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不要……忧虑”
说完关于逃避物质主义的劝告后,耶稣训谕他的听众避免过度忧虑关乎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事,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马太福音6:25。a
“所以”,意即由于人“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财富]”,耶稣的门徒甚至对于获得每日所需方面也应避免过度忧虑。(马太福音6:24)上帝的儿子并非有意劝人不要对食物与衣着表示适当的关注并为之而辛勤工作。(传道书2:24;以弗所书4:28;帖撒罗尼迦后书3:10-12)但他们却无需为获得这类必需品而‘忧虑’。‘生命与身体’(在此代表整个人而言)比食物与衣着远较重要。既然上帝赐予人类肉身的生命,当然,他可以照顾他的崇拜者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
耶稣借一个比喻来强调这点:“你们看[细察,《新世》]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马太福音6:26上半部。
在高处自由飞翔的“天上的飞鸟”并不耕种。上帝仍照顾它们得到足够的食物。(请参阅约伯记38:41;诗篇147:9)此乃一些要“细察”,要加以严肃考虑的事。那些构成耶稣的听众的犹太人可以称上帝为他们的“天父”,特别鉴于以色列人曾被“拣选”为与上帝立约的百姓。(申命记7:6)将他们与天上的飞鸟比较,耶稣问道:“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马太福音6:26下半部)倘若上帝供养各样飞鸟,他无疑更会供给他的崇拜者!
表明过度为获致生活必需品而忧虑的徒劳无功,耶稣继续说:“你们哪 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一肘,《新世》]呢?”(马太福音6:27)圣经不时将人的寿命比作旅程,采用像“罪人的道路”和“正直的路”等字眼。(诗篇1:1;27:11,《新世》)忧虑日常所需的东西并不能甚至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一刻或“一肘”。不但对人无益,过度忧虑可以损害健康,甚至削减寿命。
然后耶稣提出另一比喻,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马太福音6:28,29。
“野地里的百合花”很可能包括在加利利郊野中看见的好几种颜色鲜艳的花卉。夏士庭的《圣经辞典》说:
“这些花都在谷物中生长,往往比之长得更高,以深浅不同的色泽点缀着辽阔的野地,其中有带浅红的紫以至深紫蓝和蓝色,的确颜色瑰丽。任何人曾在加利利的麦田中央,见过这些花团锦簇,在未割的禾上向各方伸展,便会立刻明白我们救主对此提及的适当之处。……可是,我们若仅将‘野地的百合花’解作野百合的话,这些花也会被包括在那句话之中。我们救主的比拟便有如一幅‘综合图片’,借百合花之名使人领略到那无数野生植物全部灿烂艳丽的色彩。”
当一个人观察这些花朵“怎么长起来”时,他见到它们绝不需要‘劳苦’或‘纺线’,而这是人类必需从事才能造出衣服的。野地里的百合却“穿戴”华美,是没有人为的衣饰,甚至像所罗门王那般以衣着华丽而著名,能与之比较。——历代志下9:15-21。
至于这比喻中的教训,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马太福音6:30。
“野地里的草”包括耶稣所提及的花卉。在巴勒斯坦炎热的夏季中,花草不及两天便凋谢了。枯干的花茎和干草被收集来作烘炉的燃料。既然如此迅速枯干的花草,上帝也将其“妆饰”华美,耶稣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何况你们呢?”上帝的仆人比花草远较重要得多,过度忧虑关于获得所需的衣服乃是“小信”的表现。b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马太福音6:31,32。
这是在他的传道演讲中耶稣第三次与“外邦人”,或非犹太人作比较。(参阅马太福音5:47;6:7)他们与上帝没有关系,并且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的东西和肉体的享乐之上。因此,倘若上帝的仆人对于他为他们供给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能力与乐意表示疑虑的话,他们便会与列国中那些“在世上没有……上帝”的人无异了。——以弗所书2:11,12。
既然至高者‘知道’他百姓‘需用的东西’,耶稣的听众最好听从他进一步的忠告:“你们要[继续]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耶稣的门徒已相信了他是弥赛亚,这使他们有机会成为上帝属天弥赛亚政府,或“国”的成员。(路加福音22:28-30;约翰福音14:1-4;但以理书7:13,14,18,22,27)但他们必须‘继续先求’这国,不断以之为他们一生最关注的事。他们也必须寻求“他的[即是:上帝的]义”,借着对上帝的弥赛亚表现信心及行事为人与上帝其他的诫命一致。当然,他们绝不应怀着守法主义的观点而行,认为履行宗教训令及行善使上帝有义务祝福一个人。上帝所重视的公义必须是发自内心,充满了爱及对于他为了人类所作的事深怀感激。(参阅罗马书10:3;约翰一书4:19)那些在生活上真正将上帝的崇拜置于首位的人可以确信他们所敬拜的慈悲上帝“[必]要加给”他们“一切”的生活所需。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耶稣继续说。“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6:34)每天均有其本身造成若干程度的挫折和艰难。不时日常的难题出乎人意料之外地发生,并且是由人所无法控制的原因所致。(参阅传道书9:11)上帝的仆人应视此等困境为“一天当就够了”,并逐天来应付。为明天忧虑非但不会对事情有所改善,反而表明对上帝缺乏信心,并且使人更难于应付当日的“难处”。
[脚注]
a 本文所论述耶稣的这项劝告(马太福音6:25-34)也出现在路加福音12:22-31,内容略有不同。路加福音的上下文表明场合是约为加利利的登山宝训之后一年左右,在耶稣较后于犹太境内的传道期间。显然当时耶稣认为宜于重申那项劝谕。
b 耶稣仅在与他的门徒有关方面才用“小信的人”这口吻。它也在马太福音8:26;14:31;16:8及路加福音12:28出现。这短句在犹太教法师的著作中可见,表明它是众所周知的。举例说,《巴比伦犹太法典》叙述:“犹太教法师以利亚撒大师说:“谁在自己篮中有一片面包,但却说,‘我明天要吃什么呢?’他们必属小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