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18章注释
18:1
比喻 见太13:3的注释。
要时刻祷告 只有路加提到耶稣说的这个比喻(第2-8节),这再次说明路加在写福音书时特别强调跟祷告有关的事。(路1:10,13;2:37;3:21;6:12;9:28,29;11:1;18:1-8;22:39-46;23:46)
18:2
审判官 耶稣说的看来是罗马人委任的审判官或司法官员。根据犹太司法制度,至少要有三个男子才能设立法庭,因此比喻中说的显然不是犹太人的审判官。另外,这个审判官既不敬畏上帝,也“不尊敬”任何人,意思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18:4
不尊敬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本不在乎舆论或其他人的想法。(另见路18:2的注释)
18:5
对我纠缠不休,让我受不了 又译“不断痛打我,直到把我打垮”,直译“击中我[眼]下直到最后”。这里用的希腊语词hy·po·pi·aʹzo被定义为“重重地打……的脸”或“打肿……的眼”,在本节经文看来比喻令某人持续感到厌烦或筋疲力尽。有些学者觉得这个词包含破坏某人名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这句话描述的是审判官心里的感觉,他起初不愿意为寡妇主持公道,后来却因为寡妇坚持不懈而答应了她的请求。(路18:1-4)这个比喻不是说耶和华就像那个不义的审判官一样,而是把上帝跟审判官做了对比。如果连不义的审判官最终都为人主持公道,更何况是上帝呢!像比喻中的寡妇一样,上帝的仆人必须坚持不懈地向耶和华求助。正义的上帝一定会回应他们的祷告,为他们主持公道。(路18:6,7)
18:8
这样的信心 在这里,译作“信心”的希腊语词前面有定冠词,这显示耶稣当时谈的不是一般的信心,而是一种特别的信心,就是比喻中寡妇那样的信心。(路18:1-8)这包括相信祷告的力量,以及相信上帝一定会为“那些被他选上的人”主持公道。耶稣没有回答这个关于信心的问题,看来是为了让他的门徒可以想想自己有怎样的信心。耶稣当时提出这个关于祷告和信心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之前他刚说完门徒会遇到种种信心的考验。(路17:22-37)
18:10
圣殿 上圣殿祷告的人不能进入圣所或至圣所,但可以进入周围的院子。比喻中的两个犹太人显然站在其中一个院子里。(另见附录B11)
18:11
敲诈 耶稣在比喻里谈到一个自以为义的法利赛派的人,他在上帝面前表扬自己,说自己没有敲诈人。在罗马统治以色列期间,负责收税的犹太人常常敲诈别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职权,有很多机会通过剥削老百姓来牟利自肥(他们的罗马主人显然也一样)。耶稣在比喻里提到敲诈时,可能就是指当时这种很普遍的情况。
18:12
一周禁食两次 “禁食”一词并没有出现在摩西法典中,但法典要求人在一年一次的赎罪日“克己自律”,一般认为这条诫命就包括禁食。(利16:29及脚注;民29:7及脚注;诗35:13)后来,另外几个日子也逐步被定为每年必须禁食的日子,为的是纪念以色列民族经历的灾难。但法利赛派的惯例却是“一周禁食两次”,也就是在每周的第二和第五天禁食。他们这样做是要让人看出他们多么虔诚。(太6:16)根据一些参考资料,他们选择禁食的那些日子正好是有集市的日子,当天城镇里会有许多人。他们也会在会堂举行特别活动或地方法庭开会的时候禁食。
18:13
求你开恩 又译“求你可怜我”。译作“求……开恩”的希腊语词在《希腊语经卷》中只出现过两次,都跟求恩或赎罪有关。在希伯来书2:17(参看脚注),这个词译作“献上求恩[赎罪]的祭牲”,又译“赎罪”。
18:15
婴儿 希腊语是breʹphos,指非常小的孩子、婴儿甚至胎儿。(路1:41;2:12;徒7:19;提后3:15;彼前2:2)平行记载马太福音19:13和马可福音10:13用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pai·diʹon,这个词不仅用来指刚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婴孩(太2:8;路1:59),也用来指崖鲁那12岁的女儿(可5:39-42)。福音书的执笔者用不同的希腊语词来描述当时在场的孩子,这看来表明那些孩子年纪有大有小,而路加显然把焦点放在了婴儿身上。
请他把手放在小孩身上 意思是让耶稣祝福他们。
18:17
像小孩一样 见可10:15的注释。
18:18
良善的老师 见可10:17的注释。
18:22
耶稣……对他说 根据马可的记载,耶稣看到这个民间首领的态度这么认真,“就爱他”。(可10:21)但耶稣可能看出,这个人如果要成为门徒,还必须进一步培养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耶稣告诉他:“你要把自己的一切卖掉,把钱分给穷人。”跟彼得和其他撇下一切跟随耶稣的人不同,这个年轻人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财富去做耶稣的门徒。(太4:20,22;路18:23,28)
18:25
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 耶稣是在用夸张法来说明一个道理:正如骆驼不可能穿过针眼,富有的人如果继续把财物看得比自己跟耶和华的关系更重要,就不可能“进上帝的王国”。不过,耶稣的意思不是说,富有的人都不能承受王国,因为他接着说:“对人来说不可能的事,对上帝来说都可能。”(路18:27)在《希腊语经卷》中,本节经文里译作“针”的希腊语词be·loʹne只出现过这一次。这个词有时也用来指做手术时用的针。平行记载马太福音19:24和马可福音10:25中译作“针”的希腊语词则是rha·phisʹ,源自一个意思为“缝纫”的动词。
18:30
将来的制度 又译“将来的时代”。希腊语词ai·onʹ的基本意思是“时代”,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或时代区分开来的情势或特征。耶稣在这里说的是上帝的忠仆在未来将会进入的那个时代,到时他们会在上帝王国的统治下享有“永远的生命”。(可10:29,30;另见词语解释“制度”)
18:31
上耶路撒冷 见太20:17的注释。
18:32
被人……吐唾沫 见可10:34的注释。
18:35
耶利哥 这是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征服的第一个迦南人的城市。(民22:1;书6:1,24,25)这座古老的城市后来被废弃了,但流放巴比伦的犹太人回来后又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城,因为那里有优质的水源(苏丹泉)。到了耶稣的时代,罗马人已经在犹太旧城以南约2公里处建了一座新城。也许是因为这个理由,马太和马可在叙述同一件事的时候说,耶稣正“从耶利哥出来”(太20:29;可10:46),而路加则说耶稣正“走近耶利哥”。耶稣可能是从犹太旧城出来后,在前往罗马新城的路上治好了那个盲人。(另见附录B4和B10)
一个盲人 关于这件事,马太的记载(20:30)提到当时有两个盲人。马可(10:46)和路加都只提到其中一个盲人,看来他们的焦点都放在他身上,但只有马可提到他的名字叫巴提迈。
18:39
大卫的子孙 这个盲人把耶稣称为“大卫的子孙”,就等于公开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另见太1:1,6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