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2 9/1 5-9页
  • 基督教国在非洲自食其果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基督教国在非洲自食其果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散播分裂的种子
  • 基督徒还是欧洲种族主义者?
  • 在非洲俨如君王统治
  • 世界大战
  • 非洲人的祖先崇拜
  • 给“黑暗大陆”带来属灵之光?
    警醒!1994年
  • 现今使人作基督的真正门徒
    警醒!1994年
  • 宣扬在统治中的上帝王国的传教士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59年
  • 基督教国在非洲所撒的种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守》92 9/1 5-9页

基督教国在非洲自食其果

查尔斯·拉维日里梦想使阿尔及利亚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他的梦想始终只是梦想而已。今日,阿尔及利亚的人口有百分之99是回教徒。在北非大部分地区,基督教国的权势已锐减。但非洲的其他部分又如何?

J.H.凯恩博士在《基督教世界传教团简史》一书中声称:“在黑非洲,归信基督教的人数比第三世界其他地方的归信者加起来还要多。”可是,这些归信者都是真正的基督徒吗?凯恩博士承认:“在非洲教会里,一项重大危险是,基督徒从事异教崇拜。”此外,凯恩博士所用的“非洲教会”(单数)一词也是一项误称。非洲其实有成千上万的教会,每个教会各有自己的崇拜方式。为什么呢?

散播分裂的种子

其实,甚至在海外传教士扬帆向非洲进发之前,分裂的种子已经撒下了。伦敦海外传教会所派出的传教士是来自不同的教会;结果,海外传教士在前往他们的委派地区途中,彼此已因教义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在各海外传教岗位定居下来之后,冲突更难免加剧。

罗伯特·罗特贝格教授在《基督教海外传教士与北罗得西亚的诞生1880-1924》一书中写道:“海外传教士一面彼此激烈斗争,同时也跟他们的海外主管斗法,这样行往往使他们的传福音目标蒙受不利影响。……看来海外传教士花在笔战上的时间、精力跟花在使人归信方面的不相上下。”

有时,海外传教士之间的争执形成各传教团互相对立的局面。为了争取归信的人,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传教团彼此激烈竞争。这种分裂精神难免在归信的人当中反映出来。结果,千百万非洲人脱离传教团所代表的教会,另立自己的教会。

海外传教士兼历史家凯恩博士写道:“非洲的独立教会遍布非洲各地。……在这项独立运动中,约有七千个团体分裂出来。”不过,造成教会分裂的原因却不仅限于海外传教士彼此钩心斗角及信仰互相冲突。杰弗里·穆尔豪斯在《传教士》一书中解释,“黑人发动宗教改革”的另一个原因是:“对白人的优势感觉不满”。

基督徒还是欧洲种族主义者?

凯恩博士承认:“海外传教士怀有优越感。”阿德里安·黑斯廷斯在《非洲基督教》一书中声称,他们“相信基督教必须与欧洲文化和领导权相辅并行”。

法国的查尔斯·拉维日里便是怀有这种看法的一个海外传教领袖。另一个怀有这种见解的人是约翰·菲利普,他是伦敦海外传教会南非传教团的主管。他在1828年夸口说:“我们的传教士正……把英国的权益、势力和帝国扩展开去。随着海外传教士在未开化的部族里劝人归信,部族对殖民地政府的偏见便会渐渐消除。向各部族供应人工制品也使他们对殖民地越来越倚赖。……工业、商业、农业纷纷兴起。每个诚恳的归信者……都变成殖民地政府的盟友。”

既然如此,欧洲各政府把海外传教士视为扩展殖民地的有用工具,又何足为怪呢?在海外传教士看来,开拓殖民地以征服非洲乃是值得欢迎的事。1910年,世界海外传教会议在爱丁堡举行。海外传教士在会议上声称:“在海外传教士的目标和政府目标之间划清界限,并非总是……办得到的。”

在非洲俨如君王统治

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有些海外传教士借助于殖民地的军事力量。间或发生的情形是,由于村民拒绝接受海外传教士的权威,沿岸的市镇就遭英国海军的炮艇摧毁。1898年,卫斯理会派往西非的海外传教士丹尼斯·肯普表示,他“深信今日上帝正运用英国的陆军和海军去成就他的旨意”。

海外传教士一旦定居下来,有时便着手取各族酋长的权力而代之。罗特贝格教授写道:“伦敦的海外传教士经常用武力去维持他们的神治法纪。他们一不满意,就喜欢用赛科泰(以加工过的河马皮革制成的长鞭)去惩罚人。他们随意利用各种借口鞭打非洲人。”大卫·兰姆在《非洲人》一书中说:“一个非洲归信者记起,乌干达有位被人称为布瓦纳·博特里的圣公会海外传教士,在讲道期间不时从讲坛上走下来鞭打迟来礼拜的非洲人。”

