万民。(创世记12:1-3;22:15-18)他们在上帝的话语里读到圣经的应许,说人子会以属天君王的身份统治全地,一小群忠心的人会从地上被带到天上去,与基督一同在王国中掌权,而且会作王统治一千年。(但以理书7:13,14;路加福音12:32;启示录5:9,10;14:1-5;20:6)他们深知耶稣曾应许复临;他为门徒在天上预备了地方,届时他会把门徒接到他那里去。(约翰福音14:1-3)他们熟知圣经的应许,意识到弥赛亚会从他的忠心祖先中拣选人在全地上作首领。(诗篇45:16)他们看出圣经曾经预言,目前这个邪恶的旧事物制度会遭受毁灭,而这件事与哈米吉多顿——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有密切关系。(马太福音24:3;启示录16:14,16)他们深深体会到,圣经表明上帝创造地球是要使其永远为人所居,生活在地上的人会享有真正的和平,而且一切对耶稣所献的完美属人祭物怀具信心的人都可以在乐园里享永生。——以赛亚书2:4;45:18;路加福音23:42,43;约翰福音3:16。
很自然的是,他们想知道这些事会在何时及如何发生。上帝所感示的圣经有就这些问题提供任何线索吗?
他们根据英国的克里斯托弗·鲍恩所作的圣经年代推算,认为6000年的人类历史在1873年已结束了,在此之后,他们已处于人类历史的第七个千年时期,无疑他们已接近圣经所预告的千禧年的黎明。C.T.罗素所写的《千禧年黎明》(后来改称为《圣经的研讨》)丛书按照圣经研究者当时对圣经的了解向人指出这件事的含义。
他们认为,有另一个因素可能将时间指示出来,那便是上帝在古代以色列国规定第50年是禧年——一段长达一年的释放时期——的安排。禧年紧接着七个七年时期,而每段七年时期均以一个安息年作为结束。在禧年,希伯来裔的奴隶得以恢复自由;人若卖去祖传的土地,亦可以得回。(利未记25:8-10)根据这些年代周期所作的计算,圣经研究者认为,一个为全地而设的更大的禧年在1874年秋季开始,而且看来主在那一年已复临而开始隐形临在,因此“万物复兴的时候”已来到了。——使徒行传3:19-21。
由于相信第一世纪的事件与后来的事件有相似的发展,他们也认为,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受浸及受膏一事相当于基督在1874年开始隐形临在,那么他在公元33年春季以君王的身份骑驴进入耶路撒冷,便指向1878年的春季;这会是他执掌大权作属天君王的时候。e他们也认为,届时他们会获得属天的奖赏。但这件事并没有发生。于是他们认为,既然耶稣的受膏门徒会与他一同承受王国,那些业已在死亡中沉睡的人必然在那时开始复活而获得灵体的生命。他们也认为,既然上帝对血统上的以色列人表现特别恩宠的时期延续至公元36年,这可能表示,1881年乃是人得以成为属灵以色列成员的特别机会结束的时候。f
1920年3月21日,J.F.卢述福在纽约市的希波德罗姆剧场发表演讲,讲题是:“现今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永远不死”。他在演讲中提及1925年。圣经研究者根据什么理由,认为这年含有特别意义呢?在同一年,1920年,出版的一本册子指出,如果从当时人们认为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日期开始数算七十个禧年(而非从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前最后一个禧年开始计算,一直数到第五十个周期的禧年起头)便会指向1925年。根据这本册子所说的话,许多人希望在1925年小群阶级余下的分子会获得属天的奖赏。他们也期望在这一年,生于基督之前的上帝忠仆会复活过来,以便在地上作属天王国的首领代表。这件事若真正发生,这便意味到人类已进入一段不再受死亡辖制的时期,届时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有希望在地上永不死去。这是个多么令人鼓舞的前景!虽然这是个错误的期望,圣经研究者却热切地将其与别人分享。
