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章注释
使徒行传 希腊语是Praʹxeis A·po·stoʹlon。这个卷名出现在公元2世纪的一些抄本里,但没有证据显示这卷书最初是有卷名的。使徒行传是路加福音的续篇。(另见徒1:1的注释)书中记述的主要是彼得和保罗的活动,而不是所有使徒做过的事。对于基督徒会众怎样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建立起来并迅速扩展,这卷书提供了可靠而全面的历史记录,叙述了基督徒会众怎样在不同种族当中逐步建立起来,先是犹太人,然后是撒马利亚人,最后是各国各族的人。(另见太16:19的注释)这卷书的内容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希腊语经卷》中各封书信的历史背景。
提阿非罗 路加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都是写给这个人的。在路加福音1:1,这个人的名字前面有“尊敬的”一词。(关于这个尊称的用法以及提阿非罗的背景,另见路1:1的注释)
第一卷书 路加在这里指的是他写的关于耶稣生平事迹的福音书,书中记录了“耶稣做过和教导过的一切”。在使徒行传,路加接续自己写的福音书,记录耶稣的门徒说过和做过的事。两卷书在风格和遣词造句上都很相似,而且都是写给“提阿非罗”的。至于提阿非罗是不是基督的门徒,路加并没有说明。(另见路1:1的注释)在使徒行传的开头,路加再次提到他在福音书末尾记录的许多事件,这清楚表明他写的这卷书是第一卷的续篇。不过,他在这段记载中的用词跟福音书稍有不同,并且补充了一些细节。(比较路24:49和徒1:1-12)
使徒 见词语解释。
上帝的王国 使徒行传围绕着整本圣经的主题发展,这个主题就是耶和华的王国。(徒8:12;14:22;19:8;20:25;28:31)书中多次提到,使徒们为王国作“彻底的见证”,完成了交给他们的传道职务。(徒2:40;5:42;8:25;10:42;20:21,24;23:11;26:22;28:23)
时候……时期 这里提到跟时间有关的两个概念。译作“时候”的是希腊语词khroʹnos的复数形式,可以用来指一段可长可短的不确定的时间。希腊语词kai·rosʹ(有的时候译作“既定时期”,在这里译作“时期”的是它的复数形式)常常用来指在上帝的安排或时间表里某个未来的时期,特别跟基督回到我们这里的时候以及他的王国有关。(徒3:19;帖前5:1;另见可1:15;路21:24的注释)
只有我父亲才有权决定 又译“是我父亲凭着自己的权柄定下的”。这句话表明,耶和华保留了决定时间的权力,只有他才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时期”实现他的旨意。他是制定并紧守时间安排的上帝。耶稣在牺牲前曾提到,就连身为儿子的他当时也不知道末日会在哪个“日子”和“时刻”来临,“只有[他的]父亲知道”。(太24:36;可13:32)
神圣力量 在使徒行传的原文里,希腊语词pneuʹma(普纽马)出现时,有50多次指的是上帝发出的神圣力量。(另见词语解释“鲁阿;普纽马”和“神圣力量”)这卷书一再表明,只有在神圣力量的帮助下,耶稣的门徒才能在世界各地完成传道教人的工作。(参看可1:12的注释)
一直到地上最遥远的地方 又译“到大地的尽头”。这个希腊语词组也出现在使徒行传13:47,那节经文引用了以赛亚书49:6的预言,而《七十子译本》在翻译以赛亚书49:6时也用了同一个词组。耶稣在说使徒行传1:8记载的话时也许想到了以赛亚的那个预言,其中提到耶和华的一个仆人会做“列国的光”,要把救恩带到“大地的尽头”。这跟耶稣先前说过的话是一致的,他曾预告传道工作会扩展到世界各地,而跟随他的人做的会比他做的“更大”。(另见太24:14;26:13;28:19;约14:12的注释)
我的见证人 耶稣的早期门徒都是忠心的犹太人,他们已经是耶和华的见证人,为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这件事作证。(赛43:10-12;44:8)但现在,这些门徒不单要为耶和华作见证,也要为耶稣作见证。他们要告诉人,现在耶和华让耶稣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耶稣会成为上帝王国的君王,并且会使耶和华的名彰显为圣。在使徒行传,希腊语词marʹtys(“见证人”)、mar·ty·reʹo(“作证”)、di·a·mar·tyʹro·mai(“作彻底的见证”)以及相关的词出现的次数虽然比不上约翰福音,但比其他任何经卷都要多。(另见约1:7的注释)贯穿使徒行传的一个主题就是为上帝的旨意做见证人,包括为上帝的王国和耶稣担任的角色作彻底的见证。(徒2:32,40;3:15;4:33;5:32;8:25;10:39;13:31;18:5;20:21,24;22:20;23:11;26:16;28:23)有些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作证耶稣在地上的一生、死亡和复活都是历史事实。(徒1:21,22;10:40,41)后来信从耶稣的人则宣扬耶稣在地上的一生、死亡和复活包含什么重大的意义,以这种方式为他作见证。(徒22:15;另见约18:37的注释)
