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
“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
1.(甲)圣经向有亲者离开纯真崇拜的人提出什么安慰?(乙)耶和华对行差踏错的人有什么看法?
“我的女儿告诉我,她不想再属于基督徒会众了。”一个基督徒父亲说。“在此之后,一连好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我的身体感到难忍的痛楚,简直比死更难受。”目睹深爱的人离开纯真崇拜的正道,的确很令人痛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深感安慰,因为耶和华体恤你的痛苦。(出埃及记3:7;以赛亚书63:9)但是,耶和华对行差踏错的人有什么看法呢?圣经表明,耶和华慈悲为怀,促请犯过者与他恢复和好。在玛拉基的日子,他敦促忤逆不忠的犹太人说:“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玛拉基书3:7。
2.圣经怎样表明,慈悲是耶和华的内在特质?
2 上帝曾在西奈山上向摩西强调自己的慈悲。当时,耶和华显示自己是“有[慈悲]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这个宣告有力地表明,慈悲是耶和华的内在特质。基督的使徒彼得指出,上帝“愿人人最终都悔改”。(彼得后书3:9)当然,上帝的慈悲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他告诉摩西,他“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埃及记34:7;彼得后书2:9)然而,“上帝就是爱”,而慈悲是爱这种特质的一个显著成分。(约翰一书4:8;雅各书3:17)耶和华不会“永远怀怒”,他“喜爱施恩”。——弥迦书7:18,19。
3.耶稣对慈悲的看法怎样跟抄经士和法利赛派截然不同?
3 耶稣把他天父的品格完美地反映出来。(约翰福音5:19)他对犯过者慈悲为怀,并不是要纵容他们犯罪,而是对他们表现温情,就像怜恤有病的人一样。(参阅马可福音1:40,41。)耶稣把慈悲列为上帝律法上“较重大的事”之一。(马太福音23:23)另一方面,抄经士和法利赛派却对公正怀有墨守成规的看法,通常把慈悲置之脑后。他们见到耶稣跟罪人来往,就表示不满说:“这个人乐意接待罪人,又跟他们一起进食。”(路加福音15:1,2)为了回应他们的指责,耶稣说了三个喻例,每个喻例都强调上帝的慈悲。
4.耶稣说了两个什么喻例?每个含有什么要点?
4 首先,耶稣说一个人撇下99只羊,去寻找失落的一只。他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在天上也是这样,为一个悔改的罪人,比为九十九个无需悔改的正义者,喜乐更大。”接着,耶稣说有一个女子细心搜寻一枚失去的德拉克马钱币,找着了就大大欢喜。这表示什么?“上帝的众天使也是这样为一个悔改的罪人喜乐。”耶稣的第三个喻例是个譬喻。a许多人把这个譬喻誉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短篇故事。我们讨论一下这个譬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体会上帝的慈悲,从而加以效法。——路加福音15:3-10。
逆子离家
5,6.在耶稣所说的第三个喻例里,小儿子怎样完全缺乏感恩之心?
5 “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把归我的那份财产给我吧。’他父亲就把生活的资财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就把一切都收聚起来,出国往远方去,在那里过着纵欲的生活,把财产挥霍净尽。”——路加福音15:11-13。b
6 譬喻里的小儿子完全缺乏感恩之心。首先,他要求父亲把财产分给他,然后到外地“过着纵欲的生活”,把财产挥霍净尽。“纵欲的生活”这个片语译自一个希腊词语,意思是“放浪形骸的生活”。一位学者说,这个词语“表达一种极度放纵的品行”。因此,人们时常把耶稣譬喻里的青年人称为“浪子”,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这个词语所指的是一个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人。
7.今天谁跟浪子如出一辙?为什么许多这样的人到“远方”追求独立自主?
7 今天有些人跟浪子如出一辙吗?的确有。令人惋惜的是,有少数人离开了天父耶和华安全的“家”。(提摩太前书3:15)他们有些人觉得上帝家里有太多的约束,并且把耶和华的看顾视为障碍而不是保护。(参阅诗篇32:8。)请留意以下这个基督徒女子的遭遇。她父母从小教导她圣经原则,可是她后来却自甘堕落、纵酒吸毒。她回顾自己一生这段黑暗的时期说:“我要证明自己有能力生活得更好。我要我行我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想受任何人指挥。”像浪子一样,这个年轻女子要独立自主。可悲的是,由于她所做的事跟圣经的教训背道而驰,基督徒会众不得不把她开除。——哥林多前书5:11-13。
8.(甲)对那些在生活上不理会上帝标准的人,我们可以给予什么援助?(乙)为什么人应当慎重考虑崇拜的问题?
