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第8章注释
我觉得这群人很可怜 又译“我怜悯这群人”。(另见太9:36的注释)
箩筐 这里的希腊语词sphy·risʹ看来指一种比较大的篮子,比先前那次用的篮子大;那一次耶稣使大约5000个男人吃饱。(另见可6:43的注释)同一个希腊语词也用来描述,保罗在大马士革被人从城墙上的窗口放到地面时使用的那种篮子。(另见徒9:25的注释)
男人约有4000 关于这个奇迹,只有平行记载马太福音15:38提到在场的还有妇女和小孩。当时因耶稣施行奇迹而得到食物的人数,可能超过1万2000。
达玛努他 这个地名只出现在马可福音里,圣经其他经文和圣经以外的资料都没有提过。尽管具体地点无法确定,达玛努他看来是加利利海西岸附近的一个地区,因为马太的平行记载把这个地区称为马加丹。(另见太15:39的注释)达玛努他可能是马加丹的另一个名称。
深深悲叹 马可常常提到耶稣对事情的反应和感受。(可3:5;7:34;9:36;10:13-16,21)他在这里用的动词在《希腊语经卷》里只出现过一次。这个动词是马可福音7:34(另见注释)中一个相关动词的强调词形,用来表达一种由强烈情感引发的反应。耶稣“深深悲叹”,也许是因为对法利赛派的人感到愤慨。这些人明明看到他展示的力量,却一再视若无睹,还是要求他显个神迹。
酵 又译“酵母”。在圣经里,酵常常用来代表罪和腐败,在这里指错误的教义和不良的影响。(太16:6,11,12;林前5:6-8)本节经文先后两次提到“酵”这个词,这表明法利赛派的“酵”跟希律及其党徒的“酵”是不一样的。希律党徒关心的主要是政治而不是宗教。他们的“酵”带有国家主义色彩,例如他们跟法利赛派的人一起问耶稣关于纳税的问题,想要从他的话中找把柄。(可12:13-15)
希律 有些古抄本写的是“希律党人”。(另见词语解释“希律党徒”)
篮子 耶稣曾两次施行奇迹让群众吃饱,而且每次都用容器把剩余的食物收拾起来。关于这两次使用的容器(另见可6:43;8:8,20的注释以及平行记载太14:20;15:37;16:9,10),圣经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加以区分:5000人那次,用的都是希腊语词koʹphi·nos(“篮子”);4000人那次,用的则都是希腊语词sphy·risʹ(“箩筐”)。这个细节表明,两位执笔者要么当时在场,要么是从可靠的目击者那里获得了这些信息。
一个盲人 在福音书的执笔者中,只有马可提到耶稣治好了这个盲人。(可8:22-26)
凯撒里亚腓立比 见太16:13的注释。
以利亚 见太11:14的注释。
基督 见太16:16的注释。
人子 见太8:20的注释。
长老 直译“较年长的男子”。在圣经里,希腊语词pre·sbyʹte·ros主要用来指那些在社区和国族里拥有权力和职责的人。虽然这个词有时指年纪较长的人(例如路加福音15:25中的“大儿子”和使徒行传2:17中的“老年人”),但并不限于指实际年龄比较大的人。在这里,这个希腊语词指的是犹太国族中带头的人,而圣经常常把这些人跟祭司长和抄经士一并提及。公议会的成员就来自这三个群体。(可11:27;14:43,53;15:1;另见太16:21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
撒但 见太16:23的注释。
退到我后面去 根据平行记载马太福音16:23,耶稣接下去还说了一句话:“你是我的绊脚石”。(另见太18:7的注释)这样,耶稣严厉地“斥责”了彼得。耶稣绝不会让任何事情妨碍自己遵行天父的旨意。对彼得来说,耶稣的话可能也是一个提醒:作为耶稣的门徒,他本该支持耶稣才对。
就该承认不再拥有自己 又译“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所有权利”。这样做的人甘愿在各个方面克制自己,也就是甘愿放弃对自己的掌控权,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上帝。这句话的希腊语原文可以译作“就必须对自己说不”。这个译法也很恰当,因为“承认不再拥有自己”可能意味着对自己的欲望、抱负和便利说“不”。(林后5:14,15)
苦刑柱 见太16:24的注释。
生命 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生命 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生命 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不忠 直译“通奸”。在这里,“通奸”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那些跟上帝立了约的人对他不忠。血统上的以色列人跟随错误宗教的习俗,违背了法典之约,结果在比喻意义上犯了通奸罪。(耶3:8,9;5:7,8;9:2;13:27;23:10;何7:4)基于同样的理由,耶稣谴责那些跟他同时代的犹太人,说他们是“通奸”的人。(另见太12:39;16:4的注释)跟上帝缔结了新约的基督徒如果跟世界同流合污,就是在比喻意义上通奸了。原则上,这也适用于所有献了身给耶和华的人。(雅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