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8 10/1 19-23页
  • 地方习俗与基督教原则——它们彼此兼容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地方习俗与基督教原则——它们彼此兼容吗?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辨明是非
  • 无伤大雅的习俗又怎样?
  • 习俗若妨碍灵性进步
  • 顾及当地的习惯
  • 提防越过界限!
  • 文化有适当的地位
  • 对流行的习俗怀有平衡的看法
    警醒!2000年
  • 习俗抑或圣经原则——你的生活受哪一样所支配?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务要提防令上帝不悦的习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5年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守》98 10/1 19-23页

地方习俗与基督教原则——它们彼此兼容吗?

斯提芬是北欧的一个耶和华见证人,他被派到一个非洲国家做海外传道员。一天,他跟当地一个弟兄在镇上漫步之际,令他大感诧异,弟兄竟然拉住他的手。

在斯提芬看来,在一条繁忙街道上跟另一个男子手牵手地走路,是叫人震惊的事。在他本国,这种行为暗示两个人是同性恋者。(罗马书1:27)可是,在这个非洲弟兄看来,手牵手纯粹表示他们是朋友;拒绝跟他牵手同行,就无异于拒绝跟他做朋友。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类文化上的冲突?首先,因为耶和华的子民渴望彻底履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使所有国族的人成为门徒”。(马太福音28:19)为了完成这件工作,有些人不惜搬到对传道员需要较殷的地方服务。然而,要成功地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必须了解和融入当地的不同文化。这样,他们才能跟弟兄姊妹同工和谐地工作,同时以较有效的方式执行公开的服事职务。

此外,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许多人为了政治和经济理由,逃离动乱的家园,搬到其他国家定居。因此,我们向这些新邻人传道时,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新习俗。(马太福音22:39)我们初次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对这些新习俗产生混乱之感。

辨明是非

文化根深蒂固地根植在人类的社会里。因此,如果我们“行义过分”,要弄清楚每个细微的习俗是否违反圣经的原则,其实是徒劳无益的。——传道书7:16。

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出当地有哪些习俗明显地违反了上帝的正义原则。一般而言,这样做并不困难,因为我们有上帝的话语,能够帮助人“修直事态”。(提摩太后书3:16)举个例,虽然有些国家奉行多妻制度,真基督徒却紧守圣经的标准,即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活着的妻子。——创世记2:24;提摩太前书3:2。

类似地,如果某些葬礼习俗的用意是要驱逐邪灵,或是基于灵魂不死这种谬误信仰的,真基督徒就不会采纳。有些人为了驱除邪恶的鬼灵而向死者烧香、祷告。其他人则为死者守夜,甚至安排第二次葬礼,以求帮助死者作好准备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然而,圣经的主张是,人死时是“毫无所知”的,因此既不能造益在生的人,也不能加害于他们。——传道书9:5;诗篇146:4。

当然,跟上帝的话语没有冲突的习俗也有不少。有些习俗规定要向陌生人问好,若有必要甚至接待他们到家里居住。这些好客的习俗令我们感到多么舒畅!假如你受过这样的接待,你岂不受到感动,向别人表现相若的好客精神吗?若然,你的基督徒品格必定会大有改善。——希伯来书13:1,2。

有谁喜欢苦候别人?这种情况在某些国家很少发生,因为一般人把守时看得十分重要。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是一位有秩序的上帝。(哥林多前书14:33)由于这缘故,他已定了“日子和时间”去终止世上的罪恶。他向我们保证,这件事“必不迟延”。(马太福音24:36,《新译》;哈巴谷书2:3,《吕译》)一种文化鼓励人守时,就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有条理,也学会尊重别人和别人的时间。这样的习俗无疑跟圣经原则协调一致。——哥林多前书14:40;腓立比书2:4。

无伤大雅的习俗又怎样?