8 如有信徒同工要过一种违反上帝标准的生活,这实在令人痛心。(腓立比书3:18)每逢有这样的事发生,长老和其他具备属灵资格的人会设法帮助犯过者改过自新。(加拉太书6:1)可是,没有人会被迫负起基督的轭,作他的门徒。(马太福音11:28-30;16:24)人一旦成年,甚至尚年轻,就必须自行决定要在崇拜方面怎样做。归根究柢来说,我们人人都有自由意志,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上帝交帐。(罗马书14:12)当然,我们“撒播的是什么,收割的也是什么”。耶稣譬喻里的浪子,很快就学到这个教训了。——加拉太书6:7,8。
在远地身陷绝境
9,10.(甲)浪子后来经历什么转变?他对此有什么反应?(乙)请举例说明,今天有些舍弃纯真崇拜的人,怎样跟浪子有类似的经历。
9 “他什么都花光了,当地又到处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就穷乏起来。他甚至要去依附当地一个公民;那个人就差他到野地放猪。他巴不得拿猪所吃的角豆荚来充饥,只是没有人给他什么。”——路加福音15:14-16。
10 浪子虽然一贫如洗,却还没有考虑回家去。他从当地一个公民谋得一份放猪的差事。既然摩西律法规定猪是不洁的动物,这样的差事很可能是犹太人不屑一顾的。(利未记11:7,8)浪子如果感觉良心不安,就只好硬起心来了。毕竟,他的雇主是当地人,他自然不能期望雇主关心一个穷愁潦倒的外族人有什么感受。浪子的处境跟今天许多舍弃纯真崇拜的人的处境很类似。这些人时常做出一些以前被他们视为可耻的事来。例如,一个青年在17岁那年离弃自己所受的基督徒教养。他承认说:“性不道德和吸毒的恶习,把我多年来所受的圣经教育完全抵消了。”不久之后,他抢劫杀人而系身囹圄。他后来虽然在灵性上复原过来,却为了“暂时的罪中之乐”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参阅希伯来书11:24-26。
11.什么使浪子的处境更加困难?今天有些人怎样发觉世界的种种引诱只不过是“空虚骗人的话”罢了?
11 浪子虽已一无所有,却“没有人给他什么”,以致处境更加困难。他的酒肉朋友在哪里呢?他现在一贫如洗了,他们就仿佛“恨他”一样。(箴言14:20)同样,今天许多偏离了信仰的人也发觉,这个世界的种种引诱和见解只不过是“空虚骗人的话”而已。(歌罗西书2:8)一个曾一度离开上帝组织的年轻女子说:“一旦失去耶和华的指引,我经历到很多痛苦和烦恼。我尝试跟世界打成一片,但我其实跟世人并不一样,他们不接纳我。我的感觉就像失去慈父照顾的孤儿一样。在这个时刻,我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耶和华。我决不想再次离开他,过独立自主的生活了。”耶稣喻例里的浪子也意识到同一件事。
浪子醒悟过来
12,13.什么因素曾帮助今天一些人醒悟过来?(见附栏。)
12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那么多雇工,粮饼充足有余,我却要在这里因饥荒而灭亡吗!我要起来,往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做一个雇工吧。”’于是他起来往父亲那里去。”——路加福音15:17-20。
13 浪子“醒悟过来”。有一个时候,浪子纵情作乐,仿佛生活在一个梦想的世界里。但现在他清楚看出自己真正的属灵情况了。不错,他虽然失足跌倒,却还有一点希望。他的内心仍有可取之处。(箴言24:16;参阅历代志下19:2,3。)今天离开上帝羊群的人又怎样?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人都已全无希望,认为他们既然离弃真理,就都得罪了圣灵,这样的想法合理吗?(马太福音12:31,32)这些人不一定是无可挽救的。他们当中有些人在行差踏错之后饱受良心煎熬,后来终于醒悟过来。一个姊妹回想自己离开上帝组织的岁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耶和华,甚至连一天也没有。我总是祷告,希望有一天能够重返真理的怀抱,再次蒙耶和华悦纳。”——诗篇119:176。
14.浪子决定怎样做?他怎样在这件事上表现谦卑?
14 离开了真理的人应当采取什么行动呢?在耶稣的譬喻里,浪子决定回家,恳求父亲宽恕。浪子打算向父亲说,“把我当做一个雇工吧。”雇工是临时的工人,雇主只要提前一天发出通知,就能加以解雇。雇工的地位连奴隶也不如,因为在一种意义上,奴隶也算是家庭的成员。由此看来,浪子并没有打算请求父亲让他恢复儿子的地位。相反,他甘愿接受最低微的职位,好每天向父亲证明现在他真的忠于职守了。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令浪子大感意外。
热烈接待
15-17.(甲)父亲看见了儿子,立即有什么反应?(乙)父亲吩咐人拿袍子、指环和凉鞋给儿子,这表示什么?(丙)父亲摆设筵席又表示什么?
15 “他离家还远,父亲一见他,就动了怜悯的心,跑去伏在他的颈项上,温柔地吻他。儿子就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做一个雇工吧。’父亲却对奴隶说,‘快!把最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指环戴在他手上,把凉鞋穿在他脚上。把那头肥壮的公牛犊牵来宰掉,我们可以快快乐乐吃一顿,因为我这个儿子死去又复生了,失去又找着了。’他们就快乐起来。”——路加福音15:20-24。
16 有爱心的父母都会渴望儿女在灵性上复原。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浪子的父亲天天在他家前面的路上张望,切切盼望儿子回来。现在,他终于看见儿子在路上向他走来了!青年人的样子无疑有很大改变。可是,“他离家还远”,父亲就已认出他来。儿子虽然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父亲仍然看出这是他的儿子。他立即跑上前去迎接他!
