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有如将钱储在银行一般”,这句话曾一度被用来比喻投资或财产的安全稳当。作出这样比较的原因是银行曾被视为十分安全的储钱地方。
但情形已今非昔比了。今日有许多人不敢确定他们储在银行的钱是否安全。如此感觉是有良好理由的,因为经济专家们也不敢肯定。
《华尔街日报》以大字标题声称:“对西方银行制度稳定性的恐惧正日益蔓延”。文章指出西方许多工业国的银行正处于窘境。它们的经济情形日趋下坡。愈来愈多经济学家感到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以来,目前银行的财政状况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恶劣。
近年来银行倒闭多到令人震惊。1974年十月,纽约的法兰克林国家银行(美国)宣告破产。这间银行曾是美国第二十间大银行,它在美国历史上成为最大宗的银行破产。在那一年更有其他几间银行倒闭。德国则有四家银行关门,包括该国最大的私营银行哈士达银行在内。欧洲也有几家银行倒闭,有些银行则宣布庞大的赤字。财政支绌的银行数目也日渐增多。
这些难题使人想起大萧条的黯淡日子。那时候全世界的银行纷纷宣告破产。美国约有半数银行关门,仅在1933年便有4,000家之多。其中大多数永不复业。
这类的事情会再度发生吗?银行是否正向另一场灾祸迈进?现时的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焦虑日深
银行是与全面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它们反映出经济的健全程度和经济动向。
这一切征象表明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世界和日本的经济,正陷于十分严重的情况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个国家在同一时候遭遇这样的经济困难。
法国总统戴斯汀将许多人的感想概括起来。他警告说世界已落入总体经济危机的掌握中,“所有弯角都将我们导向灾祸”。一国复一国备受急激的通货膨胀、财政短缺、工人实际收入减少,持续的失业与贫穷所困扰。
这种情况的种籽是在数十年前撒下的。但近年的油价高涨四倍却使情势更加恶化。现时差不多每个石油输入国都为了支付高昂的石油账单而负债累累。
因此,在欧洲有几间银行倒闭,其他银行,包括一家瑞士银行在内,则遭受重大损失之后,《华尔街日报》说:“这个制度有大问题”。它补充说:
“甚至享誉最高的瑞士银行制度也不能幸免。今日还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安全的吗?……
“从来没有一段时期像现时有这么多无法衡量的因素在盘据着市场和操纵市场动向。……
“当甚至最大的瑞士银行也在外国兑换率方面大受打击时,有人不禁问道: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呢?悲观论者正对这个问题提出答案。”
银行何以会处于困境?
为什么有这么多银行处于困境?为什么有些最大的银行会倒闭?这与任何商业或个人经济失败的原因无异。支出比收入增长得更快便会发生困难;困难的情形若持续太久,破产遂随之而来。
银行经费包括支付存款者的利息、员工薪水和福利及行址的经营费用等。但有些银行近年来却增加一项日益的支销:他们趋于依靠借款本身以期能将款项贷与别人。可是银行借钱的支销(付出利息)通常是很高的。
在1974年的一段不景时期中,许多银行在其他方面受到打击。有些银行作了太多的高度冒险贷款。当借款者因生意不景而无法依期清还或完全不能清还时,银行遂遭受损失了。同时,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银行亦因这些证券的市价下降而亏蚀。有些银行在投机方面大受损失,因为他们在各国通货兑换率的有彼此连带关系的地方对外币市场涨落估计错误。
在同一年内,存款者大量提款也使各银行受到额外的打击。由于恐惧或投资在可获大利的其他方面之故,有些银行的存款被客户大量提取。这意味到银行不会有钱借出以图利,因此收益亦随之减少。
为了种种原因,银行的经费大量增加。但在许多例证上,收益却无法赶得上。储备金遂日渐减少。有些银行由于过度伸张,像个汽球般因太过膨胀而爆裂。
在1974年所发生的惊人银行难题使当事者大感忧虑。使他们不安的事实是何以这么多权威人士竟然始料不及而落入陷阱中。《商业周刊》指出:“现时互相指责和问难的是何以不单是银行,而且银行的监察官们竟在以往10年作了这么多的错误估计。”这份商业刊物进一步评论说:
“以整体而言,[美国]银行制度自1930年代以来,今日比任何时期更多麻烦,有太多的银行过度贷款、过度借款、过度作多种投资和资金不足以致陷于困境。……
“银行合并和统一的浪潮以前所未见的姿态出现,有如涸辙之鱼找寻庇护一般,这样行无疑有些银行将要倒闭了”。
基本原因
经济不稳的原因何在?当然,因素有许多种。但在所有答案之中,有一项因素比其他更加明显。那便是经济学家们不断反复强调的各项难题的主要原因:债台高筑!