穿白衣的人 这里指的是天使。(参看路24:4,23)在使徒行传的原文里,希腊语词agʹge·los(“天使”)出现了21次,第一次是在使徒行传5:19。
天空……天上……天上 原文是同一个希腊语词ou·ra·nosʹ,可以指实际的天空,也可以指耶和华居住的地方。
他也会怎样来 又译“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在圣经里,译作“来”“来到”或“来临”的希腊语词erʹkho·mai(埃科迈)常常有不同的含意。在有些经文里,这个词指耶稣以审判官的身份来宣布并执行判决。(太24:30;可13:26;路21:27)但当圣经描述耶稣在其他情况下来到时,也用过这个词。(太16:28-17:2;21:5,9;23:39;路19:38)因此,“来”在本节经文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天使说耶稣怎样离去,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希腊语是troʹpos)“来”或回来。希腊语词troʹpos指的不是同样的形态或身体,而是同样的方式。从上下文可以看出,耶稣不是以人人都能看到的方式离开的。只有使徒们知道耶稣离开了地上,回到天上他父亲身边。耶稣之前也说过,他以上帝王国君王的身份回来时,不会以人人都能清楚看到的方式来到,只有他的门徒才会知道他已经回来了。(路17:20;另见注释)启示录1:7提到的“来临”却不一样。那件事发生时,“每个人都会看见他”。(启1:7)因此,根据上下文,使徒行传1:11中的“来”看来是指,耶稣在“回到我们这里”的时代开始时,以肉眼看不到的方式,带着王权来到。(另见太24:3的注释)
大约1公里 直译“一个安息日的路程”,也就是犹太人可以在安息日走的路程。在这里,“一个安息日的路程”是指橄榄山和耶路撒冷城之间的距离。虽然摩西法典对于人在安息日出行有所限制,但并没有具体规定人在当天最多可以走多远。(出16:29)后来,拉比的著作规定,犹太人在安息日最多可以走大约2000肘尺(890米)。他们这个解读的根据之一是民数记35:5,经文说:“你们在城外要量的范围是……2000肘尺。”另一个依据是约书亚记3:3,4,经文提到以色列人“要跟约柜保持约2000肘尺的距离”。拉比认为,这表明法典至少允许以色列人在安息日走那么远的路程去圣幕崇拜上帝。(民28:9,10)约瑟夫斯曾两次提到耶路撒冷和橄榄山之间的距离,一次说是5斯塔迪安(925米),另一次说是6斯塔迪安(1110米),两次有所差异也许是因为估算的起点不同。无论如何,他两次提到的距离都很接近拉比规定的一个安息日的路程,也跟路加在本节经文记载的一致。
热心人 使徒西门的外号,用来区别他和使徒西门·彼得。(路6:14,15)在本节经文和路加福音6:15,译作“热心人”的希腊语词ze·lo·tesʹ的意思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在马太福音10:4以及马可福音3:18的记载中,译作“热心人”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那个词看来源自一个希伯来语词或阿拉米语词,意思也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西门有这个外号,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属于激进派(一个反抗罗马政府的犹太党派),也可能是因为他十分热心、充满热诚。
耶稣的弟弟们 指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们。四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写的两封书信都提过“主的弟弟们”“主的弟弟”“他的……弟弟们”“他的妹妹”,并指名提到他的四个“弟弟”,也就是雅各、约瑟、西门和犹大。(林前9:5;加1:19;太12:46;13:55,56;可3:31;路8:19;约2:12)这些弟弟妹妹都是在耶稣因上帝施行奇迹而降生后才出生的。大多数圣经学者都同意,证据表明耶稣至少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而他们都是马利亚跟约瑟生的。(另见太13:55的注释)
弟兄 有时,圣经会把男性基督徒称为“弟兄”,女性基督徒称为“姐妹”。(林前7:14,15)另外一些时候,例如在本节经文,“弟兄”既指男信徒也指女信徒。(徒1:13,14)一般来说,在问候一群基督徒时,“弟兄们”一词不限于指男信徒。(罗1:13;帖前1:4)在《希腊语经卷》的大多数书信里,“弟兄们”指的都是会众的所有人。在前一节经文(徒1:14),同一个希腊语词a·del·phosʹ的复数形式用来指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们,也就是马利亚后来跟约瑟生的儿子。(另见太13:55;徒1:14的注释)
各位弟兄 跟前一节经文不同,在本节经文的原文里,译作“弟兄”的希腊语词前面,还有一个意思为“男人”或“男性”的希腊语词a·nerʹ。这里谈的是该由谁取代加略人犹大做使徒,在这个语境下,原文同时用了这两个希腊语词也许表明,当时彼得说话的对象仅是会众里的男信徒。