17 父亲一跑到儿子跟前,就伏在儿子的颈项上,温柔地吻他。然后他吩咐奴隶赶快拿一件袍子、一个指环、一对凉鞋给儿子。袍子并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最好的”——也许是特别给贵宾穿的绣花长袍。既然奴隶通常不会戴指环,穿凉鞋,父亲的举动清楚表示,他欢迎儿子回来再次作家中的成员。但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父亲还吩咐人摆设筵席,庆祝儿子回家。显然父亲绝不是勉强宽恕儿子,也不是仅因为儿子既然回来,就觉得有义务要宽恕他。相反,他很想 宽恕儿子;这样做令他非常快乐。
18,19.(甲)关于耶和华,你从浪子的譬喻获知什么?(乙)耶和华对待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方式怎样表明他切切“等候”罪人回头?
18 关于我们有幸敬拜的上帝,我们至今从浪子的譬喻学到什么呢?首先,耶和华是“有[慈悲]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的确,慈悲是上帝的显著特质。对他来说,向有困难的人表现慈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耶稣的譬喻也告诉我们,耶和华“乐意饶恕人”。(诗篇86:5)他仿佛随时留意观察有罪的人,看看他们是否改变心意,好让他有理由向他们表现慈悲。——历代志下12:12;16:9。
19 例如,请想想上帝怎样对待以色列人。耶和华灵示预言者以赛亚,说犹大和耶路撒冷“从脚掌到头顶”都不妥。可是他也说:“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以赛亚书1:5,6;30:18;55:7;以西结书33:11)耶和华像譬喻里的父亲一样,仿佛“注视着路上”,切切盼望任何离开了他家的人悔改回头。这岂不正是典型的慈父心态吗?——诗篇103:13。
20,21.(甲)今天许多人怎样受耶和华的慈悲所感动?(乙)下一篇文章会讨论什么问题?
20 每年,许多人都深受耶和华的慈悲所感动,醒悟过来,重投纯真的崇拜。这为他们的亲者带来多大的喜乐!文章起头所提及的基督徒父亲就是个例子。他很高兴女儿后来在灵性上复原过来,现在甚至成为全时的传道员。他说:“在这个旧事物制度里,我可说是个极为快乐的人。我不再忧伤哭泣了,现在我只是喜极而泣。”无疑,耶和华也为此欢喜雀跃!——箴言27:11。
21 浪子的譬喻还含有更多的教训。耶稣在故事的其余部分,把耶和华的慈悲,跟抄经士和法利赛派苛酷严格、不近人情的态度作个比较。下一篇文章会讨论耶稣怎样提出这个对比,以及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脚注]
a 圣经所说的譬喻和其他喻例,都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此外,既然这些故事的目的是要提出道德上的教训,我们无需认为每个细节都含有象征性的意义。
b 这个譬喻含有什么预言性的意义,见《守望台》1989年6月1日刊8,9页。
温习
◻ 耶稣对慈悲的态度,怎样跟法利赛派的态度大异其趣?
◻ 今天谁跟浪子很类似?怎样相似?
◻ 什么环境促使浪子醒悟过来?
◻ 父亲怎样对衷诚悔改的儿子表现怜悯?
[第11页的附栏]
他们醒悟过来
有些人曾被基督徒会众开除,后来却醒悟过来。究竟什么促使他们毅然悔改呢?以下的评论显示出若干因素。
“我内心深知真理在哪里。多年来,我研读圣经,参加基督徒聚会,这对我有很大影响。我怎能继续背叛耶和华呢?不是他舍弃我,而是我舍弃了他。最后,我承认自己以往一意孤行,实在愚不可及;我也看出耶和华的话语一向说得不错——‘人撒播的是什么,收割的也是什么。’”——C.W.
“我的小女儿开始牙牙学语,使我的心大受感动。我很想教小女儿认识耶和华是谁,以及怎样向他祷告。我无法入睡。一天深夜,我驾车到公园去,在那里哭个不停。我已很久没有向耶和华祷告了,但当时我鼓起勇气这样做。我深知自己需要再次让耶和华主宰我的一生;我希望他能够宽恕我。”——G.H.
“每逢有人谈论宗教,我总是告诉人,如果我要拣选一种倡导真理的宗教,我就非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不可了。然后我承认自己以前是个见证人,但因为达不到标准而终于退出。这件事使我时常感到郁郁不乐。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痛苦极了,一定要彻底改变才行。’”——C.N.
“三十五年前,丈夫和我被组织开除。后来在1991年,有两位长老前来探访,告诉我们可以怎样重投耶和华的怀抱。这的确令我们惊喜交集。六个月后,我们得以重返组织而雀跃不已。丈夫和我分别是79岁和63岁。”——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