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适合过夜生活的猫头鹰
猫头鹰差不多无处不在。除了南极洲之外,它们的足迹遍及各大洲。它们的体形大小各异,有的像小麻雀,有的像大鹰。最矮小的有姬鸮和倭鸺鹠,身形庞大的有欧亚大陆的雕鸮、大灰鸮、大角鸮和异常雪白漂亮的雪鸮等。猫头鹰的品种凡140种之多,散居各栖息地,例如草原、大草原、沙漠、沼泽、森林、雨林和北极冻原等。它们的食物跟栖息地一样变化多端,有蚯蚓、昆虫、青蛙、啮齿类动物、小鸟和鱼类等。
猫头鹰头大,眼睛浑圆兼色泽橙黄,两眼都朝向前方,在外形有如茶杯碟,成放射状的羽毛中睁着眼,看起来好像挺有智慧。难怪有人将它称为智慧老练的猫头鹰。人们觉得它有智慧,也许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它双目凝视前方,炯炯有神。然而,这却非因它在沉思冥想,只因为它双目被固定在眼窝内,避免眼球滚动或转动。事实纵然如此,但自古以来,猫头鹰已成了智慧的象征,它正是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手下的圣鸟。
并非所有猫头鹰都散发着这样的智慧气息。矮小的姬鸮并没有魁伟的角鸮一般的气派,穴居鸮亦如是。姬鸮居于沙漠地带,栖于啄木鸟在巨大树形仙人掌上留下的洞内。姬鸮体形虽小,鸣声却很嘹亮。雄鸟和雌鸟一旦来个二重唱,如果还算是歌唱的话,声音恍如小狗在吠叫。
穴居鸮居于草原犬鼠或黄鼠的洞穴里,经常在山丘处上下蹦跳或在篱笆上栖息。栖在洞穴中的雏鸟一旦受惊,便会发出一阵阵狂乱的嗡嗡之声,酷似响尾蛇的警号,使任何不速之客都不敢贸然闯入。
很多人以为猫头鹰在日间视力迟钝。他们也以为猫头鹰在漆黑之中视觉敏锐。可是,两者都不对。猫头鹰的视力挺好。在日间,它们的视力十分敏锐,晚间亦然。大部分的猫头鹰都在夜间出没,它们的视网膜上有密密麻麻的视杆,使它们在极昏暗的光线下仍然可以看见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的眼睛会在昏暗的光线下聚焦,效果比我们的眼睛远胜百倍。然而,在全然黑暗的情况下,它们的眼睛也就像瞎了一样。有一次,一位研究人员把死老鼠散放在一个完全漆黑的房间里,跟着放进一些猫头鹰。那些猫头鹰连一只老鼠也找不着。
耳朵变作了眼睛
可是,在一个完全漆黑的房间里,地面上铺满了树叶,活生生的老鼠在地上走来走去,沙沙作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消一只草鸮(第17页)便能把全部老鼠捕捉。虽然其他于夜间出没的猫头鹰也有同样的本领,草鸮却堪称专家。在完全黑漆漆的情况下,它的耳朵变作了眼睛。草鸮的听觉有定向能力,它这种本领在其他经过研究的陆上动物中,可谓无出其右。
我们若想听清楚隐约的声音,便会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来源,将手曲在耳背,接收音波,然后将其传送到耳朵里去。草鸮的面庞设计成可以在这方面运作自如,我们听不到的微弱声音,它却听得一清二楚。世界书籍之《科学年报1983》解释道:“草鸮对声音的感应力极强,主要是由于它脸上的领毛有聚音的特性——脸的四周布满着浓密的硬毛,轮廓呈心形,……像曲在耳背的手一样,宽阔的领毛面将声音收集,然后传入耳孔内。”
听觉的设计并不局限于草鸮的领毛,还有另一只“杯状曲手”将音波传到耳孔里去。《科学年报1983》进一步描述说:“草鸮的耳孔上呈粉红色的耳瓣,在结构上宛如人类的外耳。耳瓣外的羽毛连同在耳背的领毛像曲着的手一样将声音传送至耳孔里。”