他掉了下去,肚子爆裂 马太的记载说犹大是“上吊自尽”的,描述的是他自杀的方式。(太27:5)但在本节经文,路加描述的是犹大自杀的结果。对比两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形看来是:犹大上吊自尽的地方是个悬崖,但后来绳子或树枝断了,他就摔到下面的岩石上,身体爆裂。耶路撒冷一带山坡陡峭,布满岩石,所以上述推论是可以成立的。
他的监督职位 这里译作“监督职位”的希腊语词是e·pi·sko·peʹ,与之相关的是希腊语名词e·piʹsko·pos(“监督”)以及动词e·pi·sko·peʹo(意思是“察看”,在希伯来书12:15译作“小心”)。彼得引用诗篇109:8作为依据,建议选出一个人来取代不忠的使徒犹大,填补他的空缺。在那节经文里,原文用了希伯来语词pequd·dahʹ,这个词可以翻译为“监督职位”“管理”“监督”。(民4:16;赛60:17)《七十子译本》在翻译诗篇109:8(在《七十子译本》里是108:8)中的这个希伯来语词时,采用的希腊语词就是路加在使徒行传1:20用的词。从彼得在上帝指引下说的话可以看出,使徒们都有监督的职位,而他们是直接被耶稣委任的。(可3:14)因此,在公元33年五旬节那天,基督徒会众一开始就有十二位监督,而这群会众在一天之内从大约120人增长到了3000多人。(徒1:15;2:41)之后,其他人也受委任做监督,协助照顾不断壮大的会众。不过,使徒们的监督职位仍然很特别,因为耶和华看来定意要让十二使徒成为将来新耶路撒冷的“12块基石”。(启21:14;另见徒20:28的注释)
跟我们一起生活和工作 直译“在我们当中出入”,这跟一个闪米特惯用语相对应。那个惯用语的意思是跟其他人来往,一起生活和工作。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住在我们当中”。(参看申28:6,19;诗121:8)
马提亚 希腊语是Math·thiʹas,这个名字是Mat·ta·thiʹas的简称,源自一个译作“玛他提雅”的希伯来语名字(代上15:18),而“玛他提雅”的意思是“耶和华的礼物”。根据彼得说的话(徒1:21,22),马提亚在耶稣执行传道职务的三年半里都一直跟随耶稣。他跟使徒们密切来往,也很可能是耶稣派出去传道的70个门徒之一。(路10:1)马提亚被选中后,就“跟那11个人一样,被公认为使徒”。(徒1:26)此后,使徒行传提到的“使徒们”或“十二使徒”都包括马提亚。(徒2:37,43;4:33,36;5:12,29;6:2,6;8:1,14)
耶和华 尽管现存的希腊语抄本在这里写的是“主”(希腊语Kyʹri·os),但正如附录C解释的,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节经文原本用的是上帝的名字,后来却被人用“主”这个头衔取代了。所以,这个译本在本节经文的正文里使用了“耶和华”这个名字。
你了解所有人的心 《希伯来语经卷》常常说耶和华上帝能洞察人心。(申8:2;撒上16:7;王上8:39;代上28:9;诗44:21;耶11:20;17:10)因此在本节经文,那些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在向上帝祷告时使用“耶和华”这个名字是很自然的。译作“了解……人的心”的希腊语词kar·di·o·gnoʹstes(直译“了解人心者”)只出现在这里和使徒行传15:8,而后一节经文直接说“上帝”是洞察人心的。(另见附录C3的简介和徒1:24)
抽签 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上帝的仆人在决定一些事情时,会通过抽签来确定耶和华的旨意是什么。(利16:8;民33:54;代上25:8;箴16:33;18:18;另见词语解释)《希腊语经卷》只有这一次提到耶稣的门徒采用了这个做法。当时,门徒通过抽签来决定,该在两个受推荐的人当中选哪一个去取代加略人犹大。门徒清楚知道,他们需要耶和华的指引。当年,十二使徒中的每一个都由耶稣亲自委任,而且耶稣是在整晚向天父祷告后才委任他们的。(路6:12,13)因此值得留意的是,在马提亚被抽中之前,门徒先考虑过一些经文,并且具体地求耶和华表明他挑选的是哪一个。(徒1:20,23,24)没有任何圣经记载显示,在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门徒用过抽签的方法来挑选监督及其助手,或者决定一些重要的事。随着上帝的神圣力量在基督徒会众发挥作用,抽签这个做法就不再有必要了。(徒6:2-6;13:2;20:28;提后3:16,17)弟兄受委任做监督,不是因为抽签被抽中,而是因为在生活各方面都结出神圣力量的果实,表现美好的特质。(提前3:1-13;多1:5-9)其他民族的人也会采用抽签这种做法。(斯3:7;珥3:3;俄11)一个例子是罗马士兵为耶稣的衣裳抽签,就像诗篇22:18预告的那样。但很明显,士兵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应验圣经的预言,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约19:24;另见太27:35的注释)
他就跟……一样,被公认为 由于马提亚跟那11个人一样被视为使徒,所以当五旬节来到时,“上帝的以色列”就有十二位使徒作为基石。(加6:16)后来,帮助那些说希腊语的门徒解决问题的“十二使徒”,应该也包括马提亚。(徒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