后来,在1935年至1944年间,见证人对圣经年代计算的整个架构作了一项重新检讨。这项研究透露,由于《英王詹姆斯译本》对使徒行传13:19,20的经文作了错误翻译,g连同其他某些因素,他们所作的年代计算偏差了一个多世纪。h这导致后来有一项见解出现——有时仅是声称有这样的可能,有时则语气更为肯定——认为既然人类历史的第七个一千年会在1975年开始,与基督的千年统治起头有关的事件也可能在那一年开始发生。
事实有证明,耶和华见证人在这些问题上信仰正确吗?他们相信上帝必然会实现他的一切应许;这项信念无疑绝不是错误。但他们所作的时间推算以及这些推算所引起的期待,却导致严重的失望。
1925年之后的数年间,法国和瑞士有些会众的聚会人数剧降。后来在1975年,由于有些人期望千禧年在这年开始,但却未能如愿,于是便大感失望。结果,有些人愤然脱离组织,另一些人则由于试图破坏同工的信心而被开除。无疑,对日期大失所望是个因素;但在有些事例上,难题的成因其实更深一点。有些人辩称我们无需参与逐户的传道工作。有些人不是仅悄悄离开组织便算了;反之,他们悍然反对他们以前一度隶属的组织,并且利用报章和电视去鼓吹自己的见解。可是,变节的人数目并不很多。
这些考验使基督徒受到筛别,有些人好像簸谷时的糠秕被吹走一般,其他的人却得以保持坚定。何以故呢?论到自己和别人在1925年的经历,朱尔斯·费勒解释说:“那些信赖耶和华的人仍然保持坚定,并且继续从事传道工作。”他们看出圣经研究者犯了错误,但上帝的话语却绝没有失败,因此他们没有什么理由要让自己的希望黯淡下来,或在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国是人类唯一希望的工作上缓慢下来。
有些人的期望未能实现,但这绝不是说圣经的年代计算毫无价值。但以理曾预言,在“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之后69个七年,弥赛亚便会出现;这个预言果然在公元29年准时实现。i(但以理书9:24-27)圣经的预言也将1914这个年份标明出来。
1914年——期望与实体
1876年,C.T.罗素写了一系列多篇文章中的第一篇,向人指出1914年乃是耶稣基督所说的外邦人日期结束的时候。(路加福音21:24)在1889年出版的《千禧年黎明》第二卷,罗素弟兄以推理的方式提出许多细节,使读者能够看出书中所说的话具有什么圣经根据,从而能够亲自加以查考。在1914年以前的差不多四十年间,圣经研究者分发了数以百万计的书刊,将别人的注意力引到外邦人的日期之上。另有几份宗教刊物也留意到圣经的年代计算指向1914年;但是,除了圣经研究者之外,还有什么团体将这件事继续传遍世界各国,并且在生活上表明他们真正相信外邦人的日期会在这年结束呢?
随着1914年逐渐临近,人们的期望也许越来越殷切。这年会带来什么呢?罗素弟兄在《圣经研究者月刊》(第6卷,第1号,1914年初出版)写道:“我们所计算的年代若是正确,外邦人的日期便会在今年——1914年——结束。这件事具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并不确实知道。我们的期望是,大约在上帝允准外邦人统治的日期结束时,弥赛亚便会开始积极统治。我们的期望,不论是对是错,便是上帝对一切不义所作的判决会以奇妙的方式显现出来。这会意味到现今世上许多机构的崩溃,如果不是全部都消灭的话。”罗素强调他并不期望“世界末日”会在1914年来到,也强调地球会永远长存,但以撒但为统治者的现行事物制度则会消逝。
《守望台》(英文)在1913年10月15日刊说:“按照我们所能作的最佳年代推算,这便是大约的时候——不论是1914年10月,抑或稍后的时间。我们不想武断发言,但我们期待某些事件发生:(1)外邦人的日期终止——外邦人在世上所居的至高地位结束——和(2)弥赛亚的王国在世上设立起来。”
