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因我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许多人会批评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提出的教训和原则不合实际。但是这些批评者没有留意到,耶稣的演讲并不是对异教徒或其他不信的人作的,反之他的对象是他自己的门徒,虽然当时有其他犹太人在场。从耶稣在这演讲中所提及的最后一“福”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出这点: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马太福音5:11,12。
唯有耶稣的真正门徒可说是因他而受逼迫。他们亦的确受到逼迫。由于这缘故,保罗告诉早期的基督徒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他也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使徒行传14:22;提摩太后书3:12。
基督徒受到世人逼迫丝毫不令他们感觉惊奇。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曾对使徒们说:“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约翰福音15:19,21。
世界为什么反对耶稣的门徒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耶稣的门徒效法耶稣的榜样服从他的这个命令:“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传1:8;马太福音24:14。
在使徒的日子,奉耶稣的名而作的传道的确使宗教领袖大感愤怒,正如我们读到:“[宗教领袖]于是叫了他们来,禁止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使徒们拒绝噤口不言,结果他们被带到犹太公会面前;后者“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使徒行传4:18;5:40。
使徒们对这一切迫害有什么反应呢?他们的反应像耶稣所吩咐一样,因为我们读到,在他们被打了之后,“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使徒行传5:41。
后来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传道,他们将一个鬼灵从一个年轻的算命者的身上逐出。因为这使算命者的主人蒙受金钱上的损失,他们大为不悦,于是遂唆使暴民将保罗和西拉拖到地方官面前。“官长吩咐剥了他们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许多棍,便将他们下在监里。”保罗和西拉在狱里怎样行呢?怨叹自己命苦吗?绝不然!“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上帝,众囚犯也侧耳而听。”——使徒行传16:22,23,25。
很适切地,彼得听从耶稣的训示写道:“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4:13。
在现代,真正的基督徒也同样行。当守望台社的社长卢述福与他的七个同工因为坚守基督徒的立场被判处长期徒刑时,他说:“这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日子。”与此类似地,《1971年的耶和华见证人年鉴》报导古巴有些见证人因为举行基督徒的聚会而被判入狱,但是他们丝毫不感觉灰心沮丧。“反之他们觉得这是来自耶和华的一项权利,并在狱中继续向人传道及举行聚会。事实上,他们因为能够帮助许多囚犯认识真理而大感喜乐,并在行为上立下良好榜样以证明他们的确是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
有一个十余岁的黑种见证人在学校里不肯参加种族暴动,结果屡次被同学拳打脚踢。他们甚至将他拖到太平门口推出去。幸好太平门设在楼下所以不致跌伤。他论及这项经历说:“我很高兴耶和华帮助我在这一切虐待逼迫之下紧守忠贞的立场。”
为什么因耶稣受逼迫的人可以快乐呢?因为“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与耶和华古代的忠心先知为伍的确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关于这些先知,圣经告诉我们他们“堵了狮子的口[例如但以理],灭了烈火的猛势[例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脱了刀剑的锋刃[例如以利亚],软弱变为刚强[例如参孙]……忍受严刑。”不错,能够与耶和华这些在各种艰辛之下紧保忠贞的仆人为伍,这件事本身便是一项值得欢乐的伟大奖赏了。——希伯来书11:33-37;士师记16:18-30;列王纪上19:1-8;历代志下36:16;但以理书3:1-26;6:1-27;雅各书5:10,11。
正如耶稣指出,为他的名受逼迫的人可以快乐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耶稣的这段话向他的受膏门徒提出保证他们会获得属天的奖赏;这显然是快乐的一个理由。但是耶稣的应许并非仅限于向这些人提出。为耶稣而受苦,但却不怀有属天希望的人也可说是在天上有大赏赐,因为在天上的耶和华会赏赐他们。他们的奖赏会来自天上,因为他们会享有上帝的王国所带来的种种幸福。借着跟从忠心的途径,他们可说是“积财于天”正如古代的忠心族长所为一般。——马太福音6:19-21;希伯来书11:10,16。
耶稣应许门徒他们若因他而受逼迫,他们便快乐了;这个应许已证明是真实的,并且使他的门徒有很好的理由欢欣鼓舞。当他们在‘有义居于其中的新天新地’里获得他们的奖赏时他们会更进一步体验到这个应许的真实。——彼得后书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