可是,耳瓣并非仅是旨在加强脸上领毛的聚音能力的另一只‘曲手’而已。耳瓣连同领毛,是特别设计成把草鸮的听觉定向能力提升至一个全新的层面。草鸮头上两边的耳孔是对称的,意思是左右两边的耳孔刚好彼此相对。可是,外耳却并非对称。右耳瓣和外耳孔的位置较低而朝上,而左耳瓣和外耳孔的位置则较高而朝下。因此,右耳,连同右耳瓣和向上曲的耳孔,敏于接收从上而下的声音;另外,左耳,连同左耳瓣和向下曲的耳孔则敏于接收由下至上的声音。要是右耳接收到的声音较为强烈,声音必然源自上方;要是左耳收到的声音较为强烈,声音则来自下方。
类似地,声音若是从横面传来而非来自垂直方向,而且是右耳先听到声音,这样,猫头鹰立即辨别出声音是来自右方的,若是左耳先听到声音,声音必自左方而来。猫头鹰的头颅细小,因此两耳分别听到声音的时差极之细微,计算单位是微秒(微秒即百万分之一秒)。猫头鹰能够即时辨别出声音的方向,它在百分之一秒内便能够把脸孔转向声音的来源。猫头鹰能够对瞬息万变的外界刺激作出即时的反应,这种能力对于辨别声音的来源有着重大的关系。
正如上文提到,猫头鹰的眼睛实际上是不能转动的。然而,这并非是设计错误。猫头鹰的颈项异常灵活,有些猫头鹰的头能够作270度的转动,借此它甚至能够看见背后的东西。此外,眼睛不能转动反而是有利的。这意味到每当它听见一些声音,它的头便会转向声音的来源,它的眼睛亦随之自动望向那个方向。它可以在听到声音的百分之一秒后看见声音的来源。
附设灭声器的翅膀
大多数雀鸟在空中飞行时,羽毛的旋动会发出声响。猫头鹰的羽毛却与别不同,是特意设计成一声不响的。它们柔软轻盈,给人有丝绒般的感觉。是故,当风吹拂到羽毛时,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的拨风羽不像大多数飞鸟的一样。羽边硬而挺直,这样的羽毛会在飞行时搅动气流而发出旋响。猫头鹰羽毛上的羽支长短不一,这使柔软的茸毛边缘在滑过气流时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过,猫头鹰在互相倾诉时,这种沉默就会荡然无存了——霍霍之声、啁啾啼啭、咻咻鸣叫、喙子咯咯作响,加上飞行时两翼发出的劈拍之声不绝于耳。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声响可称之为猫头鹰之歌。在猫头鹰同类的耳中,某些啼啭的确可算是歌声,甚至可以用来传达情意,向配偶高歌示爱。
尽管猫头鹰原先可能并非纯为了要控制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繁衍而设计的,但今日它们却在这方面居功不少。草鸮更被视为农夫的良友,它们将田中的老鼠和其他害虫清除得一干二净。在一些地方,人们特设一些“猫头鹰之门”,好让猫头鹰进入农舍。在马来西亚,油椰的种植者会为猫头鹰制造栖身的箱子,用意不在于行善。在此栖身的一双猫头鹰会缴付租金,它们每年捕捉老鼠达3000只,不然大量谷物便会给这些老鼠吃掉了。草鸮也使环境多添一分美态。它们是最漂亮的雀鸟之一,足迹遍及全球,它们那呈心形的面庞也是自然界最动人的面庞之一。
每当你想到在最昏暗的灯光下凝目注视的黄色大眼睛、善听八方的耳朵,以及在空中滑翔而静悄无声的拨风羽时,这些特别适合过夜生活的猫头鹰的种种卓绝设计真叫你赞叹不已!
[第18,19页 的图片]
左图及上图:大角鸮及其雏鸟
[鸣谢]
page 18 left, Robert Campbell; page 18 right, John N. Dean
右图:穴居鸮
[鸣谢]
Paul A. Berquist
最右图:姬鸮
[鸣谢]
Paul A. Berquist
[第17页的图片鸣谢]
Photos: page 17, Paul A. Berqu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