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所纠正的人快乐了
“耶和华阿,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诗篇94:12。
1,2.我们对于敬虔的纠正应当怀有什么感觉?
你上一次在言谈或行为上未能达到上帝公义的条件和标准是在什么时候呢?很可能你无需想到很早的时候,也许仅是数小时或数日前,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犯罪而未能适当地反映出上帝的荣耀。——列王纪上8:46;约翰一书1:8-10。
2 由于耶和华的爱心,他愿意而且能够纠正我们;我们可以为此而快乐。“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识的,难道自己不惩治人么?耶和华阿,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我们若受耶和华所“管教”,我们就有福了,因为这会使我们与他协调一致。——诗篇94:10,12。
3.我们有理由考虑一下什么问题?
3 基督徒可以相信圣经所提出的保证,“[耶和华]所爱的,他必管教。”(希伯来书12:6)因此,我们很高兴根据圣经将一些与责备、悔改和开除有关的问题讨论一下。这一系列文章中有两篇在本期的《守望台》中刊出,其余三篇文章则会在下一期刊出。这五篇文章应当能够帮助所有人对事情所牵涉到的圣经原则获得清楚的了解以求‘受到重新调整和安慰,在思想上一致而和睦共处。’——哥林多后书13:11,《新世》。
4,5.耶和华上帝怎样向我们提出纠正?
4 上帝时常以如此柔和、温良的方式纠正我们,以致有时我们甚至不察觉自己受到纠正。也许我们在他的道中读到一些资料使我们离开一条不智的途径或使我们的思想受到纠正。在其他时候,来自上帝的纠正可能较为率直或甚至带来若干痛苦。可是他知道以怎样的程度和什么方法施行纠正会对我们最为有益。(耶利米书30:11)我们甘心接受他的纠正是多么好的事,因为上帝凭着爱心施行管教,正如父亲管教自己所疼爱的儿子一般!我们接受耶和华上帝对我们施行的任何有限的纠正无疑会比受到灭绝的处分明智得多。——耶利米书10:24;希伯来书12:5。
5 有时上帝通过人提出纠正。他差遣先知和法官到以色列人当中。但是他也能够个别地对我们提出明智的纠正。约伯一个虚假的‘安慰者’不得不承认约伯曾‘纠正许多人’。(约伯记4:3;16:2)约伯是个在敬虔方面十分杰出的人,从他获得明智的纠正会是多大的福分!可是,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乐于接受这种来自一个人,但却以上帝完美的旨意为根据的有益纠正吗?’
凭着爱心互相纠正
6.根据什么训示我们可能受到来自弟兄的纠正?
6 根据耶稣的训示,我们可以期望获得以及向人提出仁爱的纠正。耶稣所说的话是指牵涉到严重的个人过失的事例而言,但在原则上却可以应用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上。他说:“如果你的弟兄犯罪,就劝戒他;要是他悔改,就饶恕他。”(路加福音17:3,《现译》)此外,使徒保罗写道,“主的仆人”应当“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人。——提摩太后书2:24,25。
7.若有人犯了严重的罪,便应当有什么事发生?
7 小组里的牧人,受任命的监督们,关心每位个别的基督徒,同时也要保护整个羊群。(希伯来书13:17;彼得前书5:2,3)因此,若有人犯了严重的罪,事情应当受小组的监督们所留意。犯罪者本身应当‘请小组的长老来。’或者其他任何基督徒若获悉有人犯了严重的罪,则应当为了关心犯过者及小组的洁净起见而通知长老。(利未记5:1)然后长老们可以设法帮助行差踏错的人,使之改过自新;这样便可以‘救他的命不致于死。’——雅各书5:14,16,19,20。
8.我们对于弟兄的微小过犯应当怀有什么看法?
8 有些性质没有这么严重的差错或过犯也是成熟的基督徒能够根据圣经提出劝告而加以纠正和协助的。当然,我们应当提防对别人的微小过失吹毛求疵,因为上帝吩咐我们要长久忍耐,互相容忍。(歌罗西书3:12,13)我们应当“彼此谦让,看别人比自己高明。不要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的利益。”(腓立比书2:3,4,《现译》)上帝向我们指出,“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言19:11。
9,10.弟兄若看来踏入歧途,我们可以怎样行?
9 可是,有时我们可能见到一位基督徒同工正行差踏错或由于不良的行为模式而走向危险。例如,我们在与弟兄密切交往时可能留意到他有嗜酒的倾向。他看来并没有喝醉,但却显然‘好酒’。(提摩太前书3:8)因此有人可以向他提出若干有益的纠正。但是谁可以这样行呢?
10 保罗对加拉太的基督徒写道:“弟兄们,如果有人偶然犯了过错,你们这些属灵的人[具备属灵资格的人,《新世》]就要用温和的方法纠正他。”(加拉太书6:1,《现译》)一个具备属灵资格的基督徒可以仁慈、机巧地以不同方式提出纠正。例如,他可以在谈话中轻描淡写地提及这件事,以致看来甚至不像蓄意的劝告。(箴言15:23)或者他可以在私下提出劝戒。可是——这是十分重要的——他不应当受一种挑剔的精神所推动,反之他的劝告应当出于仁爱的关注。——哥林多前书13:4,5。
11.腓立比的弟兄姊妹对于当地有些人之间的难题可以提出什么帮助?