这件事会怎样发生呢?当时圣经研究者认为合理的想法是,事情会包括地上那些蒙上帝选召与基督一同承受属天王国的人都获得荣耀。但既然这件事并没有在1914年发生,他们对此有什么感觉呢?1916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说:“我们相信事实证明日期是对的。我们相信外邦人的日期已终止了。”可是,杂志坦白地补充说:“主并没有说全体教会都会在1914年得荣耀。我们只是推断这件事会发生,但显然我们错了。”
在这方面,他们的情形与耶稣的使徒颇相似。使徒们熟知有关上帝王国的预言,也认为他们深信这些预言;但在各个不同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些预言会怎样应验及在何时应验,却怀有错误的期望。有些人便因此大失所望。——路加福音19:11;24:19-24;使徒行传1:6。
1914年10月过去了,圣经研究者却没有像所期望一般获得属天的生命。罗素弟兄深知,各人的心将会受到彻底察验。他在191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写道:“要记住,我们正处于考验的时期。在我们的主去世和五旬节之间,使徒们也经历到类似的考验。我们的主复活之后,他向门徒显现了几次,但在此之后有许多天他并没有露面。结果门徒感到灰心,于是说,‘我们再等也没有用。’其中一个说,‘我要去打鱼。’其他两个则说,‘我们跟你一同去。’他们打算恢复捕鱼事业,撇下得人如得鱼的工作。对门徒来说,这是个考验的时刻。现在的情形也一样。人若容许任何理由使他离开主和主的真理,不再为主作出牺牲,这人对主的兴趣就不是纯粹受到内心对上帝的爱所推动,而是别有用心;很可能他希望剩下的时间不多,奉献只延续一段时期便够了。”
看来有些人的情形便是这样。他们的思想和愿望主要集中在获致属天生命之上。一旦这件事没有在他们预期的时候发生,他们便对确曾在1914年发生的惊人事件的重大含义视而不见了。他们忘记了从前在上帝话语里获悉的一切宝贵真理,于是开始嘲笑那些曾帮助他们认识真理的人。
圣经研究者谦卑地再次查考圣经,让上帝的话语重新调整他们的想法。他们仍然坚信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结束;这项信念并没有改变。他们逐渐看得更清楚,弥赛亚的王国是怎样开始的。他们看出耶和华将权柄授予他的爱子耶稣基督,于是这个王国便在天上建立起来了;他们也看出这件事无需等到与耶稣同作后嗣的人复活升到天上时才发生,反之,这些人会在后来才与基督一同得荣耀。除此之外,他们看出上帝无需首先将古代忠心的先知复活过来,然后王国才能发挥其影响;反之,君王会任用现今活着的忠贞基督徒作他的代表,向万国万族的人提出以王国属地臣民的身份永远生活在地上的希望。
随着这个光明的前景在他们面前展开,这导致进一步的考验和筛别。但那些真正爱戴耶和华而乐于事奉他的人却十分感激上帝向他们打开的各项服务特权。——启示录3:7,8。
这样的人之一是A.H.麦克米伦。他后来写道:“我们期望被接到天上去。虽然这个期望没有在1914年实现,我们却的确在这一年见到外邦人的日期结束。……虽然并非每件事都按照我们的期望发生,这却没有特别令我们感到不安,因为当时我们都忙于从事与《创世影剧》有关的工作,以及应付大战所造成的种种难题。”麦克米伦弟兄在耶和华的工作上保持忙碌,并且很高兴在有生之年见到王国宣扬者的数目增加到一百多万人。
麦克米伦回顾他与组织共事的66年说:“我见到许多严峻的试炼临到组织之上,组织分子的信心也大受考验。凭着上帝的灵的帮助,这个组织得以继续存留,并且欣欣向荣。”论到组织多年来所作的调整,他补充说:“我们从圣经获知的基本真理仍然一样。因此我学会,我们应当承认自己的错误,继续查考上帝的话语,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启迪。无论我们必须不时在观点上作出什么调整,这并不会改变赎价的仁爱恩典,也不会打消上帝所提出的永生应许。”
麦克米伦弟兄在一生中见到,各项使人的信心大受考验的争论发生时,人是否愿意参与见证工作,以及是否对神治组织深怀体会,的确能够将人内心的真正情况显示出来。怎会如此呢?
