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时候,时刻
(Hour)
在《希腊语经卷》里,希腊语hoʹra(霍拉)指:一段短暂的时间;一段确定的时间;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在《希伯来语经卷》里,没有一个词指“小时”,古代的以色列人可能将白天分为四个时段。(尼9:3)《希伯来语经卷》不是用“小时”去记述事发的时间,而是用“早上”“中午”“傍晚”等词语标示时间。(创24:11;43:16;申28:29;王上18:26)还有一些更加具体的说法,例如:“到早上太阳一出”(士9:33),“天起微风的时候”(创3:8),“白天最热的时候”(创18:1;撒上11:11),“日落时分”(书10:27;利22:7)。屠宰逾越节的羊羔要“在黄昏时分”,看来指日落以后天黑以前。(出12:6)有些学者包括卡拉派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都认同这个看法,不过,法利赛派和拉比派却认为是指太阳开始落下至完全落下之间的时间。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在“早晨”和“黄昏”献上全烧祭,同时也要献上谷祭。(出29:38-42)所以,“献谷祭的时候”(上下文能表明是早晨还是黄昏,例子见王上18:29,36)和“傍晚奉献礼物的时分”(但9:21)等说法都是指相当明确的时间。
晚上分为三更。说法有“夜更”(诗63:5,6,和合),“半夜以前,刚换了更”(士7:19)和“晨更”(出14:24;撒上11:11,和合)。
一天24小时 学者们相信,埃及人首先将一天分为24小时,白昼12小时,夜晚12小时。夏天由于季节的转变,日长夜短(赤道除外),因此白昼和夜晚的长度并非天天都如是。现今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的计算法源于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属于六十进制。以午夜到午夜为一天可能是罗马人后来发展出来的计算方法,好处是白昼和夜晚不会因季节更替而长度不一。
公元1世纪 公元1世纪,犹太人把白昼算作12小时,始于日出。耶稣说:“白昼不是有十二小时吗?”(约11:9)当然,这样白昼的长度就会随季节更替而转变,只有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才跟今天一样。在巴勒斯坦,这个些微的差异显然不会造成重大不便。当地一天的开始相当于现今的清晨6时左右。在耶稣说的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里,圣经原文所用的字眼是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小时,再过一小时后,就是“晚上”(可能是第十二小时)。这些时段各自相当于现今的上午8时至9时,上午11时至中午,下午2时至3时,下午4时至5时,下午5时至6时。(太20:3,5,6,8,12;徒3:1;10:9)在《希腊语经卷》里,“半夜”和“鸡叫”也是用来表示时间的方法。(可13:35;路11:5;徒20:7;27:27;见鸡叫)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看来已采用了罗马的四更制去划分夜晚的时间,不再是以前的三更制了。(路12:38;太14:25;可6:48,和合)
看似矛盾的地方 有些人指出,马可福音15:25说耶稣在上午九点(第三小时)被挂在柱上,约翰福音19:14则说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完毕“约莫是中午十二点钟”(大约第六小时)。就这个记载,两卷福音书看来彼此矛盾。其实,约翰写福音书时,马可福音早已完成。因此,他肯定可以复述马可所说的时间,但他竟然记下另一个时间,必定有原因。
为什么有这个差异呢?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简单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料断定两者分歧的原因。也许马可或约翰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事情,而是中途插入时间。无论原因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两个执笔者都是受圣灵启示的。
前三卷福音书表明,到了中午十二点(第六小时),耶稣已经挂在柱上一段时间,其间士兵抽签分了他的衣服,祭司长、抄经士、士兵和其他过路的人也曾辱骂他。这三卷福音书还透露耶稣大约在下午三点断气。(太27:38-45;可15:24-33;路23:32-44)真正重要而必须记住的是:在公元33年尼散月十四日,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太27:46-50;可15:34-37;路23:44-46)
其他含意 在《希腊语经卷》里,“霍拉”也经常用来表示马上或刹那间。一个妇人摸耶稣的外衣,“那个时候”就痊愈了。(太9:22)“霍拉”也可指没有明说的特定时刻或那段时间的起点。例如,耶稣说:“至于那个日子、那个时刻,谁也不知道”。(太24:36)“时候要到,凡杀你们的,都自以为是敬奉上帝。”(约16:2)“时候要到,我不再用比方对你们说话”。(约16:25)
“霍拉”也可以指一天中某个时间,正如有一次,群众跟着耶稣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门徒就对耶稣说:“这个地方偏僻,时候也不早了。请打发群众离去”。(太14:15;可6:35)
用做比喻或象征 用作比喻或象征时,“霍拉”指一段相当短的时间。耶稣对捉拿他的那伙人说:“现在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路22:53)鲜红色野兽头上的十只角代表十个王,这十个王终会得着权柄,跟野兽一起作王“一小时”。(启17:12)谈到大巴比伦,圣经说:“不过一小时光景,你的刑罚就到了!”(启18:10)在马太福音13:25,38,耶稣说了小麦和毒麦的比喻;在使徒行传20:29和帖撒罗尼迦后书2:3,7,保罗警告基督徒将会出现叛道的事;在彼得后书2:1-3,彼得也说了类似的话。因此,剩下的最后一个使徒约翰可以这样说:“孩子们,现在是最后的时刻了。你们听过基督的敌人要来,其实基督的敌人现在已经不少。从这件事我们就知道,现在是最后的时刻了。”果然,“最后的时刻”(使徒时代的最后阶段)过了不久,叛道者就得势了。(约一2:18)
根据启示录8:1-4的记载,天上静默了“约莫半小时”,其间,使徒约翰看见一个天使把香和所有圣民的祷告一起献上。这个异象让人联想到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也有“献香的时候”。(路1:10)艾尔弗雷德·埃德希姆在《圣殿》(1874,138页)一书中,记述了犹太人关于献香的“时候”的传统说法:“献香的祭司和助手们徐徐登上圣所的台阶……接着,一个助手虔敬地把炭铺在金坛上,另一个助手预备香,然后主持仪式的祭司长独自留在圣所里,等待总管示意才开始烧香……总管一声令下,标示‘献香的时候到了’,‘全体民众’没有一个离开内院,全都在主面前跪下,展开双手默祷。在这个最壮严的时刻,宏伟的圣殿建筑群到处都鸦雀无声,敬拜主的大群民众都静默不语,圣所内的祭司在金坛上烧香,‘芬芳’的烟在主面前萦绕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