11 还有其他的情形也是基督徒弟兄姊妹可以提出协助的。保罗论及腓立比的一个难题说:
“我劝友阿爹,又劝循都基,要在主里意念相同。我真诚的同道啊,我也求你[继续]帮助她们。这两个女人……都跟我在福音的事工上一同劳苦。”(腓立比书4:2,3,《新译》)
显然在这两个受膏的基督徒女子之间有一个难题或严重的分歧存在。使徒并非劝腓立比人在这项分歧上偏袒某一方。这样行便会使小组分裂而产生派系、嫉妒和纷争了。(哥林多前书1:10-13;3:2-9)这是小组必须避免的一项严重危险。可是弟兄姊妹们,像腓立比“真诚的同道”一般,无需对两个女子的牢骚或意见多管闲事,但他们却可以提出具有纠正性的鼓励,劝勉当事人顾及基督徒的团结,彼此饶恕,怀着爱心通力合作。(马太福音5:23-25;以弗所书4:1-6,31,32;提多书2:3-5)若有一位信徒同工向你提出这种出于好意的纠正,你便应当视之为仁慈之举。——诗篇141:5。
果敢行事
12,13.在小组里可能有什么较严重的过犯存在?
12 有时一个基督徒可能跟从一条与上帝的指示不符的途径,即使获得来自长老的帮助亦不肯改过自新。这种情形并非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性格不同而已。这也不是由于一个人尚未长至基督徒的成熟地步,以致在各方面显示他需要继续长进。保罗承认有些不成熟的基督徒,其他人应当怀着忍耐、爱心和深欲看见他们进步的愿望予以帮助。(罗马书14:1;15:1;哥林多前书13:11;腓立比书3:15,16)但是除了这些人之外,可能有些人蓄意选择一条虽然未达到成为严重的罪,但却显然与上帝的劝告背道而驰的途径。
13 有时我们会见到这样的基督徒,但这并不应当使我们感觉震惊。圣经说:“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提摩太后书2:20,21)保罗将小组比作一个人家,其中可能有些人像卑贱的器皿一般,他们的行事方式或影响均对人无益。保罗警告提摩太和其他忠心的基督徒要‘避开’这种卑贱的器皿。——可参阅罗马书16:17。
14,15.在帖撒罗尼迦的小组里有什么难题发生?基督徒可能对这样的难题有什么反应?
14 既明白保罗这段话的含意,我们留意到在古代的帖撒罗尼迦有一个这样的事例。保罗向整个小组提出劝告,指出有些看来身体健康和有能力的人不肯作工。虽然上帝警戒人不可懒惰,这些人却要别人养活他们。因此保罗写道:“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我们所受的教训,就当远离他。”——帖撒罗尼迦后书3:6;箴言20:4;24:30;传道书5:12,18;10:18。
15 不错,可能有些人‘不肯接受只用言语施行的管教’,包括长老对小组提出的圣经劝告在内,而这样的人坚要行事与上帝的原则相背。这样基督徒便可能觉得不得不“远离”这样的人,正如保罗所吩咐一般。——箴言10:17;29:19。
“要记下他”
16.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提出什么劝告?
16 关于懒惰、不守规矩的人,保罗继续对帖撒罗尼迦人提出劝告说:“若有人不听从我们这信上的话,要记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觉羞愧。但不要以他为仇人,要劝他如弟兄。”(帖撒罗尼迦后书3:14,15)因此,基督徒可以“记下”一些一意孤行,对上帝的原则视若无睹的人。
17.(甲)为什么我们在应用这项劝告时需要小心?(乙)在这方面,耶稣提出什么训示?
17 可是,我们必须在应用上帝的这项劝告方面十分小心。由于我们的不完美,我们可能根据个人的好恶,例如在衣着的款式或发型等方面,作出个人的判断。但是,例如一位姊妹的服装在一般弟兄看来并非不端庄、不知耻或令人震惊,我们就应该看出她只是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或喜好而已。(创世记37:3,4;约翰福音19:23;提摩太前书2:9,10)上帝并没有将我们立为法官,要我们在意见、品味或良心的差异等无关重要的事上判断我们的弟兄姊妹。(罗马书14:4,10-12)或者,即使有人在一件其实无关紧要的事上犯了错误,我们也必须记得耶稣的劝告: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1-3。
18.若有人显然违反了上帝的劝告,小组应当怎样行?
18 可是,若有人偏离上帝的原则至相当严重的地步,也许十分懒惰或对人吹毛求疵,‘好说闲言’“专管闲事”,那又如何呢?(帖撒罗尼迦后书3:11)或者难题可能是犯过者试图在物质上占别人便宜,从事一些显然是不正当的消遣或在行为上有问题,虽然当时尚未达到需要小组采取司法行动的地步。a长老曾试图帮助他,但他却一意孤行,也许甚至影响小组里的其他人或对别人造成危险。长老们可以讨论这件事,并且可以派他们当中的一分子对小组作一个与问题有关的率直圣经演讲。长老无需指名提及“不守规矩”的人,但却也许能够“堵住”行为不检的人的口。——提多书1:10-13。
19.难题若持续下去,小组里其他的人可能有什么反应?