近数十年来,许多个人、商业和政府都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为了支付业务所需,他们所举的债愈来愈多,他们的欲望增长得比付钱能力更快。由于要牵萝补屋,他们遂依靠借入更多的债项。
但还债的日子是迟早会来的。倘若收入增加得不够,债务便无法清还。同时倘若为了信用不佳而借不到更多的钱,随之而来的便是破产。这便是现时愈来愈多的个人、商业甚至银行的遭遇。在《未来的信用崩溃》一书中,投资顾问亚历山大·巴里斯写道:
“在一切经济弊病中的确有一项基本原因存在。这些弊病可以追溯到信用[借债]过度增长的长久趋势,这种趋势正迅速地接近其最后局面。……
“在战后[1945年以后]整个时期,信用贷款以异乎寻常的比率增长,平均继续以比国民[美国]生产和工作能力快二或三倍的程度增加。这种比率在近年来更为加速……
“信用贷款趋势的结果促成了人为需求的大大增加,由于这种趋势的主要和次要影响,于是促成今日投资者所面临的大多数经济和金融难题。”
《商业周刊》也提出这项基本原因,说:
“美国也和周围的世界一样处于悲观状态。为了期望保持永久繁荣而债台高筑,美国人正在竭力要为许多难题寻出解决办法,这些难题其实是无法解决的……
“世界大国的经济在许久之前[石油大幅度涨价前]已无法控制。……石油涨价事件更使那无可避免的算账日子加速来临。”
负债的程度
美国负债的程度实在惊人。1974年它在国内的债务已达二万五千亿美元以上!这个数字超过全年的国民总生产价值。关于这些债项,各企业占一万亿美元,联邦政府占五千亿,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占二千亿,消费者约占二千亿,抵押负债约占六千亿美元。
现时的企业负债总额比除税之后的利益多十五倍,大约是1955年的双倍。一般消费者的负债大约是收入除基本开支之后的百分之93,近年来又大为增加。全国流通货币总额与全部债项比较起来仅属小数而已。
世界负债总额估计超过十万亿美元。看来这是一笔永不能清还的欠账。负债的心理已弥漫着经济界的每一角落。西方世界是如此依靠借债,以致若要量入为出,则继续通货膨胀亦很容易招致破产。何以如此呢?
倘若为了支付欠账而减少借债,人们的购买力便会大减,企业或政府亦然。生产于是大幅度下降。失业的人数随之剧增。大量人口离开乡村而集中于城市的工业化生活方式会抵受不住这种震惊。
西方各国的“繁荣”是建筑于借债之上的。这种繁荣并不是真实的。现在的欠账到期已不能清还。这便是威胁领袖们的难题的一面。有许多个人、企业和政府已濒于破产,甚至其中少数人破产也会发生连锁反应使西方世界经济崩溃。《纽约时报》评论说:“高度通货膨胀再加上石油价格暴涨的打击和支付海外账单所造成的赤字使各地的政府不知所措。”
银行会怎样受到影响
由于债务一直加高,欠债不还遂破坏了银行制度。《商业周刊》指出:“各企业是病态的,它们的病态主要是过度依赖借债的结果。”消费者也是“病态的”,正如大多数政府一样——为了欠债。
每一间银行都深知这件事,倘若几个曾借去大量金钱的客户无法还债,银行便会受到牵累。若是由于经济困难,企业和个人都无法还债的话,则任何政府都无法为之弥缝,因为大多数政府本身也是债台高筑,其中大部分是从银行借入的!
