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年找着为之而生存的东西时
据估计,从十五至二十四岁间的学生死亡的第二个最大原因就是自杀。尤以大学生为然,其自杀率高出同龄的非大学生百分之五十。为什么有这么多青年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便决定自己生无可恋呢?
有一个少女说人生没有意义。一个哈佛大学生说没有任何人生理想值得他相信。有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因抢劫一间杂货店而被捕,他说:“我对家庭生厌,对学校厌恶,对人生厌倦。”
在很多例子中,父母是难辞其咎的,因为他们只知追求物质的财富和事业的成功而不体会到他们须要教儿女认识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人生理想——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东西。有一个少女说:“我深深感到我在长大期间所认识的人生理想有所欠缺。社会价值的门类;对财势的追求——这一切在寻求真正重要的东西和一种庄严的人生方面均证明毫无价值。”
反过来说,有些父母却教他们的儿女认识一个美好的人生理想。这些青年寻得真正值得为之而生存的东西。其中一个是中美洲的一位青年。他得到往奥大利攻读音乐的奖学金;这可以使他在音乐界获得一席地位。他另有一个机会到德国攻读光学,并且有一份高薪的职业等待着他。但是他将两者都推却了,因为他不相信它们会使人生具有意义。由于他受到父母的教养认识上帝的道的完善标准,与及圣经所提出在地上有一个和平的新事物制度的希望,他毅然选择以耶和华见证人的身份为上帝服务。他说,‘没有任何工作可以像传道工作一样使他感到满足、安宁和得到活下去的理由。’它引导人献出自己的精力去帮助别人。
他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这样行的裨益深深影响到一个人现今的生活和他的前途。上帝保证许多青年所希望见到的情形——和平、公平和廉洁忠实的统治者——会在普世实现。(以赛亚书2:4;32:1)这使年轻人对前途有一个真确的希望,俾他可以为之而努力,为之而计划。
他同时可以体会到圣经所主张的道德标准在现在是很合实际的。例如它教人要爱邻人。这岂不是在人与人之间养成和好关系的一个明智方法吗?如果人人都实行这种爱,世上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谋杀、强奸和偷盗吗?这岂不是呼吁爱心而非战争的青年可以相信的东西么?这乃是圣经中一条基本的诫命。——马太福音22:39。
圣经亦吩咐人:“不要彼此说谎。”(歌罗西书3:9)这岂不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和平相处的一个明智的命令吗?这些圣经命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很合实际的;它们使人生具有意义。它们给予人一个道德标准去指引他。
这点可以从一个青年的遭遇获得证实。他曾一度是纽约市少年帮的一分子。那时他终日在街头游荡及与警察作对。他只是见一日过一日而从没有为前途作打算,也没有任何生存的目的。他的生活方式深受邻里间那种人吃人的态度所影响。
他没有真正的朋友他可与之倾谈,也没有人指点他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他像其他所有少年一样需要爱,但是爱并不存在于他的世界里。但后来他接触到耶和华见证人;他参加他们的一个大会,看见一种与他以前所过有如天渊之别的生活方式。他发觉他们热诚亲切、充满爱心。他们关心他,乐意教他学习正当的原则,但他以前所遇到的人却没有一个肯这样行。
借着他们与他主持的圣经研究,他学到上帝的道所含有的美好原则。这些原则给予他一个使人生有意义的生活理想。同时由于上帝定意为地球带来的新事物制度,他初次获得一个人生的目标。现在这个年青人正帮助他人得到为之而生存的东西。
另一个青年曾因就读的大学中同学和教师均怀着极端唯物的观点而深感不安。学生们对将来并不怀有任何真正的希望,他们都采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因为明日他们就可能死去了。这点与及考试的作弊使他相信他与耶和华见证人研究圣经所学到的知识比大学有价值得多。他于是中途退学,而他在研究圣经方面进步至他决定献出全部时间帮助他人认识上帝的旨意的地步。圣经给予他一个可以相信的人生理想,并使他的生活变成有意义。
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嬉皮士”的经验。由于与耶和华见证人交往,她开始认识上帝的道中切合实际的原则与及上帝为地球带来一个新事物制度的旨意。这改变了她的一生。她说:“我看出整个‘嬉皮士’世界和吸毒的勾当只是撒但用来毁灭我们年青人的一个陷阱而已。”现在她已不再漫无目的,毫无希望地漂浮了;反之她已得到一个为之而生存的目标。
由此可见有些年青人已寻得为之而生存和使他们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东西,他们已找到一种可以相信的生活理想。现在他们已找着指引他们的原则,爱他们的朋友和一个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