19 小组里若有这样的情形存在,个别的基督徒可能觉得必须将犯过者“记下”。b保罗解释这样行牵涉到什么事,说:“不可和他来往,好叫他自己觉得惭愧。”(帖撒罗尼迦后书3:14,《新译》)这意味你会限制你与“记下”的人的社交往来。你不应当公开宣布你私下所作的决定或将其到处告诉人,也不应当试图影响别人同样行。但是你个人会避免与被“记下”的人为伍,而这是与小组长老所提出的健全劝告一致的。可是,你并不会完全拒绝他,因为他仍然是你的弟兄,是基督为之舍命的一个基督徒同工。与其容许任何“仇恨”之心形成,你应当“责备”他。以什么方式呢?除了自己立下好榜样之外,你仁慈但坚决地服从“不可和他来往”的圣经训示乃是一种纠正的形式。但是你可以提出更进一步的帮助。——利未记19:17;提多书2:7,8。
20.你若“记下”某个行为不检的人,你负有什么责任?
20 你会仍然在小组聚会中及在组外传道上与被“记下”的基督徒有接触。因此,你也许有机会执行将他‘记下来’所牵涉到的其他义务:“不要把他看作仇敌,却要劝他好像劝弟兄一样。”(帖撒罗尼迦后书3:14,15)你若没有履行上帝的劝告所牵涉到的这项责任,但却把被“记下”的人,当作仇敌看待,你的途径就会成为像他的一样缺乏爱心了。
21.这项圣经安排具有什么目的?(民数记35:12;申命记19:11,12)
21 我们希望被“记下”的人会感觉惭愧。他可能意识到使你避免与他有社交往来乃是奉圣经的指示行事。这项管教可能帮助他“把下垂的手和发软的腿挺直起来,……瘸子不至于扭脚,反而得到复原。”鉴于今日上帝的组织拥有巨量的忠心弟兄,基督徒也许很少需要“记下”一个不守规矩的弟兄,但是当有这样的事发生时,也许纠正连同持续的劝勉可以“结出平安的果子来,就是义。”——希伯来书12:11-13,《新译》。
与长老委员会会晤
22,23.牵涉到严重罪过的案件应当怎样处理?
22 正如我们在以上第7段提及,犯了严重的罪的人需要受到‘小组中的长老’所留意。(雅各书5:14,15)长老们有充分能力对一个行差踏错而犯了严重过犯的人提出敬虔的纠正。他们可以给予犯过者所需的属灵帮助。——箴言6:23。
23 通常小组会指定一个由三位长老组成的委员会去处理牵涉到严重过犯的案件。他们并非仅以法官或‘属灵警察’的身分行事。反之他们是群羊的牧人,并且会在处理犯过者时证明是如此。看管实际的羊的牧人并不会表现报复、苛酷或吹毛求疵的精神。长老们也不应当如此行。他们的目的是要予人帮助而非加以定罪。(犹大书23)他们的目标是,若是可能,使犯过者改过自新。——雅各书5:19,20。
24.长老们试图为罪人怎样行?
24 可是,长老们在处理严重的过犯时必须‘坚守那可靠的真道’,“能够用纯正的道理劝勉人,并且能够折服[责备,《新世》]反对的人。”(提多书1:9,《新译》)因此他们不应当犹豫不敢按照圣经率直地向犯过者指出他的行径何以不对以及为什么他需要改过自新。他们希望他会悔改而再次与上帝和好。——彼得前书3:10-12。
25.有些什么问题尚待研讨?
25 可是,长老们应当怎样责备犯过者呢?敬虔的悔改是什么?人怎样将这种悔改表现出来?犯了严重的罪的人若表现悔改,长老应当怎样处理这样的案子?犯过者必须在整个小组面前受到责备吗?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考虑这些问题。
[脚注]
a 1981年2月1日的中文《守望台》杂志“读者来函”一栏论及一个事例,关于一个按照圣经无权再婚的人与异性约会的问题。
[第21页的附栏]
敬虔的纠正怎样牵涉到我们?
有时上帝通过圣经或研究圣经的辅助读物纠正我们。
或者一位基督徒,特别是长老,可能仁爱地向我们指出我们的过犯。
如果有些人行为不检,但却不肯改过自新,长老便可能必须提醒及警告小组提防这种错误的途径或特征。
这样我们便应当觉得我们需要个别地“记下”(帖撒罗尼迦后书3:14,15)任何不守规矩的人。
我们若这样行,我们便会避免与这些人作社交的往来。但是我们也应当履行自己对这样的人所负的义务,对这些不守规矩的人提出帮助和劝戒,因为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基督徒弟兄。
[第18页的图片]
你若见到一位基督徒同工走向危险,你会提出仁慈的劝告吗?
[第19页的图片]
保罗劝勉我们,要“继续帮助”一些需要受到纠正性质的鼓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