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Gate,Gateway)
圣经提到几种不同的门:(1)营地的门(出32:26,27),(2)城门(耶37:13),(3)圣幕院子的门(出38:18),(4)“圣殿堡垒的门”(尼2:8),(5)圣殿的门(徒3:10),(6)房子的大门(徒12:13,14)。
建造方式 一般来说,城门越少越好,有些城甚至只有一道门,因为在城的防御工事中,城门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如果一座城既有外城墙,又有内城墙,自然每道城墙上都有门。为了阻止敌人入侵,早期的城门通道呈“L”形。后来由于发明了战车(约公元前18世纪),城门的通道就变得笔直。在一些出土的遗迹中,城门的结构还包括入口两侧的四方形塔楼,以及城门入口一个深约15到20米(49到66英尺)的门廊。门廊两侧有多达六根壁柱,使通道在三处变得狭窄。有时,这些长长的门廊里可能设有两三道门。门廊两边的墙里有些小房间,用作守卫室。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的圣殿,城门就设有守卫室。(结40:6,7,10,20,21,28,29,32-36)有些城门的门廊上有平顶,有些城门里发现了楼梯,显示城门有好几层。(参看撒下18:24,33)
人们在一些出土的古代堡垒里发现了小边门。有些边门位于围墙的墙根,在和平时期方便城中居民出入。当城被围,军兵出击时看来会使用边门。城里的士兵可以从边门出去突袭围城的敌军,其他防守的士兵就在城墙上朝敌人射击以掩护他们。
城门的门扇通常是木头做的,外面包上一层金属,以防被敌军放火焚烧。有些门可能是铁做的,在使徒的日子就是这样。(徒12:10)据说,巴比伦的城门是铜做的,门闩是铁做的。(赛45:2;另见诗107:2,16)有些城门的门闩看来是木质的。(鸿3:13)在所罗门的日子,巴珊的亚珥歌伯境内有“六十座大城,这些城都有城墙和铜闩”。(王上4:13)人们在叙利亚发现有些城镇的门用巨石造成,石块高达3米(10英尺),上下都装有枢轴,可以转动。有鉴于此,参孙把加沙的城门连同两边门柱和门闩都拔出来,抬到“希伯仑前面的山顶”去,这绝不是寻常的作为。当然,参孙凭着耶和华的灵才有力量完成这一壮举。(士16:3)
用途 一座城的“门”可以指城本身,因为很多官方事务在城门口处理,交易也在那里记录下来。(申16:11,14;得4:10;诗87:2;122:2)在首都,宫廷事务常常在王宫门前处理。(斯3:2,3;5:9,13;6:10,12)一旦城门败落冷清,城的荣耀就消失了。(赛3:26;14:31;耶14:2;哀1:4)敌人围城时,全力攻击的地方就是城门,一旦控制了城门,他们就能进城。因此,占领城门就意味着占领这城。(创22:17;24:60)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攻破后,巴比伦王的长官在一个城门口调兵遣将,继续征服这城。(耶39:2,3)
城门口是公众的聚集地点,也是公众日常的活动中心。城门附近通常有宽敞的空地,比如耶路撒冷水门前的广场。(尼8:1)城门口是信息中心,这不只是因为旅客和商人都到那里去,也因为几乎所有做工的人,尤其是耕种田地的人,每天都进出城门。因此,城门口是人们会面的地方。(得4:1;撒下15:2)市场也设在那里。耶路撒冷的一些城门显然是因城门口所售卖的货物而得名的(例如鱼门)。(尼3:3)