外勤服务与组织引起争议
《锡安的守望台》自创刊以来便一直鼓励每个真正基督徒将真理与别人分享并且越来越强调这件事。在此之后,《守望台》的读者时常受到鼓励要体会他们所享的特权,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要向别人传讲好消息。有许多人以有限的方式参与这件工作;但当时比较少人带头推广这件工作,逐户上门探访别人,以求使人人都有机会听见王国的信息。
可是,从1919年开始,社方更大力鼓励人参与外勤服务。在那一年,卢述福弟兄在俄亥俄州杉树角所发表的一个演讲极力强调这件事。凡是请求社方将其组织起来参与服务的会众,社方便会作出安排,任命一位服务指导员去照料会众的传道工作。这人会在工作上亲自带头,并且留意使会众获得所需的书刊供应。
1922年,《守望台》发表了一篇文章,题名为“服务至为重要”。文章指出,人们亟需听见王国的好消息,并且促请读者留意耶稣在马太福音24:14所下的含有预言性的命令。文章向会众的长老们说:“没有人应当以为,身为班中的长老,他所作的服务仅限于作口头传道而已。他若有机会到人们那里,把印成书刊的信息交在别人手中,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特权,而且是传福音的一种方式。再者,这种方式时常比其他任何方法更为有效。”然后文章问道:“人若真正奉献了自己给主,但却在现今这个重大时刻闲懒怠惰,他能够为自己辩护吗?”
有些人畏缩不前。他们提出各种各色的异议。尽管这件工作并非以牟利为目的,而且他们自己也是透过圣经书刊才得以获知王国真理的,他们却认为“卖书”不适宜。从1926年开始,社方鼓励人在星期日带备书刊从事逐户的见证工作。虽然星期日是许多人惯于拨作崇拜之用的日子,有些人却反对在星期日传道。基本的难题是,他们觉得逐户向人传道有失尊严。可是圣经很清楚表明,耶稣派出门徒到人们家里传道,使徒保罗则“公开和逐户地”向人传道。——使徒行传20:20,《新世》;马太福音10:5-14。
随着社方越来越强调外勤服务,有些人既没有受到内心感动去效法耶稣和使徒,努力为上帝作见证,他们便逐渐与组织疏远了。丹麦的斯基沃会众和其他一些会众,在人数方面减至以前的一半左右。爱尔兰的都柏林会众原本有一百个成员左右,但只有四个留下来。在美国、加拿大、挪威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考验和筛别发生。结果各地的会众都受到净化。
那些真正渴望效法上帝爱子的人,对来自圣经的鼓励有良好反应。可是,即使他们甘心乐意,逐户传道也不一定顺理成章地成为易事。有些人起初觉得十分困难,但集体见证的安排和特别传道大会对他们有颇大鼓励。丹麦日德兰半岛北部的两位姊妹很难忘记她们第一次参加外勤服务的日子。这两位姊妹与一群传道员集合起来,听过训示后便开始出发前往地区,但两位姊妹禁不住哭起来。两位弟兄见到这种情形,便邀请两位姊妹与他们一起工作。不久就雨过天青了。在尝过外勤服务的滋味之后,大部分传道员都充满喜乐,并且很乐意多做一点。
后来在1932年,《守望台》(英文)发表了一篇分为两部分的文章,题名为“耶和华的组织”。(8月15日和9月1日刊)文章指出,在会众里以表决方式选出长老,是不符合圣经的。社方促请各会众只任用一些积极参与外勤服务的人去担任负责的职位,因为这样的人才切实负起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名字所暗示的责任。这些男子会构成一个服务委员会。会众会推荐其中一位,由社方任命为服务指导员。在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这项措施将更多只想居于显赫地位、但却不愿作出谦卑服务的人淘汰出去。
到1930年代早期,德国大部分试图劝阻人参与外勤服务的人已退出会众了。1933年,德国有许多州均禁止传道工作进行,结果有些人由于恐惧而退出。但有数以千计的人却能够渡过信心的考验,表明自己甘愿不顾危险、继续传道。
在环球各地,宣扬王国的工作加紧进行。外勤服务成为所有耶和华见证人生活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挪威奥斯陆的会众在周末租赁公共汽车,将传道员带到附近的城市传道。他们在清早集合起来,到九点或十点已抵达工作地区,花七至八小时努力从事外勤服务,然后集合起来一同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其他的人则骑脚踏车——车上载着装满书刊的书袋和纸箱——前往乡村地区传道。耶和华见证人快乐热心、团结一致地遵行上帝的旨意。
