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哀伤中耶和华赐予盼望
耶和华是“赐盼望的上帝”。——即使人处于哀伤之中,也可以寄望于他。(罗马书15:13,《新译》)耶利米哀歌一书便清楚阐明这项真理。这本书是耶和华的先知和见证人耶利米于公元前607年写成的。且让我们看看这本书所含的若干重要教训。
耶路撒冷的苦况
罪并不会带来喜乐。看哪!恶贯满盈的耶路撒冷,曾一度是犹大国人口稠密的首都,现在竟颓然独坐。惨遭蹂躏破坏后的犹大国像个痛哭、守寡的王妃。她“所亲爱的”,例如埃及,并没有在公元前607年将她从巴比伦人的手中拯救出来。现今,再没有人潮拥往锡安守节期了。她的儿女已沦为俘掳;仇敌因她的倾倒而额手称庆。不洁的外邦人把圣殿亵渎了。她的百姓不得不用贵重物品去换取粮食。这一切都是罪所带来的后果!——1:1-11。
耶和华惩罚犯过者乃是秉公行义。耶路撒冷自己所说的话也承认这点。她问世上可有像上帝降于她身上那么痛苦的哀伤。上帝以烈火使圣殿沦为荒凉。耶路撒冷城的罪孽成了一个轭。上帝踹她的“酒榨”时,血流漂杵。锡安在哀伤中伸手恳求,却无人予以安慰。耶和华处罚悖逆的耶路撒冷是完全正义的,愿他也照样严惩耶路撒冷那些兴高采烈的仇敌。——1:12-22。
‘耶和华的烈怒’
负有督导责任的人若不谴责罪孽,就难辞其咎。上帝将耶路撒冷“从天扔在地上”,任由这城及上帝的“脚凳”——圣殿——遭受毁灭。(诗篇132:7)这样,耶和华“辱没”犹大国。圣殿好像帐棚一般给敌人拆毁。仇敌的胜利呼声如节日的喜庆欢呼。濒死的孩子向母亲索食。但主要说来,这是谁之过呢?是假先知们的过错。这些人不但没有谴责耶路撒冷罪恶滔天,反而以谬误的宣布将人引入歧途。(耶利米书14:13)既有这么多人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丧生,祷告的确是至为适当的事!——2:1-22。
耶和华的怜悯永远长存
我们应当耐心等候耶和华。耶利米代表饱受折磨的百姓发言时阐明这点。上帝使耶利米的祷告受阻;他成了仇敌歌曲中嘲笑的对象。他的希望——他‘在耶和华那里的指望’——看来已幻灭了。然而耶利米却怀着‘等候的态度’,因为“凡等候耶和华……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3:1-27。
真正的悔改带来上帝的怜悯。耶利米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他敦促说:“我们当……再归向耶和华。”由于百姓罪孽深重,上帝使他们的祷告不能上达于他,仿佛给浓密的怒云阻住了一般。但耶利米却祷告说:“耶和华阿,我……求告你的名。……你不要掩耳不听。”当然,不肯悔改的仇敌会遭受毁灭。——3:28-66。
‘使我们回转’
我们若蓄意犯罪,就可以为自己招致毁灭。由于犹大国罪大恶极,“锡安宝贵的众子”被视为裂陶断瓦般一钱不值。耶路撒冷城被敌人围攻期间,死于刀剑之下的人比饱受饥馑煎熬而慢慢死去的人还好过。上帝的确已“倒出他的烈怒”。饱受玷污的先知和祭司有如瞎子般乱走,西底家王——“耶和华的受膏者”——则被仇敌掳去。现在上帝会转而处罚罪无可恕的以东。——4:1-22。
人在哀伤中,唯独耶和华才能予以真正的盼望。耶利米深深意识到这件事,他恳求说:“耶和华阿,求你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外邦人占领了我们的房屋。我们担当了列祖作孽的后果;孩童被迫劳苦背柴。’可是,耶利米却盼望获得怜恤,他祷告说;“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5:1-22。
因此,要沉思耶利米哀歌一书所含的以下教训:罪绝不会带来喜乐,上帝惩罚犯罪的人乃是秉公行义。负督导责任的人若不谴责过犯,就难辞其咎。我们应当耐心等候耶和华,深信真正的悔改会带来上帝的怜悯。但是我们若蓄意犯罪,就会为自己带来毁灭。上帝所感示的这本书也使我们确信:人在哀伤中,唯独耶和华才能予以真正的盼望。