城里的长老坐在城门口为民众审理案件。(申16:18;21:18-20;22:15;25:7)君王有时也坐在城门口接见民众或审理案件。(撒下19:8;王上22:10;耶38:7)由于审判官、商人、城里的显要和大批民众一般都在城门口,先知常常到那里去宣告信息。在那里发布的信息会很快传开。(王上22:10;耶17:19)其他重要宣告和官方通告也在城门口发布。(代下32:6-8)以斯拉在水门前的广场上朗读律法书。(尼8:1-3)圣经描述,智慧在城门口高叫,呼吁城里的所有人都留意它的劝告。(箴1:20,21;8:1-3)由于城门口是散布消息的中心,城中居民的行为,不论好坏,在那里都会为人所知。(箴31:31)
看来,在城门口献祭的做法是一种异教习俗。(徒14:13)这种恶行在犹大逐渐流行,但后来被约西亚王终止了。(王下23:8)
由审判官判为该死的人,会给带到城门外处死。(王上21:10-13;徒7:58)在赎罪日献作赎罪祭的牲畜,它的尸体要带到城外烧掉。(利16:27,28)耶稣基督献出自己作人类的赎罪祭时,他在耶路撒冷城门外被处死。(来13:11,12)
由于城门口有多个重要用途,所以能跟城门口的长老同坐,是很大的荣幸。(伯29:7;箴31:23)愚蠢人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箴24:7)大卫遭受迫害时,有些人坐在城门口拿他说三道四,在大卫看来,这种行为很卑劣。(诗69:12)“在城门口欺压凄苦的人”跟司法腐败有关,因为案件是在城门口审理的。(伯5:4;箴22:22;摩5:12)“憎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是指憎恨审判官,因为审判官在城门口纠正或谴责人。(摩5:10)有些人“饵诱在城门口责备人的”,试图通过贿赂或施压的手段使审判官屈枉公正,或是企图陷害站在城门口责备他们的先知。(赛29:19-21)
旷野营地的门 以色列人营地的“门”是指入营的通道。无疑这些通道有守卫严密看守。圣幕在营地的中央,利未人在靠近圣幕的地方安营,十二个部族在远一点的地方安营,每一面有三个部族。这个安排使营地得到足够的保护。(出32:26,27;民3章;见守门人)
耶路撒冷的城门 论到耶路撒冷的城门,有一点要记住,自大卫夺取这城后,耶路撒冷曾有过一些扩展,人们建造了好几道城墙,也扩建了几段城墙。关于耶路撒冷的城门,尼希米记的描述最仔细,列举的数目也最详尽,下文主要谈论这卷书中提到的城门。尼希米列出的城门,有的位于公元前8世纪前建造的城墙,有的位于围绕“第二区”的城墙。(王下22:14;代下34:22;番1:10)“第二区”位于耶路撒冷北部,西面和部分的北面由希西家墙包围(代下32:5),东北面和东面由玛拿西墙包围(代下33:14)。这就是早期耶路撒冷的北部和北墙,但这个区看来没有延伸到更早期的西墙那么远的地方。
尼希米所记载的城墙 关于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尼3章),尼希米从羊门开始,按逆时针方向逐一提到各城门。下文也按照这个次序介绍各城门,还包括在落成礼游行的记载中(尼12章)提到的城门(是重建城墙的记载中没有提到的),以及其他经卷提到的城门,其中有些只是尼希米记中的城门的别称。
羊门 羊门由大祭司以利雅实和其他祭司建造(尼3:1,32;12:39),这表明羊门靠近圣殿区。这道门很可能位于第二区,在玛拿西建筑的那段城墙上(见下文“鱼门”),在城的东北角或靠近东北角。这道门叫羊门,也许是因为人们把献祭用的绵羊和山羊从这道门牵入城,或是由于门的附近有一个市场。约翰福音5:2所提到的“羊门”可能就是指这道门,或是后来建造的一道类似的门,因为门所在的地点相同,都在毕士特池附近。
鱼门 看来希西家筑了一段城墙围绕第二区,直到鱼门。(代下32:5;33:14)根据重建城墙和落成礼游行的记载,可以看出鱼门位于羊门的西边,也许靠近泰路平谷的北端。(尼3:3;12:39)西番雅书1:10既提到鱼门又提到第二区。这道门叫鱼门,也许是因为靠近泰尔人卖鱼的市场。(尼13:16)