1938年,社方再次留意在会众里任命男子担任职位的问题;j社方作出决定,把一切在当地选举仆人的安排取消。以一般而言,这项调整受到弟兄所欢迎。各会众很高兴通过决议,表示赏识神治的组织安排,请求“社方”(当时在他们看来,这个名字是指受膏的余民,亦即忠信审慎的奴隶阶级)将会众组织起来从事服务,并且任命会众里的所有仆人。在此之后,显形的治理机构着手作出所需的任命,并且将各群会众组织起来,从事团结而富于成果的活动。在这个阶段,只有几个小组不愿合作而退出组织。
专注于散播王国信息
组织若要继续蒙上帝嘉许,就必须专注于他的话语吩咐人在我们日子从事的工作才行;这件工作便是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24:14)可是,在若干事例上,有些人虽然辛勤地与组织合力工作,但却同时鼓吹一些将同工的注意力引到其他活动之上的计划。当这些人受到责备时,这便对他们形成考验了,特别是他们若感觉自己的动机是纯正的话。
1915年,芬兰便曾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当时有些弟兄设立了一个称为亚拉腊的合作社,并且利用《守望台》芬兰文版的篇幅,鼓励读者加入这个商业团体。后来罗素弟兄向当地发起这项活动的弟兄指出,他和他的同工不慎地容许自己“偏离了传福音的重大工作”,这位弟兄便立即谦卑认错。可是,自骄心却阻止另一位弟兄——这位弟兄曾在挪威活跃地为耶和华服务逾十年之久——接受同样的劝告。
在1930年代,美国有一个类似的难题发生。若干群会众出版他们自己的服务月报,内容包括来自社方《通报》的提醒,以及传道经验和当地的服务安排。其中一份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出版的刊物虽然大力支持传道活动,但也同时鼓吹某些商业活动。起初卢述福弟兄默许这些刊物发行,但后来社方意识到,这样的活动可以导致什么不良后果,于是《守望台》便宣布社方并不赞同这些活动。对安东·克贝尔来说,这形成了一项严峻的个人考验,因为他的原意是要透过这些方法对弟兄提出帮助。可是,过了相当时间之后,他再次充分运用自己的才干去推广耶和华见证人所从事的传道工作。
从1938年开始,一个与此相关的难题在澳大利亚发生。在社方的工作受禁制期间(1941年1月至1943年6月),难题进一步恶化。为了照顾一些在当时看来正当的需要,分社办事处直接牵涉在多种商业活动中。他们在这方面犯了重大错误。他们拥有锯木厂、超过20个“王国农场”、一间工程公司、一间面包公司和其他生意。在工作受禁止期间,社方经营两所商业印刷厂,从而有个借口继续印制书刊。有些商业活动违背了基督徒的中立,而当时弟兄们从事这种活动的托辞是,要筹得款项维持受禁期间先驱们的生活。可是,有些人的良心却深深感到不安。虽然当时大多数人都留在组织里,宣扬王国的工作却普遍停滞不前。究竟什么事阻止耶和华的祝福临到呢?
禁令在1943年6月取消,当时在分社办事处工作的弟兄意识到,他们应当将这些生意终止,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工作之上——宣扬王国的工作。他们在三年期间完成了这件事,使伯特利之家的人数减至正常的大小。但事情仍需获得进一步的澄清,才能完全恢复弟兄们对组织的信心。
社长内森·H·诺尔和他的秘书M.G.韩素尔在1947年探访澳大利亚,以便处理这种情势。1947年6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报道这件事,并论及当时弟兄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说:“事情所牵涉到的并不是弟兄们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普通世俗工作;反之,社方的分社办事处设立了各种工业,并且从全国各地调来传道员,特别是先驱,去照料这些工业而非宣扬福音。”这甚至导致弟兄们间接被牵涉在战时的动员中。在每个省府举行的大会中,诺尔弟兄坦率地对弟兄们谈及这种情势。每个大会都通过一项决议,借此澳大利亚的弟兄们公开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并且通过耶稣基督恳求耶和华怜悯和宽恕。因此,弟兄们必须保持警惕、正视考验,好使组织能够继续专注于散播上帝王国的信息。
耶和华见证人回顾他们的现代历史,看出充分的证据,显示耶和华的确不断精炼他的子民。(玛拉基书3:1-3)他把他们的错误态度、信仰和行为逐渐清除,那些宁愿一仍旧贯的人也与这些错误事物一同被清除。留下来的人并不是甘愿牺牲圣经真理、转而接纳人为主张的人。他们绝没有跟从人;相反,他们乃是耶和华上帝手下的忠仆。他们乐于接受组织的指引,因为他们见到无可置疑的证据,表明这个组织是属于耶和华的。他们见到真理之光越照越明而欢欣鼓舞。(箴言4:18)他们人人都认为,能够作耶和华的见证人,努力宣扬上帝的王国,乃是一项莫大的特权。
