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所采用的生动修辞方法
你能够想象在生活上没有言辞吗?言辞不但表达事实,同时也吸引我们的注意,打动我们的感情及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言辞曾转变历史的潮流。
对圣经来说这件事特别真确——在历史上一切记录下来的言辞中,圣经乃是最有效的例证。为什么圣经这么有效呢?因为这本书是上帝命人写下的道,同时也因为它以生动的方式将上帝的思想表达出来。这也部分是由于圣经采用生动的修辞方法之故。
‘像一棵树’
最简单的修辞方法是明喻。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明喻是什么呢?我们若说一个人“像牛一样壮健”或“像驴一样固执”,我们便使用明喻了。借着“好像”或“有如”一类的字词,我们将两件其实颇为不同的东西加以比较,但两件东西却共同具有一种显著的品质,例如气力或固执。
例如圣经告诉我们,喜爱上帝律法的人好像一棵树。在什么方面?“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篇1:3)诚然,人和树颇为不同,但是栽种在丰富水源旁边的树的茂盛却使诗篇的执笔者不禁想起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所享的属灵繁荣。——诗篇1:2。
“世上的盐”
隐喻与明喻颇相似。它们也强调两件非常不同的东西之间的类似之处。明喻使用“好像”或“有如”一类的字词,隐喻则仿佛把一件东西当作另一件东西一般。
耶稣有一次对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当时他所用的便是隐喻。(马太福音5:13)门徒并不是实际的盐。但盐是一种防腐剂,门徒则持有一个能够保全许多人的性命的信息。‘你们是盐’(隐喻)这种说法比说“你们好像盐”(明喻)有力得多。
隐喻在圣经里十分常见。例如以下耶稣的话便提出若干例子:“我就是门”;“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约翰福音10:7-9,11;马太福音5:14-16。
“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
另一种修辞方法是夸张法。这种夸张如此显然,以致留下难忘的印象。母亲若告诉孩子,“我已经告诉你一百万次不要这样做!”她所用的便是夸张法。
耶稣曾使用一个令人惊讶的夸张法,他警告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3)你读到这句话时岂不是本能地感觉惊愕么?耶稣以多么有力的方式劝告我们,自己既有这么多重大过失,就不要敏于批评别人的微小过失!法利赛人“把蚊虫滤出来,却把骆驼吞下去”又如何?——马太福音23:24,《新译》。
请也记得耶稣如何以难忘的方式描述耶和华会留意保护他的仆人:“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路加福音21:18)不,基督徒的头发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反之,耶稣以这句夸张的话毫无疑问地指出,他的门徒虽然“被众人恨恶”,却会受到保护。——路加福音21:17。
“死就作了王”
拟人法是另一种修辞方法。我们若将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活物来说,我们所用的便是拟人法。例如圣经告诉我们,“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忧愁叹息尽都逃避”;“智慧在街市上呼喊。”(罗马书5:14;以赛亚书35:10;箴言1:20)死亡、忧伤、叹息和智慧并不能真正作王、逃避或呼喊。但是借着把它们当作如此行一般,圣经描绘一些很容易让人想象和记得的鲜明意象。
修辞法受人误解
这些以及其他许多修辞方法使圣经活过来。它们使圣经的话栩栩如生。但可能有个难题。圣经所用的若是修辞方法,但读者却不察觉,那便可以导致误解了。
例如,耶稣有一次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你看出他所用的是修辞方法吗?(马太福音24:35)许多人并没有看出,他们认为耶稣在这里表示有一天地球会被毁灭。但当时听耶稣说话的人会获得这样的印象吗?
很少可能。他们从希伯来文圣经获悉地球会永远长存。(诗篇104:5;传道书1:4;以赛亚书45:18)因此他们会看出耶稣其实只是以生动的方式强调他的话的恒久性而已。耶稣的话若比天地——而天地是永存的——更为恒久,它们便极为恒久了!倘若不可能的事竟然发生,天地果然废去,耶稣的话会仍然有效。这的确是个引人注意的夸张法!——可参阅马太福音5:18。
另一次耶稣说,“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它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你能够在这段话中看出修辞方法吗?(约翰福音14:26)有些人认为这段话表示圣灵是个实际的个体。但是圣经时常将圣灵与其他并非个体的力量或事物相提并论,以致这样的见解不可能是对的。(马太福音3:11;以弗所书5:18;使徒行传6:3,5;13:52;哥林多后书6:4-8)显然耶稣只是运用我们称为拟人法的修辞方法而已。
不错,圣经所用的修辞方法在教人和感动人方面是有力的工具。它们使上帝的道活过来。它们提出良好的例子说明我们可以怎样作有效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