海外传教士詹姆斯·麦凯对这样的行动大感震惊,于是向伦敦海外传教会的主管投诉。麦凯警告说:“我们白人在非洲人心目中不再是传播好消息的使者,帮助他们认识上帝的爱;反之,我们在他们当中丑声远播,为人所惧。”

世界大战

《传教士》一书说:“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非洲人]不断受到大力提醒,战争以及人借战争发泄的一切野蛮本性,都是徒劳、邪恶的。”可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欧洲所谓的基督教国家中爆发。

穆尔豪斯解释说:“差不多所有国籍的海外传教士均卷入大战中。”可耻的是,海外传教士竟怂恿非洲的归信者支持交战者的某一方。有些海外传教士甚至带领非洲军队走上战场。斯蒂芬·尼尔教授在《基督教传教团历史》一书中描述大战的影响,他一针见血地说:“欧洲各国大声疾呼惟独他们才拥有基督教与文明,但他们却混乱地盲目卷入这场内战中,把自己弄得在经济上元气大伤,而且也名誉扫地。”尼尔继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把第一次大战所做的事进一步完成而已。西方伪装的仁义道德已原形毕露;‘基督教国’证明自己不过是个神话而已。现在人已无法再提及‘基督教的西方’了。”

可理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人的宗教改革加速进行。但那些仍然依附基督教国各教会的非洲人又如何?他们在此之后有受到圣经真理的教导吗?

非洲人的祖先崇拜

基督教国的海外传教士谴责非洲人的宗教习俗,例如向占卜者求助以取悦死去的祖先。但另一方面,海外传教士却坚称人人都有个不死的魂。他们也鼓励非洲人尊崇马利亚和“圣人”。这样的主张其实同意非洲人的见解,相信死去的祖先仍然活着。除此之外,海外传教士也崇拜偶像(例如十字架);既然如此,非洲人便有理由用护身符去保护自己不受邪灵骚扰了。

C.G.巴埃塔教授在《热带非洲的基督教》一书中解释说:“非洲人可能一面在教堂里热烈高唱:‘除主以外,我没有别的避难所’,一面却随身佩带护身符。或者一走出教堂便随即向占卜者求助,丝毫不觉自己违反了什么原则。”——可参看申命记18:10-12和约翰一书5:21。

许多海外传教士告诉非洲人,他们的异教祖先正在地狱的火里受苦。如果非洲人不接受海外传教士的教训,他们便会遭遇同一的命运。海外传教士花了很多精神把圣经译成非洲语,但永远受苦的主张却是与圣经的清晰教训大相径庭的。——创世记3:19;耶利米书19:5;罗马书6:23。

其实,圣经说犯罪的魂必死亡,而“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道书9:5,10;以西结书18:4,《广东话圣经》)至于没有机会听过圣经的非洲人,他们有希望置身于未来“无论善恶,都要复活”的人当中。(使徒行传24:15)这些复活的人会受到教导去认识上帝的救恩安排。然后,他们若体会上帝的爱而作出响应,就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诗篇37:29;路加福音23:43;约翰福音3:16。

但基督教国不仅没有教导人这些奇妙的圣经真理,反而以谬误的主张和宗教伪善误导了非洲人。毫无疑问,在扩展殖民地以征服非洲一事上,圣经绝不赞成基督教国海外传教士所担任的角色。相反,耶稣说,他的国“不属世界”;同样,他的真正跟从者也“不属世界”。(约翰福音15:19;18:36)早期的基督徒绝非世俗政府的使者,反之,他们乃是耶稣基督的大使。——哥林多后书5:20。

因此,以整体而言,基督教国在非洲所收的乃是恶果,其中的特色是令人震惊的分裂、互不信任和“基督徒从事异教崇拜”。非洲的许多“基督教”地区均充满了强暴,这无疑与‘和平之君’的教训背道而驰。(以赛亚书9:6)基督教国在非洲所结的果子与耶稣论及真正基督徒的话大异其趣。耶稣向天父祷告时,恳求天父使门徒“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约翰福音17:20,23;哥林多前书1:10。

这是否意味到,非洲的一切海外传教活动都是失败的呢?不尽然。第10页的文章会着手讨论,真正的基督徒在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海外传教活动所结的好果子。

[第6页的图片]

上个世纪的海外传教领袖(例如约翰·菲利普)相信欧洲文明与基督教是同一的东西

[鸣谢]

Cape Archives M450

[第7页的图片]

基督教国的海外传教士散播没有圣经根据的主张(例如灵魂不死),这无疑鼓励非洲人崇拜祖先

[鸣谢]

Courtesy Africana Museum, Johannesburg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