[脚注]
a 《锡安的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号外版(英文),1894年4月25日,102-4页。
b 关于三位一体,可参阅《新天主教百科全书》,第14卷,1967年,299页;《圣经辞典》,耶稣会J.L.麦肯齐编,1965年,899页;《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第2卷,1976年,84页。关于魂的真相,可参阅《新天主教百科全书》,第13卷,1967年,449-50、452、454页;《新威斯敏斯特圣经辞典》,H.S.格曼编,1970年,901页;《诠释者圣经》,第1卷,1952年,230页;《皮克圣经评注》,M.布莱克及H.H.罗利合编,1962年,416页。
c 据罗素弟兄说,最先将马太福音24:45-47应用在他身上的人是后来离他而去的妻子。可参阅《守望台》(英文),1906年7月15日刊,215页;1896年3月1日刊,47页;1896年6月15日刊,139-40页。
d 《洗雪》,第二册,258-9、268-9页;《守望台》(英文),1934年4月1日刊,99-106页;1934年4月15日刊,115-22页;1935年8月1日刊,227-37页。
e 当时圣经研究者认为1878这个年份具有特别意义。在他们看来,这个见解受到耶利米书16:18(‘雅各所受的加倍报应’)以及他们所作的年代计算所支持。看来从雅各去世直至血统上的以色列人在公元33年被上帝舍弃,总共过了1845年;将这个数字加倍,该段时期便会从公元33年延续至1878年。
f 圣经研究者进一步引申古今的相似发展,声称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沦为荒凉(耶稣的门徒在他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时公开宣布他是王之后37年)可能指向1915年(1878年之后37年);届时他们会目击无政府状态的动乱达到高潮。他们认为上帝会容许这样的发展,以便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带来末日。这个日期见于《圣经的研讨》的再版。(可参阅第2卷,99-101、171、221、232、246-7页;可将1914年的再版与较早时期的版本,例如1902年所印的《千禧年黎明》,加以比较。)在他们看来,这与社方宣布1914年标明外邦人日期的终止一事完全吻合。
h 可参阅《“真理必使你们得以自由”》,第11章;《“王国近了”》,171-5页;也可参阅《黄金时代》,1935年3月27日刊,391、412页。鉴于这些修正了的圣经年代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圣经研究者以前所采用的1873年和1878年,以及借着比较第一世纪的事件而推算的有关年代,都是基于误解的。
i 可参阅《洞察圣经》,第2册,899-904页。
j 可参阅第15章,“组织结构的发展”。
[第619页的精选语句]
他们所经历的考验和筛别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第621页的精选语句]
‘他们拒绝被诱偏离主的话语’
[第623页的精选语句]
“我们却不希望自己或我们的写作受到推崇和赞誉”
[第624页的精选语句]
“上帝仍然在掌舵”
[第626页的精选语句]
‘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并没有随着罗素弟兄逝世而消失
[第627页的精选语句]
企图以奸恶的手段毒害别人的头脑
[第628页的精选语句]
有好些人容许骄傲将自己的信心破坏无遗
[第629页的精选语句]
‘那些离间你们的……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
[第630页的精选语句]
有些人提出无理的指责,声称《守望台》不接受赎价的道理
[第635页的精选语句]
“我们只是推断这件事会发生,但显然我们错了”
[第636页的精选语句]
真正爱戴耶和华的人十分感激上帝向他们打开各项服务的特权
[第638页的精选语句]
“人若真正奉献了自己给主,但却在现今这个重大时刻闲懒怠惰,他能够为自己辩护吗?”