旧城门 旧城门位于城的西北边,在鱼门和以法莲门之间。(尼3:6;12:39)在希伯来语,这道门只叫“旧门”,“城”一词是有些译者加添的。有人认为,这道门叫旧城门,是因为它曾是旧城北面的主要入口。旧城门也许位于宽墙(是旧城的北面边界)跟第二区西墙南端的连接处。有些人认为这道门就是撒迦利亚所说的“第一门”。撒迦利亚提到“从[1]便雅悯门到[2]第一门前,直到[3]角门”,看来是指城的东西边界;又提到“从哈楠业塔楼到王家的酒榨”,看来是指南北边界。(亚14:10)另一些人把旧城门跟耶利米书39:3所提到的“中门”联系在一起。还有些人把旧城门称为“密西拿门”,并认为这道门位于第二区的西墙。
以法莲门 以法莲门位于宽墙,在角门东面400肘尺(178米;583英尺)。(王下14:13;代下25:23)这是城北的出口,朝着以法莲部族的领土。同样,有些学者主张以法莲门是中门(耶39:3),另一些则主张是第一门(亚14:10)。一般认为,以法莲门是(或类似于)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提及的“热纳”或花园门。(《犹太战记》第5卷146节[4章2段])以法莲门附近有一个广场,在尼希米的日子,人们在那里搭棚庆祝住棚节。(尼8:16)在重建城墙的记载中,尼希米没有提到以法莲门,显然是因为这道门不需要大规模修缮。
角门 这道门显然位于城墙的西北角,以法莲门的西边。(王下14:13;代下25:23)角门在欣嫩谷的东侧,看来位于旧城西墙跟宽墙的连接处。乌西雅在这道门附近建造了一座塔楼,圣经没有指明是不是炉楼。(代下26:9)从耶利米和撒迦利亚的话看来,角门位于城的西面边界。(耶31:38;亚14:10)
从角门到西南墙的谷门之间是西墙,圣经没有提到西墙上有城门。这无疑是因为欣嫩谷的斜坡十分陡峭,所以在西墙建造城门不切实际。尼希米记没有提到角门,也许同样是因为这道门不需要大规模修缮。但记载提到修复炉楼,炉楼看来是角门的一部分,或在角门附近。(尼3:11)
谷门 谷门位于城的西南墙,通往欣嫩谷。约瑟夫斯所提到的“埃森斯门”可能就在这个地方或附近。(《犹太战记》第5卷145节[4章2段])乌西雅加固城的防御工事,在谷门附近建造了一座塔楼。(代下26:9)尼希米从谷门出去视察损毁的城墙,骑着牲口向东穿过欣嫩谷,上到汲沦溪谷,最后折回谷门进城。(尼2:13-15)在落成礼游行的记载中,虽然没有指明出发的地点,但看来游行队伍是从谷门出发的。一支队伍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城墙行进,经过灰堆门。另一支队伍按顺时针方向行进,经过角门和炉楼。(尼12:31-40)
灰堆门 这道门也叫碎陶门,很多圣经译本基于希腊语《七十子译本》和《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把它称为粪堆门。(尼2:13;12:31;耶19:2)根据尼希米的记载,灰堆门看来在谷门东面1000肘尺(445米;1458英尺)。(尼3:13,14)这道门在城墙的东南角,通往欣嫩谷,靠近欣嫩谷和泰路平谷的交界处。有些国民崇拜偶像,用火焚烧自己的儿女献给巴力神,他们从碎陶门出去,前往欣嫩谷的陀斐特。(耶19:1-6)耶利米带几个以色列长老和祭司从这道门出去,宣告耶路撒冷必遭灾祸,并打碎一个瓦瓶,象征上帝必因以色列人事奉别神而打碎他们。(耶19:1-3,10,11)
这道门叫“碎陶门”,也许是因为人们把陶器的碎片丢弃在附近,或是在那里研磨陶器的碎片,用磨成的粉末做水泥抹在水池上(近代在城西南角的一个池子附近,人们就是这样做的)。另外,碎陶门附近也许曾有一个陶匠的工场,因为附近的欣嫩谷有黏土,泰路平谷的谷口和隐罗结水泉都能提供水。(参看耶18:2;19:1,2)自从公元4世纪以来,传统认为“陶匠的地”(太27:7,8)位于欣嫩谷的南面。