例如,在197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代理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将个人的银行储蓄户口受保额订为20,000美元,随后将受保额提高至40,000美元。可是这个机构的储备金仅有五十五亿美元左右,而受保的储蓄数额却达四千七百亿美元!显而易见地,甚至一间小型银行倒闭也会拖垮这个保险机构。
可是银行本身对现时的情况也有责任。投资顾问亚历山大·巴里斯声称:“对于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战后长时期经济走下坡,银行制度实有助纣为虐之嫌。”他评论银行制度的金融健全程度“在整个战后期间从各方面看来已每下愈况,对最高利益的追求已远远超越了昔日的保守界限。”
将临的崩溃
这是否意味到各银行行将崩溃呢?权威人士指出各政府还可以努力挽救于一时。有些方法无疑是可以治标的。
有人建议各政府将更多资金存入银行。但这会造成更多的负债和更甚的通胀。它仅是延迟算账日子的来临以及使后果更为恶劣。正如一位金融专家指出:“这并不是治本之法。它有如为醉汉添杯以使其清醒一般。”
不少人声称政府当局可以不让银行崩溃的。若能如此,他们又何必让情势变成如此绝望呢?他们若有解决办法,则世界经济应该早已成为稳定、安全、繁荣而非接近崩溃了。请记得,在世界大萧条之前仅几个星期,“政府当局”还说大萧条不可能发生!
按照西方的“自由”经济,经济的动态自有其本身的力量。它们是未必能加以控制的。这些国家时常遭遇不景和危机一事可以见之。在这方面,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斯基说:
“自1930年代以来,现时比任何时期有产生严重金融危机的更大可能性。
“传统的智慧认为金融崩溃和大萧条不可能再度发生?因为美国联邦储备局和政府都不会让其发生。
“可是,对今日经济环境中,各政府并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他们阻缓通胀的政策可能触发金融危机,而防范危机和消弭失业的政策又加速了通货膨胀。……
“战后时期的安全保证已大大减少。当安全保证减弱时,经济制度遂告不稳:一个倒闭可以牵累多个倒闭。一股倒闭浪潮,特别是发生于金融机构,会造成金融危机……历史上的大萧条是随着金融危机而来的。”
其他经济学家将此种理论称为“骨牌理论”,那便是,几个大倒闭触发了连锁反应。《华尔街日报》描述这种情形说:
“有些在日常应接方面讲求实际的人士也私下承认恐怕有最恶劣的情形发生。……
“在纯粹的形式上,骨牌理论认为单独一间大银行倒闭会削弱全世界有钱存在其中的许多银行,以致惹起挤提大量存款而使其岌岌可危。
“任何事情都可以触发最初的倒闭,从外国通货投机损失以至政府为高昂的石油价格所困或企业受通胀影响而业务不振以致无法还债等。”
德国杜塞道夫的杜斯克银行总裁尤力克说:“许多时我不能自禁地感觉到这样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任意大利银行总裁十四年的卡利尔声称:“世界的状态不能这样永久持续下去。我们必须接受不景的后果。它将始于较弱的国家,如意大利,而蔓延到较强的国家。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建立的通货和贸易制度亦将解体。”一位金融问题专家在纽约告诉记者说:“旧制度已完了。”
是故,《华尔街日报》作家域嘉下结论说:“任何地方都没有真正的安全庇护所,不论人们怎么寻求。”
这是不是说有钱存在银行的人应该提取出来呢?任何个人所选择的处理经济方法都是他自己的责任。可是今日任何其他储钱的地方又安全到什么程度呢?请记得当崩溃来临时,金钱本身往往变成毫无价值。
会有另一次经济崩溃来临吗?不错,这会是一次全面的崩溃。在将临的崩溃中,任何国家的金钱都不会安全。不论金钱存在什么地方——银行、保险箱、饼罐、投资或床褥底下莫不皆然。
我们怎能如此肯定呢?因为上帝的道圣经的预言告诉我们,发行金钱的政府本身将会失去机能而完全被毁灭。(但以理书2:44)不错,它表明甚至贵重的金属也不能在上帝对利己主义的世界执行判决时予人保护:“他们要将银子抛在街上,金子看如污秽之物,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以西结书7:19;西番雅书1:18。
这会为上帝创建的一个完全新的规制铺路。在新规制中,现存的赤贫和极富都会不复存在。大萧条和蔓延的通胀也会成为过去。地球的经济事务会公正地受上帝的属天政府所管理。这个政府便是耶稣基督教他的门徒祈求早日来临的王国。——马太福音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