[第641页的精选语句]
上帝把他们的错误态度、信仰和行为逐渐清除
[第622页的附栏或图片]
W.E.范安伯
W.E.范安伯在1916年宣布说:“这项在普世执行的庞大工作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这乃是上帝的工作。”他虽然看见许多人离弃真理,他却紧守信仰,忠贞至死。范安伯在1947年辞世,享年83岁。
[第633页的附栏或图片]
朱尔斯·费勒
朱尔斯·费勒在年轻时便意识到,基督徒的信心有时会经历严峻的考验。瑞士有些会众人数减至以往的一半,或甚至更少。但费勒后来写道:“那些信赖耶和华的人仍然保持坚定,并且继续从事传道工作。”费勒弟兄也决心保持忠贞。由于这缘故,到1992年,他在伯特利享有服务特权已达68年之久。
[第634页的附栏或图片]
C.J.伍德沃思
由于耶稣基督的受膏跟从者并没有在1914年升到天上,一个男子因而决定不再事奉耶和华。C.J.伍德沃思在给这男子的信中写了以下一段话:
“二十年前,你和我相信婴儿洗礼是对的;相信上帝授权教士施行这种洗礼;相信人必须受这样的洗礼才能避免永远受苦的惩罚。我们相信上帝就是爱,但也同时相信上帝曾按自己的形像创造了,而且会继续创造,亿万的人类。他们会在令人窒息的硫磺烟火中渡过永恒的岁月;他们虽然恳求上帝给他们一点水去纾解痛苦,却连一滴也得不着……
“我们相信人死后仍继续活着;我们也相信耶稣基督从未死过,也不能死去;因此他根本没有交出过赎价,也永不会这样做;我们认为耶和华上帝和他的儿子基督耶稣其实是同一位个体;基督就是他自己的父亲,耶稣就是他自己的儿子;我们相信圣灵是一位个体,相信一加一再加一便等于一;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他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我们相信当时他其实只是对自己说话而已。……不但如此,我们认为现时世上的列国乃是基督王国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魔鬼驻守在一个十分遥远、地点不明的地狱里,而非管辖地上的列国……
“有一天,有人把目前的真理带到我的门口;我为这一天衷心赞美上帝。真理是这么健全,令人的头脑和心灵如此舒畅。因此我立即摒弃了以往所信的谎言和谬论。上帝也任用我去打开你那被弄瞎了的心眼。我们在真理里一同欢欣鼓舞,并肩工作了十五载。主也大大厚待你,让你作他的代言者;事实上,在揭发巴比伦的谬误方面,我从未见过有人像你一样淋漓尽致。你在信中问道:‘下一件事是什么?’啊,真是令人惋惜!下一件事竟是,你容许自己的心对那位凭着爱心劳苦工作、蒙上帝大大祝福而把真理带到我俩心里的人发生怨恨。你离开了组织,并且令致一些羊也随你而去。……
“我没有在1914年10月1日升到天上去。这也许使我在你眼中看来可笑,但你在我眼中却并不可笑——真的,一点也不可笑!
“目前世上最强大的十个国家正在死亡的痛苦中挣扎。在过去四十年来,有一个人——只有这个人——一直向人指出外邦人的日期会在1914年结束;在我看来,现在对这个人肆意讥嘲实在绝非适当的时候。”
虽然在1914年各事并没有完全按照圣经研究者的预期而发生,伍德沃思弟兄的信心却没有动摇。他只是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而已。由于他对上帝的旨意怀具信心,他在1918-19年间曾入狱九个月。他后来成为《黄金时代》和《安慰》这两份杂志的编辑。他的信心保持坚定,因此他至死均对耶和华的组织忠贞不二。伍德沃思弟兄在1951年于81岁的高龄逝世。
[第637页的附栏或图片]
A.H.麦克米伦
“我看出明智之举是,耐心等候耶和华澄清我们对圣经的了解,而非对新的见解感觉困扰不安。有时我们对某个日期所怀的期望超出了圣经所认可的地步。即使这些期望未能实现,上帝的旨意并没有改变。”
[第620页的图片]
信心的一项重大考验牵涉到承认耶稣所献祭物的赎罪价值
[第625页的图片]
有些钦佩罗素的人发觉,他们对卢述福的性格所生的反应将他们的内心情况显示出来,表明他们其实事奉谁
[第639页的图片]
随着组织越来越强调外勤服务,有许多人退出组织,其他的人则表现更大的热心
《守望台》 (英文),1928年4月1日刊
《守望台》 (英文),1927年6月15日刊
《守望台》 (英文),1922年8月15日刊
[第640页的图片]
随着神治组织日益壮大,追求显赫地位的人逐渐被淘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