泉门 这道门之所以叫泉门,是因为附近有一个水泉,也许是位于汲沦溪谷和欣嫩谷交界处下面的隐罗结。这道门很可能在城东山冈的南端(也就是“大卫城”的南面边界)。(尼2:14;3:15;12:37)泉门能够方便大卫城的居民前往隐罗结,而西南面不远处的灰堆门也通往隐罗结,可能对于住在泰路平谷和城西南山冈的居民是个更方便的出口。
水门 这道门叫水门,也许是因为靠近或至少通往基训泉,基训泉大致位于城东侧的中间地带。水门靠近俄斐勒,离圣殿区不远。(尼3:26)举行城墙落成礼时,一支游行队伍经水门离开城墙,然后前往圣殿。他们跟另一支队伍在圣殿会合,看来没有走过圣殿东面的那段城墙。(尼12:37-40)水门前面有一个广场,全体民众聚集在这个广场上,聆听以斯拉朗读律法书,之后在那里搭棚庆祝住棚节。(尼8:1-3,16)
马门 马门往上的一段城墙由祭司修复,这意味着马门离圣殿不远。(尼3:28)有些人根据亚他利雅被处死的记载,认为圣殿区和王宫区之间是通过马门传送消息的。这段记载说,亚他利雅被士兵带出圣殿,“走到王宫马门的入口”。(代下23:15;王下11:16)可是,这个马门也许只是王宫区的一个入口,而不是马匹进出城的那个马门。在重建城墙的记载中,尼希米提到的马门是城墙上的一道门,这道门很可能位于圣殿区的东南面。(尼3:28;耶31:40)在落成礼游行的记载中,尼希米没有提到马门,显然是因为两支游行队伍分别在水门和护卫门离开城墙,没有走过圣殿东面的那段城墙,而马门和检视门就位于那段城墙。(尼12:37-40)
检视门 有些译本把检视(希伯来语ham·miph·qadhʹ汉米弗卡德)门称为召集门。(尼3:31,RS;Ro)在以西结书43:21,miph·qadhʹ(米弗卡德,未加冠词ha的同一个希伯来语)译作“指定的地方”。有些人认为,这道门就是护卫门。在重建城墙的记载中,尼希米提到检视门,看来表明这道门位于城的东墙,对着圣殿区,在马门北面。(尼3:27-31)尼希米提到检视门以上的城墙有一个转角,这表明检视门位于东面城墙,在城墙转弯处(可能是朝西北方向转弯)的南面。
尼希米记说,修复城墙的工程有一段“对着检视门”进行。有些人因此认为,这是指那段城墙对着圣殿的一道门,名叫检视门。这个观点看来不正确,因为尼希米记提到水门时也用了同样的短语,而水门被公认为城墙上 的一道门。(尼3:26,31)在落成礼游行的记载中,尼希米没有提到检视门,显然是因为游行队伍没有走过圣殿东面的城墙。
护卫门 落成礼游行队伍其中一支从护卫门(“护卫监门”,吕译)离开城墙,前往圣殿。(尼12:39,40)
中门 耶路撒冷的城墙被巴比伦人攻破后,巴比伦的长官坐在中门口。(耶39:3)这道门很可能是指旧城门,因为旧城门位于城的北墙,即宽墙跟第二区西墙的接合处,是个中心地点或指挥地点。不过,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中门应该是以法莲门或鱼门。
便雅悯门 有些人认为,便雅悯门就是羊门。这个看法跟耶利米书的记载一致,耶利米打算从便雅悯门出去,前往便雅悯境内,显然是要去耶路撒冷东北面的亚拿突。(耶37:11-13)西底家坐在便雅悯门前,以伯米勒前来为耶利米求情。(耶38:7,8)巴比伦人围城期间,西底家王自然会在最重要的地点附近,而城北的羊门应该是最受威胁的一个门。不过,有些人认为便雅悯门是检视门。
别的门 巴比伦人攻进耶路撒冷后,西底家王“穿过御花园旁边两道城墙之间的门”逃出城。(耶52:7,8;39:4)人们不确定“两道城墙”所在的地点。不过,根据现有的知识,灰堆门或泉门可能符合圣经的这个记载,因为这两道门都在御花园附近。(王下25:4,5)
列王纪下23:8提到,“丘坛位于城的长官约书亚门的入口,在进城门的左边”。这里的“约书亚门”不是城门的名称,显然是城墙内的一道门,通往长官的府第,在进城门的人的左边。