显然,有些习俗跟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互相兼容,但其他习俗却不然。我们应该怎样看那些很难界定好坏的习俗呢?许多习俗是无伤大雅,对人没有害处的;我们对这些习俗的看法,可以显示出我们的灵性是否平衡。

举个例,世上有许多不同的问好方式——握手、鞠躬、亲吻、拥抱等。同样,关于餐桌上的礼仪,也有各种不同的习俗。在某些国家,人们共用一个餐盘进食。打嗝被视为可以接受,甚至受人欢迎,因为这些国家的人认为打嗝是赏识食物的表现。可是,在别的国家,打嗝却被视为最没有礼貌的行为。

对于这些中性的习俗,与其决定哪些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最好专注于学会对这些习俗表现正确的态度。圣经鼓励我们“凡事都不要争胜,不要自命不凡,倒要思想谦卑”,把别人视为比自己更优越。(腓立比书2:3)这个忠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同样适用。艾莲娜·博伊金也在她所著的《请——礼仪手册》中说:“你首先需要的是一颗仁慈的心。”

如果我们养成谦逊的态度,就不会妄自贬低别人的习俗。我们不会对每样看来不同的东西都加以抗拒或怀疑,相反,我们会主动去认识别人的生活方式,学习他们的习俗,品尝他们的食物。借着保持头脑开明,乐意尝试新事物,我们对主人家和外国邻人表示敬意。随着我们“开阔”自己的心和视野,我们自己也会得益不浅。——哥林多后书6:13。

习俗若妨碍灵性进步

假如我们遇到一些习俗,本身虽然没有违反圣经,却可以妨碍人在灵性上进步,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些习俗呢?举个例,在有些国家,人们习惯凡事耽延。这种懒洋洋的生活态度虽然可以减轻压力,但要“彻底”履行我们的服事职务,就比较困难了。——提摩太后书4:5。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别人避免把重要的事情推到“明天”?要记住:“你首先需要的是一颗仁慈的心。”我们如果受爱心所推动,就会在这件事上以身作则,同时仁慈地向人解释今日事今日毕的好处。(传道书11:4)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小心,切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损害了双方的信任。如果对方没有立即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不应当咄咄逼人或找人出气。在任何情况下,爱心都比效率重要得多。——彼得前书4:8;5:3。

顾及当地的习惯

如果我们有什么建议,就必须肯定这些建议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不是仅为了迎合我们自己的喜好。举个例,衣服款式有许多变化。在许多地方,男子传讲好消息时打领带是适当的,但在一些热带国家,这也许被视作过度拘谨。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一下当地专业人士跟公众接触时的打扮,往往有很大帮助。在处理衣着打扮这个敏感的问题时,表现“健全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提摩太前书2:9,10。

假如我们不喜欢某个习俗,那又怎样呢?我们是否应该断然加以拒绝?不一定。正如上文提及,两个男子手牵手的习俗在那个非洲社会是很常见的事。后来海外传道员看见街上其他男子也手牵手,就感到自在多了。

使徒保罗在广泛的传道旅程中,探访了许多个基督徒会众,这些会众的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背景。无疑,大家在文化上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事。因此,保罗尽量适应各种不同的习俗,同时也紧守圣经的原则。他说:“对各样的人,我就成了各样的人,为的是尽力救些人。”——哥林多前书9:22,23;使徒行传16:3。

考虑几个有关的问题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我们对新习俗应该有什么反应。例如,我们采纳或拒绝接受某个新习俗,会在别人心目中做成什么印象?假如他们看见我们设法融入他们的文化,他们会受到王国信息所吸引吗?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采纳一种当地习俗,别人会因此“挑剔我们的服事职务”吗?——哥林多后书6:3。

如果我们想“对各样的人”,“就成了各样的人”,在决定什么是适当,什么是不适当之前,应当把根深蒂固的成见加以剔除。许多时,事情是“对”是“错”,其实视乎我们住在什么地方。因此,在一个国家,男子手牵手仅表示大家是朋友,但在其他地方,这个举动却会使人对王国信息产生反感。

然而,有些习俗在许多地方普遍受人接纳,甚至对基督徒也是适当的,但我们仍须表现审慎的态度。

提防越过界限!

