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甲)聚会的目的是什么?(乙)有一段时间,各个小组的聚会有什么不同?
6 查尔斯·泰兹·罗素弟兄在寻找圣经真理的初期,就看出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他在1879年写道:“为了钻研圣经,我和一些人在匹兹堡成立了一个研经班,每周日举行。”《锡安的守望台》也鼓励读者要聚集起来。1881年,他们每逢周三和周日都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举行聚会。1895年11月刊的《守望台》(英语)提到,聚会的目的是让与会者“彼此交流,培养爱心,增进基督徒的情谊”,互相鼓励。(请读希伯来书10:24,25)
7 有很多年的时间,各个圣经研究者小组的聚会形式和频度都不同。例如,美国一个小组的信在1911年被刊登出来,信里说:“我们每周至少有5次聚会。”他们的聚会是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各一次,星期天两次。1914年刊登的一封信来自非洲的一个小组,信里说:“我们每月举行两次聚会,每次的聚会星期五开始星期天结束。”随着时间过去,聚会的形式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请看看过程是怎样的。
8.早期的公众演讲围绕哪些主题?请举例。
8 公众演讲聚会 1880年,也就是《锡安的守望台》出版第二年,罗素弟兄效法耶稣,展开了一次传道之旅。(路加福音4:43)在这次旅程中,罗素弟兄为今天的公众演讲聚会模式奠定了基础。《守望台》杂志提前向读者宣布说,罗素弟兄“很乐意发表公众演讲,题为:‘与上帝王国有关的事’”。1911年,一些班(现称会众)在部分国家成立,每个班都受到鼓励,派符合资格的讲者到附近地区发表一系列的演讲。演讲共有六个,讲题跟审判、赎价等有关。每个演讲结束后,讲者都会宣布下一周的讲题和讲者的名字。
9.(甲)公众演讲聚会在过去有什么改变?(乙)你可以怎样表明自己重视这个聚会?
9 1945年,《守望台》宣布在全球开展公众演讲聚会活动,讲者会发表一系列的公众演讲,演讲共分八个,讲题跟“当代急需解决的难题”有关。有几十年的时间,受委派的讲者不但可以发表忠信奴隶指定题目的演讲,也可以发表自定题目的演讲。不过,到了1981年,所有讲者都要采用组织发给会众的大纲。1990年以前,有些公众演讲大纲包括跟听众讨论的环节或示范。不过,根据组织的指引,从1990年开始,公众演讲只能是演讲形式。2008年1月,组织作出进一步调整,把公众演讲的时间从45分钟缩短到30分钟。虽然公众演讲聚会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但经过良好准备的演讲一直都能帮助人增强对上帝话语的信心,也能帮助我们对上帝的王国有更全面的认识。(提摩太前书4:13,16)根据圣经发表的演讲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有没有尽力邀请人来听这些演讲呢?
10-12.(甲)过去多年来,《守望台》研究班有什么调整?(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什么问题?
10 《守望台》研究班 1922年,被称为朝圣者的弟兄受守望台社指派,到各群会众发表演讲,并带头传道。他们提议要定期举行聚会,讨论《守望台》文章。这个提议被采纳了。起初,《守望台》研究班在周中或周日举行。
1931年,加纳的《守望台》研究班
11 1932年6月15日刊的《守望台》(英语)提出进一步的指引,说明了这个聚会该怎样举行。文章指出,这个聚会要按照伯特利家庭的《守望台》研究班模式举行,由一个弟兄主持,另外三个弟兄会坐在前排,轮流朗读各段。当时的文章没有提供问题,主持的弟兄要请听众就所讨论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再请听众回答。如果有需要的话,主持人可以简短扼要地解释一下文章的内容。
12 起初,每群会众都可以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选择一篇文章讨论。不过,1933年4月15日刊的《守望台》(英语)建议所有会众用最新出版的《守望台》文章。1937年,组织指定这个聚会要在星期天举行。1942年10月1日刊的《守望台》(英语)提出进一步指示,把聚会调整为跟今天一样的模式。首先,每篇要研读的文章页底都列出问题,用来讨论。另外,聚会举行的时间长一个小时。参加聚会的人最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而不是把段落中的句子读出来。忠信奴隶在适当的时候为我们提供灵粮,而《守望台》研究班一直是这个奴隶所用的主要渠道。(马太福音24:45)我们人人都该问问自己:“我每周都预习《守望台》研究班的课文吗?我尽力参与评论吗?”