圣殿的门 东门 在重建城墙的记载中,尼希米提到看守东门的人参与修复城墙的工作。(尼3:29)有些人因此认为,东门不是耶路撒冷城墙上的一道门。东门可能跟城墙上的检视门遥遥相对,显然是历代志上9:18所提到的“东边的王门”,就是王进出圣殿的门。
根基门 圣殿的一道门,所在地点无法确定。(王下11:6;代下23:5)
“耶和华殿的上门” 这也许是通往内院的一道门,是耶和华殿的“新门”。耶利米在这道门前被审讯,耶利米的书记巴录也在这里向民众宣读书卷上的话。(耶26:10;36:10)耶利米把这道门叫做“新门”,也许是因为这道门不像其他门一样古老。这道门可能是约坦王建造的“耶和华殿的上门”。(王下15:32,35;代下27:3)
“耶和华殿里便雅悯上门” 很可能是通往内院的一道门,在圣殿的北面。(耶20:2;另见结8:3;9:2)
美门 圣殿的一道门,由希律大帝重建。彼得在门口治好了一个自出娘胎就跛了脚的人。(徒3:1-10)传统认为这道门就是现今耶路撒冷城墙的金门,但美门可能是圣殿区内的一道门,看来该是古代的“东门”。有些人认为,这道门可能是圣殿东面的一道门,通往女院。约瑟夫斯描述这道门高50肘尺(22米;73英尺),门扇用哥林多的铜造成。
别的门 圣经还提及“跑差后面的门”和“跑差的门”。这两道门都是圣殿门,所在地点无法确定。(王下11:6,19)
犹太教《密西拿》中的《尺寸》1:3谈到希律大帝重建的圣殿,内文提到圣殿山的五道门。这五道门分布在整个圣殿区的墙上,包括:南面的两个户勒大门,西面的基波努斯门,北面的塔迪(托迪)门和东门,东门上画有书珊王宫。另一方面,约瑟夫斯提到西面有四道门。(《犹太古史》第15卷410节[11章5段])考古学家已经确定这四道门的位置,从南到北分别是:第一道门向上通往鲁滨逊拱门,再向下通往泰路平谷的阶梯;第二道门叫巴克利门,跟街道齐平;第三道门向上通往威尔逊拱门,支撑泰路平谷上的一个桥梁;第四道门叫沃伦门,同样跟街道齐平。基波努斯门也许就是巴克利门或向上通往威尔逊拱门的门。
此外,《密西拿》还提到圣殿外面的院子有七道门。(《尺寸》1:4;见圣殿)
用做比喻 诗篇118:19,20提到义人进入“正义之门”和“耶和华的大门”。(参看太7:13,14)
圣经说,人死后就进入“死亡的门”(诗9:13;107:18),也就是进入人类共同的、抽象的坟墓(赛38:10;太16:18)。由于耶稣基督持有死亡和坟墓的钥匙(启1:18),所以他的会众一定不会永远囚禁在坟墓中。使徒保罗表示,所有受膏的基督徒都会死去,进入死亡和坟墓之门,就像耶稣基督一样。上帝把耶稣从死亡的苦况中救了出来,没有把他撇在坟墓里。(徒2:24,31)由于有复活的安排,死亡和坟墓最终都不能战胜基督的会众。(林前15:29,36-38,54-57)
上帝的子民回到锡安后会复兴正确的崇拜,所以锡安的城门会称为“赞美”。城门会常常大开,让万国的资财都运进来,人无须害怕城会受敌人控制。(赛60:11,18)
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座城,叫做“耶和华临在之城”,城有十二道门,按以色列十二部族的名字命名。(结48:30-35)他也详细描述了异象中的圣殿及圣殿的各道门。(结40-44章)
圣经描述,圣城“新耶路撒冷”有十二道由珍珠造成的门,每道门的门口都站着一个天使,显然是守卫。这些门都常常大开,因为那里没有黑夜,门无需关闭。列国的荣耀和尊贵都从城门被带进城去。虽然城门大开,但那些惯行邪恶、不洁和可憎之事的人绝不能进城。只有保持洁净而又战胜的人,就是跟基督一同担任君王和祭司的人,才能经过守卫城门的天使,获准进城。(启21:2,12,21-27;22:14,15;2:7;20:4,6)列国的人在城的光中行走,蒙上帝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