耶稣基督说,他的门徒虽然不能离开世界,他们却“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约翰福音17:15,16)有时,要清楚划分什么是撒但世界的一部分,什么只是习俗,实在不容易。举个例,音乐和舞蹈几乎渗透每一种文化,某些民族更把音乐和舞蹈视为十分重要。

我们也许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背景,而不是根据充分的圣经理由,作出判断。亚历克斯是个德国弟兄,奉派到西班牙服务。在他以前居住的地方,跳舞不是那么普遍,但在西班牙,跳舞却是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他初次看见一个弟兄和一个姊妹十分起劲地跳土风舞,他感到有点困惑。跳这样的舞是不应当吗?跳舞的人反映出世俗的精神吗?假如他跟从这个习俗,是否会降低基督徒的标准呢?亚历克斯后来明白,虽然当地的音乐和舞蹈跟自己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自己并没有理由认为西班牙的弟兄姊妹降低了基督徒的标准。他之所以感到困惑,只是由于彼此的文化不同而已。

然而,有个很喜欢西班牙舞蹈的弟兄埃米利奥看出,危险是有的。他解释说:“我留意到,在不同形式的舞蹈中,男女双方都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作为独身的人,我看出这种接触至少可以对一方造成难题。有时,人可能利用跳舞作为借口,向自己喜欢的人示爱。因此跳舞时要确定音乐本身没有问题,同时双方把身体接触减至最低程度,可以有保护作用。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每逢一班年轻弟兄姊妹一起到外面跳舞,要他们保持神治气氛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事。”

我们无疑不想利用自己的文化作为沉迷世俗行为的借口。以色列人的文化着重唱歌和跳舞,上帝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之后,他们在红海岸边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出埃及记15:1,20)可是,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跟周遭崇拜异教的人有很大分别。

令人惋惜的是,以色列人等候摩西从西奈山回来之际,变得不耐烦,于是铸造了一只金牛犊,纵情吃喝,“起来嬉戏作乐”。(出埃及记32:1-6,《吕译》)摩西和约书亚听到他们唱歌的声音,立即感到不安。(出埃及记32:17,18)以色列人越过了“界限”,他们的歌舞形式把四周异教世界的精神反映出来。

今日的情况也与此类似。音乐和舞蹈也许受到本地一般人接纳,也没有使别人良心不安。但如果跳舞时把灯光调得很暗,另外加上闪灯,或者改用另一种韵律弹奏音乐;这样,原本没有问题的音乐,就很可能反映出世界的精神了。我们可能自辩说:“这只是我们的文化罢了。”亚伦也用同样的借口,默许以色列人采纳异教的娱乐和崇拜形式,错误地把民众所做的事形容为“向耶和华守节”。这个托词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他们的行为甚至“成为敌人的笑柄”(《现译》)。——出埃及记32:5,25。

文化有适当的地位

异国习俗起初也许使我们感到震惊,但并非所有异国习俗都是无法接受的。只要我们的“了解力”受到适当“训练”,我们就能判断哪些习俗跟基督徒原则彼此兼容,哪些有所抵触。(希伯来书5:14)如果我们显出仁慈和爱同胞的心,每逢遇到无伤大雅的习俗,我们就能够作出适当的反应。

我们向人传讲王国好消息时,不论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对着像万花筒般多样的文化,只要我们怀着平衡的观点,就能“对各样的人”,“成了各样的人”。我们无疑会发觉,只要我们接纳不同的文化,我们就能享有丰富多采的人生。

[第20页的图片]

基督徒之间的问候,可以用许多不同形式表达出来

[第23页的图片]

对不同文化怀着平衡的观点,能使人享有丰富多采的人生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