13,14.(甲)会众研经班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乙)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聚会?
13 会众研经班 19世纪90年代初,几册《千禧年黎明》发行后,一位叫拉恩的圣经研究者建议,在他所住的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成立研究圣经的“黎明组”。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聚会只是试验性的,通常在私人家里举行。1895年9月,美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黎明组的聚会,并取得了成果。当月的《守望台》建议所有研究圣经真理的人都要举行这样的聚会。杂志提出指引说,主持聚会的弟兄应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他每读完一句,就要让与会者评论,每讨论完一段,就要翻开该段的经文并朗读出来。讨论完整篇文章后,每个与会者都要概述文章的内容。
14 这个聚会的名称改了好几次。起初叫圣经研究的庇哩亚组,因为他们想效法1世纪细心考查圣经的比里亚人(庇哩亚人)。(使徒行传17:11,《和合本》)后来,这个聚会改名为书籍研究班,现称会众研经班。聚会也不再是以小组的形式在私人家里举行,而是在王国聚会所举行,整群会众一起参加。过去,这个聚会讨论过不同的书、册子,也有《守望台》文章。从开始有这个聚会起,每个参加的人就受到鼓励要发表评论。这个聚会大大帮助人加深对圣经的认识。你经常预习会众研经班的资料,并尽力在聚会里评论吗?
15.过去举办传道训练班的目的是什么?
15 传道训练班 凯里·巴伯曾在纽约布鲁克林世界总部服务,他忆述:“1942年2月16日星期一晚上,布鲁克林伯特利家庭的所有弟兄都受到邀请,参加一个后来被称为传道训练班的课程。”巴伯弟兄后来成为中央长老团成员,他描述这个训练班是“耶和华带领现代子民的过程中,一项最显著的进展”。这个课程有效地帮助弟兄提高教导和传道技巧,因此,从1943年起,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会众开始使用《神治传道训练课程》这本册子。1943年6月1日刊的《守望台》(英语)说,传道训练班的目的是使上帝的子民“受到培训,更有效地传讲王国的好消息”。(提摩太后书2:15)
16,17.过去举办的传道训练班只是帮助人掌握技巧吗?请解释。
16 起初,许多人都觉得在一大群人面前发表演讲很困难。克莱顿·伍德沃思弟兄的爸爸曾跟卢述福弟兄等人在1918年无辜入狱。伍德沃思弟兄谈到他在1943年第一次在传道训练班发表演讲时的感受,说:“对我来说,演讲实在是太难了。我一开口就结巴,口干舌燥,说话一声大一声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伍德沃思弟兄的演讲能力不断提高,后来有殊荣发表过很多公众演讲。这个训练班不仅帮助他掌握了各种技巧,也让他意识到谦卑和信赖耶和华的重要性。他说:“我看出,谁发表演讲并不重要,只要他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心信赖耶和华,听众就会很欣赏他的演讲,也一定能从演讲学到一些东西。”
17 自1959年起,姊妹也可以报名参加这个训练班。埃德娜·鲍尔姊妹还记得在大会里听到这项宣布时的情形。她说:“我记得姊妹们都兴奋得不得了。现在她们也有机会受训练了。”许多年来,很多弟兄姊妹把握机会参加传道训练班,受耶和华的教导。今天,我们也能在平日聚会中得到同样的训练。(请读以赛亚书54:13)
18,19.(甲)今天我们怎样得到切合实际的指引,执行传道工作?(乙)为什么我们会在聚会时唱诗?(见附栏“把真理唱出来”)
18 传道工作聚会 早在1919年,就有专为组织传道工作而设的聚会。当时,会众的成员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只有那些负责分发书刊的传道员才可以。从1923年开始,这个聚会每月举行一次,所有会众成员都可以参加。到了1928年,组织鼓励会众每星期一次举行传道工作聚会。1935年,《守望台》鼓励所有会众根据《指导员》(后称《公报》,之后再改称《王国传道月报》)来举行聚会。过了不久,每群会众都定期举行这个聚会。
19 今天,我们从平日的聚会得到实用的指引,用来执行传道工作。(马太福音10:5-13)如果你符合资格,可以收到《聚会手册》,你有没有仔细阅读,并在传道时把其中的建议运用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