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 圣经在创世记6:6说,“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这是什么意思?——美国B.D.君问。
首先请留意较古的译本(AV,AS,DY)说上帝“懊悔”这样行或那样行。但是“懊悔”一词含有由于犯罪或犯过而感到难过的意思。耶和华上帝是绝对公平正直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犯罪或犯过以致需要悔悟。由于这缘故,近代的译本说他感觉“难过”(MO,RS)或“忧伤”(RO)或抱歉。——AT,NW.
创世记6:6译成“感到后悔”的希伯来字是na·hhamʹ;像其他许多字一样,它具有好几个意思。《新世界译本》里将它的各种形式译成“感觉抱歉”(创世记6:6),“舒解自己”(以赛亚书1:24)和“受安慰。”——耶利米书31:15。
关于这个希伯来字,《翻译者圣经》第一卷第225页说:“通常译成‘懊悔’(被动式)‘安慰’(加强语气式)。事实上这个字意味到‘吸一口舒解的气。’……所以这个字典‘改变态度,’‘改变思想’,有关,其他任何的联想均属偶然。当这个字被译成‘懊悔’时,例如圣经屡次说及上帝‘懊悔’,它的意思其实是‘改变思想或心意。’”
耶和华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他的话是什么思呢?(创世记6:7)他后悔造人,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吗?绝不是!他若感到如此,他就将全人类都一举灭尽了。他的“后悔”只是对洪水之前的邪恶世代而言,因为跟着我们读到,“唯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创世记6:8。
显然意思是耶和华上帝的态度发生了一项改变:由于他深感不悦,他由人的创造主或造物主的态度改变为人的毁灭者。举个例说明:一个父亲可能给他儿子一部汽车,但是如果儿子滥用了车,由于开快车等而招惹麻烦,父亲便可能感到后悔而从儿子那里将汽车取回。他改变了思想,但是他不一定是犯了错误。犯错的是他的儿子。儿子本可以借着明智地使用汽车以表示他的体会,从而为他父亲带来喜乐。
人类也一样。亚当夏娃若采取明智的途径,耶和华便会满心欣喜了。但是由于他们采取了一条坏的途径,上帝自然不喜悦他们;他感到抱歉而不得不取回他们的生命。洪水时代的邪恶世代也一样。上帝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事实上,由于事态的发展,这样行是绝对必需的。上帝觉得抱歉必须毁灭许多生命,但是他有义务采取行动去维持他的标准。
正如,圣经表明,耶和华上帝这种抱歉的感觉是双方面的。如果他的受造物没有符合他对他们所订的旨意,这便使他感到抱歉和不悦。但是耶和华若由于他的某些受造物行差踏错而定意要惩罚他们,而他们却真正感到懊悔而痛改前非,那末耶和华便会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而对他们表现怜悯;他会感到后悔。这样他便不会为他们带来苦难或使更多苦难临于他们身上,反之他会解救他们。
耶和华上帝在以色列人的士师时代便这样对待他们:“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士师记2:18)在尼尼微人的事例也一样。耶和华由于他们罪恶滔天而下令毁灭他们。但是当约拿向他们传道时,他们却诚心悔改;结果耶和华“感到后悔”而改变了对他们的思想或态度;他没有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约拿书3:8-10.
鉴于上述,我们怎样了解圣经中论到耶和华上帝永不感觉后悔的话呢?——民数记23:19;撒母耳记上15:29;诗篇110:4。
我们应当了解这仅对某些特殊的事件适用。例如上帝使巴兰预言耶和华对于他定意使以色列国繁荣一事不会改变他的思想或感到后悔,虽然巴勒王试图使巴兰咒诅以色列。(民数记23:19)当扫罗王变成不忠时,上帝的先知对他说耶和华对于舍弃他一事“决不后悔”或改变他的思想。(撒母耳记上15:29)耶和华上帝发誓要使他的儿子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作祭司,对此他绝不会感到后悔或改变他的旨意。——诗篇110:4。
今日正如挪亚的日子一样,耶和华上帝已下令将一个邪恶的事物制度毁灭。由于这个制度罪大恶极,上帝绝不会感到后悔或改变他的态度。他手下献了身的基督徒传道员有权利向爱好公义的人发出警告,促请他们趁还未太晚之际脱离这个邪恶的事物制度而像挪亚和他的一家一样获得耶和华上帝的怜悯。——西番雅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